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地基、固定建筑物加工元件的方法及建筑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1725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地基、固定建筑物加工元件的方法及建筑物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涉及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地基、固定建筑物加工元件的方法及建筑物结构。预制镶板预制建筑物镶板通常用作为建筑物的构件,其可被快速并简易地结合固定至一预先竖立起的框架结构。然而,预先竖立起所述的框架结构并将此框架结构准备好供承接预制的镶板需要许多工时。在预先竖立起的框架结构和预制镶板二者上的尺寸公差将随着大尺寸伸展而累积,并且最终预制镶板将无法适当地匹配于预先竖立起的框架结构上。
此外,传统的预制镶板通常被锁固至所述预先竖立之框架结构的外侧,使预制镶板可承受正向的风力负荷,然而无法承受例如由台风所产生的负向风力负荷。
负向的风力负荷通常造成锁固在外部的预制镶板被扯裂脱离开框架结构。此扯裂脱离的情况亦发生在同样被锁固至框架结构之外侧的胶胶合板外皮上。此遭受到负向风力负荷之前技预制镶板的例子系揭示在颁给Huettemann的美国专利No.4,841,702以及颁给Hitchins的美国专利No.4,937,993中。因此,极需要一种可承受正向的动态负荷以及负向的动态负荷二者之建筑物镶板或建筑物系统。三度空间结构在大多数建筑物设计中的一项考虑为建筑物易受到例如因地震活动所引起与地震有关之力的作用。许多传统的建筑物设计含有一实心的、单体的预铸混凝土地基,其具经工程结构设计过的底座以适合于建筑物所在的土壤。建筑物框架(呈一体壁面部分连接在一起的形态)被建构在实心单体的地基上,并且胶胶合板外皮或预制镶板系被固定至此建筑物框架。(当然,胶胶合板外皮和预制镶板将具前面所指出的缺点)所述实心单体的地基在与地震有关之力的作用下将产生问题,因为其为单体的和刚固的。虽然此种地基容许力被传递于整个的地基,但是此一刚固的地基无法足够挠曲并弹性地(resiliently and elastically)作用以吸收这种与地震有关之力,而不致裂开或断掉。地基之断裂将受到水之倾入,其将使得断裂部分在地基上传达,导致地基之毁坏。
此外,框架结构之一体的壁面部分典型地系由钉在一起的木头所形成。通常,与地震有关之力系足以扯裂开钉在一起的壁面部分,造成框架局部损坏,最後将导致壁面崩坏以及建筑物之潜在崩毁。虽然此类型结构之一木质框架为一具相当挠性及弹性的结构,但基本上框架部分之间的接合处并非足够强固到可于这些与地震有关之动态负荷下将框架部分保持在一起,因此与地震有关之力无法适当地分布于框架的其他部分来协助分担负荷。因此,极需要一种具足够挠性及弹性的建筑物地基和一种可承受并分布与地震有关之力之足够挠性地弹性框架结构高层住宅或办公建筑有时候亦欠缺一足够挠性的弹性地基和框架结构,以及可承受并分布与地震有关之力的壁面镶板和隔间。因此,极需要对高层住宅和办公建筑物或事实上在任何暴露于此与地震有关之力的建筑结构中,提供此可承受并分布这些力之能力。
除了需要承受与地震有关之力外,亦有需要提供可以最少劳力需求,快速并简易的盖好的预制建筑物结构。传统简易盖建的建筑物结构包含了例如活动房屋等结构,其被运送至盖建场所。运送这些建筑物非常的昂贵,并需要在船上或载具上有一超大的空间。若是可运送一结构物的各个组件并然後快速且简易地盖建此结构物,则可降低装载或运送费用、减少盖建此结构物的劳力需求、以及减少盖建结构物本身的费用。因此,极希望能够提供具有这些优点的建筑物组件。运输关于传统的预制建筑物结构,例如为活动房屋或组合式房屋的运输,其通常于载运中系一者堆叠在另一者之上。然而,典型地,这些结构物系被设计成仅可承受其本身的重量,而无法承受其他这样的结构物,特别是当载运这些结构物的船只系航行在翻滚的海上。因此,乃需要额外的支撑结构以堆叠这些预制结构物,或者是只得舍弃堆叠之作法,故造成船上的载货空间无法作有效的利用。
因此,希望能有一种预制建筑物系统,其可被船运并堆叠而不需额外的支撑结构、不会损坏建筑物系统的构件,并且其对船上或其他运输工具上的载货空间可作最有效的利用。
上述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系由本发明所提供出的一种含有多个框架元件之防地震、防火和防风的预制建筑物镶板而获得解决。所述框架元件系连结在一起以形成一框架位在一框架平面上,此框架界定出预制镶板之一周部,该周部界限出该预制镶板之一内部部分。至少这些框架元件中的部分框架元件被推向内(概略在该框架平面上),朝向该预制镶板的内部部分。一第一固化的可铸物系被铸制在该框架的内部部分中并界于这些框架元件之间。
最好,所述的框架元件系被一挠性可伸展的张力连杆推向内,而此张力连杆则延伸在至少两框架元件之间。更佳的是,该可挠曲的张力连杆具有垂直的部分位在这些框架元件间之一第一平面上,以及具有对角线的部分位在这些框架元件间之一第二平面上。所述可铸物质系被铸在垂直和对角线部分的周部,致使施加在可铸物质上的负荷,例如为风力负荷,系转换至张力连杆,并因而系转换至镶板的框架元件。
最好,让镶板含有一层可挠曲的网格材料延伸在至少两个框架元件之间并在其间被施以张力作用,以便进一步偏压框架元件向内。所述可铸物质系被铸在此可挠曲网格材料的周部,以便将作用在可铸物质上的力进一步分布至框架元件。
最好,至少两个相对反向的框架元件被松驰地连至同一镶板之相邻的框架元件,以使得此两相对反向的框架元件可相对于相邻的框架元件移动,至少在一平行于相邻框架元件之轴线的方向上。
一个三度空间结构,例如为一房子,系如上所述将镶板相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将镶板连接在一起实质上就是将每一镶板之个别的框架元件连在一起,因而形成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的空间框架且每一镶板的可铸物质占有了框架元件之间的空间。所述空间框架是弹性的及可延展的,并因而可分布与地震有关之力和风力于整个的结构上,因此减小了这些力在任何给定位置之集中现象且减低了此结构上任何给定元件破坏的可能性。特别是,镶板之连接吸收并分布与地震有关之力于整个三度空间结构,而且被偏压的框架元件系用来吸收到达个别镶板铸造部分之残余的、与地震有关的力。该可铸物,配合于受偏压的框架元件,使得镶板可承受正向和负向的动态负荷二者。然而仅使用到了一最小量的可铸物,在可增强镶板结构完整性的位置处。可铸物亦提供出一防火层可用来保护镶板,以及提供出一极佳的基础供任何建筑方面加工用。
形成一个三度空间结构物(例如为一房子)所需镶板和框架元件之运输,其达成最好是藉由形成一容器,此容器之形成为将多个镶板(最後准备使用于此三度空间结构物之建造)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刚固的容器可供形成此结构物所需的其余镶板和框架元件置入其中。至少该三度空间结构物之镶板中的一些镶板系因而用作为一容器的壁面部分,而此容器为用以运输建造此三度空间结构物所需其余的镶板和框架元件。此三度空间结构物的某些镶板因而可被利用来完成两项不同的目的形成一容器以及形成一三度空间结构物(其元件在如此形成的容器中被运输)的部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为一房子的立体视图,此房子包含有依据本发明各项实施例之地基、地板、外部壁面、内部壁面以及屋顶镶板;地基图2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一地基的平面视图;图3为显示在图2中地基之一部分的立体视图;地面镶板图4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含于一地面镶板中框架元件的分解图;图5为显示在图4中,一顶部框架元件之一端部部分的侧视图;图6为显示在图5中端部部分的底视图;图7为显示在图5中端部部分的端视图;图8为显示在图4中,一侧部框架元件之一端部部分的侧视图;图9为显示在图8中端部部分的前视图;图10为显示在图8中端部部分的端视图;图11为地面镶板之一平面视图,带有隔绝物被装设在框架元件之间;图12为图11中沿线12-12所取的剖面视图;图13为图11中沿线13-13所取得的剖面视图;图14为地面镶板之一平面视图,显示出水平的、垂直的以及对角线的张力线部分;图15为图14中沿线15-15所取得的剖面视图;图16为地面镶板之一平面视图,带有网络部分覆盖住该隔绝材料;图17为图16中沿线17-17所取得的剖面视图;图18为地面镶板之一部分的剖面视图,显示出一平坦部分和一凸肋部分在铸制混凝土中之形成;图19为地面镶板之一部分的剖面视图,显示出混凝土之第一和第二铸制部分;图20为所完成地面镶板的平面视图;图21为一分解视图,显示出国20中所示地面镶板与依据本发明之内部和外部镶板之连接,以及与图3中所示地基之连接;外部镶板图22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含于一外部镶板中框架元件的平面视图;图23为显示在图22中,一侧部框架元件之一部分的侧视图;图24为显示在图23中框架元件之一前视图;图25为显示在图23中框架元件之一底视图;图26为显示在图22中,一顶部框架元件之一部分的前视图;图27为一平面视图,显示出在组装该外部镶板中之第一组装步骤;图28为一平面视图,显示出一第二组装步骤,其中框架元件被设置在一隔绝部分上;图29为一平面视图,显示出在组装该外产镶板中之第三组装步骤,其中张力钢索被设在框架元件之间;图30为一平面视图,显示出在组装该外部镶板中之第四组装步骤,其中网格部分被连接在镶板之间;图31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完成外部镶板的平面视图;图32为图31中沿线32-32所取得,该完成的外部镶板之剖面视图;内部镶板图33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含于一内部镶板中框架元件的平面视图;图34为显示在图33中,一侧部框架元件之一部分的侧视图;图35为显示在图34中框架元件之一前视图;图36为显示在图33中,一顶部框架元件之一框架部分的前视图;图37为显示在图36中框架元件之一端视图;图38为一平面视图,显示出图34之框架部分与图36之框架部分之连接;图39为在形成该内部镶板中,含张力钢索之设置在框架元件之间,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图40为在形成该内部镶板中,含网格材料之连接在框架元件之间,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图41为所完成内部镶板之一平面视图;图42为图41中内部镶板沿线42-42所取得之一剖面视图;屋顶镶板图43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含于一屋顶镶板中框架元件的平面视图;图44为显示在图43中,一顶部框架元件之一框架部分的侧视图;图45为显示在图44中框架元件之一前视图;图46为显示在图43中顶部框架元件之一连接部分的侧视图;图47为显示在图46中连接部分之一前视图;图48为图43中一侧部框架元件之一顶端部分的侧视图;图49为显示在图48中顶端部分之一前视图;图50为在形成该屋顶镶板中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其中这些框架元件系被置放在一隔绝材料上;图51为在形成该屋顶镶板中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其中张力钢索系被连接在框架元件之间;图52为在形成该屋顶镶板中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其中一第一层网格材料系被连接在框架元件之间;图53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一所完成的屋顶镶板之剖面视图;图54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一所完成的屋顶镶板之平面视图;镶板之组装图55为一分解视图,显示出依据本发明屋顶、地面、以及壁面镶板之组装;图56为沿图55中线56-56所取得之剖面视图;图57为沿图55中线57-57所取得之剖面视图;高层结构图58为一高层结构的立体视图,显示出依据本发明镶板之使用于形成此高层结构的单元;船运容器图59为一船运容器的立体视图,显示出依据本发明镶板之另一项利用;图60a为图59船运容器之一中间部分的断面侧视图;图60b为显示在图60a之中间部分的断面立体视图;图60c为显示在图60a和60b之中间部分位在一部分组装状态的断面立体视图;图60d为显示在图60a、60b和60c之中间部分位在一完成状态的断面立体视图;图60e为显示在图59中船运容器之一角落部分的断面立体视图;图60f为显示在图60e中角落部分的断面侧视图;图60g为显示在图60e和60f中角落部分位在一部分组装状态的断面立体视图;图60h为显示在图60e、60f和60g中角落部分位在一完成状态的断面立体视图;图61为一房子的平面视图,此房子由显示在图59和60中船运容器所运送的组件所建造成;图62为图61房子之一侧视图;镶板精加工图63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外部镶板之表层视图,显示出一种固结一建筑上精加工材料至此镶板的方法;镶板之变化形态图64(a)-(x)显示出多个具有各式不同尺寸之镶板组态的平面视图;弧形构件图65为依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一弧形角部地基元件之立体视图;弧形地面镶板图66为依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含于一具有一弧形角部部分之地面镶板中框架元件的平面视图;图67为在形成该依据第七实施例之屋顶镶板中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其中这些框架元件系被置放在一隔绝材料上;图68为在形成该依据第七实施例之屋顶镶板中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其中张力钢索系被连接在框架元件之间;图69为在形成该依据第七实施例之屋顶镶板中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其中一第一层网格材料系被连接在框架元件之间;图70为依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一所完成的地面镶板之平面视图;弧形外部壁面镶板图71为依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含于一弧形外部壁面镶板中框架元件的平面视图;图72为显示在图71中,一第一弧形框架元件的底视图;图73为依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一弧形泡沫聚苯乙烯板坯的顶视图;图74为在形成该依据第八实施例之弧形外部壁面镶板中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其中图73的弧形泡沫聚苯乙烯板坯系被置放在一层网格材料和一不透水隔膜之间;图75为在形成该依据第八实施例之弧形外部壁面镶板中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其中一张力钢索系被设置在反向相对的框架元件之间,以及其中该层网格材料和不透水隔膜系被缠绕在镶板之端部框架元件的边缘;图76为在形成该依据第八实施倒之弧形外部壁面镶板中一组装步骤的平面视图,其中一第二层网格材料系被设置框架元件之间以形成一内凹的内部表面,以及其中一混凝土保持用边缘型板系被固定至这些框架元件;图77为沿图76中线77-77所取得之剖面视图;图78为该弧形外部壁面镶板之一剖面视图;图79为所完成弧形外部壁面镶板之一平面视衅;以及图80为一结构物之角落部的立体视图,此结构物具有依据本发明第六、第七以及第八实施例之一弧形地基部分、一带有弧形部分的地面镶板、以及一弧形外部壁面镶板。本申请案含有87个图式。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建筑物结构和预制镶板(图1)参见图1,一由依据本发明之地基元件和镶板所形成的预制房子系概略以标号10显示在一建造场所12。
该房子含有一地基概略显示在标号14处、第一多个预制的每地面镶板20、第一多个预制的外部壁面镶板22、第一多个预制的内部壁面镶板24、第二多个预制的第二地面镶板26、第二多个预制的外部壁面镶板28、第二多个预制的内部壁面镶板30、第三多个预制的地面镶板32、第三多个预制的外部镶板34、第三多个预制的内部镶板36、以及多个预制的屋顶镶板38。地基(图2)参见图2,地基14系显示为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并含有分别以标号40、42和44表示的侧部、端部和中央地基元件。每一地基元件系由铸制混凝土所形成,含有一底座部分供置放在地面上一支撑部分供支撑一建筑物结构。该支撑部分系铸制在一预先组装好的中空钢梁周部。每一地基元件亦被形成为,令侧部、端部和中央地基元件具有接合用面41其相互匹配并可予相互连接。侧部地基元件这些侧部地基元件40具有第一和第二反向相对的端部部分46和48以及一设置在其间的中间部分50。第一和第二反向相对的端部部分46和48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个短的钢管部52和54,而该中间部分50有一稍长的钢管部56被熔接并延伸在第一第二端部部分之间。该长钢管部56系连通于短的钢管部,致使一通道58被形成在第一短钢管部52和第二短钢管部54之间。由于钢管部是熔接在一起,因此乃形成均匀一致长度的钢管结构。该通道系可用来容置水、电-等设施用导管。(图3)参见图3,该侧部地基元件40系形成有一混凝土底座部60和一混凝土支撑部62,其包围住钢管部52和54以便对钢管部形成为结构上的支撑。钢管以纵长方向延伸在支撑部62中。一中空导管64被形成在底座60中并被充填以隔绝用材料(未示出),例如为泡沫聚苯乙烯,以便对元件提供隔绝特性,并在万一混凝土裂开时避免湿气侵入。该隔绝用材料亦使得地基元件的重量变得较轻。
第一和第二部部分46和48(图3中仅显示出第二端部部分48)分别有第一和第二垂直延伸的通道部66和68,其系分别直接连通于长钢管部56和另一钢管部54。第一和第二垂直延伸的通道部66和68分别有地基连接用凸缘70和72,其用作为连接机构供将地面镶板和壁面镶板连接至地基元件。该中间部50亦有第一和第二垂直延伸的通道部74和76,其系概略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之间的中段位置,以及其系直接连通于长钢管部56并有个别的地基连接用凸缘78和80。地基连接用凸缘70、72、78和80之各者有一个别的开口82供容许近接并连通于其个别的垂直通道,以及每一凸缘有一个别的具螺纹开口84供容许一锁固用元件被容置在其中,以便用来将地面镶板连接至地基元件。
参见图2和3,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46和48亦有第一和第二连接用凸缘86和88,其系对齐于该侧部地基元件40之个别的端部连接面。这些第一和第二连接用凸缘86和88系用来连接侧部地基元件至一邻近的端部地基元件42。由中空钢管所形成的水平通道有端部开口89呼91可在个别的接合用面41近接。端部地基元件参见图2,端部地基元件42系类似于侧部地基元件,其皆包含有一中空的钢管部90、分别有底座部分和支撑部分92和94、以及有一充填有隔绝物的通道96,如图3中所详示。回头看到图2,端部地基元件42亦有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98和100,其被固定地连接有第一和第二弹性可变形的连接用凸缘102和104,而这些连接用凸缘系自中空的钢管部90延伸出供匹配连接并栓接于一相邻侧部地基元件之共同配合作用的连接用凸缘(例如86、88和142)。中央地基元件仍请参见图2,中央地基元件44有一中央部分106以及第一和第二T形端部部分108和110。该中央部分106含有一相当长的中空钢管部112,其被连至对该钢管部112设置成直角之第一和第二中空钢管端部元件114和116,并被连接成可容许第一和第二中空钢管端部元件114和116之间连通。
每一T形端部部分108和110分别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垂直延伸的通道118、120和122。第一垂直延伸的通道118系直接连通于长中空钢管部112,而第二和第三垂直延伸的通道120和122系直接连通于第一(和第二)钢管端部元件114。第一、第二和第三通道之各者有一个别的通道连接用凸缘124,此凸缘具一开口126与个别的通道连通以及有一具螺纹开口127供承接一具螺纹锁合件,用以将一相邻的地面元件连接至中央的地基元件。
中央元件106亦有第一和第二垂直延伸的通道部128和130,其系设置在概略第一和第二端部部108和110之间的中段位置,以及其系直接连通于长钢管部112。这些通道部亦有有个别的地基迎接用凸缘132和134。地基连接用凸缘之各者有一个别的开口136供连通于其个别的垂直通道,以及每一凸缘有一个别的具螺纹开口138供容许一锁固用元件被容置在其中,以便用来将地面镶板连接至地基元件。
该中央地基元件进而含有第一和第二连接用凸缘140和142位在此元件的相对反向侧上,供用以将中央地基元件连至相邻的端部地基元件42。
在较佳实施例中,各地基元件的所有钢材部分系熔接至同一地基元件的相邻钢材部分,以使得钢材部分在地基部分内形成一坚固的结构。该混凝土底座部分和壁面部分然後被形成在此坚固结构的周部,以形成图式中所见个别的地基元件。若有需要的话,混凝土熟化程度可藉由让元件穿过一炉或使用蒸气而加速。所希望的精加工和防火作业亦可在此时加入之。个别的地基元件然後利用每一元件上的弹性可变形连接用凸缘被连接在一起,以便对图2中所显示的整个建筑物结构形成一地基。这些连接用凸缘亦将地基元件的钢管元件连接在一起,因而形成一位在平坦平面上的空间框架结构,并以每一地基元件的钢管元件用作为空间框架结构元件。地面镶板(图4)参见图4,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一地面镶板之制造始于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个2”×4”中空的钢管框架元件切成适当长度,如标号位置150、152、154和155所示者,虽然可了解的是,钢管可为任何适当的尺寸大小以符合所希望的结构负荷需求。这些钢管元件系用作为地面镶板的框架元件。框架元件152和154形成框架结构之一对相邻的侧边,而框架元件150和155形成框架结构之一对相对反向的侧边,此对相对反向的侧边延伸在该对相邻侧边之间。框架元件153延伸在框架元件150和155之间,在框架元件152和154之间的中央位置处。
框架元件150和155分别具有个别相对反向的端部部分156、158、160和162。以下仅描述端部部分156,端部部分158、160和162情况类同。(图5、6和7)参见图5、6和7,端部部分156被详细的显示出。框架元件150有一纵长向轴线164、一外侧面165、一内侧面190和一端部面166。该外侧面165延伸于框架元件的长度方向并形成为最终镶板之一外部缘。该内侧面190朝内面向框架元件之一内部部分。固定至该端部面166者为一板168,而且此板延伸至覆盖住钢质框架元件150的端部部分。板168有第一和第二开口176和178,其供近接纵长向框架元件150内的中空部分180并延伸于其长度方向。此板亦有开口182和184供承接具有螺纹锁合件,以便容许此板以及连带的该纵长向框架元件150被锁固至一相邻镶板之相邻元件上。
参见图5,一平行的元件170延伸在一平行于纵长向轴线164的方向上。该平行的元件170系被熔接至该纵长向框架元件150以及被熔接至该板168。一垂直于该板168并垂直于该平行延伸的元件170延伸之凸缘172系被连至该平行的元件170和该板166。该凸缘172有一开口174具足够大尺寸以便承接电子导管及/或水源导管(未显示出)。(图6)参见图6,内侧面190具有销承座186和188。由靠近位在此内侧面190上的销承座186开始,第一组多个钢板192(其上锁固有个别的预熔接钢钩196)系延伸在一第一钩平面308,纵长向地沿着该框架元件150。参见图4,这些钩196系位在沿该框架元件150上间隔开的区间位置。
再参见图6,一第二组多个钢板194(其上锁固有个别的钩198)亦延伸在一第二钩平面312,纵长向地沿着该框架元件150。第一和第二钩平面308和312系平行并间隔开,并对称地延伸在一横向延伸之纵长向平面197(与图5的纵长向轴线164相交)的相反侧上。
参见图7,该纵长向平面197将框架元件区隔成两个部分第一侧部分199和第二侧部分201。因此,位在第一钩平面308的钩196系位在第一侧部分199上,而位在第二钩平面312的钩198系位在第二侧部分201。在目前的实施例中,第一侧部分199最後将形成为镶板的“地板”面,而第二侧部分201最後将面向房子之下的地面。(图6和7)参见图6和7,进而有一第一组的预切弯托座支承钩204被锁固至该内侧面190,各预切弯托座支承钩分别有第一和第二反向相对的部分206和208,如图7中所示。这些钩的第一部分206系以间隔开的关系被设置在一第三钧平面310(纵长向地沿着该框架元件之第一侧部分199延伸)上。第三钩平面系平行于第一和第二钩平面308和312并与之间隔开。
一亦分虽有第一和第二反向相对的部分212和214的第二组预切弯托座支承钩210系以间隔开的关系沿框架元件的第二侧部分201被设置。第一钩部分212系被设置在一平行于第一、第二和第三钩平面308、310和312并与之间隔开的第四钩平面上。
参见图4,可了解的是,框架元件150和155系相互成镜面对称,该框架元件155并因此有类似于钩196和预切弯托座支承钩204(和未显示出的210)的设置。
仍参见图4,侧部框架元件152和154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端部部分分虽以标号216和218表示。这些端部部分系相类似,因此仅将描述端部部分216。图8参见图8,框架元件152有一外侧面220、一内侧面222以及一纵长向轴线225,此纵长向轴线225如同框架元件150的纵长向轴线164位在相同的纵长向平面197上。一端部面226被形成在端部部分216位置处并位在一端部面平面217上。一横向延伸的弯曲元件224被锁固至该内侧面222,而此弯曲元件224有一突出部228和一平行部229。该突出部228系延伸在该端部面平面217上,而该平行部229系被熔接至该内侧面222。图9参见图9,该突出部228有一第一横向延伸的钩230垂直于端部面平面217延伸。此钩有一第一茎干部232延伸通过该端部面平面217并有一第一钧部234反向于该第一茎干部232延伸、平行并邻近于该平行部229。该第一钩部234系位在一平行该纵长向平面197并与之间隔开的第五钩部平面340,邻近于此框架元件之第一侧部221。该第五钩部平面340亦平行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钩平面308、312、310和314并与之间隔开。
再参见图9,该端部部分216亦有一第二钩部236在反向相对于第一钩部230的弯曲元件之一部上,该第二钩部有一第二茎干部分238并有一第二钩子部分240。该第二茎干部分238系位在一平行于该纵长向平面197并与之间隔开的第六钩平面341上,邻近于该框架元件的第二侧223。该第六钩平面341亦平行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钧平面308、312、310、314和340并与之间隔开。(图9和10)参见图9和10,固定至内侧面222之第一侧部221者为第一组多个托座支承钩242。这些预切弯托座支承钩242系以间隔开的关系位置纵长向地沿框架元件152被固定住,并且系类似于先前所描述并显示在图5、6和7中的预切弯托座支承钩204。再参见图9和10,这些钩242之各者有一第一部分244其位在第三钩平面310。
同样的,固定至内侧面222之第二侧部223者为第二组多个托座支承钩248。这些预切弯托座支承钩248亦以间隔开的关系位置纵长向地沿框架元件152被固定住,并且系类似于先前所描述并显示在图5、6和7中的预切弯托座支承钩210。再参见图9和10,这些钩248之各者有一第一部分243其位在第三钩平面314。
再转回图4,框架元件153系类似于框架元件152和154,不同处为框架元件153有两个内侧面245和247,各带有多个托座支承钩260被设成使得其钩子部分系分别位在第三和第四钩平面310和314上。此外,框架元件153分别有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262和264,各带有四个钧和延伸的的茎干部类似于图9和10中的茎干部232和238,其中仅两个这样的钩子被显示在图4中标号266和268位置。
为了将框架元件组装在一起,显示在图9和10中的茎干部232和238系被容置在图6所显示框架元件150的承座186和188中。类似的插入方式亦被实施在框架结构之其余的转角部处。此外,所述四个钩子部分(仅两个这样的钩子被显示在图4中标号266和268位置)系被容置在纵向框架元件150中对应的承座(未示出)内。
不需要使用螺丝或铆钉来将框架元件连接在一起。在每一接合位置处的茎干部系仅松驰地保持在其承座中,并因而反向相对设置的框架元件150和155可朝向一平行于相邻框架元件152、153和154之纵长轴线方向移动。这是重要的,因为其容许框架结构吸收作用在最终镶板上的力,使该镶板可极为有效地吸收由于地震、飓风、来自大火的热应力所造成与地震有关之力,以及由于洪水所造成的力。(图11)参见图11,框架元件被以上述所描述的松驰连接设置方式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框架结构位在一框架平面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框架元件界定出镶板的周部,此周部界限出镶板的第一和第二内部部分270和272。在此镶板的第一侧上,于第一内部部分270内,系设置有一第一预成形或预铸泡沫聚苯乙烯隔绝板坯274。此泡沫聚苯乙烯板坯具有外部尺寸其容许板坯恰配合于该内部部分内,界于框架元件150、152、153和155之间。
该泡沫聚苯乙烯板坯系予预成形或预铸以便有多个纵长向延伸的凹槽276、278、280、284和286。该板坯亦有第一和第二横向延伸的凹槽288和290,其在板坯之相反侧间沿板坯侧向地延伸。该板坯亦有第一和第二对角线方向的凹槽292和294其在板坯上形成一“×”形。上述凹槽系形成在最终将形成为镶板之一内部侧296上。反向相对於该内部侧之一外部侧(未示出)系以一类似方式被形成。(图12)参见图12,凹槽278系其余凹槽中具代表性者,并在形状上概略为截头三角形。每一凹槽有第一和第二倾斜的侧部298和300被以一底部部分302连接在一起。
隔绝用板坯的四个侧部之各者,邻近于框架元件150、152、153和155,系形成有一突出部304,此突出部具一厚度被界定为板坯之相反侧上相邻凹槽之反上对底部部分之间的距离。该厚度在图12中系以标号306表示,并且系与镶板之所希望隔绝性或“R”值成比例。(图13)参见图13,该突出部304的厚度306系形成为致使突出部被容置在框架平面150内侧面之上部和下部上第一第二组多个钩196和198之间。在板坯其余侧部上的突出部系被容置在相邻框架元件上对应的钩元件之间。第一和第二组多个钩196和198因而系用以相对于框架结构定位该板坯。因此,多个钩196和198和其他框架元件上类似的钩被设置成对称于个别框架元件之纵长向轴线是重要的,以便确保隔绝用板坯系设置在板坯第一和第二侧之间的中央位置。(图14)参见图14,一转扣316在邻近于凹槽284处被连至一钩196。一单体的、弹性可延伸的钢索318被连至该转扣316,并在凹槽284中绕过反向相对于框架元件150之框架元件155上的钩196。钢索然後在凹槽290中被绕至邻近凹槽282之一相邻的钩196,并然后在凹槽282中被绕回到框架元件150上之一钩196。钢索被以类似方式绕于框架元件150和155之间,直到到达了镶板之一转角部322。可了解的是,由于所有的钩196皆位在第一钩平面308上,如图13中所示,因此张力钢索318上绕至此处的部分亦位在第一钩平面308上。(图15)参见图15,当钢索被绕至转角部322,此钢索系自钩196朝上绕至第一茎干部232。自此处,参见图14,钢索系被绕经过对角线方向凹槽292中一对角线路径,至镶板上一在对角线方向上反向设置的第二转角部324。由于转角部322中的第一茎干部232和第二转角部324中的相对应第一茎干部232系位在第五钩平面340上,如图15所示,在图14之对角线方向上凹槽292中的钢索亦位在第五钩平面340上。
再转回图14,钢索然后在转角部324被朝下绕至一相邻的钩196(位在第一钩平面308上),并在凹槽286朝一反向相对的第三转角部326延伸至钩196。钢索上延伸于凹槽286中的部分因而系位在第一钩平面308上。在第三转角部326位置处,钢索系朝上被绕至第一茎干部232(位在第五钩平面340上),并然後在对角线凹槽294中以对角线方向延伸至一在对角线方向上成反向相对设置的第四转角部328,在此钢索系被锁固至第一茎干部232。
转扣316,其用作为上紧与施加张力机构供伸张该钢索,系然后被上紧以便上紧并拉伸该钢索318至大约600lbs,虽然张力可稍高或稍低以适配於预期将施加在镶板上特定的结构负荷。
钢索之上紧和伸张使反向相对的框架元件150和155偏向内,朝向镶板的内部部分270。钢索和转扣因而采用作为偏压机构,供将框架元件中的至少某些框架元件朝内偏压,概略在框架结构平面上,朝向镶板的内部部分。
可了解的是,钢索318具有纵长向和横向延伸部,其延伸在纵长向和横向延伸的凹槽内,以及具有对角线方向延伸部,其延伸在对角线方向延伸的凹槽内。参见图15,可了解的是,纵长向和横向延伸部系位在一第一平面308上,而对角线方向延伸部系位在一第二平面340上,此第二平面系与该第一平面间隔开。通常,第一和第二平面之间的间距系随着结构性负荷的增加而增加,以及随着结构性负荷的减少而减少。
安装泡沫聚苯乙烯和一张力钢索之一类似程序接着对镶板的第二内部部分272实施之。(图16)参见图16,一第一层网格材料330系被切割以便匹配在该内部部分270内,并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缘部332、334、336和338。网格材料330系被施以张力(经由使用一传统的施加张力工具)以便将之拉紧在至少两框架元件之间。这些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缘部332、334、336和338系被连至托座支承钩部(位在框架元件150、152、153和155之各者上的第三平面310)。(图17)参见图17,第一层网格材料330因而系位在第三钩平面310上并且系与其余的平面间隔开。可了解的是,随即相邻位在第五钩平面340上的对角线方向钢索部系用作为网格材料之支撑。钢索(未示出)可予利用来将网格材料连至对角线方向钢索,以避免网格材料在接下来的步骤中移动。
再转回图16,第二内部部分272亦有其本身的第一层网格材料类似于第一内部部分著上者。
仍参见图16,一混凝土成形的缘部保持用元件343系被连至框架元件,以便进一步界定出镶板之一外周部。保持用元件343系经由铆接、螺接、或点熔接被连至这些框架元件150、152、154和155。混凝土然后被倒入网格材料330中,以填满泡沫聚苯乙烯板坯中的凹槽,并且系为混凝土成形的缘部保持用元件343所包围住。
在建造镶板中所采用的混凝土实际上可为任何的混合物。混合物中石膏对砂砾的比例可选取为适合于镶板所将被使用的特定状况。较佳地,该混合物含有一防水介质,例如为环气树脂,其使得最终得到的混凝土具有可防止湿气渗入的能力,以及具有一有利于吸收由地震活动或甚至炮火施加在镶板上之能量的弹性。在一种镶板被使用在西北太平洋的实施例中,水泥对砂砾对水对环氧树脂的比例概略为1∶2∶4∶1∶0.05。
可了解的是,大理石片、花岗石、结晶砂与水之混合以及任何颜色的水泥皆可予使用在混合物中,以便产生出一种适合于精加工之良好建筑基础。(图18)参见图18,混凝土穿过网格材料并流入隔绝用板坯的凹槽276,致使得混凝土延伸在张力钢索318以及第一层网格材料330的周部。所述混凝土因而有一概略显示在标号342位置的平坦部以及有多个肋部344。这些肋部系自该平坦部342垂直地延伸,以便形成由隔绝用板坯之凹槽部所界定的横向、纵长向以及对角线方向的肋部。由于凹槽系大致上延伸在反向相对的框架元件之间,因此混凝土肋部也是如此。这些凹槽之宽度可予加大,以增加镶板的整体强度,而且若底部部分被加宽的话,则第一和第二倾斜侧部的斜度最好是减小。较有利的是,这些凹槽的形状在截面积和截面形状上系予最佳化,以便使得镶板的强度为最佳,以及使得对于一给定负荷而言,截面之中轴线位置为最佳。混凝土肋部在其中埋设有张力钢索的部分,其在当负荷被施加至镶板时用作为正向强化之用,以及该平坦部于其中埋设有该第一层网格材料,其亦用作为正向强化之用。带有埋设的张力钢索部分以及在平坦部中埋设有网格材料的对角线方向肋部,在当正向负荷于中间位置施加至镶板时,亦用来将动态和静态应力分布至框架元件。
混凝土系用作为铸于框架结构内部部之一第一固化可铸物质,界于框架元件之间并在偏压机构的周部,致使得施加在该固化可铸物质(混凝土)上的负荷,系由该偏压机构传递至这些框架元件。(图19)参见图19,镶板的第二侧201系以类似于第一侧199的方式被完成加工,并含有类似于第一侧上的凹槽,含有一第二转扣、一第二弹性可延伸的张力钢索(具一第二垂直部348和一第二对角线方向部350),该第二垂直部348系位在第二平面312上,而该第二对角线方向部350系位在第六钩平面341上。第二张力钢索系以类似于第一张力钢索的方式设置,绕于图13的钧198和234。
第二侧201进而含有第二层网格材料346延伸在第四钩平面314上。第二侧亦有一第二混凝土保持用缘部358,以及混凝土360经由第二层网格材料346,在第二弹性可延伸张力钢索348和350之垂直和对角线部分的周边,被倒入形成在隔绝用材料之第二侧中的凹槽288内。在第二侧上的混凝土因而有一第二平坦部362和多个肋部364垂地该平坦部延伸,以一类似于第一侧199上混凝土的方式。
在第一和第二侧上的混凝土可予完成加工至具有任何希望的表面,以便适配于镶板之置放。若第一侧199被用以形成房子的地板的话,其最好被精加工以一平滑的表面,供瓷砖、磨石子地、大理石片等可被锁固至其上。第二侧201(其在当安装时最后将面向地面)不需要予加工成平滑,但最好是被涂覆并密封以一传统的防水物质。(图20)参见图20,依据上述步骤所制造出一完成的地面镶板系概略显示在标号370位置。此地面镶板分别有第一和第二反向相对的纵长向缘部372和374,以及分别有第一和第二反向相对的横向缘部376和378其形成为该镶板之一周部。这些缘部亦界定出镶板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三转角部,分别以标号171、173、175和177表示。在框架元件150和155之每一端部部分上之平行的元件170和凸缘172系延伸越过镶板之周部,并系用以举起并搬运镶板,以及用以将镶板连接至地基元件和壁面镶板。
平行的元件170和凸缘172系用作为共同配合的连接机构,供连接镶板至一相邻建筑物镶板之共同配合的连接机构。由于平行的元件和凸缘系由板钢所形成,因此其在当受到施加于镶板上的动态力作用时,系可被弹性地变形。由于此弹性变形特性,平行的元件和凹缘系可吸收与地震有关之力,以及由于平行元件和凸缘之钢性连接至相邻的框架元件,残余与地震有关之力系被传递至整个的框架结构并传递至一相邻镶板之相邻框架元件。地面镶板之连接至地基(图21)参见图21,地面镶板370系位在定位上供与地基元件连接。此地面镶板系设置定位成使得第一横向缘部376系邻近于侧部地基元件40,以及第二纵长向缘部374系邻近于端部地基元件42。
连接地面镶板至地基元件之前,一第一转角部连接用凸缘380系被固定至该邻近于第一横向缘部376和第二纵长向缘部374之平行的元件170,以及一第二转角部连接用凸缘382系被固定至该邻近于第二横向缘部378和第二纵长向缘部374之平行的元件170。这些转角部连接用凸缘系以熔接方式被锁固。仅镶板的第二纵长向缘部374(其面向房子的外部)有转角部凸缘连至其上。第一纵长向缘部(其面向房子的内部)无转角部凸缘。
第一和第二转角部连接用凸缘有个别的平行凸缘部384和386其平行于第二横向凸缘延伸,以及有直角的凸缘部388和390其垂直于第二横向凸缘延伸。平行凸缘部384和386有个别的实用导管开口392和394,以及个别的锁合件开口396和398。这些实用导管开口392和394容许公用服务导管(未示出)穿过。这些锁合件开口396和398系供使用于承接一具螺纹锁合件,以便将镶板锁固至地基元件。
地面镶板370之安装于地基元件上系藉由使用一起重机(未示出)来定位地面镶板而达成,致使得凸缘172和平行的凸缘部384系分别直接承接在地基连接用凸缘70和72的顶部。此外,镶板系被定位成致使得,其余自镶板延伸的凸缘系被直接设置在下方对应地基元件之对应的地基连接用凸缘之顶部。
在此位置,在凸缘172和384中的公用服务导管开口,系与在地基连接用凸缘70和72之开口82成轴向对齐,并且因而与地基元件中钢管的内部连通。同样的,锁合件开口176和396系与在地基连接用凸缘70和72中对应的具螺纹开口84成轴向对齐。镶板上其他凸缘中的其他锁合件开口亦与对应地基连接用凸缘中个别的具螺纹开口成轴向对齐。具螺纹锁合件然后被利用于具螺纹开口中,以便紧固地将镶板锁合至地基元件,特别是若地板为房子的覆盖面时,而无壁面镶板被连接至其上。然而,若壁面镶板被连接至其上时,这些具螺纹锁合件在此时将不被装设。
其他如上述方式所建构的地面镶板,系同样的被连接至由其余地基元件所延伸出的其余通道凸缘。房子之一第一地板400因而乃由多个镶板元件如此连接至地基元件而形成。
在图式所看到的实施例中,单一个地面镶板的尺寸为8’×8’。然而,可了解的是,地面镶板实际上可为任何尺寸。内部和外部壁面镶板(其部分系分别显示在标号402和404(内部)以及标号406、408、410和412(外部)位置)系连接至由地面镶板370之各转角部延伸出之个别的板168。
当地面镶板370之尺寸为8’×8’时,由于无内部镶板被装设在邻近于第一地面镶板的第一纵长向缘部372,因此内部和外部壁面镶板之装设界定出一第一空室其具有至少8’×16’的尺寸。或者是,一内部镶板可被装设在此位置,而在此情况下,一具有尺寸8’×8’的空室将被界定出。又或者是,藉由在地面镶板370之第三转角部175位置切割所述板并省略掉内部镶板402之装设,该空室可在纵长方向上被弄得更大。
省略掉内部镶板402之装设将空出一间隙414在相邻镶板之相邻横向侧之间,然而,此间隙可被充填以混凝土或不透水的密封剂,例如为砂酮,以便提供一平滑的地板表面。各式的精加工,例如油布或地毯等然后可被置于此平滑的表面上。
在说明内部和外部镶板至地面镶板之特定连接之前,各镶板将先作描述。外部镶板(图22)参见图22,依据本发明一外部镶板之制造始于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个2”×4”中空的钢管元件切成适当长度,分别如标号位置420、422、424、426、428、430和432所示者。这些钢管元件系用作为外部镶板的框架元件,并且系设置成提供一窗户开口434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镶板部436、438和440。
框架元件420和432分别具有个别相对反向的端部部分442、444和446、448。端部部分之各者系相类似,因此仅将描述具代表性的端部部分444。(图23)参见图23,框架元件420的端部部分444系被详细地显示出。框架元件420有一纵长向轴线450在框架元件的中央位置延伸出。框架元件的内侧面和外侧面系分别概略显示在标号452和454位置,内侧面之指向系朝向第一镶板部436的内侧,而外侧面之指向系远离镶板并形成镶板外周部之一部。该框架元件420亦有一第一侧面456和一第二侧面458,在图24中可清楚看到。第一侧面最终系面向房子的内部,而第二侧面最终系面向房子的外部。(图23、24和25)参见图23、24和25,框架元件420的端部部分444有一横向延伸的板460固结至其上。此板有一覆盖部462供覆盖框架元件之端部,以及有一唇部464其朝内延伸,向着镶板的内侧部分。覆盖部462有一开口466其容许接近框架元件之一中空内侧部468。如同先前所描述的地面镶板一般,框架元件之此中空内侧部容许公用服务导管绕于其内。
参见图23和24,该端部部分444进而含有一第一横向延伸的开口470位在第一侧面456中、一第二横向延伸的开口472位在第一侧面中、以及一第三开口475位在内侧面452中,以及第一和第二具螺纹开口474和476被提供以第一和第二螺母478和480,其被分别熔接在第一侧面456和第二侧面458的后方。
内侧面452有一直角元件482被固定至其上,此直角元件有一安装部484和一延伸部486。该安装部系被熔接至该内侧面,而该延伸部486的内部系垂直于该内侧面突伸出,朝向第一镶板部436的内部。该延伸部有一钩488固定至其上,此钩有一钩部490其被设置在一邻近于第一侧面456之第一钩平面492中,以及有一突出的销部491其平行于该纵长向轴线450突伸出,朝向该板460。
该内侧面亦有多个托座支承钩494类似于图7中所见标号204和210之托座支承钩被固定至其上。参见图22,这些托座支承钩494系纵长向地沿该框架元件420设置成间隔关系,并延伸在反向相对的端部部分442和444之间。再转回图24和25,托座支承钩有个别的钩部496被设置在一第二钩平面498中,介于第一侧面456和该第一钩平面492之间。
该板460系用作为一底座供支撑该框架元件,这些开口466、470、472和475提供近接于该框架元件内部的公用服务导管。这些具螺纹开口474和476系用于将最后得到的镶板固定至一相邻的镶板,以及该延伸部486系用于共同配合于相同镶板之一相邻的框架元件。该钩488系用于共同配合于一张力钢索,以便将镶板保持在一起,以及这些托座支承钩494系用于将一网格材料保持在第二钩平面中。
参见图22,该框架元件432系类似于该框架元件420,因而毋需进一步之说明。然而框架元件422和426系稍不同于框架元件420和432,现将作说明。
框架元件422和426形成镶板之外周部的上部和下部。框架元件422系被区隔成一第一部分500、一第二部分502以及一第三部分504。框架元件426系同样的被区隔成一第一部分506、一第二部分508以及一第三部分510。
第一部分500和506系形成第一镶板部436之部分,而该第二部分502和508系形成第二镶板部438之部分。框架元件422之第三部分504形成一绕着窗户开口434之窗户框架的一部分,以及框架元件426的第三部分510系用作为该第三镶板部440之一框架部分。除了邻近于该窗户开口434之框架元件422的第三部分504之外,上述的第一部分各有多个托座支承钩(各标示在标号512位置),以及有多个张力钢索钧(各标示在标号514位置)。(图26)参见图26,这些托座支承钧512各具有个别的钧部513其位在第二平面498上。此外,张力钢索钩514具有个别的钩部515其位在第三平面517上。该第三平面517系分别平行于第一和第二平面492和498并与之间隔开。
再转回图22,外部镶板进一步含有框架元件424、428和430其被设置在这些框架元件424、428和430的中间位置。框架元件424和430系相类似,并各为彼此的镜射,因此仅将描述框架元件424。
框架元件424系延伸在框架元件422和426之间。框架元件424有一纵长向轴线519、一第一端部部分和一第二端部部分520和522。该第一端部部分520有一钩524其类似于图24中所显示的钩488位在相同的、第一钩平面492上。再转回图22,该钩524亦有一突出的销部528,其平行于该纵长向转线519延伸并突伸越过框架元件424的第一端部部分520。
该框架元件424的第二端部部分522具有类似于钩524的第一和第二钩530和532,设置在该端部部分的反向相对侧上。这些钩之各者亦有个别的钩部534和536位在第一钩平面492(图22中未示出)上,并有个别的突出部538和540突伸出越过该第二端部部分522。
一刚性弯角元件542被固定至该框架元件424之一侧。该刚性弯角元件有一突出部546其向内朝向第三镶板部440延伸。另一具有一突出部550和一钩部552的钩548系被固定至该突出部。该突出部550系平行于该纵长向轴线519延伸,朝向该窗户开口434。该钩部552系朝向该第三镶板部440延伸并位在该第一钩平面492(图22中未示出)上。
该框架元件424有一第一中间部分554,其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520和522之间并具有一第二中间部分556,此第二中间部分系被设置在该弯角元件542和该第二端部部分522之间。该第一中间部分有多个托座支承钧558被以间隔开的方式沿其长度方向固定之一。同样的,该第二中间部分556有第二组多个托座支承钩560。第一和第二组多个托座支承钩具有钩部被设置在第二钩平面498(图22中未示出)中。
框架元件428系延伸在框架元件424和430之间,并具有多个具钩部(未示出)的钩562位在第三钩平面517上,如图26所示。此外,参见图22和26,框架元件428有多个托座支承钩564其具有钩部位在第二钩平面498上。框架元件428亦有开口显示在标号566和568位置,供承接相邻框架元件424和430之突出的销部550。此外,框架元件422和426具有个别的开口570,供分别承接框架元件420、424、430和432之突出的销部491、528、538、540、532和530。(图27)参见图27,这些框架元件被连接在一起之前,一片网格材料572系被切割成一对应于外部镶板之最终形状的“U”形。一阻碍蒸汽层574被切割出形状并被置于该网格材料572的上方。一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镶板部578、580和582的泡沫聚苯乙烯板576系被置放在该阻碍蒸汽层574的顶部。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镶板部578、580和582系相类似,因此以下仅描述镶板部578。
镶板部578分别含有多个纵长向延伸的凹槽583和横向对角线的凹槽584和586。该镶板部亦有纵长向缘部588和590,其被作出凹槽以便分别承接框架元件420和424,下面将再详述。
镶板部580和582有一类似的结构并分别含有多个纵长向延伸的凹槽592和横向对角线的凹槽594和596。(图28)参见图28,框架元件420、422、424、426、428、430和432系被设置在该泡沫聚苯乙烯板576之对应的凹槽中。在这些框架元件各者上的个别的突出部491、538和540系被承接在框架元件426之对应的开口570中。框架元件428然后被装设在框架元件424和430之间,该突出部550系被承接在分别框架元件428之反向相对端部部分的开口566和568中。最后,框架元件422系被放置在邻近于这些框架元件420、424、430和432,致使得个别框架元件之突出部528和突出部491系被承接在框架元件422之对应的开口570中。因此,在此位置,框架系松驰地连接在一起,并且系位在一平行于图示所在平面之平坦的框架平面上。
此时在制造程序中,一凹槽598系以纵长方向被切入第二镶板部580之一中央部分,供承接一电线导管600于其中。所述电线导管系以一接线箱610被连接至该框架元件426,并且系截止于一可被操作来容置一标准的墙壁插座盖之第二接线箱612。该电线导管600系与框架元件426的中空内部部分连通,因此设置在框架元件426中的电线可经由导管600绕至接线箱612,以便提供电力至一传统的壁式插座(未示出)。(图29)参见图29,第一、第二和第三张力钢索614、616和618系绕设于个别镶板部的纵长向和横向对角线凹槽中。分离的转扣620、622和624系被利用来对个别的张力钢索614、616和6168施加张力。该张力钢索614系绕于第一镶板部436的钩530、526、488和514之间,致使得部分张力钢索系位在对角线凹槽中,而且部分张力钢索系位在纵长向和横向延伸的凹槽中。该第二第三张力钢索系以一类似方式绕设。
再转回图26,在纵长向延伸凹槽583和592中的张力钢索部分系延伸在第三钩平面517,而在交叉对角线凹槽586和596中延伸的张力钢索系位在第一钩平面492中。再回到图29,这些第一、第二和第三张力钢索614、616和618系用作为偏压机构,供将框架元件偏压向内,概略在框架平面上,朝向镶板的内侧部分。
该网格材料的缘部(标示在标号572和574处,图27中)然后被弯过相邻的框架元件,如概略显示在图29中标号626处。所述缘部系被钩上相邻框架元件上的弯托座支承钩494、512和562。(图30)参见图30,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别的矩形挠性网格材料性628、630和632然后被切割,以便匹配于各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578、580和582以及被置放在这些部分上。这些挠性网格材料件之各部分的缘部系被钩上各相邻框架元件之托座支承钧的相邻钩部上。再转回图26,这些钧部(例如指示在标号513处者)系位在第二钩平面498上,该网格材料因此亦位在第二钩平面498上。
再转回图30,一混凝土保持用缘部634然后被熔接至分别界限出第一、第二和第三镶板部的各框架元件。如前所述作混合的混凝土然后这些网格材料件628、630和632上,致使得混凝土流经过网格材料并进入每一镶板部之纵长向和交叉对角线方向的凹槽。混凝土被倒入并使其与挡住混凝土的缘部634齐平。混凝土因而具有一平坦的表面(未示出)其平行於图30所在图示页的平面。该光滑表面最终面对屋子的内部。(图31)参见图31,镶板然后相对于图30所看到的座向被倒转,之后,一层粉饰用的灰泥636被涂至该网格材料572上,分别覆盖住第一、第二和第三镶板部。镶板之制造因而完成。
一窗户638然后可被装设在窗户开口434中。或者是,该窗户638可在镶板被组装以形成房子之后予装设。
所完成的外部镶板含有一总的为矩形的部分640,分别具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镶板连接用部分642、646、648和650。参见图23,这些连接用部分系这些纵长向框架元件420和432之对应端部部分的一部分。(图32)参见图32,可看出延伸在纵长向延伸凹槽583中张力钢索的部分系位在第三平面517上,位在对角线凹槽中张力钢索的部分系位在第一平面492上,而该网格材料630系位在第二平面498上。这些平面492、498和517之各者系相平行并彼此间隔开。
此外,混凝土有一平坦的平面660,网格材料630和张力钢索616之对角线部分系设置在其上。肋部(例如显示在标号662处者)系垂直于该平坦的平面660延伸,在泡沫聚苯乙烯板576之纵长向延伸的凹槽中以及在对角线延伸的凹槽中。此系类似于关于地面镶板所描述者,该外部镶板并因此具有与地面镶板相同的优点,包含具可承受正向和负向负荷之能力。内部镶板(图33)参见图33,依据本发明一内部镶板之制造始于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镶板框架元件670、672、674和676以及将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门框架元件678、680、682和684切成适当长度。
镶板框架元件670和672系相类似并形成为镶板的纵长向缘部部分。镶板框架元件674和676系相类似并形成为镶板的横向缘部部分。
镶板框架元件670和672分别具有个别的第一和第二类似的端部部分686和688。端部部分688可为各端部部分之代表者,因此仅将描述此部件,可了解的是,其他的端部部分系相类似。(图34)参见图34,端部部分686有一纵长向轴线690延伸在框架元件的中间位置。此端部部分有内侧面和外侧面系分别总的显示在标号692和694位置。内侧面692之指向系朝向镶板部的内侧,而外侧面694之指向系远离镶板并形成镶板外周部之一部。(图35)参见图35,端部部分亦有一第一侧面694和一第二侧面698。第一侧面最终系面向房子之第一房间的内部,而第二侧面最终系面向房子之一第二相邻房间的外部。
该端部部分686系类似于显示在图23、24和25中的端部部分444。关于此点,参见图35,此端部部分具有开口700、702和703其分别类似于开口470、472和475。此端部部分具有第一和第二具螺纹开口704和706其对应于图24之具螺纹开口474和476。
该端部产分686类似于图23、24和25中所示端部部分之处亦在于其具有一端板708,此端板覆盖住此端部部分686并具有一突出部709。内侧面692有一直角元件710固定至其上。此直角元件有一连接用部分712和一突出的部分714。参见图35,该连接用部分712和该突出的部分714系在第一和第二侧面696和698间延伸于框架元件的整个长度。第一和二钩元件716和718系以平行间隔关系被连至该突出的部分714。第一钩元件716有一第一钩部720其位在一第一钩平面722上。同样的,该第二钩元件718有一钩部723其位在一第二钩平面724上。此外,钩716有一突出的销部726,此突出的销部朝一平行于第一钩平面722的方向突伸出。同样的,该第二钩718有一突出部728其平行於该突出的销部726并平行于该第二钩平面724该框架元件还含有多个托座支承钩730其被设置在横跨过此框架元件。这些托座支承钩各具有第一和第二钩部732和734。该第一钩部系位在一第三钩平面736上,而该第二钩部734系位在一第四钧平面738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钩平面722、724、726和738系相互平行并彼此间隔开。
再转回图33,框架元件676和674具有个别相对反向的端部部分740和742。这些端部部分740和742系相类似并因而以下仅将描述端部部分740。可了解的是,端部部分742系相类似。(图36)参见图36,端部部分740有第一和第二开口744和746,供承接显示在图35中钧716和718的销部726和728。再转回图36,端部部分740进而含有一板横向于该框架元件延伸,此板具有第一和第二直立的钩部750和752自其上悬垂。(图37)参见图37,第一和第二钩部750和752具有个别的钩部754和756,其分别位在第三和第四平行间隔开的平面758和760上。
再转回图36,该框架元件还含有多个托座支承钩762具第一和第二钩部764和766。钩部764系位在一第五钩平面768上,而第二钩部系位在一第六钩平面770上。(图38)参见图38,端部部分686和740系连接在一起,如显示在标号722位置处。销部726和728(未示出)系分别容置在开口744和746(未示出)中,致使得端部部分740静置在刚性弯角元件710的突出部714上。钧720和752因而系设置成相平行并彼此相邻。(图39)参见图39,一泡沫聚苯乙烯板774系被插入一由框架元件670、672、674和676所界限的区域中。此泡沫聚苯乙烯板有多个纵长向延伸的凹槽776、778、780、782、784、786和788,第一和第二交叉对角线凹槽790和792,以及横向延伸的凹槽794和796。一转扣798系被连至框架元件676上的钩752。一可弹性延伸的挠性张力钢索800系被固定至此转扣并绕于凹槽786、794、784、796、782、794、780、796、778、794和776中。该张力钢索然后被绕至框架元件672上的钩部720,并然后在交叉对角线凹槽790中绕至框架元件672上对应的钩部720,位在镶板之一对角线相对反向转角部。张力钢索然后被绕至框架元件674上的钩752,并且在凹槽788中纵向于镶板被绕至框架元件676上一对应的钩752。该张力钢索然后绕至紧邻钩750之框架元件672上的钩部720,以及在交叉对角线凹槽792中被绕至框架元件670上的钩部720,位在镶板之对角线相对反向转角部。转扣798系被上紧,以便令钢索处于张力下,致使得框架元件670、672、674和676被向着镶板的内部部分朝内拉拔。框架元件678、680、682和684系被熔接在一起以形成一门开口802,且框架元件678被纵长向地熔接至框架元件672。一第二隔绝用板804被插置在框架元件678、680、682和684之间。(图40)参见图40,一第一层网格材料806系被置于框架元件670、672、674和676之间。网格材料806的缘部系被锁固至框架元件670和672上托座支承钩730之第一钩部732,并且系被边至框架元件674和676上托座支承钩762之第二钩部766。该网格材料因而被固定至这些框架元件。一第二层网格材料808系被分别连至框架元件678、680、682和684。一混凝土保持用缘部810然后被连至框架元件670、672、674和676以形成镶板之一外周部。同样的,一第二混凝土保持用缘部810系被连至框架元件678、680、682和684以形成一位在该门开口802上方之一第二保持用缘部。(图41)参见图41,如上所述的混凝土混合物然后被倒在这些第一和第二层网格材料件806和808上,并被精加工以形成平滑的表面(分别概略指示在标号814和816位置)。倒完混凝土之后,镶板具有对应于框架元件670和672(未示出)之各端部部分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接用元件818、820、822和824,供将镶板连接至相邻的镶板以及连接至地板和天花板,如下面将描述。此外,这些连接用元件818-824可被利用来在工作现场搬运和举升镶板。
镶板然后相对于图41所看到的座向被倒转,之后,镶板的第二侧部被以一类似于第一侧部的方式完成。因此就效果而言,上述用于形成第一侧部的步骤系被重复以便形成此第二侧部。(图42)参见图42,依据本发明所完成内部镶板之一截面系概略显示在标号826位置。所完成的镶板因而含有网格材料806位在镶板之第一侧部828上,以及含有另一网格材料830邻近于镶板之第二侧部。网格材料806系位在第六平面770上,而网格材料830系位在第五平面768上。如先前所述,第五和第六平面768和770系相平行并彼此间隔开,因此网格材料806和830亦相平行并彼此间隔开。
倒在镶板各侧上的混凝土含有个别平坦的部分834和835以及个别的肋部836和837,这些肋部系由混凝土流入泡沫聚苯乙烯板774之凹入的部分(例如标号778位置所示)所形成。平坦的部分834和835分别延伸在网格材料806和830的周部。此外,这些平坦的部分系延伸在挠性张力钢索(与第一侧部828有关)之对角线方向延伸部838和840的周部,以及在第二侧部832上混凝土之平坦部系延伸在第二侧部832上挠性张力钢索之对角线部分840的周部。同样的,肋部836系延伸在张力钢索之纵向延伸部的周部(对第一侧部828而言为标号842所指示位置,对第二侧部832而言为标号846所指示位置)。可了解的是,张力钢索838的对角线部分系位在第二平面724上,而张力钢索842的纵长向延伸部和横向延伸部系位在第四平面760上。第二平面和第四平面724和760系相平行并彼此间隔开。
藉由以上述方式绕张力钢索,亦即利用在相间隔平面上的对角线部分以及纵长向和横向部分,镶板乃具有可承受正向和负向动态负荷之能力。屋顶镶板(图43)参见图43,依据本发明一屋顶镶板之制造始于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个镶板框架元件850、852、853、854和856切成适当长度。框架元件850和852系相类似,以及框架元件854和856系相类似。所有的框架元件系由钢管制成,但基本上可由任何可适当承受负荷之合金所形成。
框架元件850有一第一端部分860和一第二端部分862。框架元件亦有一总的显示在标号864位置处的主屋顶部以及一总的显示在标号866位置处的外伸部。该主屋顶部864和外伸部866系由一连接部868所分离。该主屋顶部有多个钩870,供将一弹性地受到张力作用之挠性钢索固定至框架元件,以及有多个托座支承钩872,供以下面将描述的方式固定网格材料。该外伸部亦有多个张力钢索钩874和托座支承钩876供作类似用途。由于框架元件852系类似于框架元件854,因此框架元件852亦含有类似的托座支承钩和主屋顶部、连接部以及外伸部,以及因而这些元件系被标以如同框架元件850上之对应相同的标号。
框架元件854亦有第一和第二反向相对的端部部分878和880,以及有一中间的部分(概略显示在标号882位置),此中间的部分有多个托座支承钩884。框架元件856系类似于框架元件854并有类似的组件。类似的元件系被标以与框架元件854上所指示出元件相同的参考标号。框架元件858亦有第一和第二反向相对的端部部分886和888,以及有一中间的部分890,此中间的部分带有一屋顶侧892和一外伸侧894。该屋顶侧892有多个托座支承钩896安装在其上,以及外伸侧894有多个托座支承钩898安装在其上。(图44和45)参见图44和45,其中显示出框架元件850的端部部分860。参见图44,框架元件850有一外侧面900和一内侧面902。参科45,框架元件有一屋顶侧904和一天花板侧906。该端部部分860系在一角度908下被切割,而此角度决定出屋顶对垂直面的斜度。该端部部分860含有一端板912其以熔接方式被锁固至纵长向元件850之一切口面910。该端板912与该屋顶侧904成对齐延伸并有一连接部914其延伸越过该天花板侧906。该连接部914有一开口916供在其中承接一连接件(例如为一螺杆)。
该端部部分进而含有一平坦的水平板918,此水平板有一延伸部920和一平坦的连接部922。此平坦的连接部922被固定至端部部分860的外侧面900。该平坦板有一轴线924其在直角下延伸至该端板912。一连接板926被进而连接至该延伸部920和该端板912,致使得其被设置成对该延伸部920和该端板912二者为直角。该连接板有一开口928延伸穿过其上供承接一连接件(例如为一螺杆)。
该端部部分还含有一钩板930被固定至内侧面902。一具有一钩部934设置在一第一钩平面936上的钩932系被固定至该钩板930。该钩板930系设置在紧邻一托座支承钩872。该钩932对应于显示在图43中的钩870。
该端部部分还含有一对侧向间隔开的开口位在该内侧面902中,这些开口系分别标示为938和940。(图46和47)参见图46和47,该连接部868含有一开通的空间942被设置在屋顶部864上和外伸部868上的多个弯托座支承钧之间。该开通的空间含有横向和纵长向间隔开的开口944、946、948和950,供承接显示在图43中框架元件858之端部部分886上的销。再转回图47,紧邻这些开口944和950并邻近于该天花板侧906处,有一板952被固定至该天花板侧906。一转角延伸部954被连接至该板952。该转角延伸部954含有4”×4”钢管的一部分。该延伸部954系在一与图45中角度908相同的角度下延伸。该延伸部954有一端板958被固定至其上,供覆盖住该延伸部954的端部部分。该延伸部954进而含有第一和第二具螺纹开口960和962供在其内承接锁合件。(图48和49)参见图48和49,框架元件854的端部部分878被详细地显示出。此端部部分含有一屋顶表面964、一内侧面966、一外侧面968和一天花板表面970。参见图49,端部部分878有一横向延伸的弯角元件972,此弯角元件有一连接部974和一突出部976,其中该突出部976在直角下突伸至该内侧面966。一销978被固定至邻近于屋顶面964的突出部976。一具有一销部982和一钩部984的钩980亦被固定至该突出部976而与销978成平行间隔开的关系。销978和销部982毕平行于框架元件854之一纵长向轴线986延伸。在将镶板连接在一起时,销978和销部982系被容置在分别显示于开口940和938中,如图45中所示。(图50)参见图50,一网格材料片988被摆放成平坦并被切割成接近最终屋顶镶板之尺寸大小。一膜片(例如为焦油纸)990亦被切割成该尺寸并摆放在该网格材料片988上。一具有屋顶部994和外伸部996之泡沫聚苯乙烯板992被摆放在焦油纸990上。该泡沫聚苯乙烯板有纵长向凹槽998和1000沿其缘部延伸并有多个横向延伸的凹槽1002、1004、1006、1008、1010、1012和1014。此外,泡沫聚苯乙烯板有第一和第二交叉对角线方向延伸的凹槽1016和1018,以及有第三和第四交叉对角线方向延伸的凹槽1020和1022。这些交叉对角线方向延伸的凹槽1016和1018系延伸在屋顶部994的对角线上反向转角部之间。这些交叉对角线方向延伸的凹槽1020和1022系延伸在外伸部996的对角线上反向转角部之间。
该泡沫聚苯乙烯板992还有框架保持用凹槽(未示出),其中系容置有框架元件850、852、854、856和858。当这些框架元件被置入这些凹槽内时,图49中所见的销978和销部982系被容置在图45中所见的开口940和938中。同样的,图50中框架元件858上的突出销系分别被承接在图47中的开口944、946、948和950中,并且框架元件856上的突出销系被容置在端部部分862中之对应的开口(未示出)中。(图51)参见图51,一转扣1024系被连接至钩870之一者。一可弹性延伸的挠性张力钢索1026系被固定至此转扣1024,并被绕在框架元件850和852上的钩870之间,致使得张力钢索有多个部分位在第一和第二纵长向延伸的凹槽中以及在各横向延伸的凹槽中。此外,张力钢索有部分延伸在交叉对角线凹槽1016和1018上。
同样的,该外伸部有一转扣1034被连至一钧872,以及一可弹性延伸的挠性张力钢索1036系被锁固至该转扣1034。该张力钢索1036系分别被绕在框架元件852和850上的钩872和874之间,致使得张力钢索具有部分1038其位在横向延伸的以及纵长向延伸的凹槽中,以及有部分1040和1042其位在交叉对角线方向延伸的凹槽1020和1022中。锁固张力钢索后,焦油纸990和网格材料988的缘部系被弯在个别的相邻框架元件854、856、850和852上。(图52)参见图52,该镶板还含有网格材料部1044和1046之分别第一和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1044系被切割成可配合在框架元件850和852上个别的托座支承钩872之间,以及在框架元件854和858上个别的托座支承钧884和896之间。第二层网格材料部1046系被切割成延伸在框架元件850和852上外伸部866上的托座支承钩876之间。此外,第二网格材料系延伸在分别框架元件858和856上的托座支承钩898和884之间。一延伸在镶板(含有屋顶部和外伸部二者)之整个周部混凝土保持用缘部1048然后被固定至个别的周部框架元件854、856、850和852。
上述之一混凝土混合然后被倒在网格材料部1044和1046上,致使得混凝土流通过网格材料部1044,进入泡沫聚苯乙烯板之屋顶部和外伸部中的横向、纵长向、以及交叉对角线方向延伸的凹槽。屋顶镶板的天花板侧如此乃完成。
该镶板然后相对于其在图52所得见的座向被倒转,并且混凝土被倒在网格材料(标号999,未示出)上以便形成一屋顶表面(未示出)。(图53)参见图53,屋顶镶板之一部系以剖面被显示出,并含有一天花板侧1050和一屋顶侧1052。该天花板侧含有该具一平坦部1056的混凝土,其延伸在镶板的整个宽度和长度,并有一肋部1054其垂直于该平坦部延伸在凹槽1002中。泡沫聚苯乙烯板中其余的凹槽亦有类似的肋部。该网格材料1044系被设置在一第一平面1058内,而该挠性钢索的交叉对角线方向延伸部系被设置在一第二平面1060中。该钢索1026的纵长向和横向延伸部系位在一第三平面1062中。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平面系相互平行并彼此间隔开。位在第三平面1062上的钢索1026因而与位在第二平面1060上的挠性钢索部1032为间隔开。此提供了镶板之正向和负向加强。外部网格材料999系位在一第四平面1064上。混凝土(例如标号1066位置所显示者)形成为镶板之一屋顶表面,并且系被埋入形成于泡沫聚苯乙烯板992中的次外部凹槽1068内。(图54)参见图54,依据本发明一完成的镶板系概略显示在标号1070位置。此完成的镶板含有一天花板表面1072、第一和第二顶点连接部1074和1076、第一和第二壁面连接部1078和1080、以及第一和第二槽沟连接部1082和1084。第一和第二顶点连接部1074和1076将该镶板连接至一相邻的镶板,以形成房子屋顶之一顶点。第一和第二顶点连接部1074和1076系对应于框架元件850和852的端部部分860。同样的,第一和第二壁面连接部1078和1080系对应于图46和47中所见到并显示在图43中标号868位置处的连接部。连接镶板在一起再转回图21,两个例如显示在图31中的外部镶板系总的显示在标号406和408位置。镶板406的第三和第四突出部646和648系朝下突出,供分别与凸缘382和380啮合。镶板408的第三和第四突出部系朝下突出供与凸缘172啮合。
为了增进外部镶板之连接至凸缘,显示在标号1090和1092位置的W形和T形接头分别被利用。该W形接头1090系使用在藉由搭接外部镶板所形成的转角部,而T形接头1092系使用于连接对齐的、相邻的外部镶板。
这些W形接头含有第一和第二平坦部1094和1096,以及一概略显示在标号1098位置处的W形壁面部分。这些平坦部1094和1096具有个别的导管开口1100和1102,以及具有个别的具螺纹开口1104和1106。这些壁面部分分别具有开口1108和1110。
同样的,该T形接头有第一和第二平坦部1112和1114,以及一带有特别T形的直立壁面部分1116。各平坦部有个别的导管开口1118和1120,以及有个别的连接开口1122和1124。此外,该壁面部分1116有第一和第二开口1126和1128分别邻近于第一和第二平坦部1112和1114。
这些外部镶板系借助先分别连接该W形接头和T形接头至转角部和侧部而被连接至该地面镶板370。这些镶板406和408系被置于定位,之后,镶板406的连接部646和648分别被置于平坦部1114和1096上。同样的,镶板408的连接部646和648系分别被置于平坦部1096和1112上。
特别看到镶板408,连接部646中的开口474系分别与开口1110和1126对齐。由于开口474具有螺纹,因此一螺杆可被插入穿过开口1110,以及一第二螺杆可被插入穿过开口1126并螺接于镶板之相反端部部分上的开口474。该镶板因而被固定至该W形和T形接头。
在转角部的情况中,该地面镶板370之直立的板168有一开口182,其与镶板408连接部646之一相反侧上的对应开口476(图21中未示出)啮合。一螺杆穿过开口182被容置并与连接部646相反侧上的开口476螺合。镶板408的相反端部部分以一类似方式被固定至转角部171。镶板406以一类似方式被固定至转角部177和173。这些外部镶板因而被连接至地面镶板和地基。内部镶板之连接内部镶板以一类似于外部镶板被连接的方式被连至地面镶板。这些内部镶板(较清楚地显示在图41)具有个别朝下突伸出的连接部820和824。朝下突伸出的连接部820和824之各者有一个别的具螺纹开口704。一对应的开口706(未示出)亦设在突出部之一相反侧部上,如图35中所示。
再转回图21,欲安装内部镶板时,突出部820和824系被置于形成在相邻地面镶板之各板168间的承座1130和1132中。各板有一个别的开口182、其在当内部镶板适当地置于定位中时,系与开口704(和706)对齐。一具螺纹锁合件(例如为一螺杆)可被插入穿过这些开口182并分别与开口704和706螺接,以便将内部镶板固定至地面镶板。一类似的程序被实施以便将其他的内部镶板固定至地面镶板。
可了解的是,这些朝下突伸的连接部820和824具有开口700、702和703(较佳地显示在图34中),以便导管由地基元件绕至个别的内部镶板。
再转回图1,在内部镶板和外部镶板被锁固至地面镶板和地基元件之后,房子的第一层楼1139即完成。额外的外部镶板和内部镶板可被固定至由第一楼层所形成的镶板,以便形成房子之一第二楼层1141。
参见图31和41,显示在图31的外部镶板和显示在图41的内部镶板二者具有朝上突出的镶板连接部。关于显示在图31的外部镶板,这些连接部系分别显示在标号642和650位置。关于显示在图41的内部镶板,这些连接部系分别显示在标号818和822。
图31和图41中的连接部642、650、818和822系类似于图3中所显示的垂直延伸导管部66和76。因此,一地面镶板元件将用作为房子第一层楼之房间的天花板,并将用作为房子第二层楼之一地板。此一地面镶板元件系被装设在连接元件上,类似于图21中所见地面镶板370被装设在连接元件上的情况。参见图1,第二组多个预制外部壁面镶板28因而被装设在第一层楼1139的镶板上。图55
参见图55,第二组多个预制的外部镶板和内部镶板28和30形成连接部642、650和818的一种设置方式,此设置方式系类似于图3中所显示的直立凸缘70、72和124。类似于第一和第二组多个内部镶板和外部镶板之额外的镶板可予固定至直立的连接642、650、818和822,以便建造出一具任何楼层数目的房子或结构物。然而,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房子仅含有第一和第二楼层,该多个屋顶镶板因而系装设在第二楼层镶板28之上。
第二组多个第二楼层外部镶板28位在定位之后,第三地面镶32板系被固定至分别这些直立的连接部642、650、818和822。该第三地面镶板32用作为一由这些外部镶板28和内部镶板30所包围房间的天花板。然而,第三地面镶板32有一上部表面1140其用作为房子之一阁楼部的地板表面。
一阁楼镶板1142(结构上类似于图33到41所描述的内部镶板)有连接部1144、1146、1148和1150。这些连接部系类似于图41所显示的连接部818、820、822和824。该阁楼镶板1142具有与图41之内部镶板相同的纵长向尺寸,然而,该阁楼镶板1142具有概略图41之内部镶板一半的垂直向向尺寸。显示在图54的屋顶镶顶1070然后被装设,并以第二顶点连接部1074和1076(未示出)被连至连接部1144和1148,以及连接部1078和1080(未示出)被连至第二楼层外部镶板28的连接部650和642。(图56)参见图56,该连接部1144分别有第一、第二和第三具螺纹开口152、1154和1156。安装屋顶镶板1070和1158时,该板连接部914系抵靠在相对反向的侧部1160和1162上。在此位置,各屋顶镶板1070和1158的连接板926系被承接在该连接部1144的顶部上,致使得个别凸缘部中的开口928被对齐。此使得一螺杆1164可被插入开口928并固定在具螺纹开口1156中。此外,板连接部914中的开口916系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具螺纹开口1152和1154对齐,其使第一和第二螺杆1166和1168可与具螺纹开口1152和1154螺接,以将屋顶镶板固定在定位。(图57)参见图57,安装屋顶镶板38的连接部1078时,一具有一水平部1172以及第一和第二垂直部1174和1176的T形接头1170系被置于第三屋顶镶板32之凸缘172的顶部上。该水平部1172置放在该凸缘部172上,而延伸部954的板958置放在该水平部1172上。在该T形接头1170和该延伸部954以及该屋顶镶板32被设置成如图7中所显示时,开口962与屋顶镶板32之板168中的开口中82对齐,一螺杆1178因而可被插入该开口182,以便螺接于该具螺纹开口962。同样的,第一和第二开口1180和1182系设置在该T形元件1170的第一和第二垂直部1174和1176中。开口1180系与该延伸部954中的具螺纹开口960对齐,并因而可承接一螺杆1184,以便使螺杆与该具螺纹开口960螺接,俾将该延伸部954固定至该T形接头1170。同样的,开口1182系与板28之连接部642中的具螺纹开口1186成轴向对齐。
此外,板168中的开口182系轴向地对齐于该连接部642之一内侧部上的具螺纹开口中188,因而一螺杆1190可被插设穿过该开口中182,以便与该具螺纹开口1188螺接,俾将第三地面镶板固定至该连接部642。该屋顶镶板32因而被固定至第三地面镶板和该连接部642。其他的屋顶镶板系以一类似方式被固定。
再转回图1,房子10系由组装多个镶板而形成。可了解的是,小间隙1196存在于相邻的镶板之间,因此不需要有延伸在房子整个侧部或端部的连续壁面部分。相反的,房子的侧部和端部系由多个分立的镶板部分连接在一起所形成。此令镶板可相对于彼此稍移动,此在效果上容许由分立镶板所形成壁面的部分相对于彼此移动,由于没有一个连续的壁面,此运动不会导致壁面之表面上龟裂之形成,因而壁面以及壁面外观的结构整体性可保持住。然而,在组装的时候,小间隙1196被充填以防火的弹性密封剂,例如为具陶瓷线或具可膨胀弹性泡沫聚苯乙烯的硅酮,其容许镶板相对于彼此移动,并同时保持间隙的气密密封。所组装镶板之协同配合在此所揭示依据本发明之一结构系特别适用于承受由与地震有关之力或炸弹之震力所产生的扭矩。再转回图2,可了解的是,房子的地基系由多个连接在一起的地基元件所形成。此令地基具韧性,其可在地基的多数个位置上吸收作用在地基的一个位置处的扭矩。相邻地基元件间的接合系可吸收这些扭矩。此乃优于传统单件式刚性、连续地基设计之一项优点,在此,施加在此种传统式地基之一转角部上的扭矩将由于地基无法吸收这样的扭矩而令地基毁裂。
再转回图1,可了解的是,由于每一镶板元件有一实心的框架元件形成为每一镶板之一外周部,因此当镶板以如上所述方式连接在一起时,所连接的框架元件就形成为一三度空间的、具韧性的结构。由于此空间结构实质上系由框架元件栓接在一起,此空间结构的元件并非紧固地连接在一起,而是可提供一些韧性,以及因而对传递至空间结构的扭矩和力(例如由行进在地面上、经由地基传至空间结构之与地震有关之力或炸弹力所引起,或是由邻近建筑物之炸弹爆炸力所引起)提供吸收作用。
因此,镶板系可相对于彼此稍微移动,以便吸收这样的力。可了解的是,各壁面镶板的水平部分实质上是由销连至壁面镶板的垂直部分,其乃容许水平框架元件相对于垂直框架元件移动。此外,由于在每一镶板中的张力钢索系被用以朝内偏压框架元件朝向每一镶板之一内部部分,因此张力钢索系可被操动,以便在正向或负向负荷作用在镶板上的情况下稍延展或收缩,以及因而施加在镶板上和框架元件上的力可进一步地为张力钢索的弹性所吸收。此系特别藉由使用对角线方向延伸的张力钢索于一与张力钢索之横向和纵长向延伸部平行并间隔开的平面上而提供。
作用在地基上之与地震有关之力系由地基上的接合部所吸收。残余扭矩和残余力系传递至连接于地基的镶板,以及因而连接于由所连接镶板形成的空间框架结构。进一步的残余力系传递至每一镶板中的结构,特别是其网格材料、张力钢索和其混凝土。网格材料和张力钢索系挠性的,并用以吸收大部分的残余力和残余扭矩。因此,最后到达形成混凝土之镶板之力和扭矩大小系最小,此减低了混凝土镶板部分中产生裂痕的危险性。房子的地板、壁面和天花板表面即使是在受到与地震有关之力或邻近炸弹爆炸后,仍不会断裂。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其在各种风速状况下仍保持动态稳定。由于此种结构系由多个镶板所构成,因此风力效应所作用的表面区域,相对于传统房子结构的单体式壁面可减小。每一镶板本身可承受张力和压缩力,并因而可吸收方向朝内的力(正向负荷)和方向朝外的力(负向负荷)。
例如,一指向为箭号1192方向之朝内力施加了正向负荷于一外部壁面镶板上。此镶板之一中央部分(概略指示在标号1194位置处)容许稍朝内移动,因而在镶板的第一侧和第二侧部分拉伸张力钢索,该张力钢索弹性地抵抗此拉伸并吸收该力。一朝反向于箭号1192方向施加的力代表负向负荷并以一类似方式被吸收,而以镶板的中间部分稍朝外移动以便吸收该力,然后回返到其原来位置。
上述镶板、地基元件和接头容许一个三度空间建筑物结构,例如图1所显示的房子,快速并有效地建造起来。由于镶板系预铸的,镶板的整个制造过程可在工场完成。特别是,形成混凝土的材料可加以选取并控制以确保均一性,混凝土可在受控状况下熟化,并可予研磨涂漆、烘烤或可采用任何建筑上的精加工作业。
此外,建筑钢材元件可利用电脑控制技术予精确地切割并成形。甚者,建筑物所被建造的建筑工地仅需被提供以螺杆和扳手以便将镶板锁紧在一起、举升镶板至定位的吊重机、以及用以选择性地切割出任何所希望的镶板突伸连接部之火焰切割器。另外,镶板是足够地强固,臻使得镶板可简易地在一特别设计的运输容器(具传统的运输容器尺寸大小)中被载运。因此,预制镶板可简易地被自工场运送至建筑工地。对于镶板之其他利用高层结构(图58)参见图58,依据本发明镶板之进一步利用是与传统高层办公大楼或住宅建筑结构之共同配合方面。一传统的高层建筑物基本上含有多个垂本直的柱1200设置成一矩形阵列(从上方看去)以及多个水平的交叉元件1202沿这些垂直的柱设置在多个水平间隔的平面1204、1206、1208、1210、1212、1214上。
这些垂直的柱1200和水平的交叉元件1202形成为高层结构的主要结构元件并具传统的设计。藉由设计交叉元件的大小使具结构整体性以及藉由使上述平面具适当的间隔,依据本发明的外部镶板1216、内部镶板1218和地面镶板1220可予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模组1222,例如三层楼高、三单位宽以及四单位长(在此每一单位为一个别的楼层或办公室)。
此高层结构因而可予建造成模组化形态,免除了传统上须对每一混凝土地板倾倒混凝土的作业。
个别的外部镶板(位在邻近于垂直柱或交叉元件)系利用随附于每一壤板的连接机构,被连接至各别相邻的垂直和水平元件1200和1202,致使得一空间框架结构系由每一镶板的框架元件以及由高层的结构的垂直和水平元件所形成。一相当大的单体空间框架结构因而被形成,此空间框架结构在间隔开的垂直平面之间界限出一系列可分住的单元。由镶板朝下平行于镶板缘部方向延伸出的突伸部系用作为连接机构并在受到与地震有关之力作用下可弹性地变形,该空间框架结构具所有先前所描述的优点,包括吸收由地震活动或战火炮弹所产生的扭矩和力之能力。此外,此高层结构中可获致镶板的所有优点,含包括吸收残余扭矩而不致使混凝土表面断裂的能力,以及承受并分散风力负荷的能力。船运容器(图59)参见图59,形成房子之镶板的运输要简易地藉由将房子的地面镶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16’×8’×9’的运输容器(如标号1230位置所显示,房子的镶板和其他元件以断线显示在容器内)而达成。这些地面镶板系被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为八个容器转角部(仅七个被显示标号1232、1234、1236、1238、1240、1242和1244位置处)以及四个中间部分接头(仅三个被显示在标号1248、1250和1252位置处)。(图60a-h)参见图60a和60b,中间部1248被显示出。第一和第二地面镶板1256和1258被显示为端部对端部抵接在一起,在一水平平面上。同样的,第三和第四地面镶板1260和1262系在一垂直平面上端部对端部抵接在一起。第一和第二地面镶板1256和1258的板部分1264和1266系在各直角下被弯成平置在第一和第二地面镶板的各内侧。此使得第三和第四地面镶板的各缘部1268和1270位在紧邻于第一和第二地面镶板的各内侧。在此形态中,个别的凸缘1272和1274以及平行的元件1276和1278与一相当大的顶部间隙1280(分别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地面镶板的端缘1282和1284之间)相抵靠。板部分的反向相对部分1286和1288系垂直地朝上突伸出。
同样的,在第三和第四地面镶板1260和1262之平行的元件1290和1292和凸缘1294和1296系相抵靠,空出一一侧部间隙1298,以及板部分1300和1302系自镶板水平地朝外突伸出。
参见图60c,一顶部、中间的木质元件1304系被预先制出切口,以便置放在凸缘(图60a和图60b的1272和1274),致使得其一顶部表面1306系概略地与第一和第二地面镶板1256和1258的相邻外部表面1308和1310对齐,以及致使得其一端部表面1312系总的与平行元件1276和1278对齐。这些板部分1286和1288然后被弯成直角,以便叠合并紧固该木质元件1304于该顶部间隙中。
一同样的程序实施在一侧部中间的木质元件1314上,致使得其一外部表面1316系总的与第三和第四镶板1260和1262的相邻外部表面1318和1320对齐。这些板部分1300和1302然后被弯成直角,以便叠合并紧固该侧部中间的木质元件1304于该侧部间隙的内部。
参见图60d,第一和第二板部分1322和1324跨过顶部和侧部间隙被分别固定至第一和第二地面镶板1256和1258以及固定至第三和第四地面镶板1260和1262。较佳地,预制有螺纹的开口(未示出)系被提供在第一和第二地面镶板之个别的部分中,以便承接螺杆1326供将板部分1322固定至地面镶板1256和1262。这些板紧固地将这些地面镶板固定在一起。
参见图60e和60f,第一容器转角部系总的显示在标号1232位置处。此转角部系由第一和第三镶板1256和1262所形成,其为8’×16’地面镶板。这些镶板被连接至一第五地面镶板1328,其具一方形且尺寸为8’×8’。第五镶板系用作为容器之一端部部分。第一镶板的第一板部分系弯成平行于此地面镶板的内侧,以便容许第三镶板1262之一缘部1332位在紧邻于第一地面镶板1256的下侧。一第二板部分1334系直立的。
同样的,第三镶板1262之第一板部分系弯成概略标号1336所示者,外观以断线示出。第一板部分系弯成平行于第三镶板1262之一内侧表面延伸,而第三镶板1262之第二板部分1338系可朝外延伸。在此形态中,个别的平行元件1340和1342以及个别的凸缘元件1344和1346系相互间隔开并且互不干扰。
第五地面镶板1328具有第一和第二板部分,第一板部分被以断线显示在图60e中标号1348位置处,而第二板部分被以实线显示在图60e和60f中标号1350位置处。第一板部分1348系延伸在第一镶板1256之下,而第二板部分1350系朝外延伸。此镶板亦有一平行的元件1352和一凸缘元件1354其相对于镶板1328之一平行的元件1356和一侧部缘部间隙1360系形成在第一和第五镶板1256和1328以及第三和第五镶板1262和1328之个别的交接面位置处。
参见图60g,顶端缘部间隙系被充填以一木质的顶端缘部元件1362,其被适当地切槽以便分别容置第一和第五镶板的平行元件和凸缘元件(图60e和60f中的1340、1344和1352、1354)。此使得该顶部木质元件1362的第一和第二侧部1364和1366可位在与第一和第五镶板之个别的表面1308和1368对齐,以及使得其一端部表面1370可位在与第一镶板1256的缘部表面1372对齐。这些第二板部分1334和1350然后被弯在该木质的元件1362上,以便将之固定于定位。
同样的,一木质侧部缘部元件1374被适当地切槽(未示出)以便容置显示在图60f中的平行元件和凸缘元件1342和1346,致使得当被置于图60e所显示的缘部间隙1360中时,其第一和第二侧部表面1376和1378系位在与相邻的表面1380和1382概略对齐。参见图60g,第二板部分1338系被弯在该木质的侧部缘部元件1374上,以便将之固定于定位。
参见图60h,一转角部接头系被概略显示在标号1384位置处。在准备好图60g所显示转角部之后,转角部接头1384系被装设在容器的转角部上。转角部接头含有一第一直角元件1386和一顶板元件1388(一起重机配件1390系被熔接至其上)。该第一直角元件1386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1392和1394。第一和第二部分1392和1394之座向系相互成直角,致使得第一部分1392系可平行于表面1366延伸,而第二部分系可平行于表面1372延伸。第一和第二元件系被固定至其个别相邻的表面,以木螺栓1400延伸入附近的木质元件和以螺栓1402旋入缘部表面1372之预先形成的螺纹开口(未示出)中并进入第五镶板1328中和第三镶板1262中的预成形螺纹开口。
顶端板元件1388具有第一和第二部分1404和1406,其分别置放在木质表面1364和镶板表面1310上。第一部分1404系以木螺栓1408固定至木质表面1364,而第二部分系以螺栓1410配合于镶板1256之一框架元件(例如以虚线显示在标号1412处)中的具螺纹开口(未示出)固定至第一镶板。该直角的起重机配件1390具有延伸至表面1366和1310以及缘部表面1372的部分,并且容许一在船运埠所常看到的传统式容器起重机啮合于此转角部。
再转回图59,可了解的是,其余的容器转角部1234、1236、1238、1240、1242和1244(和另一个未示出者)系同于上述相对于转角部1232所描述的方式被形成。同样的,其余的中间部接头1250、1252(和另一个未示出者)系同于上述相对于中间部接头1248所描述的方式被形成。因此,房子的地面镶板系被有效地连接在一起,以便形成一可保有所有建造房子所需要的元件之船运容器。用以形成此容器的地面镶板,在弄平或切除掉图60c中弯曲的板部分1264、1266、1286、1288、1300和1302以及图60e中弯曲的板部分1334、1336、1338和1350之后,亦系被利用于建造房子。
再转回图59,容器因而形成一开放的“盒子”,形成房子所需要的其他各镶板和元件被置放入其内,所述元件列示如下地板2001 地板,容器的下侧2002 地板管道工程接头,容器的下侧2003 地板,容器的顶侧2004 地板,容器的顶侧1256 地板,容器的侧部1258 天井,容器的侧部1260 天井,容器的侧部1262 前门廊,容器的侧部1328 平屋顶,容器的端部2010 平屋顶,容器的端部外部壁面2011 左后方转角部c/w窗户
2012 左后方c/w玻璃门2013 后方中央2014 右后方c/w窗户2015 右后方转角部c/w窗户2016 左前方转角部c/w窗户2017 左前方c/w窗户2018 前方中央c/w雾窗和门2019 右前方c/w窗户2020 右前方转角部c/w窗户2021 左后方c/w窗户2022 左方中央c/w窗户2023 左前方c/w窗户2024 左后方c/w玻璃门2025 右方中央c/w窗户2026 右前方c/w窗户屋顶2027 山形端左后方2028 左方中央2029 山形端左前方2030 山形端右后方2031 右方中央2032 山形端右前方内部壁面和隔开2033 全高壁面
2034 8’高壁面c/w门2035 高过2034和2101的壁面2036 全高壁面2037 全高壁面c/w门2038 全高壁面2039 8’高隔间c/w门2040 高过2101的(a和b)隔开2041 全高壁面2042 全高壁面2043 高过2101的(a和b)隔间2044 8’高隔开c/w壁橱门2044 壁厨的t顶2045 8’高隔间c/w壁橱门2046 壁厨的t顶厨柜和设备2100 厨房单元2101 浴室单元2102 冰库2103 洗衣烘干机2104 热水器容器因而含有建造房子所需要的所有元件。在每一转角部上的起重机配件1390使得容器可使用传统的容器搬运设备(在大多数船运埠的船坞上所常见者)来搬运,并因而系用作为配合一吊起容器用搬运起重机的机构。由于容器本身是由含有一钢质框架和混凝土内部部分的镶板所形成,因此多个容器可予堆叠在甲板上,而不怕会在船只航行中倾斜致损坏容器。基本上,用于房子的地基元件系分开运送,或是在房子将被建造的工作场地另行制造。(图61和62)当如图59所显示之一容器在工作场地被接收到时,容器内部的元件和形成容器的镶板被组装,以便形成一依据本发明的房子。在此处所揭示的实施例中,利用6英寸地面镶板、4.75英寸外部壁面镶板、7英寸屋顶镶板、3英寸内部壁面镶板以及2英寸内部隔开,此房子提供了800平方英尺多的居住空间。
假若地基元件已被运送并在现场安装好,则房子系以如上所述方式被组装。如在图61的平面视图中所得见,此船运容器之地板、侧部、端部和顶部(2001-2010)形成了房子的地板(2001-2005)、天井(2006-2007)、前门廊(2008)和平屋顶(2009),而位在容器内部的元件形成了房子本身。本发明因而提供出一种船运容器,其可装载建造一房子所需要的所有元件,而容器本身的元件亦在最后组装中形成为房子的组件。因此,材料和空间的有效利用可获致,并同时对房子的组成元件提供出一方便的、强固的船运容器。各板的突出部分用作连接各板与邻近板的相配合的连接装置,如上所述这些突出部分可作在作用在板的重力下弹性变形的操作。其他(图63)参见图63,施于混凝土平滑加工(如上所述)之另一项精加工为利用多个预先形成的传统矩形大理石瓷砖,其一者系显示在标号3000位置处。瓷砖系预先配有多个钩(总的显示在标号3002位置处),其被固定至传统大理石瓷砖的黏合剂侧。每一钩有一平坦的背撑表面部分3004被黏结至瓷砖的黏剂或背撑侧。一突出部3006垂直于该平坦的表面部分延伸出,远离瓷砖。此突出部系截止成一钩部3008,其被设置成朝下突出,当瓷砖被使用在一壁面镶板时,其朝向地板。钧3002系被预先成形为致使得瓷砖之黏剂侧和钩部3008之间的距离等于混凝土的大略厚度,在图63中以标号3010表示。
欲使用大理石瓷砖时,瓷砖系预先被配以钩3002。然后,混凝土已被倒在镶板的网格材料3012上之后(但混凝土未凝固之前),瓷砖系被置放在混凝土上,致使得钩部3008突伸入未凝固的混凝土,直到背撑表面置于未凝固混凝土的表面上。在此位置,钩系啮合于网格材料3012,而瓷砖的黏合剂侧系与未凝固的混凝土接触。在混凝土凝固中镶板不受干扰。凝固的混凝土令钩固定并将钩3002固定至网格材料3012,以及瓷砖被固定至镶板。可了解的是,瓷砖不一定是为大理石,而是可为任何适当的建筑用加工材料,例如为石块、花岗石、石板瓦、外壁木板等。(图64)参见图64,在上述实施例中,提到镶板大小为8’×8’。采用此8’×8’尺寸的优点亦可见于其他尺寸的镶板上。其他尺寸镶板的例子系显示在图64中。
显示在图64中的所有镶板为高8’。可获致所述优点之最小实用镶板尺寸为6”宽,且仅含有垂直的张力钢索。12”和18”镶板(b)和(c)系相类似。2’到3’6”镶板(d、e、f、g)各含有张力钢索的对角线部分,虽然各形成一倒“K”形态而非一“X”形态。其余的镶板各含有至少一个“X”形态的对角线张力钢索,而一些镶板则含有一“X”形态和一“ K”形态的组合(m、n、q、s、u、w)。所示的形态对于所指示出的镶板尺寸是较佳的,以便可获得前述在结构上、承受与地震有关之力和风力方面的优点。弧形地基和镶板(图65)参见图65,一弧形地基部分被显示在概略标号4000位置处。欲使用此弧形地基部分,一端部地基配合部4002和一侧部地基配合部4004系被利用。该端部地基配合部4002之端部地基具有一长度类似于图3地基部分42者,但具有第一和第二直立的连接部4008和4010垂直地朝上延伸,邻近于该弧形地基部分4000。这些第一和第二直立的连接部4008和4010系类似于图3中侧部元件40上的垂直延伸通道部74和76,并因而有个别的板4012和4014其分别具个别的通道和具螺纹开口4016、4018和4020、4022。
该侧部地基配合部4004系类似于图3的侧部地基配合部40,不同之处为其不具有显示在图3中的直角端部部分48。相反的,侧部地基配合部4004具有一平直的端部部分4024其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直立的槽道部4026和4028。第一和第二直立的槽道部相对于端部产分4024垂直地朝上延伸,这些槽道部系类似于刚才所描述的槽道部4008和4010。
第一和第二槽道部4026和4028终止成为个别的板4030和4032。各板有一个别的通道和具螺纹开口4034、4036和4038、4040。
该弧形地基部分4000延伸通过90度,紧接着一半径5英尺的圆弧。此元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部分4042和4044,其匹配于端部地基配合部4002和侧部地基配合部4004之个别的端部部分。相邻的端部部分系连接在一起,使用类似于图3中所示连接用凸缘86之个别的匹配接头4046和4048。
参见图65,该端部地基配合部4002、弧形地基部分4000和该侧部地基配合部4004各具有一通道4001、4003和4005,其系与相邻元件之通道(图3中标号56者)相连通。因此,电线可被绕于各地基元件的通道中,并可经由开口4016、4020、4034、4038近接之。电源服务设施因而可被提供至连接在板4012、4014、4030和4032的镶板。具弧形转角部的地面镶板(图66)参见图66,一具弧形转角部之地面镶板的多个框架元件系显示在概略标号5000位置处。此多个框架元件分别含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框架元件5002、5004、5006、5008、5010和5012。框架元件5002、5004和5006系类似于图4中框架元件150、152和153,因而在此不加详述。框架元件5018和5010系平直的框架元件,而框架元件系在纵长方向上为弧形的,以便延伸通过一半径(5014)5英尺圆之90度弧长,以便匹配于图65所显示弧形地基部分4000之曲率半径。
再转回图66,框架元件5012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面5016和5018被设置成相互成直角。每一端部面有一个别的径向延伸开口5020和5022,分别供承接相邻框架元件5008和5010上共同配合的销5024和5026。相邻的框架元件亦具有个别的平坦端部面5028和5030,其在当框架元件被组装在一起时,分别抵接于这些第一和第二端部面5016和5018。
相邻的框架元件5008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接用凸缘5032、5034、5036和5038,其被利用于将所完成的镶板连接至图65所显示的地基。第一连接用凸缘5032系类似于图5、6和7中的连接用凸缘172并朝镶板外突伸,沿着框架元件5008的纵长向轴线5040。这些第二、第三和第四连接用凸缘3034、3036和3038具有类似于第一连接用凸缘的结构,但与纵长向轴线5040横交延伸。该第二连接用凸缘系设置在邻近于第一连接用凸缘,而第三和第四连接用凸缘系设成彼此相邻并邻近于第三框架元件5006。
第五框架元件5010亦有连接用凸缘5044和5046横向延伸出,并具有一内侧面带有多个间隔开的托座支承钩5048,类似于图4中标号204位置处所显示者。
框架元件5002、5008和5012亦具有多个间隔开的张力钢索钩5050类似于这些显示在图4中标号196位置处所显示者。(图67)现参见图67,框架元件5002-5012系被组装在一起,以便分别形成第一和第二内侧部分5052和5054。这些内侧部分含有个别的预成形泡沫聚苯乙烯板5056和5058,类似于图11中标号270和272位置处所显示镶板的内侧部。泡沫聚苯乙烯板5056实质上系同于显示被内侧部272上的泡沫聚苯乙烯板,不同之处在于一圆弧化转角部5060。泡沫聚苯乙烯板5058具有纵向、横向以及弧形的凹槽部,纵长向部分系指示在标号5062位置处,横向部分系指示在标号5064位置处以及弧形凹槽部系指示在标号5066位置处。该泡沫聚苯乙烯板亦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交叉的对角线凹槽部5068和5070。第一对角线凹槽部系延伸在弧形凹槽部和一反向相对的转角部之间,第二对角线凹槽部系延伸在反向相对转角部(模向于第一对角线转角部)之间。(图68)参见图68,一第一弹性可延伸的挠性张力钢索5072系绕于第一泡沫聚苯乙烯板5056的具凹槽部中,类似于图11中所显示者并系用以偏压框架部朝内。一第二弹性可延伸的挠性张力钢索5074系绕于具凹槽部5062、5064、5066、5068和5070中并系用以将框架元件5002、5008、5010和5012保持在一起。如同对于图14中所描述的地面镶板,张力钢索上被绕于一纵向和横向凹槽中的部分系位在一第一平面上,而被绕于对角线凹槽中的的部分系位在一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间隔开)上,类似于相对图11所描述张力钢索之绕设。(图69)参见图69,第一和第二层网格材料5076和5078系被施加张力并连接至托座支承钩5048(面向镶板之个别的第一和第二内侧部分)。该第一层网格材料系类似于图16所显示的网格材料330,不同之处在于其具有一圆弧化的转角部5080以匹配于框架元件5012的曲率。第一和第二层网格材料5076和5078系位在一第三平面上(高过第二平面,其中张力钢索之对角线延伸的部分被绕设)。混凝土(未示出)然后被倒在网格材料上,致使得横向、纵向以及对角线方向的凹槽被充满,并且混凝土被加工以便具有一平滑的平坦表面。镶板的相反侧以一类似方式加工,并含有第三和第四张力钢索、第三和第四层网格材料以及混凝土之一第二加工面。(图70)参见图70,依据本发明一完成的镶板系总的显示在标号5082位置处,并具有一完成的内侧表面5084和突伸的连接用凸缘5032、5034、5036、5038、5042、5044、5046和5048,其分别匹配于对应的连接用凸缘124、124、4012、4014、80、4032、4030、80和134(显示在图65),这些连接用凸缘系自镶板突伸出,以及由地基突伸出的凸缘系用作为共同配合的连接用机构,其可在施于地基或镶板上与地震有关力的作用下被令弹性地变形。弧形外部壁面镶板(图71)参见图71,用于形成一弧形外部壁面镶板之多个框架元件系概略显示在标号5088位置处。这些框架元件含有第一和第二弧形框架元件5090和5092、第一和第二端部元件5094和5096、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中间框架元件5098、5100、5102和5104。
这些端部元件5094和5096系类似于图22中的元件420和432,而中间的框架元件5098、5100、5102和5104系类似于图66中所显示的元件5006。这些元件因而不需作进一步描述。这些第一和第二弧形框架元件5090和5092系彼此成镜射对称,因此仅需描述第一弧形框架元件5090。(图72)参见图72,第一弧形框架元件5090具有一面向内侧的面5106,其分别具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镶板部5108、5110、5112、5114和5116,其系分别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中间部5118、5120、5122和5124所间隔开。该第一弧形框架元件5090亦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相对反向的端部部分5126和5128。
每一端部部分5126和5128分别具一开口5130和5132供分别承接对应端部元件5094和5096(图71)之匹配端部部分上个别的销5134和5136。同样的,每一中间部5118、5120、5122和5124各有一对开口5138、5140、5142和5144,供分别与对应中间元件5098、5100、5102和5104之端部部分上各对销5146、5148、5150和5152匹配。这些销系可轴向地移动在开口内,因而容许弧形端部元件朝一平行于中间元件和端部元件的方向上移动。
镶板部5108、5110、5112、5114和5116系相类似,因此仅需描述镶板部5108。镶板部5108分别含有第一和第二个隔开的张力钢索钩5154和5156,这些钩系与图66中标号5050位置处所显示者。张力钢索钩5154和5156之间设置有三个间隔开的托座支承钩5158、5160和5162被设置在一线上。(图73)参见图73,一弧形泡沫聚苯乙烯板5164系形成为具有与图71弧形框架元件5090和5092相同的曲率,并具有一腹板部5166、多个纵向延伸的凹槽部5170和多个肋部5168。(图74)参见图74,弧形镶板之制造启始于一片网格材料5172其在制造场地地板上被放置成平坦。一不透水膜片,例如为焦油纸5174,在此网格材料5172上被置放成平坦,并且弧形的泡沫聚苯乙烯板5164在此焦油纸5174上被置放成平坦。(图75)参见图75,端部和中间框架元件5094、5096、5098、5100、5102和5104被置放在凹槽部5170中,以及弧形框架元件5090和509置放在其上,致使得个别元件的销(例如为5134和5136)被承接在弧形端部框架元件的对应开口(例如为5130和5132)。该焦油纸5174和网格材料5172然后被朝上弯以跟随弧形泡沫聚苯乙烯板的外形,以及膜片的缘部和网格材料被弯在端部元件上以包围住端部元件5094和5096以及弧形框架元件5090和5092。(图76和77)参见图71、72和76,单一条弹性可伸展的挠性张力钢索5176被绕在每一镶板部的张力钢索钩5254和5156间并利用一转扣5157施以张力,致使得弧形框架元件5090和5092系适配地保持抵靠于端部元件5094和5096以及中间元件5098-5104。
另一层网格材料5178然后被连接在端部元件5094和5096和弧形框架元件5090和5092之间,致使得一弧形内侧平面5180被网格材料界定出,如图77中所清楚看到。一混凝土保持用缘部5182(显示在图76中)被预先成形,以匹配于弧形内侧平面5180,并被铆接、熔接、或螺接至相邻的框架元件,以便形成一缘部其界定出镶板之一内侧表面之周部。(图78)混凝土然后被倒在网格材料5178上,致使得其流入泡沫聚苯乙烯板的凹槽部5170,以形成混凝土肋部5184于其中,并以混凝土腹板部5186延伸在肋部5184之间。肋部的混凝土因而延伸在中间元件5098、5100、5102和5104以及张力钢索5176的周部,而腹板部5186延伸在网格材料5178的周部。混凝土被留置至凝固,之后,便形成一平滑的弧形内侧表面5188。一平滑的弧形外侧表面5190系由第一网格材料5172所形成,并可利用任何传统的加工法(例如粉刷用的灰泥)予作平滑加工。(图79)参见图79,依据本发明一完成的弧形镶板系显示在概略标号5192位置处。此镶板具有突出的连接部5194、5196、5198、5200其自个别的转角部朝外延伸。这些连接部系类似于图31中所显示的连接部642、646、648和650,并因而各具有一个别的开口供绕设管道以及各具有一具螺纹开口5201供将镶板固定至一相邻的镶板或地基元件。(图80)参见图80,一地面镶板被显示为正好在组装于弧形地基部分4000、端部地基配合部4002、和侧部地基配合部4004上之前。
该地基镶板系被下降到地基元件上,致使得凸缘5032、5034、5036、5038、5046、5044、5042和5048分别匹配于对应的连接用凸缘124、4012、4014、4030、4032、80和134。该弧形的转角部分4052系位在邻近于该弧形地基部分4000。
接下来,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配件连接用凸缘5202、5204、5206和5208分别被放置在连接用凸缘5034、5036/5038、5046/5044和5042上。弧形的壁面镶板5000然后被放置在地基上,致使得连接用部分5200和5198分别匹配于连接用凸缘5204和5206。第一和第二相邻的壁面镶板5203和5205(各具有3呎长度)然后被装设在连接用凸缘5202、5204、5206和5208上,以一类似于完成结构之转角部分的方式。
壁面镶板连接用部分5198和5200、凸缘5202、5204、5206、5208、地面镶板连接用凸缘5034、5036、5038、5042、5044、5046、5086以及对应的地基连接用凸缘124、124、4012、4014、80、4032、4030、80和134然后被连接在一起,使用螺栓来将镶板固定至地基。镶板和地基以此方式所作连接,产生出一三度空间框架结构,其中每一镶板之个别的框架元件在空间框架中系用作为构造用元件。分别自地基和镶板元件突出的接头,系用作为可弹性变形的连接部,其可吸收并分散动态力。
最后,可了解的是,壁面、地板和屋顶镶板可予制成任何几何形态,而非仅限于平坦平面形或弧形平面形态。
虽然已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之范围由下面附所的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决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此地基元件包括有a)一固化的可铸物形成为含有一底座部分供置放在地面上以及一支撑部分供支撑一建筑物结构;b)一中空的导管沿纵长方向延伸在至少该底座部分和该支撑部分之一者中,供容置实用服务设施;c)位在该支撑部分中的开口,可供近接该中空的导管和这些实用服务设施;以及d)连接机构,用以将此地基元件连接至一相邻类似的地基元件,此连接机构在当与地震有关之力施加作用在此地基元件上时,系可弹性地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基元件有接合用面供匹配于各相邻地基元件之类似的接合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的导管含有一均匀长度的构造用管,其具第一和第二端部开口分别可在这些接合用面位置近接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机构含有至少一个弹性可变形的凸缘被紧固地连至该构造用管并自该固化的可铸物突伸出,供啮合于一相邻地基元件上相互配合的凸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缘系被栓固至该相邻地基元件上的凸缘。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开口系形成在该被以总的直角下固定至所述的中空的导管并与之连通的构造用管之直立长度上,此直立长度自该地基元件的支撑部分突伸出并可被固定至一装设在其上的建筑物元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部分含有一中空的导管其置放有隔绝用材料,以便对地基元件提供隔绝作用。
8.一种用于一建筑物结构的地基,此地基含有a)多个地基元件各含有i)一中空的导管沿纵长方向延伸在至少该底座部分和该支撑部分之一者中,供容置实用服务设施;ii)位在该支撑部分中的开口,可供近接该中空的导管和这些实用服务设施;iii)连接机构,用以将此地基元件连接至一相邻类似的地基元件,此连接机构在当与地震有关之力施加作用在此地基元件上时,系可弹性地变形;以及b)多个接头,供共同配合于每一地基元件上的个别连接机构,以便将相邻的地基元件固定在一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一建筑物结构的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在各地基元件上的中空导管系相互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一建筑物结构的地基,其特征在于在各地基元件上的连接机构系紧固地连至其个别地基元件中的各中空导管,以及这些地基元件之连接在一起系形成了一空间框架,并以各地基元件中的中空导管用作为中空框架元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一建筑物结构的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间框架系位在一平坦的平面上。
12.一种固定一建筑物加工元件至一最终由一可铸材料铸制在一网格材料周围所形成的表面上之方法,此方法包括有下列步骤a)固定至少一个突伸物至该建筑物加工元件之一背撑表面,致使得此突伸物概略自此背撑表面延伸出;b)将该至少一个突伸物在该可铸材料凝固之前插入该可铸材料,直到该背撑表面置靠在该可铸材料之一表面上,该至少一个突伸物系与该网格材料共同配合以便啮在其上;以及c)让该可铸材料凝固在该至少一个突伸物周围,俾紧固地将该突伸物固定在该可铸材料中并将该建筑物加工元件固定至其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术的固定一建筑物加工元件至一最终由一可铸材料铸制在一网格材料周围所形成的表面上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插入步骤系紧跟着该固定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固定一建筑物加工元件至一最终由一可铸材料铸制在一网格材料周围所形成的表面上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步骤系紧跟着形成该至少一个突伸物的步骤,使带有一用于在插入步骤中啮合并钩上网格材料的部分。
15.一种三度空间建筑物结构,包括有a)多个建筑物镶板,各镶板含有i)多个框架元件;ii)框架元件连接用机构,用以将这些框架元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框架位在一框架平面上,该框架界定出该镶板之一周部,该周部界限出该镶板之一内部部分;iii)偏压机构,用以朝内偏压至少这些框架元件中的一个框架元件;iv)一第一固化的可铸物位在该框架之内部部分中,界于这些框架元件之间;b)镶板连接用机构,用以将这些建筑物镶板连接在一起,此镶板连接用机构在受到施加作用在该镶板上之力的作用下系可弹性地变形;c)多个接头,供共同配合于每一地基元件上的个别连接机构,以便将相邻的地基元件固定在一起。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三度空间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第一镶板上之共同配合的连接用机构含有一突出部自每一镶板延伸,此突出部系朝一平行于该镶板之框架之一缘部的方向延伸并系与该镶板之至少一个框架元件形成一体。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三度空间建筑物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镶板之框架元件形成一刚固的空间框架界定出该三度空间结构的形状。
18.一种高层建筑物,包括有a)多个间隔开的垂直元件被对齐成位在间隔开的垂直平面上;b)多个水平的元件被连至这些垂直的元件并延伸在其间,以便界定出多个间隔开的水平平面与这些垂直元件交叉;c)多个建筑物镶板被设置在这些间隔开的水平平面之间,各建筑物镶板含有i)多个框架元件;ii)框架元件连接用机构,用以将这些框架元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框架位在一框架平面上,该框架界定出该镶板之一周部,该周部界限出该镶板之一内部部分;iii)偏压机构,用以朝内偏压至少这些框架元件中的一个框架元件;iv)一第一固化的可铸物位在该框架之内部部分中,界于这些框架元件之间并在该偏压机构的周部,致使得施加作用在该第一固化的可铸物上的负荷系由该偏压机构传递至这些框架元件;以及v)连接用机构,用以将每一镶板连接至一相邻的镶板,此连接用机构在受力下系可弹性地变形;这些镶板系被连接在一起以便形成一空间框架,界定出一列单元位在这些间隔开的水平平面和这些间隔开的垂直平面间,在邻接于垂直和水平元件之镶板上的连接用机构将该空间框架连至这些垂直的元件和水平的元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用以将相邻镶板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用机构和该用以将空间框架连至垂直元件和水平元件的连接用机构含有个别的突出部自邻近于垂直柱和水平梁的镶板延伸出。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高层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这些突出部系朝一平行于该镶板之一框架元件之一缘部的方向延伸以及这些突出部系与该镶板之个别的框架元件形成一体。
21.用于形成一三度空间结构之多个建筑物镶板,这些镶板包括有i)多个框架元件;ii)框架元件连接用机构,用以将这些框架元件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框架位在一框架平面上,该框架界定出该镶板之一周部,该周部界限出该镶板之一内部部分;iii)偏压机构,用以朝内偏压至少这些框架元件中的一个框架元件;iv)一第一固化的可铸物位在该框架之内部部分中,界于这些框架元件之间并在该偏压机构的周部,致使得施加作用在该第一固化的可铸物上的负荷系由该偏压机构传递至这些框加元件;以及v)连接用机构,用以将每一镶板连接至一相邻镶板之共同配合的连接用机构,此连接用机构在受到施加于该镶板上之力的作用下系可弹性地变形;vi)多个接头,与该镶板连接用机构共同配合,用以将至少某些镶板连接在一起,以便形成一运输容器可容置足够数目的镶板和接头,俾自该足够数目的镶板和这些用以形成该运输容器的镶板形成一容装器具。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形成一三度空间结构之多个建筑物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与镶板连接用机构共同配合的多个接头含有配合用机构,用于与一搬运起重机配合,用以吊升该运输容器。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形成一三度空间结构之多个建筑物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配合用机构含有一起重机配件可为该搬运起重机所啮合。
全文摘要
一种建筑物结构地基元件,此地基元件包括有a)一固化的可铸物形成为含有一底座部分供置放在地面上以及一支撑部分供支撑一建筑物结构;b)一中空的导管沿纵长方向延伸在至少该底座部分和该支撑部分之一者中,供容置实用服务设施;c)位在该支撑部分中的开口,可供近接该中空的导管和这些实用服务设施;以及d)连接机构,用以将此地基元件连接至一相邻类似的地基元件,此连接机构在当与地震有关之力施加作用在此地基元件上时,系可弹性地变形。还公开了装有所述的地基元件的地基、固定建筑物加工元件的方法和三度空间建筑物结构。
文档编号E04CGK1439779SQ0113398
公开日2003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20日
发明者罗杰·格吉斯·亚布-瑞屈德 申请人:Rar顾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