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99370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建筑物(1)为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PHC管桩,离开建筑物一段距离外为河道,其河堤与建筑物(1)之间设有一条混凝土道路(3),该混凝土道路(3)与河堤间设有铁路线;在建筑物(1)与混凝土道路(3)之间设置隔水帷幕(4),隔水帷幕(4)的构造是在地面下设置水泥土搅拌桩(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型载货汽车从道路上通过时,建筑物不会产生晃动;不必对现有建筑物基础大开挖后进行加固处理;不需要对道路路基重新施工,避免对正常交通运输的影响;施工场地小,不影响建筑物内的正常生产和工作;消隐了地基的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一种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的【技术领域】,涉及建筑地基的技术,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一栋已建成办公楼,办公楼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多层建筑,长55.4米,宽17.1m,高24m,共六层,基础为PHC管粧。其南面约30米处为河堤,在河堤与办公楼之间有一条宽18m的混凝土道路,在混凝土道路与河堤间有双股铁路线。办公楼及混凝土道路比铁路早两年建成。当铁路建成后,每当有重型载货汽车从办公楼前道路上通过时,楼内办公人员能感觉到办公楼横向晃动。原因分析:
[0003]1、场地条件较差,靠近河堤,地下水比较丰富,地下为软弱土层;
[0004]2、混凝土道路路基为片石、碎石,不透水性较差;
[0005]3、铁路路基为水泥土搅拌粧复合地基,不透水性好。
[0006]当重载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道路路基下部的地下水受压向两侧流动,向铁路一侧流动的水流遇到铁路路基的不透水层遇阻后反向流动,流向办公楼方向。这样便有两股不同流速的地下水流冲击办公楼粧基周围的土层,造成土层松软,致使PHC管粧粧顶堪固度下降,在水流的冲击下偏移,从而使上部结构发生摆动。
[0007]为消除这一安全隐患,决定对办公楼采取加固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其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高建筑物地基的承载能力。
[000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10]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所述建筑物为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PHC管粧,离开所述建筑物一段距离外为河道,其河堤与建筑物之间设有一条混凝土道路,该混凝土道路与所述河堤间设有铁路线;在所述建筑物与混凝土道路之间设置隔水帷幕,所述的隔水帷幕的构造是在地面下设置水泥土搅拌粧。
[0011]所述隔水帷幕设在距离所述混凝土道路路边2米范围内,所述隔水帷幕的沿着混凝土道路方向的两端超出所述建筑物I的边缘3米外;
[0012]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设置成与混凝土道路平行的三排。
[0013]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的直径为700mm,粧间距为500mm,排间距为500mm,各粧咬合200mmo
[0014]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采取干法施工。
[0015]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的长度不小于8m。
[0016]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的粧端进入持力层的长度不小于1.5m。
[0017]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的固化剂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不小于水泥土搅拌粧总质量的18%。
[0018]在所述的隔水帷幕施工完成后,在建筑物的一层对应框架柱位置的PHC管粧粧顶采取压力注浆,注浆采用强度等级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0019]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型载货汽车从道路上通过时,建筑物不会产生晃动。其优点是:1、不必对现有建筑物基础大开挖后进行加固处理;2、不需要对道路路基重新施工,避免对正常交通运输的影响;3、施工场地小,不影响建筑物内的正常生产和工作;4、消隐了地基的安全隐患。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布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泥土搅拌粧布置意图。
[0023]图中标记为:
[0024]1、建筑物,2、水泥土搅拌粧,3、混凝土道路,4、隔水帷幕,5、水泥粧咬合区域。【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26]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中岩土专业领域,如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具体表现为固化软弱土层、提高现有土层地基承载力、隔水抗渗技术。
[0027]所述建筑物I为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PHC管粧,离开所述建筑物一段距离外为河道,其河堤与建筑物I之间设有一条混凝土道路3,该混凝土道路3与所述河堤间设有双股铁路线;
[002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提高建筑物地基的承载能力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2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在所述建筑物I与混凝土道路3之间设置隔水帷幕4,所述的隔水帷幕4的构造是在地面下设置水泥土搅拌粧2。
[0030]经过上述方式处理后,重型载货汽车从建筑物I的一侧道路上通过时,建筑物I不再产生晃动。此种加固方式优点:1、不必对现有建筑物I基础大开挖后进行加固处理;2、不用对道路路基重新施工,就不会阻碍正常交通运输;3、施工场地小,不影响人员建筑物I内的人员的正常工作;4、避免类似的隐患再次发生。
[0031]所述隔水帷幕4设在距离所述混凝土道路3路边2米范围内,所述隔水帷幕4的沿着混凝土道路3方向的两端超出所述建筑物I的边缘3米外;
[0032]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设置成与混凝土道路3平行的三排。
[0033]在建筑物I与混凝土道路3间做隔水帷幕4,隔水帷幕4超出办公楼边缘3米。即距离路边2米范围内施工水泥土搅拌粧2,粧直径700mm,施工三排。
[0034]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的粧间距500mm,排间距500mm,各粧咬合200mm。[0035]水泥土搅拌粧特点:
[0036]1、提高天然土层承载力;2、加固软弱土层;3、边坡维护墙,可兼作隔水帷幕。
[0037]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采取干法施工。
[0038]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的长度不小于8m。
[0039]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的粧端进入持力层的长度不小于1.5m。
[0040]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的固化剂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不小于水泥土搅拌粧2总质量的18%。
[0041]因为此处地下水丰富,所以水泥土粧采取干法施工;并且粧端进入持力层不小于
1.5m。
[0042]水泥土粧施工顺序应间隔进行,且应在施工24h初具强度后,在施工相邻粧,保证挤密均匀和粧身的连续性。隔水帷幕施工完毕后,要对水泥土粧进行检测,未成粧区域要进行补粧。
[0043]在所述的隔水帷幕4施工完成后,在建筑物I的一层对应框架柱位置的PHC管粧粧顶采取压力注浆,注浆采用强度等级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0044]待隔水帷幕施工好后,在办公楼一层对应框架柱位置的PHC管粧粧顶采取压力注浆(注浆用强度等级32.5普通硅酸盐水泥),加固粧顶土层,增强土层密实度,从而加强土层对粧顶的堪固度,避免地下水对管粧粧顶土的侵蚀,造成土层松散、密实度下降。同时对一层地面下部出现空鼓的地方也进行压力注浆,防止出现地面塌陷。
[004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所述建筑物(I)为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为PHC管粧,离开所述建筑物一段距离外为河道,其河堤与建筑物(I)之间设有一条混凝土道路(3),该混凝土道路(3)与所述河堤间设有铁路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建筑物(I)与混凝土道路(3)之间设置隔水帷幕(4),所述的隔水帷幕(4)的构造是在地面下设置水泥土搅拌粧(2)。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帷幕(4)设在距离所述混凝土道路(3 )路边2米范围内,所述隔水帷幕(4 )的沿着混凝土道路(3 )方向的两端超出所述建筑的边缘3米外;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设置成与混凝土道路(3)平行的三排。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的直径为700皿1,粧间距500皿1,排间距500皿1,各粧咬合200mm。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米取干法施工。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的长度不小于8m。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的粧端进入持力层的长度不小于1.5m。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土搅拌粧(2)的固化剂采用3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入量不小于水泥土搅拌粧(2)总质量的18%。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地基加固构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隔水帷幕(4)施工完成后,在建筑物(I)的一层对应框架柱位置的PHC管粧粧顶采取压力注浆,注浆采用强度等级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文档编号】E02D3/10GK203603160SQ201320669250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6日
【发明者】麻云波, 李恒跃, 许国方, 王朝晖 申请人: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