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77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特指一种由一块或一块以上高分子材料板通过边与边之间热合(焊接)等方式连接而成的应用于现浇钢筋砼结构和构件的高强薄壁芯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一般用于钢筋砼结构和构件中的芯管,是通过内置在钢筋砼结构和构件中,用于减小砼的用量,减轻结构的自重,形成带空洞的结构梁、柱、板,以改善结构的力学性能,提高承载能力,减小结构的变形量,同时改善建筑物的隔声保温性能。
工程上用到的纸管、金属管,成本很高经济效益差。由塑料组合而成的芯管,生产工艺落后,强度低,不便安装,甚至危害到建筑物的安全。
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强度和刚度、便于现场安装且安装位置准确度高、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的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它包括筒体、加劲肋、端盖、固定支架,基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是由一块或一块以上高分子材料板通过边与边的组合连接而成。
所述筒体内置用来提高筒体刚度和为筒体定形的加劲肋所述加劲肋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或为不规则形状。所述筒体的端口用端盖密封。所述筒体上安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方便安装和运输的固定支架。所述一块或一块以上高分子材料板通过边与边的组合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胶结或扣接或钩接或凸凹槽卡合。所述固定支架与端盖通过拼接或胶接方式组合,或连为整体。所述固定支架也可为U形以便将芯管放入其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高分子材料板组合的成型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材质和形成方式上存在的技术问题,同时采用了加强肋,增强了芯管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且通过固定支架的使用,使得芯管的安装运输更加简单快捷,便于现场施工。


图1是芯管的示意图;图2是芯管的示意图二;图3是筒体连接的示意图;图4是连接部位钩接的示意图;图5是连接部位扣接的示意图;图6是连接部位热合的示意图;图7是连接部位焊接的示意图;图8是连接部位胶结的示意图;图9是连接部位凸凹槽连接的示意图;图10是加劲肋截面形状的示意图(1);图11是加劲肋截面形状的示意图(2);图12是加劲肋截面形状的示意图(3);图13是加劲肋截面形状的示意图(4);图14是加劲肋截面形状的示意图(5)。
图例说明筒体 1加劲肋 2、端盖 3固定支架 4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芯管主要包括筒体1、加劲肋2、端盖3、固定支架4四部份。筒体1的端口用端盖3密封,使混凝土不能渗透进去。筒体1上安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方便安装和运输的固定支架4。固定支架与端盖通过拼接、胶接等方式组合,或连为整体,也可以如图2所示,将薄壁芯管1放入U形固定支架4中。
如图3,筒体1由一块或一块以上的高分子材料板转曲,边与边于连接部5连接而成。
如图4至9所示,高分子材料板边与边可用热合(焊接)、胶结、扣接、钩接、凸凹槽等方式连接。热合方式可用边与边对接热合,也可用边与边搭接热合的方式。热合(焊接)连接即通过对高分子材料板边加热,使其互连在一起的方式。
如图10至14所示,筒体1内置用来提高筒体1刚度和为筒体1定形的加劲肋2,加劲肋2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或为不规则形状,如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和其它各种异形,通过改变加劲肋2的形状改变筒体1的形状。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它包括筒体、加劲肋、端盖、固定支架,基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是由一块或一块以上高分子材料板通过边与边的组合连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置用来提高筒体刚度和为筒体定形的加劲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肋的形状可以为规则形状或为不规则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端口用端盖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安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方便安装和运输的固定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块或一块以上高分子材料板通过边与边的组合连接的方式可以为焊接或胶结或扣接或钩接或凸凹槽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与端盖通过拼接或胶接方式组合,或连为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也可为U形以便将芯管放入其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现浇钢筋砼的高强薄壁芯管,芯管包括筒体、加劲肋、端盖和固定支架四部分。筒体由一块或一块以上的高分子材料板通过热合(焊接)等其它方式连接而成,内置加劲肋,端部或其它位置带固定支架。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生产效率高,便于安装和运输,且定位准确,可广泛应用于钢筋砼现浇结构及构件中。
文档编号E04G15/06GK2711306SQ200420035939
公开日2005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1日
发明者李海深, 姜胜清, 杨北辉 申请人:李海深, 姜胜清, 杨北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