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拉结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376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构造柱拉结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构造柱拉结件,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先砌墙后浇柱的墙体中,包括非承重结构与承重结构。
背景技术
根据L型连接件和拉结筋改制,L型连接件主要应用于框架结构的填充墙体与柱的拉结,且只能用于先浇柱后砌墙的形式中,而拉结筋虽可以用于后浇柱的形式中,但使用拉结筋时需在砌块上开槽,再用水泥砂浆填实,工序多,施工速度慢,且开槽填砂浆处存在裂缝隐患。曾在同济大学进行的抗震性能试验得出L型连接件比拉结筋有更好的拉结效果;同时发现,先砌墙后浇柱的形式比先浇柱后砌墙的墙片强度高。因此,综合考虑施工、安全、强度等因素,墙体与构造柱间用L型连接件连接,考虑到施工时构造柱混凝土后浇筑的质量,将L型连接件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拉结件,应用于先砌墙后浇柱非承重结构与承重结构中,在完全满足抗震要求的情况下,使砌块墙体与主体结构的拉结整体性能更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构造柱拉结件,由浪片、下垂片和一个水平片组成。其特点是浪片为一条以上,浪片之间的端部夹角>5°,下垂片与水平片角度≥90°,开叉处至少开一刀(成两段),开叉处的端点至拉结件垂直中心线距离≥20mm。水平片与砌块墙体固定,浪片与下垂片在砼构造柱浇捣中与砼密实结合。浪片通过它的旋转片加大了拉结件与砼的粘结接触面,从而增加了抗拉强度,又能让浇筑时的砼快速滑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应用广泛、施工速度快,能使构造柱浇筑砼时拉结的接触面增大、使砌块墙体与构造柱拉柱结更牢固、使建筑物整体性更好。


图1a、1b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a、2b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1-浪片或扭转片;2-下垂片;3-水平片。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附图所示,图1a、1b为开叉二刀以上的图例;图2a、2b为开叉一刀的图例。本实用新型由浪片1、下垂片2、水平片3组成,其特点是浪片1为一条以上,浪片1之间的端部夹角>5°,下垂片2与水平片3角度≥90°,开叉处至少开一刀(成两段),开叉处的端点至拉结件垂直中心线距离≥20mm、水平片3与砌块墙体固定,浪片1与下垂片2在砼构造柱浇捣中与砼密实结合、浪片1通过它的旋转片加大了拉结件与砼的粘结接触面,从而增加了抗拉强度,又能让浇柱时的砼快速滑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用于先砌墙后浇砼柱的工程中,每两层砌块设置一个(如图3所示)。使用时,用两寸铁钉打入水平片3的3个孔洞中,将构造柱拉结件固定在砌块墙上,浪片1及下垂片2在现浇砼柱的空间中,下垂片2与砌块墙边距离≥20mm。浇柱砼构造柱时,通过震捣可使砼与浪片1和下垂片2紧密贴和粘结,从而将砌块墙与砼构造柱形成一个牢靠的整体。
权利要求1.一种构造柱拉结件,由浪片(1)、下垂片(2),水平片(3)组成,其特征在于浪片(1)为一条以上,浪片(1)之间的端部夹角>5°,下垂片(2)与水平片(3)角度≥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拉结件,其特征在于在浪片(1)开叉处至少开一刀成两段,开叉处的端点至拉结件垂直中心线的距离≥2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构造柱拉结件,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先砌墙后浇柱的墙体中,包括非承重结构和承重结构。由浪片、下垂片和一个水平片组成。其特点是浪片为一条以上,浪片之间的端部夹角>5°,下垂片与水平片角度≥90°,开叉处至少开一刀(成两段),开叉处的端点至拉结件垂直中心线距离≥20mm。水平片与砌墙体固定,浪片与下垂片在砼构造柱浇捣中与砼密实结合。浪片通过它的旋转片加大了拉结件与砼的粘结接触面,增加了抗拉强度,又能让浇筑时的砼快速滑落,加快了施工速度,提高了施工质量。
文档编号E04C1/41GK2752364SQ20042011017
公开日2006年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3日
发明者陈瑜, 邵海平 申请人:上海伊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