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5804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省钢材的基础上能辅助钢筋混凝土或硬木材、硬塑胶等物体超强承受定向主外力的钢质结构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加强钢筋架是由圆形钢筋条组成的框架,承受某一方向来的主要外力的能力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结构加强钢筋架的弱承受定向主外力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强钢骨,和同重量的现有钢筋架相比,该加强钢骨定姿势使用,能大幅提高抗定向主外力的能力。
它包括三种型号,一种长方形的薄钢板,一种有圆柱孔的长方体厚钢板,一种等腰梯形钢棱柱;同一钢骨的两宽大平面的间距(称为钢骨的厚度)和同一宽大平面上两长边的间距(称为钢骨的宽度)都与A、B两支点间的悬空长度或定向主外力F的大小成正比,且当前一间距为1mm的x倍,(0.1≤x≤300),则后一间距应为1mm的10x-100x倍,但当有孔厚钢板(2)的后一间距为10cm-300cm时,也可据需要只扩大前一间距。
每块长方形薄钢板(1)的长不超过20m,长是宽的5至20倍,厚度为0.1-3mm,1-5mm宽的两条长边缘厚为1-10cm;该薄钢板(1)上均匀分布有5-20个圆形拉扯孔,孔径为1-5cm,薄钢板(1)越窄,孔径相应越小。
当长方形薄钢板(1)的两宽大平面的间距超过3mm时,就称为厚钢板(2),钢板(2)中就有圆柱孔(5),孔(5)的朝向与定向主外力F的方向垂直,孔(5)的管内径为1-100mm,相邻两圆柱孔(5)的间距为1至10mm,孔(5)的内径大,相邻两圆柱孔(5)的间距就相应大些,厚钢板(2)两宽大平面的间距越大,则圆柱孔(5)的排数越多或孔(5)的内径越大;厚钢板(2)四个外表面(不含能看得见圆孔的两个面)的厚度比相邻两圆柱孔的间距大0-5mm;每块厚钢板(2)的长不超过1km。
等腰梯形钢棱柱(3)的两腰夹角不超过10度,梯形棱柱(3)的高度与A、B两支间的悬空长度或定向主外力F的大小成正比,梯形棱柱(3)的长不超过500m,该棱柱的最窄长方形平面宽度在1cm以下。
以圆弧形为主的加强棱架(6)(7)须牢固地紧焊(或熔合)在钢骨的两宽大平面上,需用的长钢骨的主加强棱(6)宜宽厚不宜窄薄,单面的主加强棱(6)宽(即该棱两圆弧形边缘的间距)为3-200cm,厚0.5-20cm,钢骨越长或定向主外力越大,主加强棱(6)越宽厚,加强棱(6)的两端点须分别在钢骨的两支点A、B处。
用钢筋焊接以圆弧形为主的加强棱架(6)(7)时,棱架(6)(7)与钢板(1)该接触的地方须全焊接牢固;也可在冶制钢板(1)(2)或等腰梯形钢棱柱(3)时,专门留下与它们的两宽大平面自然为熔合整体的这类加强棱架(6)(7)。
还可使用斜拉钢绳架(8)(9),立柱(8)为混凝土柱,把适宜粗度的防锈钢绳(9)先穿过钢板中部上边的钢筋圆孔(10),钢绳(9)两头又穿过横放在混疑土柱(8)里的钢柱的上边孔(绳压在钢柱上),然后再把绳头紧固定在钢板(1)下边的混凝土柱(8)上,或斜拉连在地下深处的混凝土墩(11)上;钢绳(9)也可用适宜粗度的钢筋代替。
钢骨都可用于混凝土或硬塑胶、硬木材等物中,且和混凝土、硬塑胶、硬木材等物紧贴在一起,这些钢骨可独用一根,可并排使用几根,使用时,须让每块钢骨的两窄又长的平面或边都长期正对定向主外力的来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省钢材的基础上,可辅助钢筋混凝土或硬塑胶、硬木材等物成百上千倍提高抗定向主外力的能力,使用方便。可用于建筑、机械、日常用品方面,多用于横梁。


图1是长方形薄钢板。
图2是长方体有孔厚钢板。
图3是等腰梯形钢棱柱。
图4是这三种型号钢骨的宽大侧面要使用加强棱或斜拉钢绳架的图,虚线框为钢骨的一个宽大平面边线。
图中1、长方形薄钢板,2、长方体有孔厚钢板,3、等腰梯形钢棱柱,4、使薄钢板挨着其它材料相紧连的拉扯孔,5、厚钢板中的圆柱孔端口,6、主加强棱,(A、B为钢骨下的相邻两支点),7、副加强棱,8、混凝土柱,9、钢绳,10、绳孔,11、混凝土墩,12、F是定向主外力,13、紧焊在钢骨两大平面中部的钢筋圈。
具体实施方式
1.按预备或订购冶制钢骨,如果相邻两支点A、B间的悬空钢板长度大或承受的主外力较大,就冶制高强度的钢骨,如第二、三型号的钢骨。
2.如果第一、二、三型号钢骨的两个宽侧面要使用加强棱(6)(7),可参照图4那样,先用粗钢筋弯成圆弧形,再把钢筋与钢骨的接触处都焊接牢固,粗钢筋的根数据A、B两支点间的距离和所受的主外力F大小而定,A、B间距大或受的主外力F较大,就多用几根圆弧形粗钢筋(粗钢筋的两头分别在两支点A、B处);然后参照图4,焊接副加强棱,再在钢骨中间焊粗钢筋圈(13),钢筋圈(13)与钢骨的两大平面各接触处焊接牢,正对两窄平面处都留钢筋孔。也可在冶制钢板(1)、(2)或等要梯形钢棱柱(3)时,专门留下与它们的两宽大平面自然熔合为整体的这类加强棱架(6)(7)。这些钢骨可独用一根,可并排使用几根,还可混合使用三种型号的钢骨,在并排或混合使用时,相邻并排的两钢骨的间距为0-100cm,要用钢筋或板钢条把并排或混合使用的钢骨牢固焊接成为标准的长方体箱式组合钢骨,间隔5-50cm远焊接一根钢筋或板钢条。
3.将选好的钢骨(含组合钢骨)放入现在所用的框架钢筋中,固定好,再浇铸混凝土(或硬塑胶液),或在无加强棱的钢骨两宽大平面上夹一定厚度的硬木板,且钢骨须和钢筋混凝土或硬塑胶、硬木材等物紧贴在一起,注意必须始终让钢骨的两个窄又长平面或边都正对主外力的来向。
4.如果是两支点A、B间距很长,或所受的主外力很大,还可使用斜拉钢绳架(8)(9),主柱(8)为混凝土柱,把适宜粗度的防锈钢绳(9)先穿过钢板中部上边的钢筋圆孔(10),钢绳(9)两头又穿过横放在混凝土柱(8)里的钢柱的上边孔(绳压在钢柱上),然后再把绳头紧固定在钢板(1)下边的混凝土柱(8)上,或斜拉连在地下深处混凝土墩(11)上;钢绳(9)也可用适宜粗度的钢筋代替。
权利要求1.一种在省钢材的基础上、能辅助钢筋混凝土或硬塑胶、硬木材等物大幅提高承受定向主外力的钢骨,它的特征是同一钢骨(1)或(2)上的两宽大平面的间距称为钢骨的厚度,同一宽大平面上两长边的间距称为钢骨的宽度,这两间距都与A、B两支点间的悬空长度或定向主外力F的大小成正比,且当前一间距为1mm的x倍,0.1≤x≤300,则后一间距应为1mm的10x-100x倍,但当有孔厚钢板(2)的后一间距为10cm-300cm时,也可据需要只扩大前一间距;等腰梯形钢棱柱(3)的两腰夹角不超过10度,该梯形棱柱(3)上的等腰梯形横截面高度与A、B两支点间的悬空长度或定向主外力F的大小成正比;这三种钢骨上都可设置以圆弧形为主的加强棱架(6)(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其特征是每块长方形薄钢板(1)的长不超过20m,长是宽的5至20倍,厚度为0.1-3mm,1-5mm宽的两条长边缘厚为1-10cm;该薄钢板(1)上均匀分布有5-20个圆形拉扯孔,孔径为1-5cm,薄钢板(1)越窄,孔径相应越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其特征是长方形钢板(2)的两宽大平面的间距超过3mm,钢板(2)中就有圆柱孔(5),孔(5)的朝向与定向主外力F的方向垂直,孔(5)的管内径为1-100mm,相邻两圆柱孔(5)的间距为1至10mm,孔(5)的内径大,相邻两圆柱孔(5)的间距就相应大些,厚钢板(2)两宽大平面的间距越大,则圆柱孔(5)的排数越多或孔(5)的内径越大;厚钢板(2)上除能看得见圆孔的两个面以外的四个外表面的厚度比相邻两圆柱孔的间距大0-5mm,每块厚钢板(2)的长不超过1k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其特征是等腰梯形棱柱(3)的长不超过500m,该棱柱的最窄长方形平面宽度在1c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骨,其特征是以圆弧形为主的加强棱架(6)(7)须牢固地紧焊或熔合在钢骨的两宽大平面上,需用的长钢骨的主加强棱(6)宜宽厚不宜窄薄,一根钢骨上的单面的主加强棱(6)的宽即是该棱两圆弧形边缘的间距,此宽为3-200cm,加强棱(6)厚0.5-20cm,钢骨越长或定向主外力越大,主加强棱(6)越宽厚,加强棱(6)的两端点须分别在钢骨的两支点A、B处。
专利摘要一种在省钢材的基础上能辅助钢筋混凝土或硬木材、硬塑胶等物体超强承受定向主外力的钢骨。它是长方形或中间有孔的长方体或等腰棱柱体式的钢质结构,它的两宽大平面的间距和同一宽大平面上两长边的间距都与A、B两支点间的悬空长度或定向主外力F的大小成正比,且当前一间距为1mm的x倍,则后一间距应为1mm的10x-100x倍。可把以圆弧拱形为主的加强棱(6)(7)紧固定在钢骨两宽大平面上;必要时可使用斜拉桥所用的类似斜拉钢绳架,将钢骨中部斜向上拉住;它可配合钢筋混凝土或硬木材、硬塑胶等使用。使用时须让钢骨的两窄又长的平面或边都长期正对定向主外力的来向。它适用于建筑、机械、日常用品方面,多用于横梁。
文档编号E04C5/01GK2923881SQ20052011479
公开日2007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6日
发明者董礼 申请人:董礼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