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子的手工成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2279阅读:1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围棋子的手工成型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围棋子的生产工具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围棋子的手工成型工具。
背景技术
围棋,起源于中国,它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随着围棋产品的不断发展,围棋子的生产方法也趋于多样化。以生产精瓷围棋子为例,其成型方法就有干法成型和湿法成型。干法成型分瓷粉和瓷泥的成型方法,瓷粉是将配制好的粉料再加工后通过模具压制成坯片后再经过高温烧制成型;瓷泥是将清洗过沉淀下来的陶瓷泥压制成泥坯片后用模具压切成坯子,再经过高温烧结瓷化制成陶瓷棋子。湿法生产工艺,就是将配制好的粉料投入溶窑中,使其溶化成玻璃质溶液后,用两种成型方法制出玻璃质围棋子一种是将化成的稀释溶液经料道流入料钵中,由滴料口流出,靠机械传动使滴料口上下往复运动使料滴自动断丝而滴落在料板上,溶滴靠溶料表面的张力自然收缩成型;另一种是由玻璃料道经过料道管口慢慢流下,形成稠质的热玻璃柱样,再由机械剪分段剪下,落在接料板上之后,再加热消除子上面的剪痕。这种工艺所出的棋子,由于料的配方不同,溶料太稠,所出的棋子成型不好,很不规范,属于渐淘汰工艺。该两种成型方法虽然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使围棋子在抗碎性、抗压强度、透过率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和不同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其成型是由不同的机械设备完成的,不仅加大了生产成本的投入,而且成型的围棋子在直感和手感方面有机械制作的痕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围棋子的手工成型工具。用该工具成型的围棋子不仅在直感和手感方面从色泽和规范成型上都有明显的提高,而且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由球状体、操作杆及手柄构成,操作杆的一端与球状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手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操作方便。由于其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成型围棋子,可省去部分成型设备,使生产成本降低。且其沿用了古老的手工操作方式,避免了机械制作的痕迹,使成型的围棋子可自如地成型单面凸和双面凸的棋子具有材质细腻、质地坚硬、形状规则、抗碎性、抗压性强的特点,在直感和手感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球状体,2、操作杆,3、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由球状体1、操作杆2和手柄3构成。操作杆2为金属杆,其一端与球状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手柄3固定连接。球状体1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制作,为圆形或椭圆形。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待配制的生料熔化后,在熔化炉前,操作工人手握手柄3,通过操作杆2将球状体1伸入炉中的熔料并反手快速旋转一圈,使球状体1上均匀挂满熔料,然后将球状体1拿出炉外,正手旋转一圈使球状体1上的熔料均匀垂直地滴落在接料板上,靠熔体表面张力自然收缩成型。经冷却后打磨、精洗等工序即获得均匀光滑的围棋子。
权利要求1.一种围棋子的手工成型工具,其特征在于其由球状体(1)、操作杆(2)及手柄(3)构成,操作杆(2)的一端与球状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手柄(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棋子的手工成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状体(1)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棋子的手工成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状体(1)为椭圆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围棋子的手工成型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杆(2)为金属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围棋子的生产工具技术领域,主要涉及的是一种围棋子的手工成型工具。其由球状体(1)、操作杆(2)及手柄(3)构成,操作杆(2)的一端与球状体(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手柄(3)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使用操作方便。由于其采用手工操作方式成型围棋子,可省去部分成型设备,使生产成本降低。且其沿用了古老的手工操作方式,避免了机械剪料制作的痕迹,与自动断料滴子设备,不能自如均匀断料,规范成型的弱点。使成型的围棋子具有材质细腻、质地坚硬、形状规则、抗碎性、抗压性强的特点,在直感和手感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
文档编号C03B19/00GK2915857SQ200620031680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4日
发明者王潼玲 申请人:王潼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