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208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铸中间包内衬的成型装置,具体地指一种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中间包在连铸过程中主要发挥去除钢液中夹杂物、稳定钢液浇铸过程等作用。中间包过去是用高铝砖砌筑,主要有容易从砖缝处漏钢漏渣、整体性差、使用寿命短等缺点。现有的中间包内衬主要采用整体内衬成型模具,但是普遍存在以下缺点①中间包内衬成型装置本身不带振动装置,主要靠调用振动泵来完成浇注料的致密成型,这种方式比较麻烦,而且振动不均匀,会对内衬的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中间包的使用寿命。·②虽然在中间包内衬成型装置上安装了振动装置,但是振动装置结构复杂,而且安装方式也很复杂,成本比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型效果好的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该模具由一块顶板、一块底板、两块横向侧板和两块纵向侧板围合而成,其外形结构与中间包的内壁相对应,它安装在中间包中,且与中间包内壁之间形成整体内衬的浇注缝隙,所述横向侧板上设置有与中间包的横向内壁相连的定位装置,所述纵向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振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两端设置有预留孔部件,所述预留孔部件通过螺栓与中间包的底部两端活动连接。这样,可以根据进水口大小的需要很方便地更换尺寸不同的预留孔部件。再进一步,所述振动机构至少设置有一对,对称分布在两块纵向侧板的内壁上。这样,可以使振动更加均匀。更进一步,所述振动机构设置有两对,对称分布在两块纵向侧板的内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模具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振动的均匀性好,振动成型后的内衬密度均匀、烘烤后裂纹少、使用寿命长。

图I为一种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14]图中所示的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该模具由一块顶板I、一块底板4、两块横向侧板2和两块纵向侧板3围合而成,其外形结构与中间包8的内壁相对应,它安装在中间包8中,且与中间包8内壁之间形成整体内衬的浇注缝隙。所述横向侧板2上设置有与中间包8的横向内壁相连的定位装置5。所述纵向侧板3的内壁上设置有两对振动机构6,其对称分布在两块纵向侧板3的内壁上。所述底板4的两端还可以设置预留孔部件7,所述预留孔部件7通过螺栓与中间包8的底部两端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在使用时,将模具放入中间包8内,然后装上定位装置5,使模具与中间包8固定。模具外壁与中间包8内壁之间的缝隙即为中间包8整体内衬的浇注位置,将浇注料通过管道流入缝隙内,然后用振动机构6进行振动,使物料致密。成型后将中间包8脱模即可。由于横向侧板2上设置有与中间包8的横向内壁相连的定位装置5,能使横向侧板2与中间包8的横向内壁的缝隙均匀,以保证缝隙间浇注料的均匀性。同时,纵向侧板3的内壁上的振动机构6有利于浇注料中的空气挤出,使物料致密,最终使中间包8内衬无气孔和缝隙,从而提高中间包8抗侵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此
夕卜,底板4的两端还可以设置预留孔部件7,预留孔部件7通过螺栓与中间包8的底部两端活动连接,这样可以很方便地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尺寸的预留孔部件7。
权利要求1.一种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该模具由一块顶板(I )、一块底板(4)、两块横向侧板(2)和两块纵向侧板(3)围合而成,其外形结构与中间包(8)的内壁相对应,它安装在中间包(8)中,且与中间包(8)内壁之间形成整体内衬的浇注缝隙,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侧板(2)上设置有与中间包(8)的横向内壁相连的定位装置(5),所述纵向侧板(3)的内壁上设置有振动机构(6 )。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两端设置有预留孔部件(7),所述预留孔部件(7)通过螺栓与中间包(8)的底部两端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6)至少设置有一对,对称分布在两块纵向侧板(3)的内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6)设置有两对,对称分布在两块纵向侧板(3)的内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该模具由一块顶板、一块底板、两块横向侧板和两块纵向侧板围合而成,其外形结构与中间包的内壁相对应,它安装在中间包中,且与中间包内壁之间形成整体内衬的浇注缝隙,所述横向侧板上设置有与中间包的横向内壁相连的定位装置,所述纵向侧板的内壁上设置有振动机构。所设计的中间包内衬振动成型模具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振动的均匀性好,振动成型后的内衬密度均匀、烘烤后裂纹少、使用寿命长。
文档编号B22D41/02GK202726037SQ20122038597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6日
发明者王延峰, 成军, 彭著刚, 杨治争, 杨东明, 高家鹏, 代碧波, 廖伟财, 张余 申请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