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捕捉剂及使用该醛捕捉剂的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878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醛捕捉剂及使用该醛捕捉剂的建筑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期具有优良的醛类捕捉效果的醛捕捉剂,以及醛类的释放被抑制的建筑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从节能的角度来看,住宅建筑物的高隔热、高气密化正受到推荐。另一方面,从用于建筑材料的有机材料中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使得生活环境不断受到损害。特别是存在从用于结构用胶合板、家具、建材用涂料、粘接剂、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等建筑材料的醛縮合性热固性树脂中,大量释放作为"病态居室综合症(sick-homesyndrome)"原因物质的甲醛的情况。因此,为了维持舒适的住宅环境,特别希望抑制甲醛的释放。例如,进行了将用于建筑材料的有机材料设计更改为难以散发甲醛的有机材料的尝试。然而,存在难以显现具有与醛縮合性热固性树脂同等的性能、材料价格的上升、加工设备的改变等问题,难以找出替代醛縮合性热固性树脂的有机材料。此外,也进行了抑制从建筑材料中释放的甲醛的散发的尝试,并提出了多种用于捕捉从建筑材料中释放的甲醛的甲醛捕捉剂。例如,下述专利文献l揭示了一种甲醛捕捉剂,该甲醛捕捉剂由总胺值(aminevalue)为100mgK0H/g以上、25°C下水中的溶解度小于50g/L的聚酰胺胺和25"C下为液态、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多羟基化合物(polyol)混合而得的组合物形成。专利文献l:日本专利特开2007—9003号公报
发明内容聚酰胺胺的醛类捕捉效果好,但是其在水中的溶解性低,如果将聚酰胺胺分散或溶解于水,则易发生白浊化和凝胶化。因此,专利文献l中将聚酰胺胺与多羟基化合物混合使用。然而,如果使用多羟基化合物,则溶液的粘度增加,产生粘稠性。因此,醛捕捉剂可能无法充分浸透至建筑材料的内部,无法获得足够的醛捕捉效果。此外,存在易在建筑材料的表面残留粘性,与膜等表皮材料的粘接性受损,及周围的灰尘附着而成为污染的原因的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长期维持优良的水系醛类捕捉效果的醛捕捉剂以及不易释放醛类的建筑材料。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醛捕捉剂的特征在于,由包含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尿素和水的水性组合物构成。本发明人经过各种探讨,结果发现聚酰胺胺在包含重亚硫酸盐和尿素的水溶液中,可不发生凝胶化和白浊化而溶解或分散,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因此,由包含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尿素和水的水性组合物构成的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不易发生凝胶化和白浊化,贮藏稳定性良好。并且它是水系物质,所以涂布于建筑材料时,可以浸透至建筑材料的内部,以少量的涂布量获得醛类的释放被抑制的建筑材料。而且不易在建筑材料的表面产生粘性。本发明的醛捕捉剂较好的是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含有25质量%的上述聚酰胺胺、0.55质量%的上述重亚硫酸盐、820质量%的上述尿素的水溶性组合物。藉由该形态,可制成醛类捕捉效果好,贮藏稳定性优良的醛捕捉剂。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的上述聚酰胺胺较好的是总胺值为100mgK0H/g以上、25'C下水中的溶解度小于50g/L。上述聚酰胺胺具有很多的氨基、亚氨基或酰胺基,所以醛类捕捉效果好。此外,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低,为疏水性,因而可抑制通过水解捕捉到的醛类的再释放。因此,它可以长期维持优良的醛类捕捉效果。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的上述聚酰胺胺较好的是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氨基的亚烷基多胺(alkylenepolyamine)和碳数为6个以上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的縮合物。藉此、聚酰胺胺的粘度良好,所以易涂布于建筑材料等。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的上述重亚硫酸盐较好的是选自亚硫酸氢、焦亚硫酸及连二亚硫酸的钠、钾、钙及镁盐的至少l种金属盐。藉由该形态,可提高醛捕捉剂的贮藏稳定性。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的上述水溶性组合物较好的是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含有02质量%的亚硫酸盐。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的上述亚硫酸盐较好的是选自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亚硫酸钙及亚硫酸镁的至少1种。藉由上述形态,可不损害醛类捕捉性能而将醛捕捉剂的pH调整至中性范围,所以可提高贮藏稳定性。另一方面,本发明的作了醛类释放抑制处理的建筑材料,是在使主要成分为醛縮合性热固性树脂的粘合剂附着,成形固化而得的建筑材料上,以相对于上述建筑材料的表面积、以固态组分量计为0.0510g/m2的量附着了上述本发明的醛捕捉剂的建筑材料。此外,上述建筑材料较好的是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或胶合板,更好的是在该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至少一面上贴附了表皮材料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藉此,可有效地抑制建筑材料中的醛类的释放,此外,可使该效果长期发挥,所以可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并且,它比以往的醛捕捉剂廉价,因而可压低材料成本。本发明的醛捕捉剂由包含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尿素和水的水性组合物构成,即使少量使用醛捕捉效果也很好,可使该效果长期持续。此外,不易发生凝胶化和白浊化,贮藏稳定性良好。并且它是水系物质,所以涂布于建筑材料时,可以浸透至建筑材料的内部,以少量的涂布量获得醛类的释放被抑制的建筑材料。而且,不易在建筑材料的表面产生粘性。此外,赋予了该醛捕捉剂的胶合板和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等建筑材料表面的粘性小。而且,该建筑材料的醛散发速度达到不适用建筑基准法的使用限制的标准,可无障碍地用于住宅墙壁、顶棚内部等的隔热材料和浮动地板的隔热材料等,可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贴附了表皮材料的建筑材料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贴附了表皮材料的建筑材料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贴附了表皮材料的建筑材料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贴附了表皮材料的建筑材料的剥离强度试验的试验方法的说明图。标号说明1: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2a:表皮材料2b:正面侧表皮材料2C:背面侧表皮材料具体实施方式〈醛捕捉剂〉本发明的醛捕捉剂是包含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尿素和水的水性组合物。(聚酰胺胺)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的聚酰胺胺为具有氨基及/或亚氨基和酰胺基的化合物即可,无特别限制。其中较好的是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氨基的亚烷基多胺和碳数为6个以上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的縮合物(以下称为"縮合物")。该縮合物为低粘度的聚酰胺胺,所以涂布于建筑材料等时,流动性及浸润性高,即使少量使用也可覆盖很大的表面积。用于上述縮合物的亚烷基多胺的分子中较好的是具有2个以上的氨基,更好的是具有26个氨基。作为上述亚烷基多胺,例如可列举乙二胺、二乙撑三胺、三乙撑四胺、四乙撑五胺、五乙撑六胺、二丙撑三胺、甲胺基丙胺、1,2—丙二胺、1,3—二氨基丙烷、1,4一二氨基丁垸、1,5—二氨基戊烷、1,6—二氨基己垸、1,7—二氨基庚烷、1,8—二氨基辛垸、1,9一二氨基壬垸、1,10—二氨基癸烷、1,2,3—三氨基丙垸、1,2,4—三氨基丁垸等。其中,以化学式丽2—(CH2—CH2—丽)—CH2—CH2—NH2表示的亚垸基多胺的每单位质量的碱性氮的数量增多、醛类捕捉效果更好,因而更佳。此外,用于上述縮合物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的碳数较好为6以上,更好为660。作为上述脂肪族二元羧酸,例如可例举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及由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二聚酸等。其中更好的是疏水性高的二聚酸。另外,二聚酸是将碳数18的不饱和脂肪酸作为主要原料合成的,所以其中也含有少量的三聚酸(碳数54)和单体酸(碳数18),因而本发明的二聚酸是指包含了它们的二聚酸。此外,上述縮合物中,除上述脂肪族二元羧酸外,也可将偏苯三酸、均苯四甲酸等芳香族羧酸与脂肪族二元羧酸并用。芳香族羧酸的用量较好的是相对于脂肪族二元羧酸100质量份为30质量份以下。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的聚酰胺胺的总胺值较好为100mgK0H/g以上,更好为120250mgK0H/g,特好为150250rag翻/g。如果聚酰胺胺的胺值为100mgK0H/g以上,则醛类捕捉效果好,可获得本发明所提出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总胺值低于100mgK0H/g,则每单位重量的醛类捕捉效果不足。因此,为获得所希望的醛类捕捉效果,必需将大量的醛捕捉剂涂布于成为涂布对象的建筑材料等,不经济。还可能产生由醛捕捉剂导致的污染等弊病。因此,总胺值定义为与中和每单位质量的分子中含有的氨基、亚氨基及酰胺基的全部碱性氮所需的高氯酸等量的氢氧化钾的质量。此外,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的聚酰胺胺的25'C下水中的溶解度较好为小于50g/L,更好为小于20g/L,特好为小于5g/L。25°C下水中的溶解度小于50g/L的聚酰胺胺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不易使捕捉的醛类再释放,可长期持续地捕捉醛类。并且,聚酰胺胺在醛捕捉剂中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较好的是含有O.15质量Q/^,更好的是含有25质量%。如果聚酰胺胺的含量小于O.1质量%,则可能无法充分地获得醛类捕捉效果。此外,如果超过5质量%,则粘稠性增加,难以充分地浸透至建筑材料的内部,建筑材料的表面可能会产生粘滞感。(尿素)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的尿素是使醛捕捉剂的贮藏稳定性提高的成分。并且,尿素在醛捕捉剂中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较好的是含有540质量%,更好的是含有820质量%。如果尿素的含量为5质量%以下,则醛捕捉剂的长期保存稳定性下降,变得易发生凝胶化。此外,如果超过40质量%,则尿素可能会结晶化而析出。(重亚硫酸盐)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的重亚硫酸盐是使聚酰胺胺在水中的分散性、溶解性提高的成分。作为重亚硫酸盐,可较好地例举亚硫酸氢、焦亚硫酸及连二亚硫酸的钠、钾、钙及镁盐。其中更好的是亚硫酸氢钠,亚硫酸氢钾。并且,重亚硫酸盐在醛捕捉剂中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较好的是含有0.l10质量%,更好的是含有0.55质量%。如果重亚硫酸盐的含量小于0.1质量%,则聚酰胺胺可能会分离,醛捕捉剂可能会变得白浊,变得难以涂布于建筑材料等对象物。此外,如果超过10质量%,则醛捕捉剂的pH易变至酸性范围内,醛捕捉剂的涂布装置变得易腐蚀。(亚硫酸盐)本发明的醛捕捉剂较好的是还含有亚硫酸盐。通过使其含有亚硫酸盐,可不使醛类捕捉效果降低而将所得醛捕捉剂的pH调整至中性范围,所以可提高醛捕捉剂的贮藏稳定性。作为上述亚硫酸盐,可例举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亚硫酸钙及亚硫酸镁。它们既可各自单独使用,也可2种以上并用。亚硫酸盐在醛捕捉剂中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较好的是含有02质量%,更好的是含有O.12质量%。(其它成分)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也可根据需要含有环氧树脂,无机填充剂等。例如,欲在涂布醛捕捉剂后提高其粘度、抑制其随时间的流动性时,较好的是添加室温下为液态物质的环氧树脂。原本聚酰胺胺是作为环氧树脂的固化剂使用的,所以其与环氧树脂即使在室温下也容易反应。因此,预先将环氧树脂混合在醛捕捉剂中时,会发生环氧树脂的交联反应,该捕捉剂的粘度升高,变得难以涂布,所以向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中添加环氧树脂时,较好的是在即将涂布于建筑材料等之前添加。藉此,能够不损害醛捕捉剂的涂布作业性,而使涂布、流动后的粘度增加。并且,环氧树脂的添加量如果过大,导致环氧树脂的环氧基过度消费聚酰胺胺中的氨基、亚氨基及酰胺基等,则醛类捕捉效果降低,所以较好的是调整环氧树脂的添加量,使环氧树脂的环氧基消费总胺值的10%左右。此外,以喷涂法涂布本发明的醛捕捉剂,之后不欲使其流动时,较好的是预先添加无机填充剂。通过添加无机填充剂,看上去醛捕捉剂的粘度会升高,但由于以喷雾等强外力涂布的时候粘度会下降,因此涂布作业性不会降低。作为上述无机填充剂并无特别限制,但较好的是蒙脱石、贝得石、绿脱石、锂蒙脱石、皂石等绿土,蛭石、埃洛石、坡缕石(apatalgite)、海泡石等遇水等溶胀的无机填充剂,更好的是以烷基铵盐处理的亲有机性的蒙脱石。并且,上述无机填充剂的添加量无特别限制,可配合涂布工序的设备作适当调整。另外,醛捕捉剂中的环氧树脂、无机填充材料的总含量可根据涂布工序中的作业性任意地调整。〈甲醛捕捉剂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醛捕捉剂是将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尿素和水混合,再根据需要进一步混合亚硫酸盐等而得的。此时,较好的是将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和尿素在水中混合,使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含有25质量%的聚酰胺胺、0.55质量%的重亚硫酸盐、820质量%的尿素。通过使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及尿素的含量包含于上述范围内,可获得醛类捕捉效果和保存性优良的醛捕捉剂。此外,通过进一步含有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02质量%的亚硫酸盐,可不损害醛类捕捉效果,而将醛捕捉剂的pH调整至近中性范围,因而提高保存性。<建筑材料>下面,就赋予了上述醛捕捉剂的建筑材料进行说明。本发明的进行了醛类释放抑制处理的建筑材料,是在使主要成分为醛縮合性热固性树脂的粘合剂或粘接剂附着,成形固化而得的建筑材料上,附着上述醛捕捉剂而得的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可例举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胶合板、刨花板(particleboard)、腦F(中密度纤维板)、壁纸、涂料、地面饰面材料等。从制品的物理性能和经济性的角度来看,这些建筑材料一般使用醛縮合性热固性树脂。例如,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中,使用醛縮合性热固性树脂作为粘合剂成分。此外,胶合板中,使用醛縮合性热固性树脂作为粘接剂成分。并且,作为用于上述建筑材料的醛縮合性热固性树脂,可例举甲阶酚醛树脂、甲阶酚醛一尿素树脂、三聚氰胺一尿素树脂等,其中任何一个在固化过程中均会产生甲醛。因此,上述建筑材料中的醛类可随时间慢慢地扩散。因此,为抑制醛类的释放,将上述醛捕捉剂涂布于建筑材料。醛捕捉剂的附着量必须使醛捕捉剂以相对于上述建筑材料的表面积、以固态组分量计为0.0510g/m2的量附着。例如,建筑材料为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等高密度小型建筑材料时,较好的是使醛捕捉剂以16g/m2的量附着。此外,例如建筑材料为胶合板等木质建筑材料时,较好的是使醛捕捉剂以510g/m2的量附着。如果醛捕捉剂的附着量相对于建筑材料的表面积小于0.05g/m2,则例如在玻璃棉制品等密度较高、粘合剂附着量较多的高密度品中,难以将甲醛散发速度降低至F众众众众级左右,虽然可能性小,但有可能会对生活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此外,如果附着量相对于建筑材料的表面积超过了10g/m2,则因为只是醛捕捉剂的涂布量过剩,而基本看不到效果的提高,所以对生产性不利。因此,醛捕捉剂的附着量是相对于成为对象的建筑材料的全部表面积、以固态组分量计为0.0510g/m2的量。此外,作为醛捕捉剂的涂布方法,可例举辊涂法(rollcoating)、幕涂法(curtainflowcoating)或旋涂法(spincoating)等涂布方法。对于胶合板等尺寸较大的基材,较好的是空气喷涂法(airspray)。对于用于家具部件的较小的基材,除喷涂法以外,较好的是以旋涂法涂布。此外,有足够的干燥设备时,也可使用浸渍法。如上所述,尽管本发明的建筑材料是使作为醛縮合性热固化树脂的粘合剂附着、再固化、成形而得的建筑材料,但醛类的释放量减少,在基于JIS—A1901的测试室(chamber)法的试验中可使甲醛的散发速度为5lig/m2h以下。这里,作为上述JIS中规定的、根据甲醛散发速度而作的划分,划分为F☆☆F^AAA3个等级。甲醛散发速度为5ng/m2h以下时划分为级,为5ng/ra2h20ug/m2h以下时划分为F女众众级,为20ug/m2h120ug/m2h以下时划分为F众众级。因此,本发明的建筑材料是可以充分满足作为建筑基准法规定的、对于生活环境没有问题的等级的F众众众众级要求的建筑材料。此外,上述醛捕捉剂为水系物质,所以涂布于建筑材料时,可浸透至建筑材料的内部,此外,通过干燥水分快速蒸发,所以不易在建筑材料表面产生粘性。因此,灰尘等不会附着于建筑材料表面而发生污染,而且,将膜等表皮材料附着于建筑材料的表面时,可使建筑材料与表皮材料的粘接性良好。此外,作为贴附了表皮材料的建筑材料,如果以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为例进行举例,则可例举如图l所示的,以粘接剂等将表皮材料2a平整贴附于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1的仅一面的形态;如图2所示的,以粘接剂等将表皮材料2a贴附于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1的正面、四个侧面及背面的侧缘部分,即以所谓的画框状贴附的形态;和如图3所示的,将表面侧表皮材料2b贴附于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1的正面及沿长边方向的两侧面,将背面侧表皮材料2c贴附于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1的背面的形态。〈建筑材料的制造方法〉下面,以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为例,就包含醛捕捉剂涂布工序的建筑材料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用纤维化装置将熔融的无机质原料纤维化,之后立刻将粘合剂赋予无机纤维中。接着,将赋予了粘合剂的无机纤维堆积在有孔传送带(conveyer)上,形成大体积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用中间体。随后,将其送入设置了间隔、使其成为所希望的厚度的上下一对有孔传送带等中,一边加压一边加热,使粘合剂固化,形成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然后,根据需要覆盖表皮材料等,再将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切断成所希望的宽度、长度,得到制品。作为用于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制造的无机纤维,无特别限制。可使用通常用于隔热吸音材料的玻璃棉、岩棉(rockwool)等。无机纤维的纤维化方法可使用火焰法、气吹法、离心法(也叫作旋转法)等各种方法。特别是无机纤维为玻璃棉时,使用离心法较佳。另外,目标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密度可以是通常用于隔热材料和吸音材料的密度,较好的是5300kg/n)3的范围。将粘合剂赋予无机纤维时,可使用喷涂装置进行涂布、喷雾。粘合剂的赋予量根据成为最终制品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密度和用途的不同而不同,但较好的是以赋予了粘合剂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质量为基准,以固态组分量计0.515质量%的范围,更好的是0.59质量%的范围。将粘合剂赋予无机纤维的时机只要是纤维化后即可,但为了有效地赋予,较好的是在纤维化后立刻赋予。赋予了粘合剂的无机纤维堆积在有孔传送带上,形成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用中间体。将无机纤维堆积在有孔传送带上时,较好的是通过吸引装置从堆积无机纤维的有孔传送带的对侧进行吸引。之后,将在有孔传送带上连续移动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用中间体送入设置了间隔、使其成为所希望的厚度的上下一对有孔传送带等中,同时利用已加热的热风使粘合剂固化而成形为毡(mat)状,再切断至所希望的宽度、长度。粘合剂的固化温度无特别限制,但20035(TC较佳。此外,对于加热时间,可根据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密度、厚度在30秒10分钟之间适当地进行加热。本发明的醛捕捉剂向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涂布较好的是在粘合剂的固化过程之后立刻进行。醛捕捉剂的涂布是一边使用雾化器一边喷涂的。虽然也可以使用液压喷涂,但是在欲对涂布量作微调、或欲使喷涂范围更广时,较好的是前者的空气喷涂法。由此得到的赋予了醛捕捉剂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可直接使用。此外,可用粘接剂等将表皮材料贴附于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至少一面。作为表皮材料,可使用纸、合成树脂膜、金属箔膜、无纺布、织布或它们的组合。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试验例1]以表1所示的配比混合,得到实施例13、比较例14的醛捕捉剂。在刚制造后以及4(TC温度下贮藏24小时后目测观察醛捕捉剂液体的性状,无白浊化和凝胶化、均一地分散的记作O。结果记于表l,表2中。另外,使用将五乙撑六胺与二聚酸縮合而得的聚酰胺胺(总胺值为200mgK0H/g、水中的溶解度为5g/L)作为聚酰胺胺。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column></row><table>不含亚硫酸氢钠的比较例1的醛捕捉剂中聚酰胺胺未均一地分散,溶液白浊化。此外,不含尿素的比较例3的醛捕捉剂凝胶化。比较例4中的醛捕捉剂与实施例相比粘度升高,变得微微白浊。与此相对,由包含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尿素和水的水性组合物构成的实施例17的醛捕捉剂不发生凝胶化和白浊化,贮藏稳定性良好。其中,含有25质量%的聚酰胺胺、0.55质量%的重亚硫酸盐、820质量%的尿素的实施例15的醛捕捉剂呈低粘度,使用性良好。(实施例8)使用玻璃棉作为无机纤维。使用下述粘合剂作为粘合剂,该粘合剂是在甲阶酚醛树脂与尿素树脂的比例为70:30的混合物100质量份中,添加0.2质量份氨基硅垸(aminosilane)和1质量份成为固化催化剂的硫酸铵而得的。将粘合剂赋予玻璃棉,使粘合剂附着量以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质量为基准为9.5质量%,得到厚25mm、密度96kg/m3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以喷涂法涂布实施例1的醛捕捉剂,使其附着量相对于由上述方法得到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表面积、以固态组分计为4.8g/m3,得到实施例8的建筑材料。(实施例912)实施例8中,除使用实施例25的醛捕捉剂代替实施例1的醛捕捉剂外,与实施例8相同得到实施例912的建筑材料。(比较例5)实施例8中,除使用比较例2的醛捕捉剂代替实施例1的醛捕捉剂外,与实施例8相同得到比较例5的建筑材料。(比较例6)实施例8中,除不使用醛捕捉剂外,与实施例8相同得到比较例6的建筑材料。(比较例7)实施例8中,除使用比较例1的醛捕捉剂代替实施例1的醛捕捉剂外,与实施例8相同得到比较例7的建筑材料。(比较例8)实施例8中,除使用比较例3的醛捕捉剂代替实施例1的醛捕捉剂外,与实施例8相同得到比较例8的建筑材料。(比较例9)实施例8中,除使用比较例4的醛捕捉剂代替实施例1的醛捕捉剂外,与实施例8相同得到比较例9的建筑材料。将实施例812、比较例59的建筑材料切断,使其总表面积为440cm2,将该切取的建筑材料作为试验片,任取10个位置,用以JISA1901为标准的小型测试室法测定l日后、3日后、7日后的甲醛散发速度,求出平均值。结果如表3,表4所示。另外,表中的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值最高的试验片的值。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6</column></row><table>由上述结果,可以确认通过赋予醛捕捉剂可抑制甲醛的散发。并且,赋予了实施例15的醛捕捉剂的实施例812的建筑材料能充分抑制甲醛的释放,7曰后的散发速度为5.0iig/m、h以下。与此相对,比较例5,6的建筑材料的甲醛释放量多。此外,比较例7,8的建筑材料在喷涂涂敷时喷嘴被醛捕捉剂堵塞,无法涂布。此外,比较例9的建筑材料虽然能涂布醛捕捉剂,但由于呈高粘度,因此无法均一地涂布于建筑材料的表面,每片试验片的甲醛释放量的偏差极大。(实施例13)使用玻璃棉作为无机纤维。使用下述粘合剂作为粘合剂,该粘合剂是在甲阶酚醛树脂与尿素树脂的比例为70:30的混合物100质量份中,添加0.2质量份氨基硅烷(aminosilane)和1质量份成为固化催化剂的硫酸铵而得的。将粘合剂赋予玻璃棉,使粘合剂附着量以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质量为基准为9.5质量%,得到厚50mm、密度32kg/m3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以喷涂法涂布实施例1的醛捕捉剂,使其附着量相对于所得的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表面积、以固态组分计为4.8g/m3,之后以以固态组分计为30g/m2的量将氯丙烯橡胶(chrol叩r叩ylenerubber)系粘接剂涂布于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表面,再贴附单位面积重量100g/m2的玻璃纤维布,得到实施例13的建筑材料。(实施例14)实施例13中,除使用实施例2的醛捕捉剂代替实施例1的醛捕捉剂外,与实施例13相同得到实施例14的建筑材料。(比较例10)实施例13中,除使用比较例2的醛捕捉剂代替实施例1的醛捕捉剂外,与实施例13相同得到比较例10的建筑材料。(比较例11)实施例13中,除不使用醛捕捉剂外,与实施例13相同得到比较例11的建筑材料。(比较例12)实施例13中,除使用将15质量份的将五乙撑六胺和二聚酸縮合而得的聚酰胺胺(总胺值为200mgK0H/g,水中的溶解度为5g/L)与85质量份的二甘醇混合搅拌而得的醛捕捉剂代替实施例1的醛捕捉剂外,与实施例13相同得到比较例12的建筑材料。将实施例1314、比较例1012的建筑材料切断,使其总表面积为440cm2,将该切取的建筑材料作为试验片,任取10个位置,用以JISA1901为标准的小型测试室法测定l日后、3日后、7日后的甲醛散发速度,求出平均值。此外,如图4所示,将表皮材料从所得建筑材料的表面剥离,将剥离部分A向180度方向(箭头B方向)牵拉,测定将表皮材料剥离10cm所必需的剥离负荷(剥离强度)。结果如表5所示。另外,表中的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值最高的试验片的值。<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formula>由上述结果,可以确认通过赋予醛捕捉剂可抑制甲醛的散发。其中,实施例13,14的建筑材料可充分抑制甲醛的释放,而且与表皮材料的粘接性良好。与此相对,比较例IO,11的建筑材料的甲醛释放量多。此外,比较例12的建筑材料虽然能涂布醛捕捉剂,但由于呈高粘度,因此无法均一地涂布于建筑材料的表面,每片试验片的甲醛释放量的偏差极大,而且剥离强度显著地差。权利要求1.一种醛捕捉剂,其特征在于,由包含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尿素和水的水性组合物构成。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醛捕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组合物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含有25质量%的所述聚酰胺胺、0.55质量%的所述重亚硫酸盐、820质量%的所述尿素。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醛捕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胺的总胺值为100mgKOH/g以上、25。C下水中的溶解度小于50g/L。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醛捕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胺是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氨基的亚烷基多胺和碳数为6个以上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的縮合物。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醛捕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亚硫酸盐是选自亚硫酸氢、焦亚硫酸及连二亚硫酸的钠、钾、钙及镁盐的至少l种金属盐。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醛捕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组合物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含有02质量%的亚硫酸盐。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醛捕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硫酸盐是选自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亚硫酸钙及亚硫酸镁的至少l种。8.—种作了醛类释放抑制处理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使主要成分为醛縮合性热固性树脂的粘合剂附着,成形固化而得的建筑材料上,以相对于所述建筑材料的表面积、以固态组分量计为0.0510g/m2的量附着了由包含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尿素和水的水性组合物构成的醛捕捉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组合物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含有25质量%的所述聚酰胺胺、0.55质量%的所述重亚硫酸盐、820质量%的所述尿素。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胺的总胺值为100mgK0H/g以上、25。C下水中的溶解度小于50g/L。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胺是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的氨基的亚垸基多胺和碳数为6个以上的脂肪族二元羧酸的縮合物。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重亚硫酸盐是选自亚硫酸氢、焦亚硫酸及连二亚硫酸的钠、钾、钙及镁盐的至少1种金属盐。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组合物以固态组分的质量计,含有02质量%的亚硫酸盐。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亚硫酸盐是选自亚硫酸钠、亚硫酸钾、亚硫酸钙及亚硫酸镁的至少1种。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了醛类释放抑制处理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材料是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或胶合板。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作了醛类释放抑制处理的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材料是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该无机纤维隔热吸音材料的至少一面上贴附了表皮材料。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可长期维持优良的醛类捕捉效果的水系的醛捕捉剂以及醛类的释放被抑制的建筑材料。它是在使主要成分为醛缩合性热固性树脂的粘合剂附着,成形固化而得的建筑材料上,以相对于上述建筑材料的表面积、以固态组分量计为0.05~10g/m<sup>2</sup>的量附着了由包含聚酰胺胺、重亚硫酸盐和尿素的水性组合物构成的醛捕捉剂的建筑材料。文档编号E04B1/74GK101376050SQ20081021467公开日2009年3月4日申请日期2008年8月28日优先权日2007年8月29日发明者示野浩一申请人:旭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