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堆场区平面布局配置方法

文档序号:1949518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煤堆场区平面布局配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厂企业煤场的平面布局配置方法,属于总图运输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是工业企业重要的燃料,原煤的卸料、堆放、及转运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般情况 下,原煤通过汽车运输人厂进入煤场区域后,首先在卸煤区进行卸料,然后用推土机或铲运 机等机械,将煤输送到煤堆场和干煤棚堆放;或汽车将煤直接卸于煤堆场和干煤棚内。卸载 后的运输车辆离开煤场区域,通过工厂道路出厂。
在运输车辆卸车后的空车行驶时,车箱内残留的煤体以及粘在车轮的煤屑,将随车辆的 运行及振动而撒漏在厂区内,造成工厂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外由于车箱内残留的煤体不能 清理干净,也将造成煤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煤堆场区平面布局配置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 存在的工厂企业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在煤堆场区内设置有煤堆场及干煤棚、卸车区,还设置有 车辆清洗区和废水集水池,在车辆清洗区和废水集水池之间设置集水沟、回水管道。
煤堆场区的入口与卸车区相通;煤堆场区的出口与车辆清洗区相通。
废水集水池分隔为调节沉淀池、滤池、回用水池三部份。在调节沉淀池内设置清理斜坡道。
在调节沉淀池设置清理斜坡道,利于清理回用沉淀在内的煤渣;在回用水池安装潜水泵 ,通过回水管道将水回到车辆清洗区重复利用。
运煤汽车通过煤场入口进入卸车区,卸载的空车进入车辆清洗区,通过设置在本区域的 冲洗设施,将车厢内的残余煤及轮胎上的附着煤清洗到地面,煤及废水顺流入集水沟排到废 水集水池。冲洗干净的运输车通过煤场出口离开煤场,通过工厂道路出厂。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对运输汽车卸车后进行冲洗,并对其废水进行收集、 处理后的废水再行利用,大大减小了汽车残留煤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可对残留煤渣进行 回收利用。因此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减轻环境污染,节约用水优点,符合国家的经 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成本少,适用于所有煤场系统。


图l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它包括在煤堆场区内设置入口l、出口2,煤堆场及干煤棚3卸车区4、 车辆清洗区5、废水集水池6、集水沟7、回水管道8。集水沟7、回水管道8分别与车辆清洗区 5、废水集水池6连接,废水集水池6可分隔为调节沉淀池、滤池、回用水池三部份;在调节 沉淀池6内设置清理斜坡道,利于清理回用沉淀在内的煤渣;在回用水池内安装潜水泵,通 过回水管道8将水回到车辆清洗区重复利用。
本配置中,根据厂区煤场外部道路的设置情况,煤场入口l、煤场出口2可设置在煤场的 不同方向或者间隔一定距离的同一方向。
权利要求
1.一种煤堆场区平面布局配置方法,它包括在煤堆场区内设置有煤堆场及干煤棚(3)、卸车区(4),其特征在于在煤堆场区内还设置有车辆清洗区(5)和废水集水池(6),在车辆清洗区(5)和废水集水池(6)之间设置集水沟(7)、回水管道(8)。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煤堆场区平面布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卸车区(4)与煤堆场区的入口 (1)相通。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煤堆场区平面布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车辆清洗区(5)与煤堆场区的出口 (2)相通。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煤堆场区平面布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废水集水池(6)分隔为调节沉淀池、滤池、回用水池三部份。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煤堆场区平面布局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调节沉淀池(6)内设置清理斜坡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堆场区平面布局配置方法,它包括在煤堆场区内设置有煤堆场及干煤棚(3)、卸车区(4),在煤堆场区内还设置有车辆清洗区(5)和废水集水池(6),在车辆清洗区(5)和废水集水池(6)之间设置集水沟(7)、回水管道(8)。煤堆场区的入口(1)与卸车区(4)相通。煤堆场区的出口(2)与车辆清洗区(5)相通。废水集水池(6)分隔为调节沉淀池、滤池、回用水池三部份。在调节沉淀池(6)内设置清理斜坡道。本发明通过对运输汽车卸车后进行冲洗,并对其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后的废水再行利用,大大减小了汽车残留煤渣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可对残留煤渣进行回收利用,具有减轻环境污染,节约用水的优点。
文档编号E04H5/00GK101586404SQ20081030162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9日
发明者吴展光 申请人: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