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仁拔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951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仁拔取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拔取器,尤其涉及一种模仁拔取器。
背景技术
模仁广泛应用于模压成型制程,特别是用于制造光学镜片制程中,如非球面光学镜片、 球透镜、棱镜等,采用直接模压成型(Direct Press-molding)技术可直接生产高质量的光学 镜片产品储参见"Quartz Glass Molding by Precision Glass Molding Method", Trans. IEE Jpn. , pp. 494-497, 2002),而且无需打磨、抛光等后续加工步骤,可大大提 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 一种模制光学镜片制品的模具100,其包括一基体10、模仁12及 连接件14。该基体10形成有一模穴102,所述模穴102的结构与所述模仁12的结构相对应。该 模穴102贯穿该基体10。该模仁12包括一底部122及一与底部122相对的顶部124。模仁12的底 部122形成有一成形部126,其形状与欲模制的光学镜片制品的形状相对应。所述连接件14包 括一本体部142及一抵压部141,所述抵压部141由所述本体部142向其侧边延伸形成。所述连 接件14通过本体部142与模仁12螺接的方式固设于模仁12的顶部124。
所述基体10的模穴102与模仁12为过盈配合,在光学镜片制品模制过程中,需通过人手 拔取连接件14或按压连接件14的抵压部141来调整模仁12的高度。光学镜片制品模制好后, 需更换模仁12时,同样需通过人手拔取连接件14将模仁12与模穴102相分离。然而,通过人 手按压连接件14来调整模仁12的高度的力度不好控制,用力过猛容易碰坏模仁12的成形部 126。同时,由于模穴102与模仁12过盈配合,单纯用手拔取模仁12也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方便拔取的模仁拔取器。
一种模仁拔取器,其用于将模仁从模穴中轴向拔取,该模仁拔取器包括 一内空的壳体,其包括顶面及一与顶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壳体由其底面向顶面方向延伸 开设有一容置部,所述顶面开设有一与容置部相贯通的轴孔;
一升降体,其收容于所述容置部内且可在该容置部内轴向移动,所述升降体包括一与所 述轴孔相对的上端面及一与上端面相对的下端面,及连接上端面与下端面的侧面,所述侧面 向升降体的中心延伸开设有一个贯穿所述下端面的容置孔,用于容置模具的连接件,所述上端面的中心处对应所述壳体的轴孔位置开设有一螺孔;
一连接装置,其包括一螺合部及一抵持部,所述螺合部穿过所述壳体的轴孔与升降体的 螺孔相螺接,所述抵持部抵靠在所述壳体的顶面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模仁拔取器通过旋转所述连接装置,可使升降体在所述容置 部内轴向移动。模具的连接件与模仁相固接,该连接件容置于升降体的容置孔内,因此,升 降体的轴向移动可带动所述模仁相对模穴轴向移动,从而调整所述模仁相对模穴的高度或直 接将模仁与模穴相分离。如此,可避免直接通过人手拔取所造成的操作精度不高及碰伤模仁 的问题。


图l是现有模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模具的组合示意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模仁拔取器的立体图4是图3的模仁拔取器沿IV-IV方向的剖示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模仁拔取器的使用示意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模仁拔取器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为本发明的模仁拔取器200,其包括一内空的壳体20、 一升降体 30、 一连接装置40及二个支架50。
所述壳体20为一中空的方体结构,其包括一顶面21及一与顶面21相对的底面22。所述壳 体20由其底面22向顶面21方向延伸开设有一容置部23。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部23的结构 为方体结构。该壳体20的顶面21开设有一轴孔24,该轴孔24与所述容置部23相贯通。实际应 用中,所述壳体20也可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体30为一对应容置部23形状的方体结构,该升降体30的高度小 于所述容置部23的高度,该升降体30的长度与宽度略小于所述容置部23的长度与宽度,以使 所述升降体30收容于所述容置部23内且可在所述容置23内轴向上下移动。所述升降体30包括 一与所述轴孔24相对的上端面31及一与上端面31相对的下端面32及连接上端面31与下端面 32的四个侧面38。其中一侧面38向升降体30的中心延伸开设有一个贯穿所述下端面32的容置 孔。所述容置孔用于容置的模具100的连接件14,该容置孔形状与尺寸与模具100的连接件14 的形状与尺寸相对应。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容置孔的结构为一阶梯状,与如图1或图2所示模具100的连接件14的形状与尺寸对应,该阶梯状的容置孔包括第一容置孔33与第二容置孔34 。所述第一容置孔33与第二容置孔34相连通且第一容置孔33的尺寸大于该第二容置孔34之尺 寸,而于两者相接处形成一台阶面331。所述升降体30上端面31的中心处对应所述壳体20的 轴孔24位置开设有一螺孔35 ,所述螺孔35内设有内螺纹351 。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装置40为一螺栓,其包括一螺合部41及一抵持部42。所述螺合 部41设有外螺纹415,该螺合部41穿过所述壳体20的轴孔24连接至升降体30的螺孔35,以使 外螺纹415与内螺纹351相螺接。所述抵持部42的直径大于所述轴孔24的直径,该抵持部42抵 靠在所述壳体20的顶面21上。
所述二个支架50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20二相对的侧边,用于支撑壳体20,本实施方式中 ,所述二个支架50与所述壳体20为一体结构。实际应用中,所述支架50与所述壳体20也可二 个独立的元件,该支架50通过螺接或粘接的方式使所述二个支架50与所述壳体20固定连接。
所述模仁拔取器200进一步包括一起动装置60,该起动装置60的结构与所述连接装置40 的结构相对应,其用于旋转所述连接装置40。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起动装置60与所述连接装 置40为一体结构。可以理解,所述起动装置60也可与所述连接装置40为二个独立的元件,起 动装置60为一扳手,其套接于连接装置40的螺合部42上,用于旋转所述连接装置40,并不限 于本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5,使用时,将模仁拔取器200的二个支架50承载于如图1或图2所示的模具100 的基体10的顶部。所述模具100的连接件14的抵压部141收容于升降体30的第一收容孔33内, 同时该抵压部141承载在所述台阶面331上,所述本体部142穿过所述第二收容孔34。使用所 述起动装置60沿一方向旋转连接装置40时,由于所述升降体30的体积小于所述容置部23的体 积,且该升降体30为方体结构,因此,所述升降体30卡制于容置部23内而使所述升降体30相 对所述容置部23轴向上升。同时由于模具100的连接件14与模仁12固接,因此,使所述模仁 12相对模穴102轴向上升。相反地,按压所述模仁拔取器200使所述模仁拔取器200固定承靠 在所述基体10的顶部,再沿另一反方向旋转所述连接装置40时,所述模仁12相对模穴102轴 向下降。从而达到调整模仁12的高度或从模穴102中拔取模仁12的目的。
实际应用中,所述容置部23也可为一圆柱结构,该容置部23的内侧壁上设有多条与所述 升降体30的上端面31相垂直的凸条,所述升降体30为一对应所述容置部23形状的圆柱结构, 该升降体30的外侧壁对应所述容置部23的多条凸条位置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条凸条卡制于 所述多个凹槽内。使用起动装置60旋转所述连接装置40时,也可使所述模仁12相对所述模穴 102轴向上升或下降。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模仁拔取器300的使用示意图。所述模仁拔取器 30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模仁拔取器200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容置部80具有一与所述 升降体90的上端面91相对的第一表面81,所述连接装置70的螺合部71的侧边延伸有一挡块 72,所述挡块72与所述容置部80的第一表面81接触,且该挡块72沿延伸方向的厚度与所述连 接装置70的螺合部71半径之和大于所述轴孔84的半径。所述模仁拔取器300的支架92通过机 械连接的方式与所述基体10固接。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二个支架92的底端分别设有二个第一 螺孔921 。所述基体10对应所述二个支架92的第一螺孔921位置设置有二个第二螺孔103。所 述模仁拔取器300通过螺栓93与所述第一螺孔921与第二螺孔103的配合进而将所述模仁拔取 器300与所述模具100相固接。可以理解,还可通过其他方式将所述模仁拔取器300与所述模 具100相固接,如相卡接等。所述模仁拔取器300的支架92固定承靠于所述模具100的基体10 的顶部。由于所述连接装置70的挡块72抵挡住所述连接装置70相对所述壳体95轴向上升,同 时所述模仁拔取器300与所述基体10螺接。因此,旋起动装置85使升降体90轴向下降时,无 需按压所述模仁拔取器300,就可使所述模仁12相对模穴102轴向下降,从而进一步方便了调 整模仁12的高度或从模穴102中拔取模仁12。
本发明的模仁拔取器通过旋转所述连接装置,可使升降体在所述容置部内轴向移动。模 具的连接件与模仁相固接,该连接件容置于升降体的容置孔内,因此,升降体的轴向移动可 带动所述模仁相对模穴轴向移动,从而调整所述模仁相对模穴的高度或直接将模仁与模穴相 分离。如此,可避免直接通过人手拔取所造成的操作精度不高及碰伤模仁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 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模仁拔取器,其用于将模仁从模穴中轴向拔取,该模仁拔取器包括一内空的壳体,其包括顶面及一与顶面相对的底面,所述壳体由其底面向顶面方向延伸开设有一容置部,所述顶面开设有一与容置部相贯通的轴孔;一升降体,其收容于所述容置部内且可在该容置部内轴向移动,所述升降体包括一与所述轴孔相对的上端面及一与上端面相对的下端面,及连接上端面与下端面的侧面,所述侧面向升降体的中心延伸开设有一个贯穿所述下端面的容置孔,用于容置模具的连接件,所述上端面的中心处对应所述壳体的轴孔位置开设有一螺孔;一连接装置,其包括一螺合部及一抵持部,所述螺合部穿过所述壳体的轴孔与升降体的螺孔相螺接,所述抵持部抵靠在所述壳体的顶面上。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拔取器 进一步包括二个支架,该二个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边。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 壳体为一体结构。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 壳体为二个独立的元件,该支架螺接或粘接于壳体的侧边。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体的高 度小于所述容置部的高度,该升降体的长度与宽度分别小于所述容置部的长度与宽度。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的形 状为方体结构,所述升降体为一对应容置部形状的方体结构,该升降体的长度与宽度略小于 所述容置部的长度与宽度。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为一 圆柱结构,该容置部的内侧壁上设有多条与所述升降体的上端面相垂直的凸条,所述升降体 为 一对应所述容置部形状的圆柱结构,该升降体的外侧壁对应所述容置部的多条凸条位置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条凸条卡制于所述多个凹槽内。
8.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仁拔取器 进一步包括一起动装置,该起动装置的结构与所述连接装置的结构相对应,用于旋转连接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装置与 所述连接装置为一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装置为 一扳手,该扳手可套接于连接装置的螺合部上旋转所述连接装置。
11.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具有 一与所述升降体的上端面相对的第一表面,所述连接装置的螺合部的侧边延伸有一挡块,所 述挡块与所述容置部的第一表面接触,且该挡块沿延伸方向的厚度与所述螺合部的半径之和 大于所述轴孔的半径,所述支架的底端分别设有二个第一螺孔。
1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仁拔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的 抵持部的直径大于所述轴孔的直径。
全文摘要
一种模仁拔取器,其用于将模仁从模穴中轴向拔取,其包括一内空的壳体,该壳体包括一顶面和一底面,所述壳体开设有一容置部,所述顶面开设有一与容置部相贯通的轴孔;一升降体,其收容于所述容置部内且可在该容置部内轴向移动,所述升降体包括一上端面、下端面及侧面,所述侧面开设有一个贯穿所述下端面的容置孔,所述上端面对应所述壳体的轴孔位置开设有一螺孔;一连接装置,其包括一螺合部及一抵持部,所述螺合部穿过所述壳体的轴孔与升降体的螺孔相螺接,所述抵持部抵靠在所述壳体的顶面。本发明的模仁拔取器,可将所述模仁在所述升降体的带动下相对模穴轴向上下移动,从而可避免直接通过人手拔取造成的操作精度不高及碰伤模仁的问题。
文档编号C03B11/08GK101580337SQ200810301598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16日
发明者黄建峰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