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楼梯扶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901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组合式楼梯扶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楼梯扶手结构,特别是可现场安装的一种组合式楼梯扶手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楼层之间使用楼梯扶手,都是采用在生产厂内加工制造后,在现场整体安装,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产品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同时产品现场安装,调整费工、费时。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楼梯扶手产品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产品现场安装,调整费工、费时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组合式楼梯扶手结构,实现楼梯扶手的零部件在现场进行装配,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不足。
本实用新型实现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楼梯扶手结构,包括手扶面管,内拉杆,内立杆,立柱和立柱底座,立柱与立柱底座固定,底座与底面固定,手扶面管,内立杆与立柱连接,内立杆与内拉杆连接,所述的手扶面管采用圆管,立柱采用方管,手扶面管与立柱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U形连接卡,U形连接卡与立柱上端螺栓连接,所述的内拉杆采用方管,内拉杆与内立杆固定连接,立柱两侧的内拉杆经连接板由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手扶面管之间在楼
3梯折弯处,由两个90°弯头经中间过度管构成18(T的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零部件实现标准化生产, 楼梯扶手的零部件可在现场进行装配,安装调整、维修方便,大大降 低制造、安装和运输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
图1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2E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4为附
图1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沿轴线剖面示意图。
附图6为附
图1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6H-H向剖视图。
附图中,l手扶面管,2立柱,3U形连接卡,4内拉杆,5内立杆, 6连接板,7 90°弯头,8过度管,9封口垫块,IO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 一种组合式楼梯扶手结构,包括手扶面管l,内拉杆 5,内立杆4,立柱2和立柱底座10,立柱2与立柱底座10固定,底 座10与地面固定,手扶面管l,内立杆5与立柱2连接,内立杆5与 内拉杆4连接,所述的手扶面管1采用圆管,立柱2采用方管,手扶 面管1与立柱2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U形连接卡3, U形连接卡3与 立柱2上端螺栓连接(参看附图2和附图3)。
由于立柱2与U形连接卡3连接结构中,立柱2可绕U形连接卡3转动,通过相对旋转,实现立柱2与手扶面管1之间的设计角度,角 度调整后,螺栓锁紧固定。
所述的内拉杆4采用方管,内拉杆4与内立杆5固定连接,立柱2 两侧的内拉杆4经连接板6由螺栓固定连接,在内立杆5与连接板6 的连接螺栓孔,采用长条形孔,便于调整连接板6与内立杆5的连接 角度。
手扶面管1之间在楼梯折弯处,由两个90°弯头7经中间过度管 8构成180°的相互连接。该结构实现了手扶面管1之间的180。折弯, 同时可对手扶面管1之间的夹角(即每层楼梯之间夹角)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保证立柱(2)在与U形连接卡(3)连接 处的强度,立柱2与U形连接卡3连接处的内腔中,设置有防止立柱 2连接处变形的封口垫块9。封口垫块9在立柱(2)内腔中,对立柱2 的连接壁起到支撑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楼梯扶手结构,包括手扶面管,内拉杆,内立杆,立柱和立柱底座,立柱与立柱底座固定,底座与地面固定,手扶面管,内立杆与立柱连接,内立杆与内拉杆连接,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手扶面管(1)采用圆管,立柱(2)采用方管,手扶面管(1)与立柱(2)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U形连接卡(3),U形连接卡(3)与立柱(2)上端螺栓连接;B、所述的内拉杆(4)采用方管,内拉杆(4)与内立杆(5)固定连接,立柱(2)两侧的内拉杆(4)经连接板(6)由螺栓固定连接;C、所述的手扶面管(1)之间在楼梯折弯处,由两个90°弯头(7)经中间过度管(8)构成180°的相互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楼梯扶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2)与U形连接卡(3)连接处的内腔中,设置有防止立柱(2)连接处变形的封口垫块(9)。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楼梯扶手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楼梯扶手产品运输困难,运输成本高,产品现场安装,调整费工、费时的技术不足,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结构中,包括手扶面管,内拉杆,内立杆,立柱和立柱底座,手扶面管采用圆管,立柱采用方管,手扶面管与立柱的连接处固定设置有U形连接卡,U形连接卡与立柱上端螺栓连接,内拉杆采用方管,内拉杆与内立杆固定连接,立柱两侧的内拉杆经连接板由螺栓固定连接,手扶面管之间在楼梯折弯处,由两个90°弯头经中间过度管构成180°的相互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零部件实现标准化生产,楼梯扶手的零部件可在现场进行装配,安装调整、维修方便,大大降低制造、安装和运输成本。
文档编号E04F11/18GK201280791SQ200820146780
公开日2009年7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6日
发明者范仕仁 申请人:范仕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