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文档序号:1848182阅读:1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坡屋面梁构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坡屋面梁在现有技术中广泛应用,如苏州古式建筑一般都会使用坡屋面梁。现有技术中建筑物坡屋面梁包括尖顶坡屋面梁和平顶坡屋面梁。现有技术中对建筑物的梁结构一般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标注(平法),进行结构设计构建时采用平法进行计算,而坡屋面梁无法使用平法进行标注计算。所以现有技术中缺少技术和措施进行标准化的坡屋面梁设计,在现实生活中构建坡屋面梁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且设计的坡屋面梁容易出现缺陷。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没有相应的技术解决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标准化构建问题,从而导致构建的建筑物坡屋面梁缺陷较多无法满足建筑物的质量要求等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拟建的建筑物结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物结构模型上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2)根据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计算坡屋面梁的斜梁、支座和/或平梁的受力情况,根据梁、支座的受力集中情况在坡屋面梁结构内布设附加筋;(3)在坡屋面梁结构斜梁与斜梁连接处或斜梁与平梁连接处设置角托。优选的,所述坡屋面梁选自平顶坡屋面梁或尖顶坡屋面梁。优选的,所述坡屋面梁下砌填充墙或隔墙;所述填充墙或隔墙与坡屋面梁间缝隙填充C20细石混凝土。优选的,所述斜梁或平梁设置有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和次梁集中力处设置附加箍筋。优选的,所述支座包括中间支座和边支座;所述斜梁或平梁分别与边支座、中间支座纵筋锚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于本发明通过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根据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计算坡屋面梁各个构件的受力情况,根据构件的受力情况在坡屋面梁结构的集中受力区域配置附加筋进行加固。本发明利用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标准化模型,可以简化带坡屋面梁结构的建筑物设计,为设计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减少了图纸差错,提高了出图效率。 另外,通过坡屋面梁结构模型的标准化模型可以提供稳定的坡屋面梁受力模型,通过计算机计算筛选出符合建筑物质量要求的连接锚固方式。
根据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计算出坡屋面梁的应力较大位置,在应力较大的连接处布置附加筋,使斜梁、平梁、支座上相应的配筋在局部集中,适当减少其他区域的配筋,减少了构建坡屋面梁结构的成本,同时提高了坡屋面梁结构的安全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方法经济适用,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坡屋面梁结构的应力较大位置, 在应力较大的连接处布置附加筋,提高了坡屋面梁结构的结构稳定和质量。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实际工程设计总结证明,经本发明构建的坡屋面梁结构含钢量降低约10%,而且配筋方式更合理、更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建筑物坡屋面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尖顶坡屋面梁;图2为建筑物坡屋面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为平顶坡屋面梁;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图4为图1的B处放大图;图5为图1的C处放大图;图6为尖顶坡屋面梁下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斜梁;12为中间支座;13为边支座;14为平梁;15为C20细石混凝土 ; 16为填充墙;3为附加筋;4为角托;5为附加箍筋;6为纵筋;110为次梁;111为主梁。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该建筑物坡屋面梁有两种结构,图1为尖顶坡屋面梁;图2为平顶坡屋面梁。尖顶坡屋面梁包括固定连接的两斜梁11,所述斜梁下端设置支座,包括中间支座12和边支座13,所述斜梁11间通过附加筋3和/或角托4连接固定;平顶坡屋面梁包括两斜梁11、平梁14组成的U型结构,U型结构下端设置支座,包括中间支座12和边支座13,所述斜梁11与平梁14连接处通过附加筋3和/或角托4连接固定。建筑物坡屋面梁构建时,按照如下步骤进行(1)根据拟建的建筑物结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物结构模型上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2)根据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计算坡屋面梁的斜梁、支座和/或平梁的受力情况,根据梁、支座的受力集中情况在坡屋面梁结构内布设附加筋;(3)在坡屋面梁结构斜梁与斜梁连接处或斜梁与平梁连接处设置角托。所述坡屋面梁下砌填充墙16或隔墙;所述填充墙16或隔墙与坡屋面梁间缝隙填充C20细石混凝土 15 ;所述斜梁或平梁设置有主梁111和次梁110 ;所述主梁和次梁集中力处设置附加箍筋5 ;所述支座包括中间支座和边支座;所述斜梁或平梁分别与边支座、中间支座纵筋6锚固。在某大型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坡屋面梁采用尖顶坡屋面梁,采用通用有限元计算软件进行设计,坡屋面梁含钢量降低约10%,而且配筋方式更合理、更安全。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拟建的建筑物结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物结构模型上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2)根据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计算坡屋面梁的斜梁、支座和/或平梁的受力情况,根据梁、支座的受力集中情况在坡屋面梁结构内布设附加筋;(3)在坡屋面梁结构斜梁与斜梁连接处或斜梁与平梁连接处设置角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屋面梁选自平顶坡屋面梁或尖顶坡屋面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坡屋面梁下砌填充墙或隔墙;所述填充墙或隔墙与坡屋面梁间缝隙填充C20细石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或平梁设置有主梁和次梁,所述主梁和次梁集中力处设置附加箍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中间支座和边支座;所述斜梁或平梁分别与边支座、中间支座纵筋锚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物坡屋面梁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拟建的建筑物结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建筑物结构模型上构建坡屋面梁结构模型;(2)根据坡屋面梁结构模型计算坡屋面梁的斜梁、支座和/或平梁的受力情况,根据梁、支座的受力集中情况在坡屋面梁结构内布设附加筋;(3)在坡屋面梁结构斜梁与斜梁连接处或斜梁与平梁连接处设置角托。该方法使斜梁、平梁、支座上相应的配筋在局部集中,适当减少其他区域的配筋,减少了构建坡屋面梁结构的成本,同时提高了坡屋面梁结构的安全度。
文档编号E04G21/14GK102182322SQ20111008234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日
发明者张敏 申请人: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