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997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建筑物有关,尤指自然冷热对流,将屋内热空气由内往外排出,并引进冷空气,而且强风大雨时,无雨水灌入屋顶的一种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传统建筑物受日晒,容易吸热,而不易散热,尤其混凝土建材制的建筑物,一旦白天受长期阳光照射,很容易吸热、不易散热,进而影响室内温度,提升室内温度,又热流是由下往上升,不断地提升室内温度,因此在夏天里即使到了夜晚,屋内仍然是热烘烘;虽有几项目前常使用方式,然效果都不佳,有的业者在屋顶上面加装固定洒水器,必需额外加装水管及水路,且需以人扭转开关,或自动感应开关,不但浪费水源,喷洒面积未完全、不均匀,散热有限;有的业者,在屋顶加装散热风扇,靠热对流自然旋转抽出热空气,然装置该散热风扇经费多,施工需切割原屋顶,散热效果仍然有限;或有更改建材的材 质,但是防热建材或隔热建材,售价高;在以往的建筑物可以见到如图I所示,在屋脊I的最顶尖处上有一小屋顶2,该小屋顶2两侧为透风,可装置窗户3或百页窗或网子,可将屋内热流经小屋顶2两侧排出,但是遇下雨或强台时,强风伴着雨水也透过窗户渗透进入屋内,并不方便;如图2所示,在斜屋顶4的一面上,装置一小屋檐5 (即阁楼),小屋檐5也有窗户6或百页窗或网子,可将屋内热流经窗户6排出,也是产生上述缺失,遇下雨或强台时,强风伴着雨水也透过窗户6渗透进入屋内,并不方便;上述两种屋顶散热方式皆是应用空气冷热对流通风原理,用来散热屋子内的热空气,也就是当室内的热空气上升后,可以利用小屋顶2(小屋檐5)的窗户3(6)将热气散出去,虽是可以免电力,有效散热,但强风伴着雨水也透过窗户渗透进入屋内,造成屋内逆流风及滴雨水,是最为困扰事;显然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本发明一种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其目的在于1、提供自然冷热对流,将屋内热空气由内往外排出,并引进冷空气,自然凉爽,无需动力;2、强风大雨时,雨水不能灌入屋顶;3、提供可适用于屋顶、相邻之屋顶及外墙之搭建屋顶。一种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其包含有一第一泄水顶,为屋顶及其延伸而下的屋顶,第一泄水顶下方有一中透风口 ;一第二泄水顶,位于第一泄水顶外侧,第二泄水顶顶端与第一泄水顶保持一外透风口 ;一内阻隔,为延伸而下的屋顶向上形成的内阻隔,内阻隔与第一泄水顶之间有一内透风口 ;其特征在于第二泄水顶的顶端高于第一泄水顶末端,并第一泄水顶末端介于第二泄水顶的顶端与内阻隔之间;
屋内的热空气由下往上流通至内透风口,至中透风口,再由外透风口排出热空气,并由内阻隔阻挡外入的雨水,达到自然通风挡雨的目的。其中,该第一泄水顶为锥形屋顶延伸而下,第二泄水顶是搭接于第一泄水顶末端上方,内阻隔为搭接于第一泄水顶末端下方。其中,该第一泄水顶为向外推出的屋顶,第二泄水顶是为向外开张一角度的壁面,内阻隔为第一泄水顶内的窗户。其中,该内阻隔为一屋顶,第一泄水顶为其上方遮盖的屋顶,第二泄水顶是在第一泄水顶两外侧。其中,该第一泄水顶为一外壁面所搭建的斜向屋顶延伸垂直向下,第一泄水顶搭接一下屋顶,下屋顶内部向上延伸内阻隔,下屋顶外部向上延伸第二泄水顶。其中,该第一泄水顶为一外壁面所搭建的斜向屋顶延伸,第一泄水顶搭接一垂直 的第二泄水顶,有一下屋顶向上延伸内阻隔,内阻隔搭接于第一泄水顶下方,并第二泄水顶搭接于下屋顶。一种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有两相邻的屋顶,一为主屋顶,另一为邻屋顶,其包含有一第一泄水顶,为主屋顶及其延伸而下的屋顶,第一泄水顶末端有一中透风口 ;一第二泄水顶,位于邻屋顶上,第一泄水顶外侧,第二泄水顶顶端与第一泄水顶保持一外透风口;一内阻隔,为邻屋顶延伸而下的水槽,向上形成内阻隔,内阻隔与第一泄水顶之间有一内透风口;其特征在于第二泄水顶顶端高于第一泄水顶末端,并第一泄水顶末端介于第二泄水顶顶端与内阻隔联机之间;屋内的热空气由下往上流通至内透风口,至中透风口,再由外透风口排出热空气,并由内阻隔阻挡外入的雨水,达到自然通风挡雨的目的。本发明优点及功效在于提供自然冷热对流,将屋内热空气由内往外排出,并引进冷空气,自然凉爽,无需动力;强风大雨时,雨水不能灌入屋顶;提供可适用于屋顶、相邻之屋顶及外墙之搭建屋顶。

图I是传统建筑物屋顶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传统建筑物屋顶阁楼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浪板贴靠屋顶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0屋顶11第一泄水顶 12第二泄水顶 13内阻隔14中透风口BI末端15外透风口16内透风口Al顶端20屋顶21第一泄水顶 22第二泄水顶23内阻隔24中透风口A2顶端25外透风口26内透风口B2末端30屋顶33内阻隔31第一泄水顶32第二泄水顶 34中透风口 A3顶端35外透风口36内透风口B3末端40外壁面41第一泄水顶40 I屋顶43内阻隔
42第二泄水顶44中透风口A4顶端45外透风口46内透风口B4末端50外壁面 51第一泄水顶52第二泄水顶50I下屋顶53内阻隔 54中透风口55外透风口56内透风口A5顶端B5末端60主屋顶60I邻屋顶61第一泄水顶62第二泄水顶63内阻隔64中透风口A6顶端65外透风口66内透风口B6末端
具体实施方式首先,本发明一种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第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于建筑物的屋顶10所设置,其包含有一第一泄水顶11、一第二泄水顶12及一内阻隔13,为锥形的屋顶10延伸而下至一段距离后有一中透风口 14,以该中透风口 14至锥形屋顶即为第一泄水顶11,第一泄水顶11有一末端BI与中透风口 14相邻,第二泄水顶12是搭接于第一泄水顶11的末端BI上方,并第二泄水顶12位于第一泄水顶11外侧,使第二泄水顶12顶端Al与第一泄水顶11保持有一外透风口 15,一内阻隔13为延伸而下的屋顶10向上形成的内阻隔13,内阻隔13搭接于第一泄水顶11末端BI下方,内阻隔13与第一泄水顶11之间有一内透风口 16,本发明的第一泄水顶11、第二泄水顶12及内阻隔13之间关是为第二泄水顶12的顶端A I高于第一泄水顶11末端BI,并第一泄水顶11末端BI介于第二泄水顶12顶端Al与内阻隔13之间;由上述的结构组合,本发明一种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屋顶10、墙壁面时,屋顶10、墙壁面的温度渐升,久久无法降温,屋内温度随即升高,此时屋内的热空气由下往上流,遇到内阻隔13与第一泄水顶11之间的内透风口 16,经中透风口 14,再由外透风口 15排出热空气,如此不断地将屋内的热空气由下往上排出,并由其他门、窗户引进室外空气,产生自然对流;本案应用空气冷热对流通风原理,无需任何的电力,或人员操作,即能将冷空气引进屋内,排出热空气,而且不止排热,由于有自然对流,位于屋内的人随时有凉风吹过,于夏天里清凉无比,越是热天,越有浮力通风自然对流,不但利用自然对流,享受自然空气,无需电力产生的冷气,一方面节省电力,一方面为自然空气,无密闭空间衍生的病菌传染(如退伍车人症等);又,当下雨、刮风时,雨水淋于第一泄水顶11及一第二泄水顶12,由于第一泄水顶11及一第二泄水顶12都为斜向,自然能使雨水向下流下(参阅图4所示,第一泄水顶11、一第二泄水顶12使用烤漆浪板或屋瓦等,皆波浪状与屋顶10接有空间,可自然排水而下),当遇强风将雨水灌入中透风口 14逆流而上时,也会受内阻隔13阻挡外入的雨水,无有雨水倒灌入屋内情事发生;第二实施例,如图5所示,为近似阁楼情形,该第一泄水顶21为向外推出的屋顶20,第二泄水顶22是为向外开张一角度的壁面(与传统建筑只有阁楼、通风口不同),内阻隔23为第一泄水顶21内的窗户,第一泄水顶21下方有一中透风口 24,第二泄水顶22位于第一泄水顶21外侧开张一角度,第二泄水顶22的顶端A2与第一泄水顶21保持一外透风口 25,内阻隔23可为周边,内阻隔23与第一泄水顶21之间有一内透风口 26 (窗户口),同样地第二泄水顶22的顶端A2高于第一泄水顶21末端B2,并第一泄水顶21末端B2介于第二泄水顶22的顶端A2与内阻隔23之间;第三实施例,如6图所示,该内阻隔33为一屋顶30所凸出的周围,第一泄水顶31为其上方遮盖的屋顶,第二泄水顶32是在第一泄水顶31两外侧,第一泄水顶31下方有一中透风口 34,第二泄水顶32位于第一泄水顶31外侧并开张一角度,第二泄水顶32的顶端 A3与第一泄水顶31保持一外透风口 35,内阻隔33与第一泄水顶31之间有一内透风口 36,同样地第二泄水顶32的顶端A3高于第一泄水顶31末端B3,并第一泄水顶31末端介于第二泄水顶32的顶端A3与内阻隔33之间;第四实施例,如图7所示,该第一泄水顶41为一外壁面40(外墙)所搭建的斜向屋顶延伸垂直向下,第一泄水顶41搭接一下屋顶401,下屋顶401内部向上延伸内阻隔43,下屋顶401外部向上延伸第二泄水顶42,第一泄水顶41下方有一中透风口 44,第二泄水顶42的顶端A4与第一泄水顶41保持一外透风口 45,内阻隔43与第一泄水顶41之间有一内透风口 46,同样地第二泄水顶42的顶端A 4高于第一泄水顶41末端B 4,并第一泄水顶41末端B4介于第二泄水顶42的顶端A4与内阻隔43之间;第五实施例,如图8所不,该第一泄水顶51为一外壁面50所搭建的斜向屋顶延伸,第一泄水顶51搭接一垂直的第二泄水顶52,有一下屋顶501向上延伸内阻隔53,内阻隔53搭接于第一泄水顶51下方,并第二泄水顶52搭接于下屋顶501,第一泄水顶51下方有一中透风口 54,第二泄水顶52的顶端A5与第一泄水顶51保持一外透风口 55,内阻隔53与第一泄水顶51之间有一内透风口 56,同样地第二泄水顶52的顶端A5高于第一泄水顶51末端B5,并第一泄水顶51末端B5介于第二泄水顶52的顶端A 5与内阻隔53之间;第六实施例,如图9所示,其是有两相邻的屋顶,一为主屋顶60,另一为邻屋顶601,其是包含有一第一泄水顶61、一第二泄水顶62及一内阻隔63,第一泄水顶61为主屋顶60及其延伸而下的屋顶,第一泄水顶61末端B6有一中透风口 64,第二泄水顶62位于邻屋顶601上与位于第一泄水顶61外侧,第二泄水顶62顶端A6与第一泄水顶61保持一外透风口 65,内阻隔63为邻屋顶601延伸而下的水槽,向上形成内阻隔63,内阻隔63与第一泄水顶61之间有一内透风口 66,与上述实施例同,第二泄水顶62顶端A6高于第一泄水顶61末端B6,并第一泄水顶61末端B6介于第二泄水顶62顶端A6与内阻隔63之间;屋内的热空气由下往上流通,遇到内阻隔63与第一泄水顶61之间的内透风口 66,经中透风口 64,再由外透风口 65排出热空气,如此不断地将屋内的热空气由下往上排出,并由其他门、窗户引进室外空气,产生自然对流,与上述各实施例产生相同的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其包含有 一第一泄水顶,为屋顶及其延伸而下的屋顶,第一泄水顶下方有一中透风口 ; 一第二泄水顶,位于第一泄水顶外侧,第二泄水顶顶端与第一泄水顶保持一外透风Π ; 一内阻隔,为延伸而下的屋顶向上形成的内阻隔,内阻隔与第一泄水顶之间有一内透风口 ; 其特征在于第二泄水顶的顶端高于第一泄水顶末端,并第一泄水顶末端介于第二泄水顶的顶端与内阻隔之间; 屋内的热空气由下往上流通至内透风口,至中透风口,再由外透风口排出热空气,并由内阻隔阻挡外入的雨水,达到自然通风挡雨的目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泄水顶为锥形屋顶延伸而下,第二泄水顶是搭接于第一泄水顶末端上方,内阻隔为搭接于第一泄水顶末端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泄水顶为向外推出的屋顶,第二泄水顶是为向外开张一角度的壁面,内阻隔为第一泄水顶内的窗户。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阻隔为一屋顶,第一泄水顶为其上方遮盖的屋顶,第二泄水顶是在第一泄水两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泄水顶为一外壁面所搭建的斜向屋顶延伸垂直向下,第一泄水顶搭接一下屋顶,下屋顶内部向上延伸内阻隔,下屋顶外部向上延伸第二泄水顶。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泄水顶为一外壁面所搭建的斜向屋顶延伸,第一泄水顶搭接一垂直的第二泄水顶,有一下屋顶向上延伸内阻隔,内阻隔搭接于第一泄水顶下方,并第二泄水顶搭接于下屋顶。
7.一种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有两相邻的屋顶,一为主屋顶,另一为邻屋顶,其包含有 一第一泄水顶,为主屋顶及其延伸而下的屋顶,第一泄水顶末端有一中透风口 ; 一第二泄水顶,位于邻屋顶上,第一泄水顶外侧,第二泄水顶顶端与第一泄水顶保持一外透风口 ; 一内阻隔,为邻屋顶延伸而下的水槽,向上形成内阻隔,内阻隔与第一泄水顶之间有一内透风口 ; 其特征在于第二泄水顶顶端高于第一泄水顶末端,并第一泄水顶末端介于第二泄水顶顶端与内阻隔联机之间; 屋内的热空气由下往上流通至内透风口,至中透风口,再由外透风口排出热空气,并由内阻隔阻挡外入的雨水,达到自然通风挡雨的目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屋顶对流自然通风装置,其包含有第一泄水顶、第二泄水顶及内阻隔,第一泄水顶为屋顶及其延伸而下,下方有一中透风口,第二泄水顶位于第一泄水顶外侧,与第一泄水顶之间有外透风口,内阻隔为延伸而下的屋顶向上形成,内阻隔与第一泄水顶之间有内透风口,第二泄水顶的顶端高于第一泄水顶末端,第一泄水顶末端介于第二泄水顶的顶端与内阻隔之间;屋内的热空气由下往上流通至内透风口,至中透风口,再由外透风口排出热空气,并由内阻隔阻挡外入的雨水,达到自然通风挡雨的目的。
文档编号E04D13/03GK102912942SQ20111022370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黄振利 申请人:黄振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