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铺轨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和方法

文档序号:1853243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地铁铺轨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和方法
地铁铺轨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和方法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地铁铺轨道床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地铁铺轨道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和方法。城市地铁轨道施工中,道床施工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将商品混凝土运至下料口, 通过下料口把混凝土输送到用于装载混凝土的料斗里,装载混凝土的料斗一般是不封盖的长方体,且具有三个面可以打开的功能,通过轨道车运送到道床施工作业面前,用铺轨小龙门将装载混凝土的料斗吊到施工作业面上,将料斗上的三个面分时依次分别打开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这种施工方法存在的主要缺陷1、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处于静止状态容易发生离析、泌水、初凝,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浇注的道床质量不稳定,很有可能达不到质量要求,因此不适合长距离5km以上运输。2、打开料口时混凝土靠自重卸到施工作业面,使钢轨、轨枕、扣件等被污染,且造成混凝土浪费。3、用小龙门把料斗运往作业面时,需要增加小龙门操作、配合装卸及轨道清理 (污染了的钢轨、轨枕、扣件)等人员,从而增加了用工量。4、受施工距离限制,随着施工道床长度增加,必须有新的下料口提供,而在土建结构上预留下料口存在结构安全、防水及协调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输送距离长、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环保的轨道移动混凝土搅拌车和拖式泵。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地铁铺轨道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包括混凝土罐(搅拌罐)、柴油发动机26、液压泵、液压马达对、变速箱22、控制装置观,其特征在于混凝土罐固定在平板车17上,在混凝土罐进料口与平板车17之间设有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第二支架9上设有滚轴6传动混凝土罐,第一支架8与混凝土罐进料口上设有进料斗5,在混凝土罐进料口与第一支架8下部设有出料口及输送管道10,所述的输送管道10的壳体通过支架固定在平板车17上,混凝土罐的左侧底部中夹设有传动轴7,传动轴7另一端上设有液压马达M传动装置,液压马达M上设有变速箱22,所述的液压马达M上设有柴油发动机 26,液压马达M上设有风扇21控制和蓄电池18,所述的平板车17底部由钢轨走行轮与轨道接触。液压马达M传动装置的外面设有防雨罩,所述的防雨罩主体为长方形结构。柴油发动机沈为两缸柴油发动机沈。有关上述搅拌车的使用施工方法,装载搅拌罐的平板车由轨道车牵引在轨道上运行至施工作业面前,并将罐内的混凝土输送到拖式泵的受料斗内,混凝土装满罐后,启动柴油发动机26同时打开液压供油开关和液压油制冷电机开关,驱动液压泵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马达对,液压马达M通过齿轮将动力传至变速箱22,变速箱22将它转为大扭力矩的动力,带动混凝土搅拌罐,对罐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在钢轨上可移动式拖式泵将受料斗内的混凝土放入内仓加以输送压力,由输送管道送至道床施工混凝土浇注部位。为实现上述目的,改造了地铁铺轨道道床施工移动的拖泵,将拖式泵原来装有橡胶轮部位改装为在钢轨走行轮。拖式泵可以在轨道上移动,将搅拌车运输到作业面前的混凝土施加压力后,由输送管道将混凝土输送至施工浇注部位,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1道床混凝土运输距离不受限制,适合长距离情况下道床及水沟的施工。2保证道床混凝土质量。混凝土通过具有转动搅拌功能的混凝土罐运输,拖式泵将混凝土输送到作业面,避免发生早凝、离析、泌水等现象,混凝土性能指标基本不会改变,满足施工时各种技术指标。3施工速度加快,减少用工量。浇注时间短,加快了施工速度;简化了作业环节,减少施工工人数量。4混凝土通过拖式泵和输送管浇注到作业面,不会对钢轨、轨枕和扣件产生污染。5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因为它能长距离运输,减少结构上预留口而增加的投资,减少长期占有城市用地,为城市正常运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6搅拌筒、动力机组及拖式泵还可以恢复原有的属性。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外观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混凝土搅拌罐主视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图6的右视图;图8是本发明的罐车底座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图10是本发明的拖式泵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车底座2.发电机组3.罐车4.滑槽5.进料斗6.滚轴7.传动轴 8.第一支架9.第二支架10.输送管道11.限位块12.固定横梁13.高强螺栓14.焊点及焊缝15. 5mm钢板16.槽钢17.平板车18.蓄电池19.电线20.液压油箱21.风扇 22.变速箱23.防雨罩24.液压马达25.油箱26.柴油发动机27.油管28.控制装置 29.原有底座30.改造底座31.料斗32.机身33.支腿34.轮子。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ー步说明,这种装置的制造技术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 清楚的。如附图1 8所示本工法所必须的机械设备为轨道车一台,平板车17 —辆,搅拌筒ー个,发动机ー 台,液压马达M —个,变速箱22 —个,拖式泵一台。具体參数如下JY290DT-5 轨道车
轨距1435 mm
车轮直径840 mm
发动机功率216 Kff
最高运行速度92km/h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90m 车钩高度880+10mm
外形尺寸长 χ 宽 χ 高 6691mm x2068mm x2607mmGPC3O 平板车
载重30t
轨距1435 mm
车钩中心高371 + 10mm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IOOm
重车制动率56. 4%搅拌罐
几何容积输送容积倾角
搅动容积出料速度出料残余率
填充率
混凝土塌落度 HBT60C-1413DIII拖式混凝土输送泵
17. 75m3 IOm3 13. 25° IOm3 ^2m3/min 彡0. 7%
56. 34% 50mm 210 mm
混凝土理论输送压力低压/高压: 混凝土理论输送量低压/高压柴油机额定功率最大骨料输送管径150(zimm
8/13Mpa 65/40 m3/h
112/115KW
混凝土塌落度范围料斗容积*上料高度
50mm
IOOmm 230mm
0. 7 m3*1320 mm
6691mm x2068mm x2607mm
外形尺寸长X宽X高工艺原理通过下料口把混凝土输送到固定在平板车17上的混凝土搅拌罐内,启动轨道车牵引平板车17在轨道上运行,在运行中搅拌罐对混凝土均勻搅拌,当轨道车把混凝土搅拌罐牵引到施工作业面后,将搅拌罐中的混凝土输送至拖式泵的受料斗内,再由拖式泵加以传输压力,通过输送管道将混凝土输送至施工浇注部位,进行道床混凝土浇注施工。如图9所示,施工工艺流程混凝土搅拌罐固定在平板车17上一商品混凝土通过下料口输送到混凝土搅拌罐内一轨道车牵引装载混凝土搅拌罐的平板车17在完成施工的轨道上运行到达施工作业面前一将混凝土搅拌罐内输送到拖式泵受料斗内一拖式泵将受料斗内的混凝土加入输送压力一输送管道10送至施工浇注部位一混凝土浇注施工。将混凝土搅拌罐及配套的发动机组等固定在平板车17上。在下料口将商品混凝土通过30cm铁管或溜槽输送到固定在平板车17上的混凝土
6搅拌罐内。启动轨道车牵引载有混凝土搅拌罐的平板车17在轨道上运行,轨道车基本保持运行速度30km/h,期间混凝土搅拌罐通过配套的发动机组提供的动力一直在对罐内的商品混凝土进行均勻地搅拌。当轨道车把混凝土搅拌罐牵引到施工作业面后,用溜槽将罐内混凝土输送到拖式泵的受料斗内,拖式泵给混凝土以输送压力,通过输送管道10送至施工浇注部位。浇注完成后,拆除输送管。注意点搅拌站发出的每车混凝土都进行塌落度测试,避免因塌落度的原因,导致混凝土输送管堵塞,影响道床施工。每次浇筑完成后,对拖式泵、输送管、搅拌筒进行清理。
权利要求
1.地铁铺轨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包括搅拌罐、柴油发动机(26)、液压泵、液压马达 (24)变速箱(22)、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搅拌罐固定在平板车(17)上,在混凝土罐进料口与平板车(17)之间设有第一支架(8)和第二支架(9),第二支架(9)上设有滚轴(6) 传动混凝土罐,第一支架(8)与混凝土罐进料口上设有进料斗(5),在混凝土罐进料口与第一支架(8)下部设有出料口及输送管道(10),所述的输送管道(10)的壳体通过支架固定在平板车(17)上,混凝土罐的左侧底部中夹设有传动轴(7),传动轴(7)另一端上设有液压马达04)传动装置,液压马达04)上设有变速箱(22),所述的液压马达04)上设有柴油发动机(26),液压马达04)上设有风扇控制和蓄电池(18),所述的平板车(17)底部由钢轨走行轮与轨道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铺轨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液压马达04)传动装置的外面设有防雨罩,所述的防雨罩主体为长方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铺轨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其特征在于柴油发动机06) 为两缸柴油发动机06)。
4.地铁铺轨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装载搅拌罐的平板车由轨道车牵引在轨道上运行至施工作业面前,并将罐内的混凝土输送到拖式泵的受料斗内,混凝土装满罐后,启动柴油发动机06)同时打开液压供油开关和液压油制冷电机开关,驱动液压泵将液压油输送到液压马达(M),液压马达04)通过齿轮将动力传至变速箱(22),变速箱 (22)将它转为大扭力矩的动力,带动混凝土搅拌罐,对罐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在钢轨上可移动式拖式泵将受料斗内的混凝土放入内仓加以输送压力,由输送管道送至道床施工混凝土浇注部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地铁铺轨道床施工设备及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地铁铺轨道道床施工移动的搅拌车和方法,通过下料口把混凝土输送到固定在平板车上的搅拌罐内,启动轨道车牵引平板车在轨道上运行,在运行中搅拌罐对混凝土均匀搅拌,当轨道车把搅拌罐牵引到施工作业面后,将搅拌罐中的混凝土输送至拖式泵的受料斗内,再由拖式泵加以传输压力通过输送管道将混凝土输送至施工浇注部位。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利用机械加大了输送距离,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混凝土的浪费,提高道床混凝土施工速度,保证道床混凝土质量,减少环境污染,改造后的搅拌罐及拖式泵还可以恢复原有的属性。
文档编号B28C5/42GK102501316SQ201110340840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日
发明者刘习生, 刘平旺, 张爱萍, 杨永臣, 范喜德, 赵文君 申请人:中铁上海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