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875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多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因为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良好的延性和较强的整体性,目前广泛用于抗震设防地区。框架结构中主要是以压弯构件——竖向的框架柱和以弯剪构件——水平框架梁组成的。现有多高层建筑中,常常要求底层或地下一层空间较为宽阔,如大型商场的底层,地下一层停车库等等,这些需要较大的入口空间或汽车车道,如果布置太多的竖向框架柱一来影响美观,而且影响空间的使用。而现有技术中解决这个问题的普遍方式是将竖向的框架柱直接架设在水平框架梁上,这造成水平框架梁具有较大的竖向负载,给水平框架梁造成较大的弯剪内力,给多高层建筑的底部造成潜在的隐患。本发明因此而来。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来解决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转换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水平框架梁直接固定支撑竖向框架柱造成水平框架梁弯剪内力太大等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所有建筑楼层的若干个第一框架柱和支撑底部以上建筑的第二框架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柱与第二框架柱间相向设置两斜撑,所述斜撑头部夹持支撑第二框架柱;所述斜撑根部与第一框架柱固定,且相邻第一框架柱间通过根部拉梁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斜撑根部分别固定根部拉梁端部与第一框架柱的连接处,所述两斜撑头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框架柱柱脚与斜撑头部固定。优选的,所述斜撑头部还固定连接有头部拉梁,所述头部拉梁端部与第一框架柱连接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二框架柱与头部拉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头部拉梁与根部拉梁间还设置中间楼面梁,所述楼面梁分别与第一框架柱、斜撑固定。优选的,所述头部拉梁、根部拉梁、楼面梁均选用型钢混凝土梁。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柱的柱脚与高层建筑的基础承台固定。优选的,所述第一框架柱、第二框架柱均选用型钢混凝土柱。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于使用斜撑,安装在需要支撑的框架柱下面,与其他框架柱、 水平框架梁成斜三角形状的结构组合,可以较大范围的承受框架柱的重压,把重量变为斜撑上的直压力,传回框架柱柱身承受。本发明中的斜撑转换装置,包括框架柱、斜撑和斜撑根部的根部拉梁,由于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内力较大,斜撑和斜撑根部拉梁通常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斜撑转换传力直接、明确,构件受力以拉、压为主,明显优于受力以弯、剪为主的水平转换构件。应用本转换装置可以给高层建筑底部提供较大的入口空间,也可给高层建筑地下室提供通畅的汽车车道,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以斜撑转换替代现有技术中水平框架梁对框架柱的直接支撑,内力直接转换成对斜撑的压力和对根部拉梁的拉力,受力明确,构件的负荷小,使用寿命明显优于受力以弯、剪为主的水平转换构件。本装置可以提供多高层建筑底层较大的应用空间,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11为第一框架柱;12为第二框架柱;2为斜撑;21为斜撑头部;22为斜撑根部;31为根部拉梁;32为头部拉梁;33为中间楼面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实施例如
图1 2所示,该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所有建筑楼层的若干个第一框架柱11和支撑底部以上建筑的第二框架柱12,所述第一框架柱11与第二框架柱12间相向设置两斜撑2,所述斜撑头部21夹持支撑第二框架柱12 ;所述斜撑根部 22与第一框架柱11固定,且相邻第一框架柱11间通过根部拉梁31连接固定。所述斜撑根部22分别固定根部拉梁端部与第一框架柱11的连接处,所述两斜撑头部2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框架柱12柱脚与斜撑头部21固定。所述斜撑头部21还固定连接有头部拉梁32,所述头部拉梁32端部与第一框架柱11连接固定。第二框架柱12与头部拉梁32固定连接。所述头部拉梁32与根部拉梁31间还设置中间楼面梁33,所述楼面梁33分别与第一框架柱11、斜撑2固定。所述头部拉梁32、根部拉梁31、楼梁33均选用型钢混凝土梁。所述第一框架柱11的柱脚与高层建筑的基础承台4固定。所述第一框架柱11、第二框架柱11均选用型钢混凝土柱。由于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内力较大,本装置采用斜撑转换机制,将第二框架柱的内力转换成斜撑的压力和对根部拉梁的拉力,其受力直接、明确,明显优于受力以弯、剪为主的水平转换构件,斜撑、根部拉梁通常采用型钢混凝土构件。应用本转换装置可以给多高层建筑底部提供较大的入口空间,也可给高层建筑地下室提供通畅的汽车车道,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所有建筑楼层的若干个第一框架柱(11)和支撑底部以上建筑的第二框架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柱(11)与第二框架柱(12)间相向设置两斜撑(2),所述斜撑头部(21)夹持支撑第二框架柱(12);所述斜撑根部(22 )与第一框架柱(11)固定,且相邻第一框架柱(11)间通过根部拉梁(31)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根部(22)分别固定根部拉梁端部与第一框架柱(11)的连接处,所述两斜撑头部(21)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框架柱(12)柱脚与斜撑头部(21)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头部(21)还固定连接有头部拉梁(32),所述头部拉梁(32)端部与第一框架柱(11)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架柱(12)与头部拉梁(32)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拉梁(32)与根部拉梁(31)间还设置中间楼面梁(33),所述中间楼面梁(33)分别与第一框架柱(11)、斜撑(2)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拉梁(32)、根部拉梁(31)、中间楼面梁(33)均选用型钢混凝土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柱(11)的柱脚与高层建筑的基础承台(4)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柱(11 )、第二框架柱(11)均选用型钢混凝土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高层建筑底部框架柱的斜撑转换装置,包括支撑所有建筑楼层的若干个第一框架柱(11)和支撑底部以上建筑的第二框架柱(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柱(11)与第二框架柱(12)间相向设置两斜撑(2),所述斜撑头部(21)夹持支撑第二框架柱(12);所述斜撑根部(22)与第一框架柱(11)固定,且相邻第一框架柱(11)间通过斜撑根部拉梁(31)连接固定。该装置可以提供多高层建筑底层较大的应用空间,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
文档编号E04B1/30GK201952893SQ201120043959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1日
发明者张敏 申请人: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