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87752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领域的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水泥会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当墙体较长时,施工过程中便容易产生裂缝,为防止裂缝产生,常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设置后浇带,现有的后浇带由模板拼成,在模板的里外侧与水平钢筋相交处设置半圆孔,再将模板套在钢筋上,模板与墙体之间及两侧的模板之间需用短木方支撑并用铁线捆紧,这种方法费时费工,还不易控制支模质量,在混凝土浇筑时极易漏浆和将混凝土洒落在后浇带内,凝固后极难清理,往往花费大量的人力投入但效果很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施工过程简单,省时、省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在待浇注结构体上需要设置后浇带的位置最左端的横截面内设置左水平骨架、左垂直骨架,使左水平骨架、左垂直骨架与待浇注结构体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并且左水平骨架与左垂直骨架相互交叉,在待浇注结构体上需要设置后浇带的位置最右端的横截面内设置右水平骨架、右垂直骨架,使右水平骨架、右垂直骨架与待浇注结构体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并且右水平骨架与右垂直骨架相互交叉,(二)在左水平骨架、左垂直骨架左侧设置左钢丝网片,在右水平骨架、右垂直骨架右侧设置右钢丝网片,使左钢丝网片与左水平骨架、左垂直骨架相互抵靠,右钢丝网片与右水平骨架、右垂直骨架相互抵靠,并使左、右钢丝网片在待浇注结构体的横截面内满铺,在左、右钢丝网片之间形成后浇带。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左水平骨架至少为两根,其中一根与最上层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另一根与最下层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并且各左水平骨架均与水平面相互平行,各左垂直骨架沿待浇注结构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各左垂直骨架与左水平骨架相互固定并且各左垂直骨架与各左水平骨架相垂直。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各左水平骨架在待浇注结构体的横截面内的不同高度处依次排列,相邻两左水平骨架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右水平骨架至少为两根,其中一根与最上层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另一根与最下层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并且各右水平骨架均与水平面相平行,各右垂直骨架沿待浇注结构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各右垂直骨架与右水平骨架相互固定并且各右垂直骨架与各右水平骨架相垂直。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各右水平骨架在待浇注结构体的横截面内的不同高度处依次排列,并且相邻两右水平骨架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中,相邻两所述左垂直骨架之间的距离及相邻两所述右垂直骨架之间的距离均为200-400mm。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中,所述左、右钢丝网片网眼的孔径为5mm。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由于在待浇注结构体上需要设置后浇带位置的左、右两端设置左、右钢丝网片,不仅施工过程简单、易操作,可避免漏浆,并且在先浇筑部分的混凝土充分变形后可直接在后浇带部分浇注混凝土,免拆除,省时、省力,并且掉落在后浇带部分的混凝土易清理。


图I是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中后浇带的平面·
图2是图I的A-A向剖视图。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2所示,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焊接左水平骨架I、左垂直骨架2,及右水平骨架3、右垂直骨架4,在待浇注结构体上需要设置后浇带的位置最左端的横截面内不同高度处依次将两根或多根左水平骨架I与结构钢筋5相互焊接,其中一根左水平骨架I与最上层的结构钢筋相固定,一根左水平骨架I与最下层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并且使各左水平骨架I与水平面相平行,左水平骨架I的延伸方向为待浇注结构体的宽度方向,多根左垂直骨架2沿待浇注结构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各左垂直骨架2与左水平骨架I相互焊接并使各左垂直骨架2与水平面相垂直,相邻两左垂直骨架2之间的距离为200-400mm,相邻两左水平骨架I之间的距离为300-500mm ;采用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在在待浇注结构体上需要设置后浇带的位置最右端的横截面内设置右水平骨架3、右垂直骨架4 ; (二)将左钢丝网片6设置于左水平骨架I、左垂直骨架2左侧,将右钢丝网片7设置于右水平骨架3、右垂直骨架4右侧,并将左、右钢丝网片6、7与各结构钢筋5相对应的位置处开口将左、右钢丝网片6、7套在结构钢筋5上,使左、右钢丝网片6、7在待浇注结构体的横截面内满铺,左、右钢丝网片6、7网眼的孔径为5mm,在左、右钢丝网片6、7之间形成后浇带。施工时,在左钢丝网片6左侧和右钢丝网片7右侧浇注混凝土,待这部分混凝土充分变形后,直接在左、右钢丝网片6、7之间的后浇带部分浇注混凝土。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在待浇注结构体上需要设置后浇带的位置最左端的横截面内设置左水平骨架(I)、左垂直骨架(2),使左水平骨架(I)、左垂直骨架(2)与待浇注结构体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并且左水平骨架(I)与左垂直骨架(2)相互交叉,在待浇注结构体上需要设置后浇带的位置最右端的横截面内设置右水平骨架(3)、右垂直骨架(4),使右水平骨架(3)、右垂直骨架(4)与待浇注结构体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并且右水平骨架(3)与右垂直骨架(4)相互交叉,(二)在左水平骨架(I)、左垂直骨架(2)左侧设置左钢丝网片(6),在右水平骨架(3)、右垂直骨架(4)右侧设置右钢丝网片(7),使左钢丝网片(6)与左水平骨架(I)、左垂直骨架(2)相互抵靠,右钢丝网片(7)与右水平骨架(3)、右垂直骨架(4)相互抵靠,并使左、右钢丝网片(6、7)在待浇注结构体的横截面内满铺,在左、右钢丝网片(6、7)之间形成后浇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水平骨架(2) 至少为两根,其中一根与最上层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另一根与最下层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并且各左水平骨架(I)均与水平面相互平行,各左垂直骨架(2)沿待浇注结构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各左垂直骨架(2 )与左水平骨架(I)相互固定并且各左垂直骨架(2 )与各左水平骨架(I)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左水平骨架(I)在待浇注结构体的横截面内的不同高度处依次排列,相邻两左水平骨架(I)之间的距离为 300-500m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水平骨架(3)至少为两根,其中一根与最上层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另一根与最下层的结构钢筋相固定,并且各右水平骨架(3)均与水平面相平行,各右垂直骨架(4)沿待浇注结构体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各右垂直骨架(4)与右水平骨架(3)相互固定并且各右垂直骨架(4)与各右水平骨架(3)相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右水平骨架(3)在待浇注结构体的横截面内的不同高度处依次排列,并且相邻两右水平骨架(3)之间的距离为 300-500mm。
6.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左垂直骨架(2)之间的距离及相邻两所述右垂直骨架(4)之间的距离均为200-400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钢丝网片(6、7)网眼的孔径为5mm。
全文摘要
一种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在待浇注结构体上需要设置后浇带的位置最左端的横截面内设置左水平骨架、左垂直骨架,在待浇注结构体上需要设置后浇带的位置最右端的横截面内设置右水平骨架、右垂直骨架,(二)在左水平骨架、左垂直骨架左侧设置左钢丝网片,在右水平骨架、右垂直骨架右侧设置右钢丝网片,使左钢丝网片与左水平骨架、左垂直骨架相互抵靠,右钢丝网片与右水平骨架、右垂直骨架相互抵靠,并使左、右钢丝网片在待浇注结构体的横截面内满铺,在左、右钢丝网片之间形成后浇带。本发明免拆除式后浇带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简单、易操作,可避免漏浆并且免拆除,省时、省力,掉落在后浇带部分的混凝土易清理。
文档编号E04G21/02GK102852337SQ20121037046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7日
发明者张师友, 丁虎 申请人: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