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摆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367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摩擦摆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摩擦摆支座。
背景技术
支座是指用以支承容器或设备的重量,并使其固定于一定位置的支承部件,还要承受一定的振动与地震载荷。在桥梁以及其它建筑结构的设计中,经常要考虑到地震、温度、基石下沉和频发飓风等对桥梁等建筑工程结构的影响。支座是现代桥梁与建筑结构的重要构件,其不但要将桥梁与建筑结构上部的载荷传递给下部结构,还要能够给支座上部的结构提供相应的转动、位移,还应具备一定的减隔震功能。摩擦摆系统是1985年美国的Dr. Victor Zayas首先提出的一种干摩擦滑移隔震体系,主要原理是将桥梁或网架结构物本身与地面隔离,利用摩擦面的设计周期来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减少地震引起的动力放大效应,将动能转化为势能与热能,有效地消耗地震
倉tfi。申请号为201020261906. 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摩擦摆式支座,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摩擦摆式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包括上摆P、下摆2'、转动件3'和滑动件4',上摆P和转动件3'之间弧面配合,且二者之间可相对自由转动;转动件3 '与滑动件4'之间形成球面配合,两者之间可相对自由滑动;滑动件4'和下摆2'之间弧面配合,且两者可相对自由滑动。当前使用的桥梁与建筑的摩擦摆支座一般只提供竖向承压、滑移、转动等基本功能,其具有在受到全方位震后(减隔震)位移摩擦耗能功能的滑动面都为球面结构,在水平方向的每一个方位都具有同样的滑移位移,占据的空间体积较大,特别其限位装置(活动型无)也显得庞大而笨重,成本高昂。而实际需求往往是在不同的方位需要不同的震后(减隔震)位移。因此,如何满足摩擦摆支座对不同方向不同震后的位移要求,同时对其限位装置结构的简化,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擦摆支座,以满足摩擦摆支座对不同方向不同震后的位移要求,同时对其限位装置结构的简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擦摆支座,包括支撑面为第一凹形柱面的下滑动板,所述下滑动板上依次设置有球冠承板、球冠衬板和上滑动板;所述球冠承板的底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凹形柱面贴合的第一凸形柱面,其顶部设置有凹形球面;所述球冠衬板的底部设置为与所述凹形球面贴合的凸形球面,其顶部设置有第二凸形柱面;所述上滑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形柱面贴合的第二凹形柱面;所述第一凸形柱面上设置有沿所述下滑动板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导轨,所述下滑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相配合的第一导轨槽;所述第二凸形柱面上设置有沿所述上滑动板的长度方向的第二导轨,所述上滑动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的第二导轨槽;所述第一导轨在水平面上的第一投影和所述第二导轨在水平面上的第二投影相互交叉。优选地,在上述摩擦摆支座中,所述第一导轨在水平面上的第一投影和所述第二导轨在水平面上的第二投影相互垂直。优选地,在上述摩擦摆支座中,所述第一凹形柱面、所述第二凹形柱面和所述凸形球面上均贴附有不锈钢板。优选地,在上述摩擦摆支座中,所述第一导轨槽和所述第二导轨槽的槽壁上均贴附有不锈钢条。优选地,在上述摩擦摆支座中,所述第一凸形柱面和所述第二凸形柱面和所述凹形球面上均贴附有滑动耐磨板。优选地,在上述摩擦摆支座中,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均贴附有耐磨条。优选地,在上述摩擦摆支座中,所述不锈钢板的贴附方式为焊接贴附。优选地,在上述摩擦摆支座中,所述滑动耐磨板的贴附方式为镶嵌粘接。优选地,在上述摩擦摆支座中,所述耐磨条的贴附方式为焊接贴附或沉头螺钉安装固定。优选地,在上述摩擦摆支座中,所述球冠承板沿所述上滑动板宽度的两侧和所述下滑动板宽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挡块、第二限位挡块、第三限位挡块和第四限位挡块;所述第一限位挡块和所述第二限位挡块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所述上滑动板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上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挡块和所述第四限位挡块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所述球冠承板沿所述下滑动板的长度方向滑动的下限位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放的下滑动板、球冠承板、球冠衬板和上滑动板,下滑动板与球冠承板之间球冠衬板与上滑动板之间均为柱面接触,球冠承板与球冠衬板之间为球面接触。其中,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的支撑平面均为凹形柱面;球冠承板的顶部的支撑面为凹形球面,底部为凸形球面;球冠衬板的底部的支撑面为凸形球面,其顶部的支撑面为凸形柱面。球冠承板底部的支撑面上设置有沿下滑动板长度方向的第一导轨,相对应的,下滑动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导轨配合的第一导轨槽。球冠衬板的顶部的支撑面上设置有沿上滑动板的长度方向的第二导轨,对应的,上滑动板上设置有与第二导轨相配合的第二导轨槽。第一导轨在水平面上的第一投影与第二导轨在水平面上的第二投影相互交叉。当摩擦摆支座受到由地震等引起的水平横向力大于限位块提供的设定剪力时时,限位块将被剪断,下滑动板上面的支座结构将整体沿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的导引方向进行移动,当只沿第一或第二导轨方向移动时,支座只能实现单个方向的滑移,但当同时沿两个导轨方向移动时,则可通过两个方向的滑移位移拟合成水平向全方位的滑移位移。且拟合成的最大位移大于任意单个导轨方向提供的位移,通过合理的设计两个导轨方向的滑移长度,以及合理布置支座,可以充分利用拟合成的位移长度来减隔震。同时,摩擦摆支座上设置对其沿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的长度方向的滑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同一侧的限位挡块之间设置限位挡块,通过设置限位装置(活动型无),使得摩擦摆支座无需设置从滑动板滑移位移最远端延伸至支座承载结构中心的限位板,而可以直接对支座中心承载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球冠衬板、球冠承板及耐磨板等)设置限位装置构成单向型和固定型支座,从而减小支座本体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设计在地震时支座受到的水平力达到设计剪力后,被剪断的是限位块,通过采用具有足够强度的固定螺栓,可以有效避免采用多个剪力销钉(或类似结构)提供水平剪力时容易造成的受力不均,从而逐个被剪断,最终剪力销钉(或类似结构)全部失效的情况。同时,地震后,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单的拧松取上限位块或下限位块上的固定螺钉,只更换限位块即可,避免了采用多个限位销钉(或类似结构)不容易取下被剪断的销钉(或类似结构)且不易更换的问题。摩擦摆支座在整个滑移的过程中,利用摩擦摆结构的周期延长了上部结构自振周期,从而有效减小地震引起的动力放大效应,达到保护墩台和上部结构的目的。在发生滑移时,支座的上面部分及上部结构在滑动过程中被抬高,从而将地震输入的部分能量转换为支座及上部结构的重力势能,使得支座及上部机构具有向平衡位置回复的倾向。而摩擦摆支座滑移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对地震输入上部结构的能量进行阻尼消耗,利于上部结构恢复定静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通过水平方向双向位移拟合成全向的位移,能灵活的配置支座各个方向的震后位移长度,满足了摩擦摆支座对不同方向不同震后的位移要求,,同时限位装置可以设计得轻巧可靠,使得限位装置结构的简化,具有整体经济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双摩擦摆式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的主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的左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未发生滑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产生滑移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摆支座,满足了摩擦摆支座对不同方向不同震后的位移要求,同时对其限位装置的结构进行了简化。[004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事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事实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2-图3所示,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的主视图;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的左视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放的下滑动板9、球冠承板2、球冠衬板5和上滑动板1,下滑动板9与球冠承板2之间和球冠衬板5与上滑动板I之间均设置为柱面接触、球冠承板2与球冠衬板5之间为球面接触。其中,上滑动板I和下滑动板9的支撑平面均为凹形柱面;球冠承板2的底部的支撑面为凸形柱面,其顶部的支撑面为凹形球面;球冠衬板5的底部的支撑面为凸形球面,顶部的支撑面为凸形柱面。球冠承板2底部的支撑面上设置有沿下滑动板9长度方向的第一导轨101,相对应的,下滑动板9上设置有与第一导轨101配合的第一导轨槽100。球冠衬板5的顶部的支撑面上设置有沿上滑动板I的长度方向的第二导轨111,对应的,上滑动板I上设置有与第二导轨111相配合的第二导轨槽110。第一导轨101在水平面上的第一投影与第二导轨111在水平面上的第二投影相互交叉。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的调节过程如下在由地震等引起的水平横向力的作用下,摩擦摆支座的下滑动板9上面的支座结构将整体沿第一导轨槽100和第二导轨槽110的导引方向进行滑移,在发生位移时,下滑动板9上方的摩擦摆支座沿第一导轨槽100滑动,并被抬高,同时将摩擦摆支座的上面的桥梁或建筑的结构在滑动过程中被抬高,从而将由地震引起的水平横向力作用于摩擦摆支座的能量转换为摩擦摆支座的重力势能,同时,支座自身的摩擦阻力又对地震产生的能量进行阻尼消耗。第一导轨101和第二导轨111的交叉式设计,使得下滑动板9上面的支座结构将整体沿第一导轨槽100和第二导轨槽110的导引方向进行移动,当只沿第一导轨101或第二导轨111方向移动时,摩擦摆支座只能实现单个方向的滑移,但当同时沿两个导轨方向移动时,则可通过两个方向的滑移位移拟合成水平向全方位的滑移位移。且拟合成的最大位移大于任意单个导轨方向提供的位移,通过合理的设计两个导轨方向的滑移长度,以及合理布置支座,可以充分利用拟合成的位移长度来减隔震。摩擦摆支座在整个滑移的过程中,利用摩擦摆结构的周期延长了上部结构自振周期,从而有效减小地震引起的动力放大效应,达到保护墩台和上部结构的目的。在发生滑移时,支座的上面部分及上部结构在滑动过程中被抬高,从而将地震输入的部分能量转换为支座及上部结构的重力势能,使得支座及上部机构具有向平衡位置回复的倾向。而摩擦摆支座滑移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对地震输入上部结构的能量进行阻尼消耗,利于上部结构恢复定静状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通过水平方向双向位移拟合成全向的位移,能灵活的配置支座各个方向的震后位移长度,满足了摩擦摆支座对不同方向不同震后的位移要求,,同时限位装置可以设计得轻巧可靠,使得限位装置结构的简化,具有整体经济性。第一导轨101和第一导轨槽100共同作用,在摩擦摆支座受到地震等引起的水平横向力作用时,摩擦摆支座上面的部分沿第一导轨101的导引方向进行滑移,第一导轨101设置在球冠承板2上第一凸形柱面的中部位置。优选地,第二导轨111设置在球冠衬板5顶部的第二凸形柱面的中部位置,同样的,利用第二导轨111和设置在上滑动板I上第二导轨槽110对摩擦摆支座的导向和支撑作用,实现摩擦摆支座在受到水平横向力时沿受力方向进行位置调节。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中,第一导轨101在水平面上的第一投影和第二导轨111在水平面上的第二投影相互垂直。第一导轨101和第二导轨111采用相互垂直的设置方式,由于第一导轨101和第二导轨111分别沿下滑动板9和上滑动板I的滑移方向,则在摩擦摆支座中,上滑动板I和下滑动板9相互垂直,呈十字交叉结构,使得摩擦摆支座在受到任何方向的水平横向力时,均能通过相互交叉的结构将水平横向力分解为沿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的分力,在摩擦摆支座的滑移过程中实现其沿两个滑移方向的滑移,将两个方向的滑移位移拟合成水平向全方位的滑移位移,提高了摩擦摆支撑的全方位的抗震能力,并通过摩擦摆上部结构的抬升对水平横向力转换为摩擦摆支座的势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其在受到水平横向力的作用时,其上部结构沿下滑动板9的第一凹形柱面的摩擦导引方向产生滑移,并利用凹形柱面的特点,摩擦板支座的上部结构可在凹形柱面的结构内做类似于钟摆运动,因此,可通过设计不同的摩擦面周期来延长摩擦摆支座的自振周期,减少了由地震引起的动力放大效应,而摩擦面的摩擦对地震能量进行有效的阻尼,达到保护墩台和上部结构的目的。且在地震后,摩擦摆支座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复至凹形柱面的最低点(附近),避免了震后的调整工序,实现了摩擦摆支座震后自动恢复功能。摩擦摆支座在受到如地震引起的水平外力作用时,摩擦摆支座的各部分结构之间发生相对滑移,考虑到摩擦摆支座通常用于桥梁或建筑等的底部,要受到极大的竖直方向的外力的作用,因此其在滑移工程中受到极大的摩擦力的作用,易产生摩擦摆支座结构的磨损。为了提高摩擦摆支座的使用寿命,降低摩擦摆支座滑移过程中各部分结构之间的磨损,下滑动板9的第一凹形柱面、上滑动板I上的第二凹形柱面和球馆衬板5的凸形球面上均贴附有不锈钢板(第一凹形柱面上设置有柱面不锈钢板15,第二凹形柱面上设置有柱面不锈钢板151,凸形球面上贴附有球面不锈钢板4)。将不锈钢板贴附在支座的各部分结构的接触平面上,其增加了摩擦摆支座的抗摩擦能力,避免了摩擦摆支座的磨损。具体的,各个不锈钢板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到上述的第二凹形柱面、第一凹形柱面和凸形球面上,使得摩擦摆支座的各部分结构与不锈钢板之间具有稳固的连接性能,进一步保证了摩擦摆支座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保证摩擦摆支座滑动摩擦的稳固性,在上滑动板的第一凹形柱面和下滑动板的第二凹形柱面上焊接贴附不锈钢板、球冠衬板5的凸形球面上焊接贴附不锈钢板后,球冠承板2的第一凸形柱面、球冠衬板5的第二凸形柱面和球冠承板2的凹形球面上均镶嵌耐磨板(第一凸形柱面上的耐磨板14、第二凸形柱面上的耐磨板141和凹形球面上的耐磨板3),耐磨板具有很高的耐磨性能和较好的冲击性能,其与不锈钢板配合形成滑动摩擦副,保证了摩擦摆支座在滑动过程中吸收摩擦摆支座上部的结构产生的转动和位移,并可在滑动过程中通过阻尼消耗一部分由水平横向力作用于摩擦摆支座上的能量,进一步提高了摩擦摆支座的抗震性能。[0055]具体地,耐磨板14和耐磨板141均为柱面耐热型耐磨板,耐磨板3为球面耐磨板。耐磨板通过镶嵌粘接的方式安装到各个安装面上。球冠承板2的凹形球面和球冠衬板5的凸形球面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二者之间通过分别镶嵌耐磨板3和焊接贴附不锈钢板4,形成转动摩擦副,在达到二者之间转动功能的同时,避免了两者之间产生的支座磨损。当然,本实施例并不限于上述提供的不锈钢板和耐磨板的排布方法,在保证摩擦摆支座的各个结构之间减轻磨损和具有良好摩擦性能的同时,不锈钢板和耐磨板还可以有多种分布方式。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中,第一导轨101和第二导轨111上均贴附有SF-1耐磨条(第一导轨101上的第一耐磨条10和第二导轨111上的第二耐磨条11),第一导轨槽100和第二导轨槽110的槽壁上均贴附有不锈钢条(第一导轨槽100上第一不锈钢条12和第二导轨槽110上的第二不锈钢条13)。第一导轨101和第一导轨槽100与第二导轨111和第二导轨槽110 —方面需要在摩擦摆支座产生滑移时对其滑移进行导向,另一方面依靠二者之间产生的摩擦阻力消除一部分地震产生的能量。通过增加耐磨条和不锈钢条的方法,使得导轨和导轨槽之间形成滑动摩擦副,提高了摩擦摆支座在地震情况下的缓冲能力。耐磨条采用SF-1的耐磨条,其适用于无法加油或很难加油的场所,可在使用时不保养或少保养;同时耐磨性能好,摩擦系数小,使用寿命长。具体的,第一导轨槽100和第二导轨槽110上的不锈钢条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贴附在摩擦摆支座上。摩擦摆支座在受到如地震等产生的水平横向力的作用时,摩擦摆支座的下滑动板9上部的结构沿第一导轨101的导引方向进行滑移,在滑移过程中在第一凹形柱面上的位置逐渐升高,此时水平横向力的作用力转换为一部分桥梁或建筑等的重力势能,从而减轻了水平横向力的影响。由于导轨的导引方向的单一性,不可避免的,摩擦摆支座会受到转动力矩的作用,此时,由于球冠衬板5和球冠承板2之间为转动摩擦副,摩擦摆支座通过上下两部分结构的相互转动抵消转动力矩对摩擦摆支座的作用力,进一步保证了摩擦摆支座的抗震性能。为了保证摩擦支座的结构稳固性,球冠承板2沿上滑动板I宽度的两侧和下滑动板9宽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挡块6、第二限位挡块61、第三限位挡块62和第四限位挡块。第一限位挡块6和第二限位挡块61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上滑动板I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上限位块;第三限位挡块62和第四限位挡块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所述球冠承板2沿所述下滑动板9的长度方向滑动的下限位块。摩擦摆支座在地震等状态受到较大的水平横向力的作用时,能够通过其自身的结构对外部的作用力进行缓冲和保证其结构的稳定。在平时正常使用的受力条件中,仍需要其保持相对稳定的稳固状态。增加第一限位挡块6、第二限位挡块61、第三限位挡块62和第四限位挡块,并在第一限位挡块6和第二限位挡块61的两端均设置限制上滑动板I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上限位块,在第三限位挡块62和第四限位挡块的两端设置限制球冠承板2沿下滑动板9的长度方向滑动的下限位块,使得摩擦摆支座在受到外力的作用时,首先依靠自身的结构对外部作用力相抵,当外力超过其固定结构的承载限值时,再通过滑动槽结构进一步抵消外力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整个摩擦摆支座的稳定性。[0063]同时,摩擦摆支座上设置对其沿上滑动板和下滑动板的长度方向的滑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同一侧的限位挡块之间设置限位挡块,通过设置限位装置(活动型无),使得摩擦摆支座无需设置从滑动板滑移位移最远端延伸至支座承载结构中心的限位板,而可以直接对支座中心承载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球冠衬板、球冠承板及耐磨板等)设置限位装置构成单向型和固定型支座,从而减小支座本体占用空间。本实用新型设计在地震时支座受到的水平力达到设计剪力后,被剪断的分别是限位块,通过采用具有足够强度的固定螺栓,可以有效避免采用多个剪力销钉(或类似结构)提供水平剪力时容易造成的受力不均,从而逐个被剪断,最终剪力销钉(或类似结构)全部失效的情况。同时,地震后,本实用新型可以简单的拧松取上限位块或下限位块上的固定螺钉,只更换限位块即可,避免了采用多个限位销钉(或类似结构)不容易取下被剪断的销钉(或类似结构)且不易更换的问题。具体的,上限位块通过抗剪螺栓固定安装于上滑动板I上。下限位块通过抗剪螺栓固定安装于下滑动板9上。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在正常工作状态时的俯视图。当摩擦摆支座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此时上滑动板41和下滑动板49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投影成十字交叉结构。球冠承板与下滑动板49之间和上滑动板41与球冠承板之间均会发生偏移,上滑动板41通过设置在其上的第一上限位块48和第二上限位块481,通过第一限位挡块46的遮挡进行固定。上滑动板41的宽度的两端对称的设置两对限位块和一对限位挡块,上滑动板在滑动时,其周边的四个上限位块分别被第一限位挡块46和第二限位挡块461对其滑动进行阻挡,从而避免了上滑动板41在外力时产生滑动。同理,下滑动板49通过设置在其宽度方向周边的四个下限位块,与第三限位挡块和第四限位挡块进行遮挡,下滑动板49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对称的设置一对限位挡块和两对限位块,其共同实现对下滑动板49上方的结构滑移时的遮挡,从而避免了球冠承板与下滑动板49之间产生相对滑动,保证了结构的稳定性。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在受到水平横向力后结构示意图。摩擦摆支座在受到水平横向力作用时,当水平横向力的作用力相对较小时,摩擦摆支座通过上限位块、下限位块和各个限位挡块首先对外部作用力进行部分抵消。当外部的水平横向力超过限位块和限位挡块的承载极限时,上限位块和限位块被剪断,球冠承板在下滑动板59上产生滑移,由于下滑动板59具有凹形球面结构,因此摩擦摆支座在正常状态时处于凹形球面的最低点,当下滑动板59上方的结构产生滑移时,其沿下滑动板59凹形球面上导轨槽滑向凹形球面较高的位置,通过其位置高度的变化吸收一部分水平横向力的能量,并通过摩擦阻尼最终消耗,从而保证了摩擦摆支座及上部结构的稳定性。上滑动板51在摩擦摆支座的位置进行变化时,其承载位置也随摩擦摆支座的位移进行滑动,从而实现上滑动板51和下滑动板59对各个方向的水平横向力分解为沿二者的两个方向,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具体的,上滑动板51和下滑动板59均设置为弧度长度大于球冠承板和球冠衬板的弧长,则当球冠承板在下滑动板上进行滑动时,下滑动板能够提供较长的导引距离,进一步提高了抗震能力。当上滑动板与球冠衬板发生相对滑动时,上滑动板提供了球冠衬板较长的滑移距离,同样的,增加了摩擦摆支座的抗震能力。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面为第一凹形柱面的下滑动板(9),所述下滑动板(9)上依次设置有球冠承板(2)、球冠衬板(5)和上滑动板(I);所述球冠承板(2)的底部设置为与所述第一凹形柱面贴合的第一凸形柱面,其顶部设置有凹形球面;所述球冠衬板(5)的底部设置为与所述凹形球面贴合的凸形球面,其顶部设置有第二凸形柱面;所述上滑动板(I)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形柱面贴合的第二凹形柱面;所述第一凸形柱面上设置有沿所述下滑动板(9)的长度方向的第一导轨(101),所述下滑动板(9)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轨(101)相配合的第一导轨槽(100);所述第二凸形柱面上设置有沿所述上滑动板(I)的长度方向的第二导轨(111),所述上滑动板(I)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轨(111)相配合的第二导轨槽(110);所述第一导轨(101)在水平面上的第一投影和所述第二导轨(111)在水平面上的第二投影相互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101)在水平面上的第一投影和所述第二导轨(111)在水平面上的第二投影相互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形柱面、所述第二凹形柱面和所述凸形球面上均贴附有不锈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槽(100)和所述第二导轨槽(110)的槽壁上均贴附有不锈钢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形柱面和所述第二凸形柱面和所述凹形球面上均贴附有滑动耐磨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101)和所述第二导轨(111)上均贴附有耐磨条。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板的贴附方式为焊接贴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耐磨板的贴附方式为镶嵌粘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条的贴附方式为焊接贴附或沉头螺钉安装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冠承板(2)沿所述上滑动板(9)宽度的两侧和所述下滑动板(I)宽度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挡块(6)、第二限位挡块(61)、第三限位挡块(62)和第四限位挡块;所述第一限位挡块和所述第二限位挡块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所述上滑动板(I)沿其长度方向滑动的上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挡块和所述第四限位挡块的两端均设置有限制所述球冠承板(2 )沿所述下滑动板(9)的长度方向滑动的下限位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擦摆支座,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叠放的下滑动板、球冠承板、球冠衬板和上滑动板,下滑动板与球冠承板之间球冠衬板与上滑动板之间均为柱面接触,球冠承板与球冠衬板之间为球面接触,且球冠承板底部的支撑面和球冠衬板的顶部的支撑面上分别设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交叉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在滑移过程中,下滑动板上面的支座结构将整体沿第一导轨槽和第二导轨槽的导引方向进行移动,可通过两个方向的滑移位移拟合成水平向全方位的滑移位移,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擦摆支座,通过水平方向双向位移拟合成全向的位移,满足了摩擦摆支座对不同方向不同震后的位移要求。
文档编号E04B1/98GK202850206SQ20122022976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夏俊勇, 罗勇欢, 宁响亮, 郑振兴, 郭红锋, 李世珩, 胡宇新, 陈彦北, 郑异, 卢瑞林, 周函宇 申请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