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1441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震支座,尤其是涉及一种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0002]为了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人们提出了结构控制的概念。但是,目前这些控制装置或系统只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隔离水平地震作用,而对竖向地震作用几乎没有影响。由于地震动本身具有多维特性,对于一些位于高烈度区和震中附近的重要建筑和基础设施,同时考虑竖向地震分量的三维基础隔震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但是,国内外对竖向基础隔震的研究尚无实质性进展。为此,设计一种可以有效解决竖向基础隔震问题的竖向隔震支座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隔震减震效果好,可延长结构件的竖向自振周期,避开竖向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减小共振效应,同时摩擦阻尼机构挤压能够产生阻尼,从而减小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所述上连接板设置在下连接板的上方,所述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摩擦阻尼机构和碟形弹簧组,所述碟形弹簧组设置在所述摩擦阻尼机构内,所述摩擦阻尼机构包括内钢套筒、外钢套筒和中钢套筒,所述内钢套筒设置在外钢套筒内,所述内钢套筒与外钢套筒之间形成腔体,所述中钢套筒的下部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中钢套筒的上端位于所述腔体外,所述内钢套筒与中钢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片,所述外钢套筒与中钢套筒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片,所述第一橡胶片、中钢套筒和第二橡胶片三者固定在一起后与内钢套筒和外钢套筒均摩擦配合,所述内钢套筒和外钢套筒的下端与下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中钢套筒的上端与上连接板固定连接。
[0005]上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待减震结构件连接孔,所述下连接板上设置有多个基础面连接孔。
[0006]上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片与中钢套筒通过热硫化胶相粘结,所述第二橡胶片与中钢套筒通过热硫化胶相粘结。
[0007]上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形弹簧组包括多组对合组合的碟形弹簧。
[0008]上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钢套筒与上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内钢套筒与下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外钢套筒与下连接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09]上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套筒和外钢套筒的高度相等。
[0010]上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套筒、外钢套筒和中钢套筒均为钢套。
[0011 ]上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均为方形钢板。
[00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3]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隔震减震效果好。
[0014]2、本实用新型碟形弹簧组主要用于吸收竖直向地震力,当地震时,碟形弹簧组发生竖直向弹性变形,第一橡胶片与内钢套筒之间、第二橡胶片与外钢套筒之间均摩擦配合,摩擦能够产生阻尼吸收竖向地震能量,以减小竖直向地震力,对竖向地震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离效果。
[0015]3、本实用新型的碟形弹簧组具有刚度大,缓冲吸振能力强,能以小变形承受大载荷,适合于轴向空间要求小的场合;组合使用方便,用同样的碟形弹簧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能使弹簧特性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0016]4、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可靠,更换维修简便,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
[0017]5、本实用新型使用范围广,不仅可有效适用于建筑工程中,还可用于对电器设备的隔震减震中。
[0018]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I 一上连接板; 2—碟形弹黃组;3—下连接板;
[0022]4 一中钢套筒; 5 一内钢套筒; 6—外钢套筒;
[0023]7-1 一第一橡I父片;7_2—第二橡I父片;8—待减震结构件连接孔;
[0024]9 一基础面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3,所述上连接板I设置在下连接板3的上方,所述上连接板I与下连接板3之间设置有摩擦阻尼机构和碟形弹簧组2,所述碟形弹簧组2设置在所述摩擦阻尼机构内,所述摩擦阻尼机构包括内钢套筒5、外钢套筒6和中钢套筒4,所述内钢套筒5设置在外钢套筒6内,所述内钢套筒5与外钢套筒6之间形成腔体,所述中钢套筒4的下部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中钢套筒4的上端位于所述腔体外,所述内钢套筒5与中钢套筒4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片7-1,所述外钢套筒6与中钢套筒4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片7-2,所述第一橡胶片7-1、中钢套筒4和第二橡胶片7-2三者固定在一起后与内钢套筒5和外钢套筒6均摩擦配合,所述内钢套筒5和外钢套筒6的下端与下连接板3固定连接,所述中钢套筒4的上端与上连接板I固定连接。
[0026]如图1所示,所述上连接板I上设置有多个待减震结构件连接孔8,所述下连接板3上设置有多个基础面连接孔9。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橡胶片7-1与中钢套筒4通过热硫化胶相粘结,所述第二橡胶片7-2与中钢套筒4通过热硫化胶相粘结。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碟形弹簧组2包括多组对合组合的碟形弹簧。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钢套筒4与上连接板I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内钢套筒5与下连接板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外钢套筒6与下连接板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钢套筒5和外钢套筒6的高度相等。
[0031]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钢套筒5、外钢套筒6和中钢套筒4均为钢套。
[0032]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3均为方形钢板。
[00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时,通过安装在基础面连接孔9中的连接件将下连接板3与基础面连接,通过安装在待减震结构件连接孔8中的连接件将上连接板I与待减震结构件连接即可使用。碟形弹簧组2主要用于吸收竖直向地震力,当地震时,碟形弹簧组2发生竖直向弹性变形,第一橡胶片7-1与内钢套筒5之间、第二橡胶片7-2与外钢套筒6之间均摩擦配合,摩擦能够产生阻尼吸收竖向地震能量,以减小竖直向地震力,对竖向地震可以起到良好的隔离效果。另外,该装置也可以与叠层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支座等工程常用的水平向隔震支座串联使用,组成三维隔震支座。
[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3),所述上连接板(I)设置在下连接板(3)的上方,所述上连接板(I)与下连接板(3)之间设置有摩擦阻尼机构和碟形弹簧组(2),所述碟形弹簧组(2)设置在所述摩擦阻尼机构内,所述摩擦阻尼机构包括内钢套筒(5)、外钢套筒(6)和中钢套筒(4),所述内钢套筒(5)设置在外钢套筒(6)内,所述内钢套筒(5)与外钢套筒(6)之间形成腔体,所述中钢套筒(4)的下部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中钢套筒(4)的上端位于所述腔体外,所述内钢套筒(5)与中钢套筒(4)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片(7-1),所述外钢套筒(6)与中钢套筒(4)之间设置有第二橡胶片(7-2),所述第一橡胶片(7-1)、中钢套筒(4)和第二橡胶片(7-2)三者固定在一起后与内钢套筒(5)和外钢套筒(6)均摩擦配合,所述内钢套筒(5)和外钢套筒(6)的下端与下连接板(3)固定连接,所述中钢套筒(4)的上端与上连接板(I)固定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I)上设置有多个待减震结构件连接孔(8),所述下连接板(3)上设置有多个基础面连接孔(9)。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片(7-1)与中钢套筒(4)通过热硫化胶相粘结,所述第二橡胶片(7-2)与中钢套筒(4)通过热硫化胶相粘结。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碟形弹簧组(2)包括多组对合组合的碟形弹簧。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钢套筒(4)与上连接板(I)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内钢套筒(5)与下连接板(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外钢套筒(6)与下连接板(3)的连接方式为焊接。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套筒(5)和外钢套筒(6)的高度相等。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钢套筒(5)、外钢套筒(6)和中钢套筒(4)均为钢套。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I)和下连接板(3)均为方形钢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擦阻尼竖向隔震支座,包括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之间设有摩擦阻尼机构和碟形弹簧组,碟形弹簧组设置在摩擦阻尼机构内,摩擦阻尼机构包括内钢套筒、外钢套筒和中钢套筒,内钢套筒与外钢套筒之间形成腔体,中钢套筒下部位于腔体内,内钢套筒与中钢套筒之间设有第一橡胶片,外钢套筒与中钢套筒之间设有第二橡胶片,第一橡胶片、中钢套筒和第二橡胶片三者固定在一起后与内钢套筒和外钢套筒均摩擦配合,内钢套筒和外钢套筒的下端与下连接板固连,中钢套筒的上端与上连接板固连。本实用新型可延长结构件的竖向自振周期,避开竖向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减小共振效应,摩擦阻尼机构挤压能减小结构的竖向地震反应。
【IPC分类】E04B1/36, E04B1/98
【公开号】CN205242632
【申请号】CN201521036007
【发明人】肖华宁, 盛明勇, 王莫莲
【申请人】西安达盛隔震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5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