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阳角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2583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阳角模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具,具体涉及建筑模板中的阳角模板。
背景技术
现代工程建筑中,在现场浇注混凝土而进行梁、立柱、立面墙、楼面等单元的施工时,必须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模板,建筑模板在使用时一般均为组合使用,在施工中 的转角处常用到阳角模板。传统的阳角模板一般采用木质模板或钢质模板。木质模板容易腐烂,重复使用次数少,且使用过程中容易与混凝土粘结,难以脱模,给施工带来不便,并且木材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森林资源的浪费;钢质模板重量大,成本高,施工不方便,且容易锈蚀。木质模板间的连接一般用钉子,钢质模板之间的连接一般采用螺栓螺母,搭建和拆装均比较麻烦。近年来,出现了用塑料模板代替传统的钢质和木质模板的实际应用。这些塑料阳角模板内部的筋肋设计一般采用扣板形状的小方格形式,抗压强度存在不足;在支撑腿的设计上,有一根单筋的、有小方格的,单筋的阳角模板的筋由于成型工艺水平限制不能制造得很厚,因而承压明显不够,另外一个很小的侧面碰撞就会折断;小方格设计的阳角模板,拼装连接比较困难,大多以钻孔然后螺栓连接或C型卡子加楔块连接,螺栓连接现场拼接费工费时,C型卡子加楔块连接在混凝土浇注时因震动往往松动脱落,造成漏浆。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特别是阳角模板抗压能力不够、模板间连接组装不便以及模板连接部位有间隙等缺点,提供一种抗压能力强、与其他模板连接组装及拆卸快捷方便的阳角模板,该阳角模板与其他模板连接后用与其配套的卡扣连接件强力锁紧,模板间连接紧密不漏浆。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阳角模板,其结构特点是上述的阳角模板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后侧横板、左侧纵板、中间纵板、右侧纵板、左支承脚、前支承脚、纵向肋板、横向肋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斜向肋板和支承板框;上述的左侧纵板、纵向肋板、中间纵板和右侧纵板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横板、横向肋板、中间横板和后侧横板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前侧横板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横板的左端与中间纵板的前端相连;右侧纵板的前端与前侧横板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中间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的右端与右侧纵板的中部相连,中间横板由其右部与中间纵板的后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后侧横板的左端与左侧纵板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相连,后侧横板由其左右向的中部与中间纵板的后端相连,后侧横板由其右部与右侧纵板的后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从而由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后侧横板、左侧纵板、中间纵板和右侧纵板构成阳角模板的模板主框架,且前侧横板、后侧横板、中间纵板和右侧纵板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右部框架,中间横板、后侧横板、左侧纵板和右侧纵板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后部框架,并且右部框架的后部和后部框架的右部为同一个部位;纵向肋板连接在中间横板与后侧横板之间,且由其前端与中间横板相连,由其后端与后侧横板相连,并且纵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后部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横向肋板连接在中间纵板与右侧纵板之间,且由其左端与中间纵板相连,由其右端与右侧纵板相连,并且横向肋板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部框架的前端偏后部位;斜向肋板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斜 向肋板、第二斜向肋板、第三斜向肋板、第四斜向肋板和第五斜向肋板;第一斜向肋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二斜向肋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三斜向肋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四斜向肋板沿右后至左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五斜向肋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一斜向肋板的左后端连接在纵向肋板与后侧横板的连接处,第一斜向肋板的右前端与中间横板的中部偏左部位相连;第二斜向肋板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一斜向肋板与中间横板的连接处,第二斜向肋板的右后端连接在后侧横板与中间纵板的连接处;第三斜向肋板的左后端连接在后侧横板与中间纵板的连接处,第三斜向肋板的右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右侧纵板的连接处;第四斜向肋板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右侧纵板的连接处,第四斜向肋板的左前端与中间纵板的中部偏前部位相连;第五斜向肋板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纵板与第四斜向肋板的连接处,第五斜向肋板的右前端连接在横向肋板与右侧纵板的连接处;支承板框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承板、第二支承板、第三支承板、第四支承板和第五支承板;第一支承板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二支承板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第三支承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四支承板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第五支承板沿右后至左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一支承板的左前端连接在后侧横板与中间纵板的连接处,且第一支承板设置在第二斜向肋板的向右后方延伸的位置上;第一支承板的右后端与第二支承板的左端相连;第二支承板的右端与第三支承板的左后端以及右侧纵板的后端相连;第三支承板的右前端与第四支承板的后端以及中间横板的右端相连;第五支承板的右后端与第四支承板的前端相连,第五支承板的左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与右侧纵板的连接处,且第五支承板设置在第四斜向肋板的向右后方延伸的位置上;左支承脚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后端上构成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的右端上构成前侧右部框形部位,且前支承脚位于左支承脚的右前方;第一斜板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的右前端连接在纵向肋板与后侧横板的连接处,第一斜板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的后部、后侧横板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左支承脚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的右侧面、左支承脚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的左后端部位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第二斜板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的左后端连接在横向肋板与右侧纵板的连接处,第二斜板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的右部、右侧纵板的前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共同构成前侧中间框形部位;前支承脚的前侧面与前侧横板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前支承脚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的前侧面相互平行,前支承脚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支承脚的右后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前支承脚的后侧面、前支承脚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I)用本实用新型的塑料阳角模板代替传统钢模和木质模板,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还有利于保护环境。·[0017](2)本实用新型的塑料阳角模板具有与其它塑料制品相同的防水和防霉性能,并且优选采用耐腐蚀、不易变形和具有阻燃性能的材质,从而适合建筑施工要求。(3))本实用新型的阳角模板设有2个支承脚,支承脚采用框形结构,其作用是第一、减轻了模板的重量,节省了塑料;第二、不仅增加了塑料建筑模板的整体的平稳性,还作为浇筑混凝土时的支承体系的一部分;第三、与相应的斜板共同形成被夹部位,以便通过相应的卡扣连接件与相邻的塑料建筑模板之间形成可拆式固定扣接。(4)本实用新型的阳角模板设有2个使用时与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拼接的连接面,每个连接面上均设置内凹的圆弧板段,从而使塑料建筑模板在受力变形时,通过圆弧板段的变形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有利于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由于拼接的两块塑料建筑模板的对接面均有内凹的圆弧板段,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扣合连接的状态,使得相邻塑料建筑模板拼接严密不漏浆。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阳角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与图I所示的阳角模板相配套的卡扣连接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该图为卡扣连接件沿销轴的中心线左右向剖视图;图3为与图I所示的阳角模板相配套的塑料建筑模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I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阳角模板与图3所示的塑料建筑模板通过图2所示的卡扣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拼装连接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的名称如下卡扣连接件I,塑料建筑模板201,第一被夹部位201a,第二被夹部位201b,阳角模板5,第一被夹部位5a,第二被夹部位5b,左侧中间框形部位5c,前侧中间框形部位5d,前侧横板51-1,圆弧板段51-1-1,中间横板51-2,后侧横板51-3,左侧纵板52-1,圆弧板段52-1-1,中间纵板52-2,右侧纵板52_3,左支承脚53_1,前支承脚53_2,纵向肋板54,横向肋板55,第一斜板56-1,第二斜板56-2,斜向肋板57,第一斜向肋板57_1,第二斜向肋板57-2,第三斜向肋板57-3,第四斜向肋板57-4,第五斜向肋板57-5,支承板框58,第一支承板58-1,第二支承板58-2,第三支承板58-3,第四支承板58-4,第五支承板58-5。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方式
中对方位进行描述时,以图I所朝向的方向为上方,以图I背后的方向为下方,图I中的左右方仍为描述中的左右方,图I中的上下方向为描述中的前后方向。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所示的阳角模板和图3所示的塑料建筑模板为实际使用时的俯视图,也即给出了相应的塑料建筑模板的上端面的形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阳角模板和图3所示的塑料建筑模板均为挤塑一体件,故按照图中所示端面形状沿上下方向进行延伸即得到相应的塑料建筑模板。(实施例I)见图1,本实施例的阳角模板5为挤塑一体件,是由材质为聚氯乙烯的塑料粒料熔化后经过相应的模具挤塑而得到的板框形塑料构件。阳角模板5包括均铅垂设置的前侧横 板51-1、中间横板51-2、后侧横板51-3、左侧纵板52_1、中间纵板52_2、右侧纵板52_3、纵向肋板54、横向肋板55、第一斜板56-1、第二斜板56-2、斜向肋板57和支承板框58,还包括左支承脚53-1和前支承脚53-2。左支承脚53-1和前支承脚53_2均为基本呈“口”形的框形部位,左支承脚53-1和前支承脚53-2均由铅垂设置的相应的框板依次相连构成。阳角模板5的左侧纵板52-1、中间纵板52-2、右侧纵板52_3和纵向肋板54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左侧纵板52-1、纵向肋板54、中间纵板52-2和右侧纵板52_3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52-1的中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2/3的部位处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52-1-1。前侧横板51-1、中间横板51-2、后侧横板51_3和横向肋板55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前侧横板51-1、横向肋板55、中间横板51-2和后侧横板51-3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前侧横板51-1的中右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2/3的部位处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51-1-1。中间横板51-2的左右向长度与中间纵板52-2的前后向长度基本相等,中间横板51-2的左右向长度约为纵向肋板54前后向长度的3倍,中间纵板52-2的前后向长度约为横向肋板55的左右向长度的3倍。阳角模板5的前侧横板51-1的左端与中间纵板52-2的前端相连;右侧纵板52_3的前端与前侧横板51-1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51-1-1相连;中间横板51-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52-1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51-2的右端与右侧纵板52-3的中部相连,中间横板51_2由其右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5/8的部位与中间纵板52-2的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5/8的部位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后侧横板51-3的左端与左侧纵板5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52-1 -1相连,后侧横板51 -3由其左右向的中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的约5/11的部位与中间纵板52-2的后端相连,后侧横板51-3由其右部、优选占左右向总长约8/11的部位与右侧纵板52-3的后部、优选占前后向总长的约8/11的部位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从而由前侧横板51-1、中间横板51-2、后侧横板51-3、左侧纵板
52-1、中间纵板52-2和右侧纵板52-3构成阳角模板5的模板主框架,且前侧横板51_1、后侧横板51-3、中间纵板52-2和右侧纵板52-3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右部框架,中间横板
51-2、后侧横板51-3、左侧纵板52-1和右侧纵板52_3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后部框架,并且右部框架的后部和后部框架的右部为同一个部位。前侧横板51-1设置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51-1-1和左侧纵板52-1设置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52-1-1,一方面使得圆弧板段用于增加模板主框架的强度,另一方面使得阳角模板5在变形时通过前侧横板51-1和左侧纵板
52-1的圆弧板段的变形可以减少对模板主框架变形的影响,还有利于阳角模板5继续保持平整的形状,从而可继续保持卡扣连接件I处于将相邻的2块塑料建筑模板进行可靠地扣合连接的状态。中间横板51-2的露出在外的左中部的前侧面为浇筑混凝土时的第一工作面,中间纵板52-2的露出在外的前中部的左侧面为浇筑混凝土时的第二工作面。第一工作面与第二工作面构成了阳角模板5的阳角。阳角模板5的纵向肋板54有I至2块(本实施例为I块)。纵向肋板54的前端与中间横板51-2相连,纵向肋板54的后端后侧横板51-3相连,并且纵向肋板54位于模板主 框架的后部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优选纵向肋板54的前端与中间横板51-2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1/8的部位相连,后端与后侧横板51-3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1/11的部位相连。阳角模板5的横向肋板55有I至2块(本实施例为I块)。横向肋板55的左端与中间纵板52-2相连,横向肋板55的右端与右侧纵板52-3相连,并且横向肋板55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部框架的前端偏后部位,优选横向肋板55的左端与中间纵板52-2的占前后向总长的约1/8的部位相连,右端与右侧纵板52-3的占前后向总长的约1/11的部位相连。阳角模板5的斜向肋板57有5块,该5块斜向肋板57的首尾依次相连,且按照首尾相连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斜向肋板57-1、第二斜向肋板57-2、第三斜向肋板57-3、第四斜向肋板57-4和第五斜向肋板57-5。第一斜向肋板57-1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二斜向肋板57-2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三斜向肋板57-3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四斜向肋板57-4沿右后至左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五斜向肋板57-5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一斜向肋板57-1左后端连接在纵向肋板54与后侧横板51-3的连接处,第一斜向肋板57-1的右前端与中间横板51-2的中部偏左部位相连、优选与中间横板51-2的占左右向总长的约3/8的部位相连。第二斜向肋板57-2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一斜向肋板57-1与中间横板51-2的连接处,第二斜向肋板57-2的右后端连接在后侧横板51_3与中间纵板52-2的连接处。第三斜向肋板57-3的左后端连接在后侧横板51-3与中间纵板52-2的连接处,第三斜向肋板57-3的右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51-2与右侧纵板52_3的连接处。第四斜向肋板57-4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51-2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第四斜向肋板57-4的左前端与中间纵板52-2的中部偏前部位相连、优选与中间纵板52-2的占前后向总长的约3/8处的部位相连。第五斜向肋板57-5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纵板52-2与第四斜向肋板57-4的连接处,第五斜向肋板57-5的右前端连接在横向肋板55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阳角模板5的支承板框58由首尾依次相连的5块支承板构成,该5块支承板按照首尾相连的次序依次称为第一支承板58-1、第二支承板58-2、第三支承板58-3、第四支承板58-4和第五支承板58-5。第一支承板58-1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二支承板58-2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第三支承板58-3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四支承板58-4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第五支承板58-5沿右后至左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一支承板58-1的左前端连接在后侧横板51-3与中间纵板52-2的连接处,且第一支承板58-1设置在第二斜向肋板57-2的向右后方延伸的位置上;第一支承板58-1的右后端与第二支承板58-2的左端相连;第二支承板58-2的右端与第三支承板58-3的左后端相连,并且同时与右侧纵板52-3的后端相连;第三支承板58-3的右前端与第四支承板58-4的后端相连,并且同时与中间横板51-2的右端相连;第五支承板58-5的右后端与第四支承板58-4的前端相连,第五支承板58-5的左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51-2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且第五支承板58-5设置在第四斜向肋板57-4的向右后方延伸的位置上。阳角模板5的左支承脚5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52-1后端上而作为阳角模板5的左侧的后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53-2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51-1的右端上而作为阳角模板5的前侧的右部的框形部位(简称为前侧右部框形部位),且前支承脚53-2位于左支承脚53-1的右前方。阳角模板5的第一斜板5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56-1的右前端连接在纵向肋板54与后侧横板51-3的连接处,第一斜板5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
53-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5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52-1的后部、后侧横板51-3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56-1共同构成阳角模板5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5c (简称为左侧中间框形部位5c),该左侧中间框形部位5c增加了阳角模板5的左侧部位的强度。阳角模板5的左支承脚5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52-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5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5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5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5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5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5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5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56-1的左后端部位的右侧面共同构成阳角模板5的位于左侧的第一被夹部位5a。该第一被夹部位5a是使用时与配套的卡扣连接件I的一个夹持部位相配合的部位。阳角模板5的第二斜板56-2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56-2的左后端连接在横向肋板55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第二斜板56-2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
53-2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53-2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51-1的右部、右侧纵板52-3的前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56-2共同构成阳角模板5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间的框形部位5d (简称为前侧中间框形部位5d),该前侧中间框形部位5d增加了阳角模板5的前侧部位的强度。前支承脚53-2的前侧面与前侧横板51-1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前支承脚5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53-2的前侧面平行,前支承脚53-2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支承脚5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5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前支承脚53-2的后侧面、前支承脚5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56-2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阳角模板5的位于前侧的第二被夹部位5b。该第二被夹部位5b是使用时与配套的卡扣连接件I的另一个夹持部位相配合的部位。阳角模板5在模板主框架中设置纵向肋板54、横向肋板55和各块斜向肋板57,增加了阳角模板5的模板主框架的朝向相应的工作面的抗压强度。各块斜向肋板57的设置则增加了朝向相应的工作面的弹性模量。阳角模板5还设置相应的支承板框58,从而使得阳角模板5成为在对着阳角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很大而在该方向上基本呈刚性的塑料建筑模板。阳角模板5的支承板框58的第二支承板58-2的后侧面与左支承脚53_1的后侧面位于同一铅垂面上,以及阳角模板5的支承板框58的第四支承板58-4的右侧面与前支承脚53-2的右侧面位于同一铅垂面上,使得模板支撑架的安装比较方便。阳角模板5的第一斜板56-1位于第一斜向肋板57-1的板体的延伸方向上,以及支承板框58的第一支承板58-1位于第二斜向肋板57-2的板体的延伸方向上,使得从前方施加至阳角模板5的第一工作面上的压力受到均衡的分布。阳角模板5的第二斜板56-2位于第五斜向肋板57_5的板体的延伸方向上,以及支承板框58的第五支承板58-5位于第四斜向肋板57-4的板体的延伸方向上,使得从前方施加至阳角模板5的第二工作面上的压力受到均衡的分布。阳角模板5的支承板框58的第三支承板58-3的朝向右后侧的侧面由阳角模板5的阳角所对准,也即第三支承板58-3的朝向右后侧的侧面与阳角模板5的第一工作面的延长面的交角以及与第二工作面的延长面的交角均为45度,从而在模板支撑架的支撑下,使·得支承板框58可以较好地承受浇筑混凝土时对阳角部位的振动冲击力。(应用例)见图3,塑料建筑模板201具有第一被夹部位201a和第二被夹部位201b。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阳角模板5与其他模板连接,例如和图3所示的塑料建筑模板201连接时,将卡扣连接件I的一个夹持部位与阳角模板5的第一被夹部位5a咬合,卡扣连接件I的另一个夹持部位与塑料建筑模板201的第二被夹部位201b咬合后再进行锁紧。以上实施例及应用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 一种阳角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角模板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51-1)、中间横板(51-2)、后侧横板(51-3)、左侧纵板(52-1)、中间纵板(52-2)、右侧纵板(52-3 )、左支承脚(53-1)、前支承脚(53-2 )、纵向肋板(54 )、横向肋板(55 )、第一斜板(56-1)、第二斜板(56-2 )、斜向肋板(57 )和支承板框(58 ); 所述的左侧纵板(52-1)、纵向肋板(54)、中间纵板(52-2)和右侧纵板(52-3)均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相互间按照从左至右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左侧纵板(52-1)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52-1-1);前侧横板(51-1)、横向肋板(55)、中间横板(51-2)和后侧横板(51-3)均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相互间按照从前至后的次序依次设置,并且前侧横板(51-1)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51-1-1); 前侧横板(51-1)的左端与中间纵板(52-2)的前端相连;右侧纵板(52-3)的前端与前侧横板(51-1)的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51-1-1)相连;中间横板(51-2)的左端与左侧纵板(52-1)的前端相连,中间横板(51-2)的右端与右侧纵板(52-3)的中部相连,中间横板(51-2)由其右部与中间纵板(52-2)的后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后侧横板(51-3)的左端与左侧纵板(52-1)的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52-1-1)相连,后侧横板(51-3)由其左右向的中部与中间纵板(52-2)的后端相连,后侧横板(51-3)由其右部与右侧纵板(52-3)的后部以连为一体的方式相互交错连接;从而由前侧横板(51-1)、中间横板(51_2)、后侧横板(51_3)、左侧纵板(52_1 )、中间纵板(52_2)和右侧纵板(52_3)构成阳角模板(5)的模板主框架,且前侧横板(51-1)、后侧横板(51-3)、中间纵板(52-2)和右侧纵板(52-3)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右部框架,中间横板(51-2)、后侧横板(51-3)、左侧纵板(52-1)和右侧纵板(52-3)共同构成模板主框架的后部框架,并且右部框架的后部和后部框架的右部为同一个部位; 纵向肋板(54)连接在中间横板(51-2)与后侧横板(51-3)之间,且由其前端与中间横板(51-2)相连,由其后端与后侧横板(51-3)相连,并且纵向肋板(54)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后部框架的左端偏右部位;横向肋板(55)连接在中间纵板(52-2)与右侧纵板(52-3)之间,且由其左端与中间纵板(52-2 )相连,由其右端与右侧纵板(52-3 )相连,并且横向肋板(55 )位于模板主框架的右部框架的前端偏后部位; 斜向肋板(57)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斜向肋板(57-1 )、第二斜向肋板(57-2)、第三斜向肋板(57-3)、第四斜向肋板(57-4)和第五斜向肋板(57-5);第一斜向肋板(57_1)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二斜向肋板(57-2)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三斜向肋板(57-3)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四斜向肋板(57-4)沿右后至左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五斜向肋板(57-5)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一斜向肋板(57-1)的左后端连接在纵向肋板(54)与后侧横板(51-3)的连接处,第一斜向肋板(57-1)的右前端与中间横板(51-2)的中部偏左部位相连;第二斜向肋板(57-2)的左前端连接在第一斜向肋板(57-1)与中间横板(51-2)的连接处,第二斜向肋板(57-2)的右后端连接在后侧横板(51-3)与中间纵板(52-2)的连接处;第三斜向肋板(57-3)的左后端连接在后侧横板(51-3)与中间纵板(52-2)的连接处,第三斜向肋板(57-3)的右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51-2)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第四斜向肋板(57-4)的右后端连接在中间横板(51-2)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第四斜向肋板(57-4)的左前端与中间纵板(52_2)的中部偏前部位相连;第五斜向肋板(57-5)的左后端连接在中间纵板(52-2)与第四斜向肋板(57-4)的连接处,第五斜向肋板(57-5)的右前端连接在横向肋板(55)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 支承板框(58 )包括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承板(58-1)、第二支承板(58-2 )、第三支承板(58-3)、第四支承板(58-4)和第五支承板(58-5);第一支承板(58_1)沿左前至右后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二支承板(58-2)沿左右向铅垂设置,第三支承板(58-3)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四支承板(58-4)沿前后向铅垂设置,第五支承板(58-5)沿右后至左前的方向铅垂设置;第一支承板(58-1)的左前端连接在后侧横板(51-3)与中间纵板(52-2)的连接处,且第一支承板(58-1)设置在第二斜向肋板(57-2)的向右后方延伸的位置上;第一支承板(58-1)的右后端与第二支承板(58-2)的左端相连;第二支承板(58-2)的右端与第三支承板(58-3)的左后端以及右侧纵板(52-3)的后端相连;第三支承板(58-3)的右前端与第四支承板(58-4)的后端以及中间横板(51-2)的右端相连;第五支承板(58-5)的右后端与第四支承板(58-4)的前端相连,第五支承板(58-5)的左前端连接在中间横板(51-2)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且第五支承板(58-5)设置在第四斜向肋板(57-4)的向右后方 延伸的位置上; 左支承脚(53-1)从后方连接在左侧纵板(52-1)后端上构成左侧后部框形部位,前支承脚(53-2)从右方连接在前侧横板(51-1)的右端上构成前侧右部框形部位,且前支承脚(53-2)位于左支承脚(53-1)的右前方; 第一斜板(56-1)沿右前至左后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一斜板(56-1)的右前端连接在纵向肋板(54)与后侧横板(51-3)的连接处,第一斜板(56-1)的左后端与左支承脚(53_1)的前侧的左右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左支承脚(53-1)的前侧左部、左侧纵板(52-1)的后部、后侧横板(51-3)的左端部位以及第一斜板(56-1)共同构成左侧中间框形部位(5c);左支承脚(53-1)的左侧面与左侧纵板(52-1)的左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前后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左支承脚(53-1)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左支承脚(53-1)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53-1)的左侧面相互平行,左支承脚(5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左支承脚(53-1)的后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左支承脚(53-1)的右侧面、左支承脚(53-1)的右前部的前侧面和第一斜板(56-1)的左后端部位的右侧面共同构成第一被夹部位(5a); 第二斜板(56-2)沿左后至右前的方向铅垂设置,且第二斜板(56-2)的左后端连接在横向肋板(55)与右侧纵板(52-3)的连接处,第二斜板(56-2)的右前端与前支承脚(53_2)的左侧的前后向的中部相连,从而由前支承脚(5 3 - 2 )的左侧前部、前侧横板(51 -1)的右部、右侧纵板(52-3)的前端部位以及第二斜板(56-2)共同构成前侧中间框形部位(5d);前支承脚(53-2)的前侧面与前侧横板(51-1)的前端面位于同一个沿左右向设置的铅垂面上;前支承脚(53-2)的后侧面沿左右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53-2)的前侧面相互平行,前支承脚(53-2)的右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前支承脚(53-2)的右后部的左侧面沿前后向铅垂设置且与前支承脚(53-2)的右侧面相互平行,从而由前支承脚(53-2)的后侧面、前支承脚(53-2)的左后部的左侧面和第二斜板(56-2)的右前端部位的后侧面共同构成第二被夹部位(5b)。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阳角模板,该阳角模板为整体呈板框形的挤塑一体件,包括前侧横板、中间横板、后侧横板、左侧纵板、中间纵板、右侧纵板、左支承脚、前支承脚、纵向肋板、横向肋板、第一斜板、第二斜板、斜向肋板和支承板框;该阳角模板设有主要包括支承脚在内的与配套的卡扣连接件的夹持部位相配合的被夹持部位,前侧横板的中右部设有向后弯曲的圆弧板段;左侧纵板的中后部设有向右弯曲的圆弧板段;前侧模板和左侧纵板为阳角模板使用时与其他相邻塑料建筑模板进行拼接的部位。本实用新型的阳角模板抗压能力强,在配套的卡扣连接件的强力锁紧下,与相邻模板间相互拼接严密牢固不漏浆。
文档编号E04G13/00GK202787962SQ20122030341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胡双强 申请人:常州新区宏源塑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