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904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装置辅助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
置。
背景技术
在光纤制造过程中,石英光棒经过拉丝炉中的石墨发热体加热,溶化后,以大约1000米的速度被拉制成为光纤。由于石墨加热体产生的热量,拉丝炉中的温度会上升至大约2200°C,因此为了保护由金属制成的拉丝炉体,需要进行冷却,包括对拉丝炉上部、中部和底部三个部分的冷却,且冷却管路分开,独立进行。目前针对于拉丝炉底部的冷却装置是利用循环冷却水通过中空的底环,以实现对拉丝炉底部的冷却。此种冷却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往往水流在下底环中的冷却效果不均匀,而且由于被冷却的金属下底环直接和石墨体接触,造成石墨体温度突变,从而影响光纤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光纤制造辅助装置,尤其适合在光纤制造过程中对拉丝炉底部进行冷却,该冷却装置能够有效降低光纤拉丝炉底部的温度,且降温效果均匀。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包括下底环及其内侧的石英环;所述下底环包括下底环内圈和下底环外圈;所述下底环内圈设有下底环上腔和下底环下腔;所述下底环外圈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下底环下腔相通,所述回水口与下底环上腔相通。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位于回水口的正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回水口为半圆弧节流孔,且以所述下底环内圈的一条直径为对称轴对称排列。进一步的,所述对称轴一侧的回水口数量为四个,且其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变大。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为半圆弧节流孔,且以所述下底环内圈的一条直径为对称轴对称排列。进一步的,所述对称轴一侧的进水口数量为四个,且其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变大。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光纤生产过程中对拉丝炉底部进行冷却时,不仅保证了拉丝炉底部的均匀降温,而且有效避免了石墨体的温度突变,保护了拉丝炉和石墨体,提高了光纤产品质量。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底环内圈的结构示意图[0014]图中I、下底环2、回水口3、进水口4、下底环下腔5、下底环上腔 6、石英环11、下底环外圈12、下底环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包括下底环I及其内侧的石英环6 ;所述下底环I包括下底环内圈12和下底环外圈11 ;所述下底环内圈12设有下底环上腔5和下底环下腔4 ;所述下底环外圈11设有进水口 3和回水口 2,所述进水口 3与下底环下腔4相通,所述回水口 2与下底环上腔5相通。所述进水口 3位于回水口 2的正下方。所述回水口 2为半圆弧节流孔,且以所述下底环内圈12的一条直径为对称轴对称排列。所述对称轴一侧的回水口 2数量为四个,且其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变大。所述进水口 3为半圆弧节流孔,且以所述下底环内圈12的一条直径为对称轴对称排列。所述对称轴一侧的进水口 2数量为四个,且其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变大。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在应用于对直径为80mm的光纤母棒进行拉丝的生产中时,首先需将本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安装于光纤拉丝炉的底部,并将石墨体紧密安装于石英环6的内壁上,安装完毕后,通入已进行软化处理的冷却水,冷却水通过进水口 3流入下底环下腔4,冷却水经过下底环内圈12流入下底环上腔4中,最后由回水口 2流出。如图2,独特的下底环内圈12的结构,保证了对拉丝炉底部的均匀冷却,采用石英环6,实现了温度的缓慢过渡,防止了石墨体的温度突变。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底环及其内侧的石英环;所述下底环包括下底环内圈和下底环外圈;所述下底环内圈设有下底环上腔和下底环下腔;所述下底环外圈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下底环下腔相通,所述回水口与下底环上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位于回水口的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口为半圆弧节流孔,且以所述下底环内圈的一条直径为对称轴对称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轴一侧的回水口数量为四个,且其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变大。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为半圆弧节流孔,且以所述下底环内圈的一条直径为对称轴对称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轴一侧的进水口数量为四个,且其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变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纤拉丝炉底部冷却装置,包括下底环及其内侧的石英环;所述下底环包括下底环内圈和下底环外圈;所述下底环内圈设有下底环上腔和下底环下腔;所述下底环外圈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下底环下腔相通,所述回水口与下底环上腔相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光纤生产过程中对拉丝炉底部进行冷却时,不仅保证了拉丝炉底部的均匀降温,而且有效避免了石墨体的温度突变,保护了拉丝炉和石墨体,提高了光纤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C03B37/02GK202786010SQ20122049385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于鸿彬, 刘昆, 张龙 申请人:天津长飞鑫茂光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