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468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屋顶的防水结构。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包括屋顶平台,还包括在所述屋顶平台上周向地架设的悬挑式防水檐,所述防水檐与所述屋顶平台在同一平面上一体连接,所述防水檐的缘部还设有一体连接的立体墙围;所述防水檐上还周向地设有排水沟。本发明采用了悬挑式防水檐,避免了现有平顶屋顶的水会沿着建筑物外立面发生向下的引流现象。屋顶平台的积水被引到排水沟中,通过单独设计的排水系统引流,避免屋顶积水的现象。
【专利说明】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物屋顶的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屋顶一般分为平顶屋顶和屋脊屋顶。平顶一般出现于高层建筑,而屋脊屋顶多出现于别墅排屋和多层建筑。屋脊屋顶的防水一般不存在问题。而平顶屋顶则常常会遇到积水甚至是往下渗水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平顶屋顶容易出现积水和往下渗水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包括屋顶平台,还包括在所述屋顶平台上周向地架设的悬挑式防水檐,所述防水檐与所述屋顶平台在同一平面上一体连接,所述防水檐的缘部还设有一体连接的立体墙围;所述防水檐上还周向地设有排水沟。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防水檐与所述立体墙围的交界处至少设有一个排水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立体墙围与所述防水檐以T字形的方式连接。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立体墙围的下端缘部还设有滴水角。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屋顶平台包括基层和防水层,基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水层是防水砂浆抹面层,防水层厚度为20mm。
[0009]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采用了悬挑式防水檐,避免了现有平顶屋顶的水会沿着建筑物外立面发生向下的引流现象。屋顶平台的积水被引到排水沟中,通过单独设计的排水系统引流,避免屋顶积水的现象。本发明还设有滴水角,在滴水角的作用下,水就不会沿着外立面下流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层,2-防水檐,3-立体墙围,4-排水沟,5-滴水角,6-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0012]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书之后所作出的任何改变,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都将受到法律的保护。
[0013]如图1所示,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包括屋顶平台和在所述屋顶平台上周向地架设的悬挑式防水檐2 ;所述屋顶平台包括基层I和防水层6,基层I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水层6是防水砂浆抹面层,防水层6厚度为20mm。所述防水檐2与所述屋顶平台在同一平面上一体连接,所述防水檐2的缘部还设有一体连接的立体墙围3 ;所述防水檐2上还周向地设有排水沟4。所述防水檐2与所述立体墙围3的交界处至少设有一个排水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沟4连通。所述立体墙围3与所述防水檐2以T字形的方式连接。所述立体墙围3的下端缘部还设有滴水角5。
【权利要求】
1.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包括屋顶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屋顶平台上周向地架设的悬挑式防水檐,所述防水檐与所述屋顶平台在同一平面上一体连接,所述防水檐的缘部还设有一体连接的立体墙围;所述防水檐上还周向地设有排水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檐与所述立体墙围的交界处至少设有一个排水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排水沟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墙围与所述防水檐以T字形的方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墙围的下端缘部还设有滴水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建筑物顶部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平台包括基层和防水层,基层是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水层是防水砂浆抹面层,防水层厚度为20_。
【文档编号】E04D13/064GK103510664SQ201310502141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3日
【发明者】沈黎兴 申请人: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