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台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的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尤指一种平台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一种平台支模结构,包括架设于两侧墙体之间的平台结构,以及形成于所述平台结构之上的支撑结构;所述平台结构固接于两侧墙体之上;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上层模板施工。采用平台结构和支撑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超高支模,相比现有的超高满堂脚手架,可以更加地节约成本、缩短工期、降低安全隐患。
【专利说明】一种平台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用的支撑结构及施工方法,尤指一种平台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高层建筑连体结构、公共建筑的共享空间等高大厅堂楼盖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或者在单层高大空间的建筑施工中,超高支模的整体坍塌造成多人伤亡的恶性事故时有发生,建设部也将高大支模工程的施工安全列为重点管理的内容,对于高大厅堂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的支模或单层高大空间的施工中,常规的施工方法为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由地面满堂排架支模,称为超高满堂脚手架。但该方法当支模高度超过20米时,不仅脚手钢管和扣件用量巨大,搭设人工费用高,且超高落地扣件钢管支模架的传力复杂,安全隐患多。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平台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满堂脚手架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发明一种平台支模结构,包括架设于两侧墙体之间的平台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平台结构之上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上层模板施工。
[0006]本发明采用平台结构作为基础支撑,在平台结构之上搭建支撑结构,省去了现有的超高满堂脚手架,该支撑结构也可以为脚手架支撑,因为可以搭建在平台结构之上,所以该支撑结构不需要采用超高的设计,这样减少了超高支模的安全隐患。还能够节省费用,相比超高满堂脚手架,本方案的材料用量节省,而且搭设所需的人工成本也较少,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0007]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台结构包括钢板、主钢梁、次钢梁、方木以及胶合板,所述钢板相对应地预埋于两侧墙体内并露出端部,所述主钢梁连接所述钢板的端部,所述次钢梁铺设于所述主钢梁之上,所述方木铺设于所述次钢梁之上,所述胶合板紧固于所述方木之上。
[0008]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主钢梁焊接于所述钢板的端部。
[0009]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次钢梁等间距的铺设于所述主钢梁之上,并焊接于所述主钢梁。
[0010]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方木用钢丝绑扎于所述次钢梁之上。
[0011]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胶合板用铁钉紧固于所述方木之上。
[0012]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脚手架,所述脚手架中的立杆架设于所述次钢梁之上。
[0013]本发明一种平台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0014]于两侧墙体之间架设平台结构;以及
[0015]于所述平台结构之上架设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上层模板施工。
[0016]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台结构包括钢板、主钢梁、次钢梁、方木以及胶合板;
[0017]于两侧墙体之间架设平台结构,包括:墙体施工过程中,于设定位置相对应地预埋钢板,并露出端部;
[0018]吊装主钢梁于所述钢板位置,并焊接于所述钢板的端部;
[0019]吊装次钢梁,所述次钢梁铺设于所述主钢梁之上,采用点焊方式固定;
[0020]吊装方木,所述方木铺设于所述次钢梁之上,采用钢丝绑扎固定;
[0021]吊装胶合板,所述胶合板固接于所述方木之上。
[0022]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脚手架;
[0023]于所述平台结构之上架设支撑结构,包括:于所述胶合板之上搭设脚手架,所述脚手架中的立杆架设于所述次钢梁之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本发明一种平台支模结构中平台结构的侧视图;
[0025]图2至图5本发明一种平台支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7]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平台支模结构中平台结构的侧视图。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采用平台结构和支模结构结合使用来替代现有技术中的超高满堂脚手架的支模结构,该平台结构临空架设于两侧的墙体之间,有平台结构作为平面基础,在平台结构上搭建支模结构,相比以地面为基础搭建脚手架,大大减少了扣件和钢管的用量,节约用材。另夕卜,相比超高的满堂脚手架,平台结构更加稳固,能够降低安全隐患。下面对本发明一种平台支模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28]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平台支模结构包括平台结构20和支撑结构,平台结构20临空架设于两侧墙体10之间,并固接于墙体10,作为支撑结构的基础。支撑结构搭建于平台结构20之上,用于支撑上层模板施工。本发明采用平台结构20以及支撑结构组合来实现超高支模的效果,且平台结构20还可以作为后期装修施工的操作平台,可以合理利用资源。
[0029]平台结构20包括钢板101、主钢梁201、次钢梁202、方木203、以及胶合板204,其中:
[0030]钢板101相对应地预埋在两侧的墙体10内,并且露出端部。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可选择四块钢板101,分别两两相对地预埋于两侧的墙体10内,均露出一块端部。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多对预埋的钢板101,以供连接主钢梁201。
[0031]主钢梁201连接钢板101的端部,并固定于钢板101的端部,主钢梁201作为平台结构20的基石,起到支撑作用。主钢梁201通过与钢板101的端部连接,实现了平台结构20的临空设置,设置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主钢梁201采用焊接固定于钢板101的端部,该焊接为角焊接方式。
[0032]次钢梁202铺设于主钢梁201之上,并与主钢梁201的贴合处连接固定。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次钢梁202采用点焊的方式连接固定于主钢梁201上。
[0033]方木203铺设于次钢梁202之上,并于次钢梁202的贴合处连接固定。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方木203采用钢丝绑扎固定于次钢梁202上。
[0034]胶合板204铺设于方木203之上,并且紧固于方木203。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胶合板203米用铁钉紧固于方木203。
[0035]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上层楼板的施工,该支撑结构为普通脚手架,以平台结构20为基础,在平台结构20上面搭设支撑用的脚手架。脚手架包括扣件和钢管,设置水平杆、立杆、剪刀撑,在连接处采用扣件紧固,增强整体支撑系统的刚度。其中的脚手架立杆设置合适的间距,例如I米,该脚手架立杆必须设置于次钢梁202的位置之上,因次钢梁202的支撑力强,可满足强大压力,使得脚手架更加稳固。
[0036]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应用于单层超高大空间的施工中,其平面尺寸为12米*10.7米,最大梁截面尺寸为500毫米*1200毫米,上层楼板厚度为180毫米,底层的标高为43.15米。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中的平台结构设置于40米高空处,预埋于墙体内的钢板选用700毫米*450毫米*30毫米,共四块,锚固长度为500毫米,留出300毫米的端部,以供连接主钢梁。钢材选用Q235B型型钢,主钢梁焊接固定于预埋钢板上,次钢梁以间距I米的等间距铺设于主钢梁上,然后于连接处点焊连接。方木选用50毫米*100毫米,以间距30厘米的等间距铺设于次钢梁上,胶合板选用18毫米厚的胶合板,用铁钉紧固于方木上。然后于平台结构之上搭建3.6米的脚手架作为支撑结构。在单层超高大空间的施工中,应用平台结构和脚手架的结合,实现了约43米高的支模结构,相比超高满堂脚手架的结构,能够节省大量的钢管和扣件,还能增加安全系数,平台结构相比超高的支撑钢管更加稳固,有效地减少安全隐患。
[0037]结合图2至图5,对本发明一种平台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38]首先,于两侧墙体之间架设平台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0039]在墙体的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的位置预埋钢板,于两侧墙体中相对设置钢板,并露出端部,以便后续连接主钢梁。
[0040]如图2所示,接着用塔吊吊装主钢梁201,运送至设定位置后,人工焊接于钢板的端部,可以采用角焊接方式,这样连接牢固性好。
[0041]如图3所示,主钢梁201安装好后,再用塔吊吊装次钢梁202,将次钢梁202等间距的铺设于主钢梁201之上,然后在连接处采用点焊的方式固定。
[0042]如图4所示,铺设好次钢梁202之后,吊装方木203,将方木203等间距的铺设于次钢梁202上,可以采用钢丝绑扎固定好方木。
[0043]如图5所不,再于方木203之上铺设胶合板204,用铁钉将胶合板204固定于方木203之上。
[0044]然后,于所述平台结构之上架设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上层模板施工。步骤为:
[0045]在胶合板204之上搭建脚手架,作为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上层楼板施工。[0046]在本发明平台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平台支模结构中的平台结构设置于40米高空处,其中:钢板选用700毫米*450毫米*30毫米,共四块,锚固长度为500毫米,预留出300毫米的端部,以供连接主钢梁。钢材选用Q235B型型钢,主钢梁焊接固定于预埋钢板上,次钢梁以间距I米的等间距铺设于主钢梁上,然后于连接处点焊连接。方木选用50毫米*100毫米,以间距30厘米的等间距铺设于次钢梁上,胶合板选用18毫米厚的胶合板,用铁钉紧固于方木上。支撑结构选用3.6米的脚手架。在单层超高大空间的施工中,应用平台结构和脚手架的结合,实现了约43米高的支模结构,相比超高满堂脚手架的结构,能够节省大量的钢管和扣件,还能增加安全系数,平台结构相比超高的支撑钢管更加稳固,有效地减少安全隐患。
[0047]搭设完平台支模结构后,继续上层模板支设,绑扎钢筋,然后砼浇筑,上层施工结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即可将平台结构上面的脚手架以及模板拆除,平台结构可保留至装修完成后,组织拆除。在拆除平台结构时,由于上层楼板和吊顶装修已经完成,塔吊无法垂直起吊,可以采用塔吊和手动葫芦结合的办法完成拆除工作。依次将胶合板、方木次钢梁、主钢梁拆除后,预埋的钢板可以不拆除,在表面涂抹砂浆装饰即可。
[0048]本发明采用平台结构和支撑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超高支模,相比现有的超高满堂脚手架,可以更加地节约成本、缩短工期、降低安全隐患。而且平台结构还可以作为后期装修用的操作平台,可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本方法还具有施工简单、缩短工期,节约人工成本等优点。
[0049]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平台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设于两侧墙体之间的平台结构;以及 设于所述平台结构之上的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上层模板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台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结构包括钢板、主钢梁、次钢梁、方木以及胶合板,所述钢板相对应地预埋于两侧墙体内并露出端部,所述主钢梁连接所述钢板的端部,所述次钢梁铺设于所述主钢梁之上,所述方木铺设于所述次钢梁之上,所述胶合板紧固于所述方木之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钢梁焊接于所述钢板的端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钢梁等间距的铺设于所述主钢梁之上,并焊接于所述主钢梁。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木用钢丝绑扎于所述次钢梁之上。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合板用铁钉紧固于所述方木之上。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台支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为脚手架,所述脚手架中的立杆架设于所述次钢梁之上。
8.一种平台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于两侧墙体之间架设平台结构;以及 于所述平台结构之上架设支撑结构,用于支撑上层模板施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平台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台结构包括钢板、主钢梁、次钢梁、方木以及胶合板; 于两侧墙体之间架设平台结构,包括: 墙体施工过程中,于设定位置相对应地预埋钢板,并露出端部; 吊装主钢梁于所述钢板位置,并焊接于所述钢板的端部; 吊装次钢梁,所述次钢梁铺设于所述主钢梁之上,采用点焊方式固定; 吊装方木,所述方木铺设于所述次钢梁之上,采用钢丝绑扎固定; 吊装胶合板,所述胶合板固接于所述方木之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台支模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为脚手架; 于所述平台结构之上架设支撑结构,包括:于所述胶合板之上搭设脚手架,所述脚手架中的立杆架设于所述次钢梁之上。
【文档编号】E04G11/50GK103628674SQ201310597906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卢育坤, 吴洪章, 窦彦兵, 王春, 闵感, 董红, 朱威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