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绿化带停车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化带停车位。
背景技术:
传统停车仅在路边或车库停车,如今小型车数量激增,路边的停车位和车库已满足不了停车需求。立体停车库采用多层仓储式停车,自动化存取管理,确实提高了停车密度和空间利用率,但是立体停车库每车位的造价昂贵,运转成本大,过于集中远离住地,给车主存取车带来不便。植草砖停车由于植草砖经常遭车碾压,植草砖内的植物生长较为不畅,也存在弊端。建筑空地绿化很多,但汽车停放草地会破坏草地,绿化带马路牙子也限制汽车驶上绿地。
发明内容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化带停车位,结构简单,安全便捷,占用草地面积小,不影响绿化植物的观赏和养护。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化带停车位,包括左U型导轨、右U型导轨、挡杆,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的后端通过挡杆固定连接,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的前端分别设有引导坡面,所述引导坡面的两侧设有挡板,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上设有排水孔,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的底部分别通过四个支柱固定于地面,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的支柱通过两个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的宽度大于车辆轮胎的宽度,所述排水孔是圆孔或方形孔,所述连接杆呈交叉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便捷,可充分利用道路旁侧、行道树间、房前屋后等绿地上的空间开辟停车位,占用草地面积小,解决停车位和绿化带之间的矛盾。U型导轨可避免车辆侧滑下停车位,排水孔可以起到有效防滑作用,另外,阳光、雨水可透过排水孔进行照射、浇灌,不影响绿化植物的观赏和养护。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引导坡面,2、右U型导轨,3、左U型导轨,4、排水孔,5、挡杆,6、连接杆,7、挡板,8、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绿化带停车位,包括左U型导轨3、右U型导轨2、挡杆5,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的后端通过挡杆5固定连接,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的前端分别设有引导坡面I,所述引导坡面I的两侧设有挡板7,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上设有排水孔4,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的底部分别通过四个支柱8固定于地面,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的支柱8通过两个连接杆6固定连接,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的宽度大于车辆轮胎的宽度,所述排水孔4是圆孔或方形孔,所述连接杆6呈交叉状。U型导轨可避免车辆侧滑下停车位,排水孔可以起到有效防滑作用,另外,阳光、雨水可透过排水孔进行照射、浇灌,不影响绿化植物的观赏和养护。
权利要求1.一种绿化带停车位,包括左U型导轨(3)、右U型导轨(2)、挡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的后端通过挡杆(5)固定连接,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的前端分别设有引导坡面(I),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上设有排水孔(4),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⑵的底部分别通过四个支柱⑶固定于地面,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的支柱(8)通过两个连接杆(6)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带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坡面(I)的两侧设有挡板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带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左U型导轨(3)和右U型导轨(2)的宽度大于车辆轮胎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带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4)是圆孔或方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带停车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6)呈交叉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绿化带停车位,包括左U型导轨、右U型导轨、挡杆,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的后端通过挡杆固定连接,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的前端分别设有引导坡面,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上设有排水孔,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的底部分别通过四个支柱固定于地面,所述左U型导轨和右U型导轨的支柱通过两个连接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便捷,占用草地面积小,解决停车位和绿化带之间的矛盾。U型导轨可避免车辆侧滑下停车位,排水孔可以起到有效防滑作用,另外,阳光、雨水可透过排水孔进行照射、浇灌,不影响绿化植物的观赏和养护。
文档编号E04H6/04GK203050178SQ20132004755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9日
发明者侯学福 申请人:侯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