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景原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335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阔景原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的改进技术。
背景技术
原墅是原生态别墅的简称,是当前房地产开发中作为一种别墅结构形式得到了注重高品质生活人们的亲睐。现在别墅大部分都是独栋别墅或联排别墅或一栋两户或一栋四户结构形式,这类结构形式土地利用率不高,除了独栋别墅之外各住户的私密性不好,车库大小一般也仅仅只有一个车位,在别墅中也难以设置健身和娱乐的功能区域,住户使用时难免美中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私密性好、布局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的阔景原墅。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设计方案为:一种阔景原墅,包括间隔成多户的别墅主体,在别墅主体底下设置有地下室,该别墅主体包括一栋4户或一栋6户,并列的两排布局,在别墅主体前后均设置有私家花园,各户均设置有单独楼梯或电梯与地下室连通。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地下室分隔为与户数一致的多个,各户的地下室均布置有可容纳2 3辆车的停车位、以及可用作健身和娱乐的功能区。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别墅主体间隔为4户,各户均为叠加式别墅户型,别墅主体整体楼高为四层,并列的两户形式,地下室分割为四个,位于外侧的两个地下室分布通过楼梯与一层的两个并列住户连通,位于中间的两个地下室分布通过楼梯与三层的两个并联住户连通,各楼梯之间隔离。且,所述的私家花园为四个,在别墅主体前方和后方分别分布有两个,位于上层的住户通过楼梯与其对应的私家花园连通,各私家花园之间相互隔离。作为对上述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别墅主体间隔为六户,各户均为叠加式别墅户型,别墅主体整体楼高为六层,并列的两户形式,地下室分割为六个,位于外侧的两个地下室分布通过楼梯与一层的两个并列住户连通,位于中间的两个地下室分别通过电梯与五层的两个并联住户连通,位于外侧与中间之间的两个地下室分别通过楼梯与三层的两个并联住户连通。且,所述的电梯为双开门电梯,住户的门禁系统识别进入电梯中的住户位置,并根据该住户位置仅仅开启与该住户对应的电梯门。且,所述的私家花园为六个,包括位于别墅主体前方和后方的四个以及位于别墅主体屋顶的两个,其中在别墅主体前方和后方分别分布有两个,位于上层的住户通过楼梯与其对应的私家花园连通,各私家花园之间相互隔离。本实用新型阔景原墅特点是回归了别墅的原生态本质,以节约土地资源做到比一般别墅更大的宽阔景观、使用功能更齐全。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房屋结构设计合理科学,可设计成为一栋四户或一栋六户的结构,每户均享有超大的地下室和车库,该地下室即可布置出多个停车位,也具有足够的空间作为健身和娱乐的功能区,丰富了别墅的功能;每户地上2层,地下一层,采用大面宽小进深的格局实现非常好的采光通风效果,且使用方便。并且,该阔景原墅各户均具有地面私家花园,对于顶层住户还设置有位于楼顶的私家花园,各户连通地下室、私家花园以及别墅主体内部的楼梯均与其他住户隔离独立使用,而且所采用的电梯为智能的双开门电梯,保证了各住户件的私密性,居住自然、舒适、时尚、便利,体现了高品质的建筑特点。并且相对现有的别墅而言,本实用新型节约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率也更高。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四户型)地下室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实施例一第一层户型不意图。附图3为实施例一第二层户型示意图。附图4为实施例一第三层户型示意图。附图5为实施例一第四层户型示意图。附图6为实施例一顶层户型示意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 (六户型)地下室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实施例二纵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原墅具有宽阔的景观,因而称之为阔景原墅。该阔景原墅提倡一种新时代的别墅生活模式,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室内结构设计、优化居住空间,使居住更加自然、舒适、时尚以及便捷。实施例一:如附图1 6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阔景原墅为一栋四户,并列的两排布局,各户均为叠加式别墅户型,因此整体高度为四层。该阔景原墅包括间隔成四户的别墅主体1,在别墅主体底下设置有地下室2,在别墅主体前后均设置有私家花园3,各户均设置有单独楼梯与地下室连通。该地下室分隔为与户数一致的四个,各户的地下室均布置有可容纳2 3辆车的停车位、以及可用作健身和娱乐的功能区。本实施例的地下室中,位于外侧的两个地下室分布通过楼梯与一层的两个并列住户连通,位于中间的两个地下室分布通过楼梯与三层的两个并联住户连通,各楼梯之间隔离。本实施例的私家花园也为四个,在别墅主体前方和后方分别分布有两个,位于上层的住户通过楼梯与其对应的私家花园连通,各私家花园之间相互隔离。实施例二:再如附图7、8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阔景原墅为一栋六户,并列两户,上下三户,各户均为叠加式别墅户型,因此整体高度为六层。该阔景原墅包括间隔成六户的别墅主体1,在别墅主体底下设置有地下室2,在别墅主体前后均设置有私家花园3,各户均设置有单独楼梯和电梯与地下室连通。该地下室分隔为与户数一致的六个,各户的地下室均布置有可容纳2 3辆车的停车位、以及可用作健身和娱乐的功能区。本实施例的地下室中,位于外侧的两个地下室分布通过楼梯与一层的两个并列住户连通,位于中间的两个地下室分别通过电梯与五层的两个并联住户连通,位于外侧与中间之间的两个地下室分别通过楼梯与三层的两个并联住户连通。本实施例的私家花园为六个,包括位于别墅主体前方和后方的四个以及位于别墅主体屋顶的两个,其中在别墅主体前方和后方分别分布有两个,位于上层的住户通过楼梯与其对应的私家花园连通,各私家花园之间相互隔离为了提高各住户的私密性,所述的电梯为双开门电梯,住户的门禁系统识别进入电梯中的住户位置,并根据该住户位置仅仅开启与该住户对应的电梯门。上述两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从该两方案可看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房屋结构设计合理科学,每户均享有超大的地下室车库,该地下室即可布置出多个停车位,也具有足够的空间作为健身和娱乐的功能区,丰富了别墅的功能。并且,该阔景原墅各户均具有私家花园,对于顶层住户还设置有位于楼顶的私家花园,各户连通地下室、私家花园以及别墅主体内部的楼梯均与其他住户隔离,而且所采用的电梯为智能的双开门电梯,保证了各住户件的私密性,居住自然、舒适、时尚、便利,体现了高品质的建筑特点。并且相对现有的别墅而言,本实用新型节约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率也更高。至于各户中具体的户型,可根据需要而设定,因为各户均为叠加式别墅格局,设计比较灵活,在此不作限制。现代高密度楼盘开发导致传统多层产品舒适度不够,无法满足人对居住本质的追求。本实用新型研究了别墅的本质再巧妙地应用到多层产品当中,在高密度条件下实现了类似独栋别墅的空间效果和舒适度,且在采光、通风、视野上面优于独栋别墅。本实用新型整体具有高智能化、高私密性的特点,适合中国目前楼盘高密度开发的国情,可以大量推广。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阔景原墅,包括间隔成多户的别墅主体(1),在别墅主体底下设置有地下室(2),其特征在于,该别墅主体包括一栋4户或一栋6户,并列的两排布局,在别墅主体前后均设置有私家花园(3),各户均设置有单独楼梯或电梯与地下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阔景原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下室分隔为与户数一致的多个,各户的地下室均布置有可容纳2 3辆车的停车位、以及可用作健身和娱乐的功能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阔景原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别墅主体间隔为4户,各户均为叠加式别墅户型,别墅主体整体楼高为四层,并列的两户形式,地下室分割为四个,位于外侧的两个地下室分布通过楼梯与一层的两个并列住户连通,位于中间的两个地下室分布通过楼梯与三层的两个并联住户连通,各楼梯之间隔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阔景原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私家花园为四个,在别墅主体前方和后方分别分布有两个,位于上层的住户通过楼梯与其对应的私家花园连通,各私家花园之间相互隔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阔景原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别墅主体间隔为六户,各户均为叠加式别墅户型,别墅主体整体楼高为六层,并列的两户形式,地下室分割为六个,位于外侧的两个地下室分布通过楼梯与一层的两个并列住户连通,位于中间的两个地下室分别通过电梯与五层的两个并联住户连通,位于外侧与中间之间的两个地下室分别通过楼梯与三层的两个并联住户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阔景原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梯为双开门电梯,住户的门禁系统识别进入电梯中的住户位置,并根据该住户位置仅仅开启与该住户对应的电梯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阔景原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私家花园为六个,包括位于别墅主体前方和后方的四个以及位于别墅主体屋顶的两个,其中在别墅主体前方和后方分别分布有两个,位于上层的住户通过楼梯与其对应的私家花园连通,各私家花园之间相互隔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阔景原墅特点是回归了别墅的原生态本质,以节约土地资源做到比一般别墅更大的宽阔景观、使用功能更齐全。每户地上2层,地下一层,采用大面宽小进深的格局实现非常好的采光通风效果,且使用方便。并且,该阔景原墅各户均具有地面私家花园,对于顶层住户还设置有位于楼顶的私家花园,各户连通地下室、私家花园以及别墅主体内部的楼梯均与其他住户隔离独立使用,而且所采用的电梯为智能的双开门电梯,保证了各住户件的私密性,居住自然、舒适、时尚、便利,体现了高品质的建筑特点。并且相对现有的别墅而言,本实用新型节约土地资源,土地利用率也更高。
文档编号E04H1/04GK203034835SQ20132006065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4日
发明者吴开胜 申请人:惠州市保华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