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0763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包括脊柱结构组件和网板,所述脊柱结构组件包括导轨、脊柱、内转换件和外转换件,所述脊柱的内翼缘通过沿所述脊柱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内转换件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脊柱的外翼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脊柱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用于与网板连接的外转换件。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采用单柱脊柱结构,结构简单,零部件规格数量少,各个零部件可分别工业化生产,有效简化了施工平台的拆装程序,且减少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人为不确定因素。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的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 屏。 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

【背景技术】
[0002] 脚手架(scaffold)为在施工现场为工人操作并解决高处作业而搭设的各种支 架,为建筑领域的通用术语,随着建筑领域的迅猛发展,目前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同时对 脚手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已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目前超高层建 筑施工多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但传统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为满足使用需要、保持架体 的整体稳定性以及在建筑上的附着强度,一般需搭设4?5层的高度,且架体从上到下都比 较宽,然而实际施工时作业人员更多的只是使用在建楼层对应的1?2层架体,在此之下的 架体只起边缘防护的作用,因此传统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下面的2?3层就显得太宽。主 要存在的缺陷是架体材料的浪费,环保性差;架体重量大,安装、拆卸工作量大;架体升降 和使用时荷载较大。因此基于前述的问题,有必要针对现有升降脚手架的结构做进一步研 究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的脊柱结 构的升降防护屏。
[0004] 考虑到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采用 以下技术方案:
[0005] -种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包括脊柱结构组件和防护网板,所述脊柱结构组件 包括导轨、脊柱、内转换件和外转换件,所述脊柱的内翼缘通过沿所述脊柱延伸方向间隔设 置的至少两个内转换件与所述导轨连接。
[0006]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脊柱的外翼缘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脊 柱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用于与防护网板连接的外转换件。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脊柱为"H"字型钢。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一个内转换件为四个侧面围成的中空结 构,位于一个侧面的平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脊柱内翼缘连接的安装孔,位于与之相对设置的 另一个侧面的平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连接的安装孔。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外转换件的中部为凸起、两侧为平面,所述 凸起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防护网板连接的安装孔,所述为平面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 用于与所述脊柱外翼缘连接的安装孔。
[001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提升系统,所述提升系统包括电动葫芦 本体、传感器、电动葫芦主吊钩、固定吊挂件和移动吊挂件,所述固定吊挂件安装在所述脊 柱上,所述移动吊挂件用于安装在建筑的承力点上,所述电动葫芦本体通过电动葫芦主吊 钩连接在所述传感器上,所述传感器连接在所述固定吊挂件上;所述电动葫芦本体还通过 主绳与移动吊挂件相连接,所述主绳一端固定在电动葫芦下吊钩上,另一端穿过悬挑转向 装置使主绳转向后固定在移动吊挂件上,用于由电动葫芦本体通过主绳为导轨提供带动升 降防护屏上升或下降的动力。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副绳转向滑轮组件,所述副绳转向滑轮 组件安装于脊柱的内翼缘上,所述电动葫芦下吊钩还与下吊钩连接件连接,所述下吊钩连 接件通过副绳与移动吊挂件连接,所述副绳一端固定在下吊钩连接件上,另一端穿过副绳 转向滑轮组件使副绳转向后固定在移动吊挂件上,用于由副绳、副绳转向滑轮组件与主绳、 悬挑转向装置组成绳链环。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副绳上设置有张紧装置。
[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脊柱结构组件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 脊柱结构组件间隔排列设置。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外排立柱,所述外排立柱与所述脊柱结 构组件交叉间隔排列设置。
[0016]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
[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还包括内排立柱,所述一根外排立柱与一根内 排立柱相对设置成一组,其至少为两组,所述一个脊柱结构组件设置在两组之间。
[001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所述两个脊柱结构组件之间设置有横向檩条, 所述横向檩条固定在所述脊柱的外翼缘上,所述导轨穿过设置在建筑上的导向座,所述两 根横向檩条之间设置有防护网板,所述两个脊柱之间还设置有斜向交叉的剪刀撑。
[001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之一是:
[0020]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采用脊柱结构,整个升降防护屏的宽 度要低于现有脚手架/施工平台的宽度,更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解决了传统的附着式升 降脚手架下面的2?3层显得太宽的技术问题,节约了架体的材料成本,结构简单,零部件 规格数量少,重量轻,各个零部件可分别工业化生产,有效简化了施工平台的拆装程序,且 减少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人为不确定因素;通过脊柱结构拼装成整体时,可以是多个脊柱结 构进行组装,也可以是脊柱结构与外排立柱、内排立柱进行组装,简化了提升系统安装的支 撑结构,且拼装后的整体可作为各种类型建筑的外墙施工平台,应用范围广阔。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文件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 是对本申请文件中一些实施例的参考,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 情况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它的附图。
[0022]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组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组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的示意图。
[0026]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转换件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转换件结构示意图。
[0028]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提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的外立面示意 图。
[0030]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无内立柱的结 构示意图。
[0031]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带内立柱的结 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 限于此。
[0033]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 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组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 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脊柱结构的 升降防护屏,包括脊柱结构组件1和防护网板(图1?图3未示出),所述脊柱结构组件1包 括导轨11、脊柱12、内转换件13和外转换件14,所述脊柱12的内翼缘121通过沿所述脊 柱1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内转换件13与所述导轨11连接,所述脊柱12的外翼 缘1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脊柱1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用于与防护网板(图1?图3 未示出)连接的外转换件14。
[0034]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脊柱12 可以为"H"型钢。该"H"型钢的脊柱12的内翼缘121、外翼缘122的两侧都各设置有安装 孔1211、1221。脊柱12的腹板12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与脊柱连接件15(图10中未出) 进行连接的连接孔1231。即通过脊柱连接件15 (图10中未出)与连接孔1231可以方便将 两根脊柱12进行连接。
[0035]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转换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所 述一个内转换件13为四个侧面围成的中空结构,位于一个侧面的平板132上设置有与所述 脊柱12内翼缘121连接的安装孔1321,位于与之相对设置的另一个侧面的平板131上设置 有与所述导轨11连接的安装孔1311。更具体地,对于内转换件13的四个侧面围成的中空 结构,可以是如图5所示的槽钢+板件的结构形式,即该板件设置在槽钢的凹槽一侧上,也 可以是方形管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其它结构。
[0036]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外转换件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的外 转换件14的中部为凸起141、两侧142为平面,所述凸起141的侧面143上设置有用于与所 述防护网板连接的安装孔144,所述为平面的两侧14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脊柱12外 翼缘122连接的安装孔145。
[0037]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提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的 提升系统包括电动葫芦本体21、传感器3、电动葫芦主吊钩22、固定吊挂件4和移动吊挂件 5,所述固定吊挂件4安装在所述脊柱12上,所述移动吊挂件5用于安装在建筑的承力点 上,所述电动葫芦本体21通过电动葫芦主吊钩22连接在所述传感器3上,所述传感器3连 接在所述固定吊挂件4上;所述电动葫芦本体21还通过主绳61与移动吊挂件5相连接,所 述主绳61 -端固定在电动葫芦下吊钩23上,另一端穿过悬挑转向装置7使主绳61转向后 固定在移动吊挂件5上,用于由电动葫芦本体21通过主绳61为导轨11提供带动升降防护 屏上升或下降的动力。
[0038] 继续参见图7,还包括副绳转向滑轮组件8,所述副绳转向滑轮组件8安装于脊柱 12的内翼缘121上,所述电动葫芦下吊钩23还与下吊钩连接件24连接,所述下吊钩连接件 24通过副绳81与移动吊挂件5连接,所述副绳81 -端固定在下吊钩连接件24上,另一端 穿过副绳转向滑轮组件8使副绳81转向后固定在移动吊挂件5上,用于由副绳81、副绳转 向滑轮组件8与主绳61、悬挑转向装置7组成绳链环。所述副绳81上设置有张紧装置82。
[0039]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的外立面示意 图。如图8所示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所示的脊柱结构组件1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 个脊柱结构组件1间隔排列设置,即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立柱防护屏只包含脊柱结构组件1, 而不包含内、外排立柱。用于防护的防护网板9设置在所述两个脊柱结构组件1、以及在两 个脊柱结构组件1还设置有剪刀支撑架91,该立柱防护屏上还设置有水平安装的底板92。
[0040] 所述两个脊柱结构组件1之间设置有横向檩条10,所述横向檩条10固定在所述脊 柱12的外翼缘122上,所述两根横向檩条10之间设置有防护网板9,所述两个脊柱12之间 还设置有斜向交叉的剪刀支撑架91,所述导轨11穿过设置在建筑上的导向座。具体地,导 向座(安装于建筑)+导轨11 (安装于导向座上)+内转换件13 (安装于导轨11与脊柱12 内翼缘121之间)+脊柱12+横向檩条10 (水平方向平行于建筑楼板,沿其边缘长度方向, 水平安装于多根脊柱12之间,固定于脊柱12的外翼缘122上)+防护网板9 (防护网板9 安装于上述水平的横向檩条10之间,起防护作用)+剪刀支撑架91 (斜向交叉安装于脊柱 之间,起结构稳定作用)。
[0041]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无内立柱的结 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包括外排立柱93和脊柱结构组件1,所述 外排立柱93与所述脊柱结构组件1交叉间隔排列设置,即本实施例中的升降立柱防护屏只 包含了外排立柱93和脊柱结构组件1,而未包含内排立柱。防护网板9设置在外排立柱93 与脊柱结构组件1之间,立柱防护屏上水平安装的底板92的两端可以各通过一个底板支撑 杆94与所述外排立柱93连接。在两个脊柱结构组件1之间、或者外排立柱93与脊柱结构 组件1设置有斜支撑杆95。
[0042]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带内立柱的结 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包括内排立柱96、外排立柱93和脊柱结 构组件1,所述一根外排立柱93与一根内排立柱96相对设置成一组,其至少为两组,所述 一个脊柱结构组件1设置在两组之间。脊柱结构组件1上端示出用于连接两个脊柱结构组 件1的脊柱连接件15。底板92的一端可设置第一翻板921,底板92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 翻板923,该第二翻板923上连接有第三翻板922。
[0043]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 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0044]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 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 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 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 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 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0045]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 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 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 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 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型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权利要求】
1. 一种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其特征在于,包括脊柱结构组件(1),所述脊柱结构组 件(1)包括导轨(11)、脊柱(12)、内转换件(13)和外转换件(14),所述脊柱(12)的内翼缘 (121)通过沿所述脊柱(1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内转换件(13)与所述导轨(11) 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内转换件 (13)为四个侧面围成的中空结构,位于一个侧面的平板(132)上设置有与所述脊柱(12)内 翼缘(121)连接的安装孔(1321),位于与之相对设置的另一个侧面的平板(131)上设置有 与所述导轨(11)连接的安装孔(1311)。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12)为"H" 字型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护网板(9), 所述脊柱(12)的外翼缘(122)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沿所述脊柱(12)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用 于与防护网板(9)连接的外转换件(14)。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转换件(14)的 中部为凸起(141)、两侧(142)为平面,所述凸起(141)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防护网 板(9)连接的安装孔(144),所述为平面的两侧(14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脊柱(12)外 翼缘(122)连接的安装孔(145)。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提升系统,所述 提升系统包括电动葫芦本体(21)、传感器(3)、电动葫芦主吊钩(22)、固定吊挂件(4)和移 动吊挂件(5),所述固定吊挂件(4)安装在所述脊柱(12)上,所述移动吊挂件(5)用于安装 在建筑的承力点上,所述电动葫芦本体(21)通过电动葫芦主吊钩(22)连接在所述传感器 (3)上,所述传感器(3)连接在所述固定吊挂件(4)上;所述电动葫芦本体(21)还通过主绳 (61)与移动吊挂件(5)相连接,所述主绳(61)-端固定在电动葫芦下吊钩(23)上,另一端 穿过悬挑转向装置(7)使主绳(61)转向后固定在移动吊挂件(5)上,用于由电动葫芦本体 (21)通过主绳(61)为导轨(11)提供带动升降防护屏上升或下降的动力。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绳转向滑轮 组件(8),所述副绳转向滑轮组件(8)安装于脊柱(12)的内翼缘(121)上,所述电动葫芦下 吊钩(23)还与下吊钩连接件(24)连接,所述下吊钩连接件(24)通过副绳(81)与移动吊挂 件(5)连接,所述副绳(81) -端固定在下吊钩连接件(24)上,另一端穿过副绳转向滑轮组 件(8)使副绳(81)转向后固定在移动吊挂件(5)上,用于由副绳(81)、副绳转向滑轮组件 (8)与主绳(61)、悬挑转向装置(7)组成绳链环;所述副绳(81)上设置有张紧装置(82)。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其特征在于,所述脊柱 结构组件(1)至少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脊柱结构组件(1)间隔排列设置;还包括外排立柱 (93),所述外排立柱(93)与所述脊柱结构组件(1)交叉间隔排列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排立柱(96), 所述一根外排立柱(93)与一根内排立柱(96)相对设置成一组,其至少为两组,所述一个脊 柱结构组件(1)设置在两组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脊柱结构的升降防护屏,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脊柱结构组 件(1)之间设置有横向檩条(10),所述横向檩条固定在所述脊柱(12)的外翼缘(122)上,所 述两根横向檩条(10)之间设置有防护网板(9),所述两个脊柱(12)之间还设置有斜向交叉 的剪刀支撑架(91)。
【文档编号】E04G3/32GK203878966SQ201420153089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1日
【发明者】张帅, 陈德学, 盛鹰, 齐宏, 陈辉 申请人:成都嘉泽正达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