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及其构成的多肋墙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2536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及其构成的多肋墙面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及其构成的多肋墙面,包括肋体,所述肋体内包含一个循环波,且肋体的两侧均设有波谷,所述波谷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外端面向上延伸形成勾部,所述勾部和支撑部形成倒状梯形结构;所述墙面板的有效宽度L为320mm,墙面板的厚度S为0.5-0.6mm,墙面板的展开宽度为400mm;所述肋体的肋高H为50mm,所述卡槽的高度M为15mm。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墙面铺设,具有美观、多肋性好、搭建方便、辅料用量少、防水效果好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及其构成的多肋墙面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属于建筑板材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钢结构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公共建筑方面,金属彩钢板已经应用相当普及。市场的广阔,必定造成不同的需求层次,市场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不断逼迫企业提升产品的性价比;尤其是现有的墙面板结构较为简单,在板与板搭接呈墙面时,一侧可见有明显的板缝,影响外观质量。同时,常规的波浪墙面板结构多为圆弧形,虽为暗扣板,但钢板有效利用率低,成本高,且这种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承受力有限,墙面板易发生变形,无法真正发挥墙面板所应当具备的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搭接板缝大、稳定性差、形变率高、材料利用率低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包括肋体,所述肋体内包含一个循环波,且肋体的两侧均设有波谷,所述波谷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外端面向上延伸形成勾部,所述勾部和支撑部形成倒状梯形结构;所述墙面板的有效宽度L为320mm,墙面板的厚度S为0.5-0.6mm,墙面板的展开宽度为400mm ;所述肋体的肋高H为50mm,所述卡槽的高度M为15_。
[0006]一种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构成的多肋墙面,由若干个墙面板首尾相连而成,且后一墙面板的左边卡槽搭接在前一墙面板的右边卡槽上形成固定段,所述固定段设有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与所述墙面板的接触处安装有止水垫片。
[0007]本实用新型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8]1、墙面板整体呈波峰状,并在其左右波谷处设置卡槽,这样在搭建安装过程中,前后两块板波谷的搭接,通过自攻螺钉与杆件连接,自攻螺钉与墙面板接触处增加止水垫片,可以有效防止墙面渗漏。
[0009]2、本实用新型中,肋体中包含I个循环波,以肋体在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最大受力角度(作用于肋体的循环波波峰位置,并垂直于肋体的方向)进行分析:垂直向下的力在遇到波峰形肋体时,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关系,该外力会被分解为沿循波峰向左和向右的力,波的波高、肋距以及肋体的厚度都会影响肋体波峰位置向左和向右所形成的向上的承受力,如果该承受力小于外力,则此波峰就会被破坏,肋体的形体结构就会发生变形,无法充分发挥墙面板的作用,在综合了原材料成本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将肋体循环波的波高H设置为50mm,肋距L为320mm,肋体厚度(即墙面板的厚度)S设置为0.5-0.6mm,波高H、肋距L、肋体厚度S才能实现力的平衡,最终实现墙面板的结构稳定性。
[0010]3、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墙面板搭建形成墙面时,直接通过自攻钉把墙面板与檩条进行固定,即可实现前一墙面板与后一墙面板的固定,安装更方便,搭建成本相应减小。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墙面铺设,具有美观、多肋性好、搭建方便、辅料用量少、防水效果好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墙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墙面板的尺寸标注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墙面板搭接放大示意图;
[00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形成的墙面;
[0015]图5为普通螺钉墙面板;
[0016]图6为普通螺钉墙面板搭接放大示意图;
[0017]其中,I为肋体、2为卡槽、3为支撑部、4为勾部、5为自攻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0019]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包括肋体1,肋体I内包含一个循环波,且肋体I的两侧均设有波谷,波谷设有卡槽2,卡槽2包括支撑部3,支撑部3的外端面向上延伸形成勾部4,勾部4和支撑部3形成倒状梯形结构;墙面板的有效宽度L为320mm,墙面板的厚度S为0.5-0.6mm,墙面板的展开宽度为400mm,其有效覆盖率高达80% ;肋体I的肋高H为50mm,卡槽2的高度M为15mm。
[0020]本实用新型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构成的多肋墙面,由若干个墙面板首尾相连而成,且后一墙面板的左边卡槽2搭接在前一墙面板的右边卡槽2上形成固定段,固定段设有自攻螺钉5,使用时多肋型墙面通过自攻螺钉5安装于墙檩上即可完成墙面的安装,安装方便,搭建成本相应减小。
[0021]本实用新型中的自攻螺钉5与墙面板的接触处安装有止水垫片,可以有效防止墙面渗漏。
[0022]对比例
[0023]如图5和6所示,普通螺钉墙面板有效宽度LI为750mm,展开宽度为100mm ;循环波的肋距Dl为125mm,有效覆盖率只能做到75%,此板虽然同为螺钉板,但其需要在每个波谷位置打螺钉,即需间隔125_打螺钉,其安装成本以及安装的进度没有本实用新型墙面板好;本实用新型墙面板的肋高H达到了 50mm,远远超过普通螺钉板的肋高Hl 35mm达15mm,肋距L 320mm远大于普通螺钉墙面板肋距Dl的125mm,使得本实用新型墙面板在安装完成之后从立面上看比普通的螺钉板更有层次感,更加美观;另本实用新型墙面板有效覆盖率达到80%,与普通螺钉墙面板的75%相比,高出5%,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背景下,拥有很大的价格优势,无疑是现阶段性价比很高的一种墙面板;。
[0024]以上内容是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肋体,所述肋体内包含一个循环波,且肋体的两侧均设有波谷,所述波谷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外端面向上延伸形成勾部,所述勾部和支撑部形成倒状梯形结构;所述墙面板的有效宽度L为320mm,墙面板的厚度S为0.5-0.6mm,墙面板的展开宽度为400mm ;所述肋体的肋高H为50mm,所述卡槽的高度M为15mm。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脊板式承载型墙面板构成的多肋墙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肋墙面由若干个墙面板首尾相连而成,且后一墙面板的左边卡槽搭接在前一墙面板的右边卡槽上形成固定段,所述固定段设有自攻螺钉,所述自攻螺钉与所述墙面板的接触处安装有止水垫片。
【文档编号】E04C2/32GK204126117SQ201420552969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5日
【发明者】倪庆两, 黄开龙, 柳琦, 陈海勇, 何稽明, 王春燕 申请人:精工工业建筑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