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插钩件、卡钩件和墙体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3953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插钩件、卡钩件和墙体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墙体插钩件、卡钩件和墙体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房屋建筑尤其是钢结构和整体浇筑水泥结构的楼房,其楼房内部除了结构性承重柱子是空的,根据具体房屋用途需要设置墙体,又分为室内隔墙和建筑外墙,将整体楼层划分为一个个的功能性房间。内隔墙制作常常采用轻钢龙骨和石膏板进行现场施工,建筑外墙常常采用现场浇筑或红砖、砌块现场垒建,这导致施工现场凌乱,废料、边角料等建筑垃圾过多,且不适合墙体可拆装的循环利用,现场用工量较大,人工成本过高,施工尺寸精度较低。为响应国家对新型建筑的绿色环保、工厂化、快速化、可拆装、材料循环利用的政策指导方针,大力发展新型装配式墙体技术,根据建筑尺寸设定常规模数,内外侧一体化功能性墙体在工厂内规模化生产完成,运送到楼房施工现场只要固定安装在上下楼板之间即可,快速简洁。

为实现如上技术效果,现使用多块墙体拼装成为整个墙体,而墙体间拼装面现多采用简单的凸凹插接式连接件,但是使用现有的连接件的墙体沿着墙体平面容易脱出造成裂缝,造成密封性差,不能满足整个墙体的隔声隔热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连接紧密,具有更好密封性的墙体连接件和一种连接更加稳定且具有更好隔热隔声功能的墙体的连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墙体插钩件,其为长条型材,用于装配式墙体间的拼接,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密封部和钩接部,所述密封部包含密封平板,所述钩接部包含向插钩件的外侧凸出的凸条,所述凸条向插钩件侧向倾斜。

优选地,所述凸条截面成钩状,且其端部设有圆角。

优选地,所述钩接部还包括过度弧,设置在远离密封部一端,且与凸条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钩件还包括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平行,且分别连接所述密封部和钩接部,所述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远离连接端齐平且截面双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插钩件的截面为半包围、全包围或实心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墙体卡钩件,其为长条型材,用于装配式墙体间的拼接,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压紧部和卡固部,压紧部包含压紧平板,卡固部包含卡钩件内侧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卡槽。

优选地,所述卡槽截面为圆弧状。

优选地,所述卡固部还包含配合板,设置在远离压紧部一端,且与凹槽连接。

优选地,所述凹槽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密封槽。

优选地,所述卡钩件还包括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所述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平行,且分别连接所述压紧部和卡固部,所述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远离连接端齐平且截面双向延伸。

优选地,所述卡钩件的截面为半包围、全包围或实心结构。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墙体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墙体、第二墙体和所述的插钩件及所述的卡钩件,所述插钩件和卡钩件分别固定在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连接面,所述凸条伸入所述凹槽内且其端部伸入所述卡槽并与其贴合。

优选地,所述密封平板和压紧平板贴合,所述过度弧一端压紧所述配合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连接面分别嵌入至少一个插钩件和卡钩件。

优选地,所述的密封槽内填放密封胶条。

所述的墙体连接结构的连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分别固定有插钩件和卡钩件的第一墙体和第二墙体的连接面错开一定距离放置,并在密封槽内填放密封胶条;

2)移动第一墙体,使第一墙体的连接面靠近第二墙体的连接面,并使插钩件的凸条插入卡钩件的凹槽内;

3)移动第一墙体,使所述凸条端部滑入卡槽内,且凸条端部和所述卡槽贴合。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凸条截面呈钩状伸入所述凹槽内且凸条端部和卡槽贴合,确保沿墙体长度方向锁定所连接的墙体,具有更好的稳定。

本发明在卡钩件上设置有密封槽,在密封槽内填放密封胶条,提高了墙体连接结构之间的密封性。

本发明密封平板和压紧平板贴合,过度弧一端压紧配合板,使插扣件和卡扣件拼接两侧不产生自然间隙,提高墙体的隔热隔声性能。

本发明使拼装缝隙的隔声隔热性能有效提升,满足人们在多块墙体拼装成的空间中的工作生活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墙体插钩件的截面图;

图2是墙体卡钩件的截面图;

图3是墙体插钩件和墙体卡钩件的全包围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墙体插钩件和墙体卡钩件的实心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5是墙体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墙体连接结构连接过程相对位置图。

附图标记:1-插钩件、101-密封部、1011-密封平板、102-钩接部、1021-凸条、1022-过度弧、103-第一侧翼、104-第二侧翼2-卡钩件、201-压紧部、2011-压紧平板、202-卡固部、2021-凹槽、2022-卡槽、2023-密封槽、2024-配合板、203-第三侧翼、204-第四侧翼、3-第一墙体、4-第二墙体、5-密封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参见图1,图1为墙体插钩件的截面图。一种墙体插钩件1,其为长条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密封部101和钩接部102,还包括第一侧翼103和第二侧翼104。密封部101包含密封平板1011,其一端和第一侧翼103连接,另一端连接钩接部102。钩接部102包含顺次连接的凸条1021和过度弧1022,凸条102向插钩件1外侧突出,并整体向插钩件1侧向倾斜弯曲,其截面成钩状,端部设有圆弧;过度弧1022截面为优弧,且与第二侧翼104连接。第一侧翼104和第二侧翼105平行且截面双向延伸,第一侧翼和第二侧翼远离连接端齐平且都设有折边,有利于增加插扣件的强度。

实施例参见图2,图2为墙体卡钩件的截面图。一种墙体卡钩件2,其为长条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连接的压紧部201和卡固部202,还包括第三侧翼203和第四侧翼204。压紧部201包含密封平板2011,其一端和第三侧翼203连接,另一端连接卡固部202。卡固部202包含顺次连接的凹槽2021和配合板2024,凹槽2021为不规则圆弧状,截面整体也成钩状,凹槽2021设置有卡槽2022,卡槽2022靠近槽底一端通过圆弧过度,另一端连接配合板2024;配合板2024连接着第三侧翼203。第三侧翼203和第四侧翼204平行且截面双向延伸,第三侧翼和第四侧翼远离连接端齐平且都设有折边,有利于增加卡扣件的强度。

如图3所示,图3为墙体插钩件和墙体卡钩件的全包围结构截面示意图。其中,相对于上述的插钩件和卡钩件的半包围结构,a为插扣件全包围结构的 截面图,b为卡扣件的全包围结构截面图。全包围结构相对于半包围结构,各自侧翼之间形成连接形成中空结构,具有更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图4所示,图4为墙体插钩件和墙体卡钩件的实心结构截面示意图。其中,c为插钩件全包围结构的截面图,d为卡钩件的全包围结构截面图。采用材料填充全包围结构的中空部分,相对于图3的全包围结构又具有更好的强度和稳定性。

如图5所示,图5为墙体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一种墙体连接结构,其包括第一墙体3、第二墙体4、插钩件1和卡钩件2,所述插钩件1和卡钩件2分别固定在第一墙体3和第二墙体4的连接面,作为两面墙体的连接件,所述凸条1021伸入所述凹槽2021内且其端部和所述卡槽2022贴合,确保沿墙体长度方向锁定第一墙体3和第二墙体4,形成稳定的连接。所述密封平板1011和压紧平板2011贴合,所述过度弧1022一端压紧所述配合板2024,使插钩件1和卡钩件2拼接两侧不产生自然间隙影响墙体的隔热隔声。第一墙体3和第二墙体4的连接面可以分别设置贯通墙体连接面的插扣件1和卡扣件2,也可分别间断设置插扣件1和卡扣件2。所述的密封槽2023内可以添加密封胶条5,凸条1021挤压密封胶条5,使墙体具有更好的隔热隔声性能,密封胶条5可以为已知的橡胶类胶条、皮条以及具有弹性的泡沫材料,如海绵、高分子材料泡沫棒等。

如图6所示,图6是墙体连接结构连接过程相对位置图。上述墙体连接结构的拼接方法如下,如同图6中e所示,首先将固定有插钩件1的第一墙体3和固定有卡钩件2的第二墙体4成连接面错开一定距离设置,并在第一墙体4的卡钩件2的密封槽内2023填放密封胶条5。然后移动第一墙体3,使第一墙体3的连接面靠近第二墙体4的连接面,并使插钩件1的凸条1021插入卡钩件2的凹槽2021内,正如同图6中f所示。最后移动第一墙体3,使凸条1021完全滑入凹槽2021内,且凸条1021端部和所述卡槽2022贴合,凸条1021挤压密封胶条5,同时所述密封平板1011和压紧平板2011贴合,过度弧1022一端压紧所述配合板2024,从而完成了墙体结构的连接。过度弧1022增大了滑入空间,有助于凸条1021端部的顺利完全滑入;凸条1021端部和卡槽2022截面都为圆弧状,同样有利于凸条滑入,完成稳定的拼接。 以此类推依次将更多的墙体拼接紧固安装成整个墙体,即实现了房屋墙体组装紧固拼接。

当需要拆卸墙体时,则依照如上拼接安装相反的顺序依次滑出,即可方便地依次拆下拼装的墙体。

虽然本发明所揭示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其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核心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和细节上做任何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