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006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被导入构造物中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以高效地吸收大地震等的大的振动能量来防止建筑物的结构部件的损伤为目的,提出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机构。

关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机构,一对框部件的弯折件以成为大致X形状的方式经由摩擦减震器被连结,由此构成减振机构,这些框部件的上下的连结板被固定于基座或梁上,直材被固定于柱上。由此,在大地震等发生时,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机构通过摩擦减震器吸收该振动能,并且防止了柱的拔出或陷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01-33630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机构使用一对弯折件的框部件,并借助作用于这一对框部件上的按压力来利用摩擦减震器的摩擦阻力,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在作用于这一对框部件的按压力不充分的情况下,无法充分地吸收振动能,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

另外,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机构利用作用于一对弯折件的框部件上的按压力,因此存在如下问题:无法应用于在建筑物上未设置支撑件的情况,并且无法充分地吸收因大地震等而产生的振动能,从而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

而且,关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减振机构,即使在建筑物上设有支撑件的情况下,也需要限定在设有支撑件的位置来应用,因此存在无法充分地吸收振动能而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这样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吸收因大地震等而产生的振动能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应用了本发明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部件间的接合结构具备:形成有孔或槽的第1部件;形成有贯通孔的第2部件;夹装结构体,其嵌入于所述第2部件上形成的贯通孔中,在与所述第1部件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被固定于所述第2部件;紧固部件,其使螺栓的轴至少贯通所述夹装结构体和所述第1部件的孔或槽,由此对所述夹装结构体和所述第1部件进行紧固;以及垫圈,其夹装于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夹装结构体之间,且该垫圈的直径比所述夹装结构体的直径大,所述夹装结构体比所述第2部件的板厚厚,所述第2部件中的贯通孔的周缘游隙配合在所述垫圈与所述第1部件之间。

应用了本发明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部件间的接合结构具备:形成有孔的第1部件;形成有贯通孔的第2部件,其比所述第1部件先固定于结构体;夹装结构体,其嵌入于所述第2部件上形成的所述贯通孔中,被设置成与所述第1部件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以及紧固部件,其使螺栓的轴至少贯通所述夹装结构体和所述第1部件的孔,由此对所述夹装结构体和所述第1部件进行紧固,在设所述第1部件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的间隙为α,所述夹装结构体的板厚为t时,t>α。

应用了本发明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部件间的接合结构具备:形成有第1贯通孔的第1部件;形成有第2贯通孔的第2部件,其比所述第1部件先固定于结构体;第1夹装结构体,其嵌入于所述第1部件上形成的所述第1贯通孔中;第2夹装结构体,其嵌入于所述第2部件上形成的所述第2贯通孔中,被设置成与所述第1夹装结构体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以及紧固部件,其使螺栓的轴至少贯通所述第1夹装结构体和所述第2夹装结构体各自的孔,由此对所述第1夹装结构体和所述第2夹装结构体进行紧固。

应用了本发明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部件间的接合结构具备:形成有孔的第1部件;形成有贯通孔的第2部件,其比所述第1部件先固定于结构体;直径比形成于所述第2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小的夹装结构体,其嵌入该贯通孔中,被设置成与所述第1部件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以及紧固部件,其使螺栓的轴至少贯通所述夹装结构体和所述第1部件的孔,由此对所述夹装结构体和所述第1部件进行紧固,所述夹装结构体的周端基于所述紧固部件的紧固力朝外侧鼓出而接近或接触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

应用了本发明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部件间的接合结构具备:形成有贯通孔的第2部件;形成有孔的第1部件,其比所述第2部件先固定于结构体;直径比形成于所述第2部件的所述贯通孔小的夹装结构体,其嵌入该贯通孔中,被设置成与所述第1部件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以及紧固部件,其使螺栓的轴至少贯通所述夹装结构体和所述第1部件的孔,由此对所述夹装结构体和所述第1部件进行紧固,所述夹装结构体的周端基于所述紧固部件的紧固力朝外侧鼓出而接近或接触所述贯通孔的内周面。

发明的效果

根据由上述的结构构成的本发明,在由地震引起的振动施加于构造物的情况下,面材相对于壁框相对地朝向水平方向,换言之,朝向面材的面内方向振动、移位。在该情况下,面材和与该面材连结的第2部件、甚至是嵌入该第2部件的夹装结构体相对于与壁框连结的第1部件相对地移位。实际上,被插入该夹装结构体的贯通孔中的螺栓的轴在第1部件的水平长孔中与该地震相对应地在水平方向上往复振动。此时,夹装结构体处于被按压于第1部件的表面的状态,但是,夹装结构体与这样的螺栓的轴在水平长孔中的水平位移相对应地在第1部件的表面上滑动。即,夹装结构体在被按压于第1部件的状态下朝向纸面进深方向和纸面近前方向交替地滑动。其结果是,在第1部件的表面和对该第1部件的表面进行按压的夹装结构体之间,摩擦互相作用。并且,与该摩擦相对应,因地震而产生的振动能由于摩擦衰减而被吸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有接合结构的减振壁结构的图,其中,该接合结构应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

图2是用于对构成减振壁结构的面材的详情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对构成减振壁结构的面材之间的安装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剖视图。

图6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2、3实施方式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在应用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中使夹装结构体的板厚进一步增厚的例子的图。

图9的(a)是示出铅直向下地目视确认接合结构的状态的俯视图,(b)是示出以长方形状构成夹装结构体的平面形态的例子的图。

图10是示出以2层结构来构成夹装结构体的例子的图。

图11是示出在夹装结构体的内部形成有能够供螺栓的腿螺合的内螺纹的例子的图。

图12是用于对使嵌入第1部件的第1夹装结构体与嵌入第2部件的第2夹装结构体互相抵接的例子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示出将应用了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应用于配设板玻璃的结构体中的例子的图。

图1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侧视图。

图15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详情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在载荷-变形曲线上显示的形迹(挙動)α、形迹β的图。

图17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示出先将第1部件安装于柱体的例子的图。

图19是示出如下例子的图:实际应用了图7的形态,将以第1部件作为上下凸缘的腹板安装于柱体。

图20是示出以2层结构来构成夹装结构体的例子的图。

图21是示出第1部件的孔构成为直径比夹装结构体的贯通孔大的例子的图。

图22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接合结构的另一实施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3是应用于图22的另一实施例的夹装结构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24是用于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接合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的图。

图25是示出如下的例子的图:对于夹装结构体,至少对顶部实施淬火处理,由此使顶部形成为比夹装结构体的主体部高的硬度。

图26是关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接合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示出了先将第1部件安装于柱体的例子的图。

图27是用于对应用于图22的另一实施例的夹装结构体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28是将应用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在柱体间的接合中使用的情况下的立体图。

图29是将应用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在柱体间的接合中使用的情况下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应用了本发明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200的形态。

应用了本发明的接合结构200被应用于图1所示那样的减振壁结构71。该减振壁结构71被导入建筑物的壁部76,且具备:设置于壁部76的壁框72;设置于壁框72的减振壁体73;以及设置于壁框72和减振壁体73之间的接合结构200。

壁框72被构筑为成为建筑物的结构耐力的基础的构造部件等。壁框72例如具备:多个柱材81,它们被设置成在建筑物的横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分离;多个梁材82,它们被设置成在建筑物的纵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分离,多个柱材81和多个梁材82以使建筑物的壁部76开口成大致矩形状的方式被组合在一起。

减振壁体73例如被构筑为不担负建筑物的结构耐力的玻璃壁的幕墙。减振壁体73不限于此,也可以被构筑为成为建筑物的结构耐力的基础的构造部件等。减振壁体73被设置成以建筑物的横向成为减振壁体73的宽度方向的方式使多个面材91在呈大致矩形状开口的壁框72的内侧在宽度方向上连结。

面材91采用大致矩形状的单层或多层玻璃、钢板或百叶窗等。面材91的下端部91a和两侧端部91c被减振壁体73的框材92固定,由此,该面材91与相邻的面材91在减振壁体73的宽度方向上连结。面材91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上端部91b和两侧端部91c被减振壁体73的框材92三边固定。在以下的例子中,以面材91由单层玻璃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关于减振壁体73,在面材91的两侧端部91c、或者下端部91a或上端部91b,第2部件93作为框材92被安装于正面部91d和背面部91e中的任意一方或两方,其中,所述正面部91d被配置于建筑物的内侧,所述背面部91e被配置于建筑物的外侧。

第2部件93采用沿着面材91的周缘延伸地形成的大致带形状的板材。第2部件93被安装于面材91的正面部91d和背面部91e,由此成一对地设置于面材91。第2部件93具有:安装于面材91的安装部93a;和从安装部93a向面材91的面内方向延伸的连结部93b。该第2部件93被粘贴于面材91的单面或双面。在以下的例子中,以第2部件93被粘贴于面材91的双面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第2部件93例如如钢板、铝板等那样由任意种类的金属制的板材构成。

利用硅密封胶或硅制的双面胶带等弹性粘接件94将面材91的正面部91d及背面部91e和第2部件93的安装部93a粘接在一起,从而,第2部件93借助弹性粘接件94的干燥固定等而被固定。并且,在第2部件93上贯穿设置有形成于连结部93b的贯通孔93c。

关于减振壁体73,作为框材92的第2部件93利用弹性粘接件94被安装于面材91,由此能够使第2部件93从面材91以规定的间隔离开。

如图3所示,减振壁体73的供面材91的两侧端部91c或者下端部91a或上端部91b嵌入的嵌入部97形成为框材92′。减振壁体73构成为:面材91的两侧端部91c或者下端部91a或上端部91b通过嵌入形成于框材92′的嵌入部97而被固定于框材92′,从而使多个面材91在宽度方向上一体化。

框材92′以将面材91的正面部91d和背面部91e夹入的方式形成嵌入部97。框材92′形成为:在嵌入部97的内侧设置橡胶等弹性缓冲件98,使面材91的端面抵接于弹性缓冲件98,并且面材91的两侧端部91c或者下端部91a或上端部91b被固定。

关于减振壁体73,通过在形成于框材92′的嵌入部97的内侧设置橡胶等弹性缓冲件98,由此,面材91的端面不与框材92′直接接触。由此,关于应用了本发明的减振壁结构71,在由地震或风等所引起的振动作用于建筑物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框材92′的弹性缓冲件98来吸收面材91与框材92′的相对移位,从而使作用于建筑物的振动衰减。

如图1所示,在由上述的结构所构成的减振壁结构71中应用的接合结构200在面材91的未固定于梁材82的下端部91a或上端部91b处被设置在壁框72和减振壁体73之间。

图4是在面材91的上端部91b设置的接合结构200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其剖视图。接合结构200具备:安装于面材91的第2部件93;经由螺栓171和螺母172与壁框72连结的第1部件151;夹装结构体152,其嵌入形成于第2部件93的贯通孔93c;螺栓153及螺母154;蝶形弹簧155和垫圈156,它们被夹装在螺栓153的头部与夹装结构体152之间;垫圈157,其被夹装于螺母154与夹装结构体152之间;以及垫圈173,其被夹装于螺栓171与第1部件151之间。

夹装结构体152由钢板、铝板、不锈钢板、黄铜板、树脂、橡胶、树脂板等构成。在该夹装结构体152的大致中央形成有贯通孔152a,该夹装结构体152以形成所谓的环的方式构成。该夹装结构体152的外形和尺寸与第2部件93的供其嵌入的贯通孔93c的形状相对应。即,如果贯通孔93c是圆形,则夹装结构体152的外形形成为直径比贯通孔93c稍微缩小的圆形状。同样,如果贯通孔93c是角形状,则夹装结构体152的外形也是直径比该贯通孔93c稍微缩小的同样的角形状。而且,前提是,该夹装结构体152比第2部件93的板厚厚。在如图5所示那样将第2部件93粘贴于面材91的双面的情况下,在各第2部件93的贯通孔93c中分别嵌入夹装结构体152。

另外,第1部件151在水平长孔151a的上方还设置有螺栓孔175。上述的螺栓171隔着垫圈173被插入该螺栓孔175中。该螺栓171的轴被贯穿插入壁框72的螺栓孔176,在其末端螺纹安装有螺母172。

螺栓153的轴分别贯穿插入夹装结构体152的贯通孔152a和第2部件93的贯通孔93c。在该螺栓153的轴末端螺纹安装有螺母154。通过执行这样的螺栓153和螺母154的紧固,由此,来自螺栓153的头部的压缩力经由夹装在螺栓153的头部与夹装结构体152之间的蝶形弹簧155和垫圈156被传递,另外,来自螺母154的压缩力经由垫圈157被传递至夹装结构体152。其结果是,能够以从夹装结构体152对第1部件151的两个面施加有按压力的状态进行固定。

接着,针对由上述的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由地震引起的振动施加于构造物的情况下,面材91相对于壁框72相对地朝向水平方向,换言之,朝向面材91的面内方向振动、移位。在该情况下,面材91和与该面材91连结的第2部件93、甚至是嵌入该第2部件93中的夹装结构体152相对于与壁框72连结的第1部件151相对地移位。实际上,被插入该夹装结构体152的贯通孔152a中的螺栓153的轴在第1部件151的水平长孔151a中与该地震相对应地在水平方向上往复振动。此时,夹装结构体152处于被按压于第1部件151的表面的状态,但是,夹装结构体152与这样的螺栓153的轴在水平长孔151a中的水平位移相对应地在第1部件151的表面上滑动。即,图5所示的夹装结构体152在被按压于第1部件151的状态下朝向纸面进深方向和纸面近前方向交替地滑动。其结果是,在第1部件151的表面和对该第1部件151的表面进行按压的夹装结构体152之间,摩擦互相作用。并且,与该摩擦相对应,因地震而产生的振动能由于摩擦衰减而被吸收。

因此,本发明能够作为可充分地吸收因大地震等而产生的振动能的接合结构200而实现具体化。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第1部件151和夹装结构体152由种类互不相同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使它们在异种材料接触状态下互相滑动。在此,异种材料接触状态是指:铁材或钢材与铝相接触的异种金属接触状态、铁材或钢材与黄铜相接触的异种金属接触状态、铁材或钢材与不锈钢相接触的异种金属接触状态、铁材或钢材与含有金属粉的树脂相接触的异种材料接触状态、铁材或钢材与不含金属粉的树脂或橡胶相接触的异种材料接触状态等。即,关于该异种材料接触状态,只要构成第1部件151和夹装结构体152的材料不同,可以是任意的异种材料接触状态。由此,能够使上述的摩擦衰减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通过在铁板、钢板等与铝板等之间形成异种材料接触状态,由此,能够利用彼此的摩擦系数的差异而使摩擦力更强烈地发挥作用,从而能够使摩擦衰减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通过提高第1部件151与夹装结构体152的接触面的平滑度,由此,在使它们以异种材料接触状态滑动时,在铁板、钢板等与铝板等之间形成金属流动的部位,而不会出现下述情况:铝等部分地融入铁板、钢板等,使得各自的金属粒子一体化而形成界面。由此,在应用了本发明的接合结构200中,与形成界面的摩擦阻力相比较,能够获得很高的摩擦系数,从而能够显著地提高针对作用于建筑物的振动的吸收性能,防止建筑物的倒塌或面材91的崩落。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使夹装结构体152的板厚比第2部件93的板厚厚,因此起到了以下所说明的效果。即,难以实现下述情况:将粘贴于面材91的两个面上的第2部件93的间隔调整成与第1部件151的板厚相同而没有一点误差,并大量地进行生产。通常,多数情况为:如图5所示,第2部件93的间隔构成得比第1部件151的板厚大。这种情况下,第1部件151成为被游隙配合于第2部件93之间的状态。在形成为这样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夹装结构体152的板厚比第1部件151厚,因此能够吸收该第2部件93的间隔与第1部件151的板厚之间的尺寸误差。即,由于夹装结构体152比第2部件93的板厚厚,因此能够防止夹装结构体152陷落在第2部件93的贯通孔93c中。由此,无需将粘贴于面材91的两个面上的第2部件93的间隔调整成与第1部件151的板厚相同而没有一点误差,增加了设计的自由度,进而能够提高制造的成品率。

另外,应用了本发明的接合结构200也可以作为减震器来应用。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应用了本发明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100的形态。

应用了本发明的接合结构100被应用于图6所示的柱体41和梁42的接合结构中。在该接合结构100中,在沿大致铅直方向立起设置的作为所谓的钢管柱的柱体41上,第2部件26以面内方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延长。另外,梁42在腹板44的上端安装有构成为凸缘的第1部件43a,在腹板44的下端,安装有同样构成为凸缘的第1部件43b。

图7示出了该接合结构100的详细的剖视图。

第1部件43a、43b相对于腹板44以面内方向成为水平方向的方式向外侧延长。在第1部件43a、43b上分别形成有孔101。螺栓63的轴被贯穿插入各孔101中。第1部件43如钢板、铝板、不锈钢板、黄铜板等那样由任意种类的金属制的板材构成。

第2部件26通过焊接固定于柱体41。在梁42被接合于柱体41之前,先将该第2部件26固定于柱体41。详细来说,第2部件26由第2部件26a和第2部件26b构成,该第2部件26b被安装成相对于第2部件26a向下方分离。构成梁42的第1部件43被夹装在该第2部件26a与第2部件26b之间。

在第2部件26a、26b上形成有贯通孔33。在该贯通孔33中分别嵌入有夹装结构体62。夹装结构体62的结构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可以是任意的板厚,但在图7的例子中,是不从第2部件26a、26b的表面突出的程度的厚度。另外,关于该夹装结构体62,除了相对于贯通孔33几乎没有间隙地嵌合的情况外,也可以在带有游隙的状态下进行游隙配合。

螺栓63的轴分别贯穿插入夹装结构体62的贯通孔62d和第1部件43的孔101。在该螺栓63的轴末端螺纹安装有螺母64。通过进行这样的螺栓63和螺母64的紧固,由此,作为来自螺栓63的头部的压缩力的在螺栓63的头部与螺母64之间产生的压缩力经由第2部件26a中的夹装结构体62、第1部件43、第2部件26b中的夹装结构体62而被传递。其结果是,能够以从夹装结构体62对第1部件43的两个面施加有按压力的状态进行固定。并且,也可以在螺栓63与螺母64之间进行所谓的高强度螺栓接合。

接着,针对由上述的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由地震引起的振动施加于构造物的情况下,梁42相对于柱体41相对地朝向水平方向、换言之朝向第1部件26的面内方向振动和移位。在该情况下,第1部件26相对于嵌入第2部件33中的夹装结构体62相对地移位。实际上,被插入该夹装结构体62的贯通孔62d中的螺栓63的轴相对于第1部件43的孔101与该地震相对应地在水平方向上往复振动。此时,夹装结构体62处于被按压于第1部件43的表面的状态,但是,与欲发生这样的水平移位的力相对应,夹装结构体62在第1部件43的表面上滑动。即,图7所示的夹装结构体62在被按压于第1部件43的状态下朝向纸面左右方向交替地滑动。其结果是,在第1部件43的表面和对该第1部件43的表面进行按压的夹装结构体62之间,摩擦互相作用。并且,与该摩擦相对应,因地震而产生的振动能由于摩擦衰减而被吸收。

因此,本发明能够作为可充分地吸收因大地震等而产生的振动能的接合结构100而实现具体化。

特别是,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第1部件43和夹装结构体62由种类互不相同的材料构成,由此,能够使它们在异种材料接触状态下互相滑动。由此,能够使上述的摩擦衰减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并且,在第1部件43自身和夹装结构体62自身由种类互不相同的材料构成的情况外,只要至少第1部件43和夹装结构体62中的接触面由异种材料构成即可。由此,当然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另外,通过形成上述的金属流动的部位,能够得到很高的摩擦系数。

另外,根据本发明,先通过焊接将第2部件26a、26b接合于柱体41,然后将梁42中的第1部件43a、43b分别夹装在第2部件26a、26b之间,并使夹装结构体62嵌入贯通孔33,然后经由螺栓63和螺母64进行固定。此时,可能会产生将第2部件26焊接于柱体41时的位置偏移或施工误差,其结果是,存在如下的情况:在第2部件26和第1部件43之间产生间隙。设该间隙的总和为α。即,该α由第1部件26a与第2部件43a之间的宽度和第1部件26b与第2部件43a之间的宽度之和表示。

在此,前提是:在设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为t时,使t>α。由此,即使在发生了将第2部件26焊接于柱体41时的位置偏移或施工误差的情况下,由于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t不小于α,因此,能够将第2部件26等的振动经由夹装结构体62可靠地向第1部件43传递。

图8示出了应用了本发明的接合结构100的另一实施方式。在该例中,构成为使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进一步增厚。具体来说,使夹装结构体62增厚成比第2部件向外侧突出。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t设定成满足t>α的条件,也能够将来自第2部件26的振动经由夹装结构体62可靠地向第1部件43传递。在该结构中,在螺栓63的头部与夹装结构体62之间、以及螺母64与夹装结构体62之间夹装有垫圈111。

另外,根据该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由于相对于第2部件26的板厚使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增厚,因此起到了以下所说明的效果。即,难以实现下述情况:将第2部件26相对于柱体41没有丝毫无差地调整至规定的位置并进行焊接。通常,多数情况为:如图8所示,第2部件26a、26b的间隔构成得比第1部件43的板厚大。这种情况下,第1部件43成为被游隙配合于第2部件26a、26b之间的状态。在形成为这样的状态的情况下,必须是:在设第1部件43与一个第2部件26a之间的间隙为α1,设第1部件43与另一个第2部件26b之间的间隙为α2,设嵌入一个第2部件26a中的夹装结构体61-1的板厚为t1,并设在形成于另一个第2部件26b的贯通孔中嵌入的夹装结构体61-2的板厚为t2时,α1<t1,且α2<t2。由此,能够吸收第2部件26中的、针对相对于柱体41的安装位置的少许误差。

图9的(a)是示出铅直向下地观察接合结构100的状态的俯视图。在该例中,夹装结构体62的平面形态由四边形状构成。关于供夹装结构体62嵌入的贯通孔33,也同样地由与该夹装结构体62的外径形状相对应的四边形状构成。并且,虽然存在如下情况:在夹装结构体62与贯通孔33之间稍微形成有间隙,但是,对此,例如通过实施点焊接113,能够将夹装结构体62和贯通孔33彼此牢固地固定。

图9的(b)是夹装结构体62的平面形态由长方形状构成的例子。关于供夹装结构体62嵌入的贯通孔33,也同样地由与该夹装结构体62的外径形状相对应的长方形状构成。并且,在细微地形成于夹装结构体62和贯通孔33之间的间隙中,同样实施了点焊接113。另外,夹装结构体62的平面形态不限于四边形状,也可以由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以及其它多边形状构成,通过使贯通孔33也形成为与该夹装结构体62的平面形态相对应的形状,能够实现它们彼此的嵌合。并且,也可以将多个由这些多边形状构成的夹装结构体62并排地排列在贯通孔33内。通过像这样以角形状构成夹装结构体62和贯通孔33,能够防止这些夹装结构体62与螺栓63的旋转操作相对应地随转。

图10示出了以2层结构构成夹装结构体62的例子。在该例中,示出了夹装结构体62由与第1部件43接触的第1层62a、和与螺栓63和螺母64接触的第2层62b构成的例子。另外,第2层62b与螺栓63和螺母64接触的意思还包括隔着上述的垫圈111与螺栓63和螺母64等紧固部件接触。

在此,第1部件43和第1层62a由种类互不相同的材料构成。由此,也能够以上述的异种材料接触状态使它们互相滑动。

图11示出了在夹装结构体62的内部形成有能够供螺栓63的腿螺合的内螺纹62c的例子。在夹装结构体62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孔,在该孔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62c。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无需设置螺母64,能够实现因减少了部件数量所带来的对施工成本的抑制。并且,也可以利用与螺栓63的头部相当的螺母64和能够螺合于螺母64的螺纹杆201来代替上述的螺栓63。该夹装结构体62的平面形态除了圆形外也可以由多边形状构成,特别是,在多边形状的情况下,能够防止随转。

另外,不限于图11的结构,也可以省略第2部件26b的结构,仅在第2部件26a与第1部件43之间进行接合。

另外,夹装结构体62也可以以至第2部件26a、第1部件43、第2部件26b为止连续的方式一体地形成。

另外,也可以以2层以上的垫圈构成夹装结构体62。该垫圈可以构成为随着朝向外侧而使壁厚逐渐变厚、或者使壁厚逐渐变薄。

图12示出了如下的例子:将第2夹装结构体62-2嵌入设置于第2部件26a的贯通孔33中,并将第1夹装结构体62-1嵌入设置于第1部件43的贯通孔133中。第1夹装结构体62-1和第2夹装结构体62-2处于互相抵接的状态。该第2夹装结构体62-2构成为直径比第1夹装结构体62-1的直径大。通过使螺栓63的轴至少贯通第1夹装结构体62-1和第2夹装结构体62-2的各孔,由此将它们互相紧固。在这些第1夹装结构体62-1和第2夹装结构体62-2由不同的部件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使第2夹装结构体62-2的直径构成得更大,并使第1夹装结构体62-1的直径构成得比第2夹装结构体62-2的直径小。由此,在通过螺栓63和螺母64进行紧固固定时,能够使应力朝向第1夹装结构体62-1集中,进而能够实现稳定的螺栓固定。另外,当然也可以使第1夹装结构体62-1和第2夹装结构体62-2以相同的直径构成,也可以使第2夹装结构体62-2的直径比第1夹装结构体小。另外,也可以是,第1夹装结构体62-1和第2夹装结构体62-2由同一部件构成而不互相分离。另外,第1夹装结构体62-1也可以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2夹装结构体62-2进行嵌合。

在这样的图12所示的结构中,第1夹装结构体62-1同样地在被按压于第2部件26b的状态下朝向纸面左右方向交替地滑动。其结果是,在第2部件26b的表面和对该第2部件26b的表面进行按压的夹装结构体62-1之间,摩擦互相作用。并且,与该摩擦相对应,因地震而产生的振动能由于摩擦衰减而被吸收。

另外,在第2部件26b中没有特别设置夹装结构体62,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对第2部件26b同样地设置夹装结构体62。这种情况下,将设置于第2部件26b的夹装结构体配设成与上述的第1夹装结构体62-1接触。在该情况下,针对第2部件26b,也可以使夹装结构体62的直径比第1夹装结构体62-1小,也可以使夹装结构体62的直径比第1夹装结构体62-1大。

在该图12所示的结构中,也可以省略第2部件26b的结构,仅在第2部件26a与第1部件43之间进行接合。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应用于配设板玻璃30的结构体300。在该结构体300中,将板玻璃30配设在上框421与下框422之间。板玻璃30由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通过浮法制造出的一般的浮法玻璃构成,且呈长方形状(矩形状)。当然,板玻璃30不限于浮法玻璃,可以是加丝玻璃、强化玻璃、红外反射玻璃等由其它材质构成的板状玻璃,也可以是聚碳酸酯或丙烯酸树脂等的有机玻璃。即,板玻璃30只要是作为窗户发挥功能的具有规定的刚性的透明或半透明的面材即可。另外,在不作为窗户来使用的情况、或者不用于外壁的情况下,也不要求透光性或耐水性。总之,板玻璃30不限于玻璃制,只要是构成住宅的壁面的面材,就不特别限定。

板玻璃30被设置成由板玻璃30a和板玻璃30b构成的所谓的双层中空玻璃结构,其下边部的表面侧分别通过粘接件粘接于下板411、412。另外,在板玻璃30a与板玻璃30b之间,以夹装有夹装板413的状态通过粘接件进行粘接。下板411、412的下端被弯折成与下框422大致平行。另外,在夹装板413的下端,以与下框422大致平行的方式安装有另一个夹装板414。并且,被弯折成与下框422平行的下板411、412、以及夹装板414经由螺栓417、螺母418相对于下框422进行安装。

另外,通过焊接先将第2部件26a、26b固定安装于上框421。另外,在板玻璃30a、30b的上边侧,经由粘接件安装有第1部件43。在该图13的例子中,示出了如下的情况:在2张板玻璃30a、30b的外侧和它们之间,共粘贴有3个第1部件43。在这些第1部件43与第2部件26之间,也应用了上述的嵌入有夹装结构体62的任意结构。另外,在该图13的例子中,采用了使嵌入第1部件43中的夹装结构体62与嵌入第2部件26中的夹装结构体62分别接触的结构,但不限于此。

并且,这些夹装结构体62被螺栓63、螺母64等紧固部件紧固,可以在螺母64与夹装结构体62之间夹装垫圈111,也可以进一步在该垫圈111与螺母64之间夹装弹簧119。

特别是,不但存在该下板411、412的弯折角度被高精度地弯折为90°的情况,而且还存在如下的情况:在该弯折角中,多少会产生误差。这种情况下,被夹装于下板411、412和夹装板413的板玻璃30a、30b的延伸方向相对于上框401倾斜而不垂直。可是,针对该上框421,先通过焊接固定安装第2部件26a、26b,然后相对于该第2部件26a、26b安装第1部件43,其中,该第1部件43被安装于板玻璃30。因此,第2部件26a、26b的面内方向和第1部件43的面内方向未必相同。因此,预先将第2部件26a、26b的间隔设定得比第1部件43的板厚宽松,并将第1部件43游隙配合于该第2部件26a、26b之间。

其结果是,虽然会在第2部件26a、26b与第1部件43之间出现总的间隙的总和α,但在与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t之间,t>α的关系当然成立。即,通过使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构成得较厚,由此,即使在上述那样的第2部件26a、26b的面内方向和第1部件43的面内方向不同而产生角度偏移的情况下,也能够吸收该角度偏移。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由板玻璃30a、30b构成的双层中空玻璃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由1块板玻璃30构成,也可以由3块以上的板玻璃30构成。

另外,也可以对所谓的松紧螺旋扣应用本发明。在构成为松紧螺旋扣的情况下,其由下述部分构成:第2部件26a、26b,其通过焊接先固定安装于柱或梁等的结构体;夹装结构体62,其被嵌入设置于该第2部件26a、26b的贯通孔中,并与第1部件43接触;螺栓63,其被贯穿插入这些夹装结构体62、第1部件43;以及螺纹安装于螺栓63的螺母64。并且,第1部件43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安装于螺纹杆的另一端,其中,所述螺纹杆在一端形成有螺纹。在使这样的松紧螺旋扣起作用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另外,根据本发明,也可以在贯通孔33上设置锥面。通过将夹装结构体62插入形成有锥面的贯通孔33中,能够使夹装结构体62可靠地抵接于贯通孔33的内周壁。由此,能够防止晃动。

另外,根据本发明,也可以是:将夹装结构体62在使其冷却的状态下插入贯通孔33,然后使两者成为相同的温度,这样,直径差变得几乎相同。即,构成夹装结构体62的材料由于冷却而收缩,但是,随后使温度上升,这样,收缩的材料膨胀。利用该现象,在嵌入贯通孔33时,通过冷却使夹装结构体62的直径收缩,由此提高嵌入的容易性,然后,温度从冷却状态起自然地上升,由此,嵌入贯通孔33的夹装结构体62膨胀。其结果是,能够使夹装结构体62没有间隙地嵌入贯通孔33内。

第3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应用了本发明的部件间的接合结构100的形态。

应用了本发明的接合结构100被应用于图6所示的柱体41和梁42的接合结构中。以下,在该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和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要素及部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14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接合结构100的剖视图,图15示出了该接合结构100的详细的剖视图。

在第2部件26a、26b上形成有贯通孔33。在该贯通孔33中分别嵌入有夹装结构体62。夹装结构体62由低屈服点钢、铝、铜合金、铅合金、锡合金、铍合金、镍合金、锌合金、银合金等延展性金属等构成。该夹装结构体62除了由延展性金属构成以外,也可以由例如橡胶、树脂板等这样的容易发生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的任意材料构成。如果贯通孔33是圆形,则将夹装结构体62的平面形状设置为直径比贯通孔33小的圆形状。同样,如果贯通孔33是角形状,则夹装结构体62的平面形状也是直径比该贯通孔33稍小的同样的角形状。

通过使该夹装结构体62形成为比形成于第2部件的贯通孔33小的直径,由此在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之间形成间隙。并且,该夹装结构体62也可以相对于贯通孔33几乎没有间隙地嵌合。

在使这样的夹装结构体62与第1部件43接触的情况下,该夹装结构体62的接触面与第1部件43面接触。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可以是任意的板厚,但在图14的例子中,是不从第2部件26a、26b的表面突出的程度的厚度。另外,在图15的例子中,是从第2部件26a、26b的表面突出的程度的厚度。

螺栓63的轴分别贯穿插入夹装结构体62的贯通孔62d和第1部件43的孔101。在该螺栓63的轴末端螺纹安装有螺母64。由于夹装结构体62处于其接触面与第1部件43面接触的状态,因此,在施加有上述的压缩力的情况下,对第1部件43施加面压。

其结果是,能够在从夹装结构体62对第1部件43的两个面局部地施加有按压力的状态进行固定。并且,也可以在螺栓63与螺母64之间进行所谓的高强度螺栓接合。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以下述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将螺栓63从下侧插入,并在其螺纹部上,从上侧螺纹安装有螺母64。即,以从下侧安装螺栓63并从上侧安装螺母6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从上侧安装螺栓63,并从下侧安装螺母64。

另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夹装结构体62的直径比贯通孔33的内径小,因此,在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隔。因此,在将夹装结构体62嵌入贯通孔33内时,这样的间隔发挥了作为所谓的间隙的效果,能够提高嵌入作业性。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使夹装结构体62的直径比贯通孔33的内径小的形态下,在地震时施加有水平方向的振动的情况下,夹装结构体62在贯通孔33内往复移动。即,在图16所示的载荷-变形曲线中示出了形迹β。关于该形迹β,在施加有由地震所引起的水平方向的振动的情况下,首先,当夹装结构体62在贯通孔33内移动时,并没有特别地承担载荷P,仅产生了变形δ。另外,在该图16的例子中,以使夹装结构体62的直径比贯通孔33的内径小0.2mm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夹装结构体62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接触而初次承担载荷P。

在这样的形迹β中,实际上,需要存在变形δ直至承担载荷P,因此,多数情况下无法良好地发挥对建筑物所期待的抗震性能。因此,从抗震性能方面来看,通过形成如下的结构,能够良好地发挥抗震性能:通过形成为使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接近0的状态,由此,在承担有载荷的情况下如形迹α那样立即承担载荷。

在本发明中,构成为:通过使夹装结构体62的直径小于贯通孔33的内径,提高了嵌入作业性,并且,发挥出与如图16所示的形迹α相同的功能。即,在朝向图17的(a)所示的箭头方向承担有螺栓63和螺母64的紧固力的情况下,延展性高的夹装结构体62在上下方向上收缩,结果是欲朝向外侧鼓出。通过使该夹装结构体62的上下方向上的收缩进一步增强,如图17的(b)所示,实际上,该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朝外侧鼓出而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接近或接触。因此,能够减小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进而能够使该间隔无限接近0,或者使它们接触。

这样,通过使夹装结构体62朝外侧变形而接近或接触贯通孔33的内周面,由此,能够构成为在承担有载荷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的形迹α那样立刻承担载荷,从而也能够良好地发挥抗震性能。

另外,图18示出了先将第1部件43安装于柱体41的例子。第2部件26a、26b没有安装于柱体41,而是拼接于梁部件301。在该图18中,对于和上述的图15相同的结构要素及部件,也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图19中,实际应用该图18的形态,将以第1部件43作为上下凸缘的腹板302安装于柱体41。在该腹板302上拼接有拼接板402。另外,构成以梁部件301作为上下凸缘的腹板44,将拼接板401拼接于腹板44。另外,拼接板401、402由金属制的板构成,关于其拼接方法,例如通过焊接等进行安装。

在将以第1部件43作为上下凸缘的腹板302安装于柱体41后,使以梁部件301作为上下凸缘的腹板44从大致水平方向接近该腹板302。然后,将第1部件43夹入安装于梁部件301的第2部件26a、26b之间。此时,在腹板44上,朝向第1部件43侧形成有切口410。第2部件26a、26b被插入该切口410。然后,使上述的夹装结构体62嵌入贯通孔33并与该第1部件43接触,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另外,拼接板401、402分别被安装于配对侧的腹板44、302。

并且,不限于如下的情况:针对以第1部件43作为上下凸缘的腹板302,使以梁部件301作为上下凸缘的腹板44从水平方向接近,由此进行安装。例如,可以是:在从上方观察的情况下,以腹板44的大致中央作为旋转中心使该腹板44旋转,由此进行安装,其中,该腹板44以该梁部件301作为上下凸缘。此时,前提是:在使腹板44旋转时,第2部件26a、26b恰好被插入切口410,而且夹装结构体62恰好被调整至与孔101匹配的位置。

另外,该图19的形态当然也可以应用于如图15所示那样先将第2部件26安装于柱体41的情况。另外,该图19的形态也可以是应用了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的形态。

并且,该第3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图20的(a)示出了以2层结构构成夹装结构体62的例子。在该例中,示出了夹装结构体62由与第1部件43接触的第1层62a、和与螺栓63和螺母64接触的第2层62b构成的例子。另外,第2层62b与螺栓63和螺母64接触的意思还包括隔着未图示的垫圈111与螺栓63和螺母64等紧固部件接触。

在此,第1部件43和第1层62a由种类互不相同的材料构成。由此,也能够以上述的异种材料接触状态使它们互相滑动。即,关于该异种材料接触状态,只要构成第1部件43和第1层62a的材料不同,可以是任意的异种材料接触状态。由此,能够使上述的摩擦阻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以铁板、钢板等构成第1部件43,以铝板或者由铝合金、铜合金、青铜、不锈钢等构成的板材来构成第1层62a,由此,能够在两者间形成更恰当的异种材料接触状态。此时,也可以是,至少第1部件43和第1层62a各自的接触面由异种材料构成。

另外,第2层62b由延展性比第1层62a高的材料构成。该第2层62b由上述的低屈服点钢、铝、铜合金、铅合金、锡合金、铍合金、镍合金、锌合金、银合金等延展性金属等构成。该夹装结构体62除了由延展性金属构成以外,也可以由例如橡胶、树脂板等这样的容易发生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的任意材料构成。

作为第1层62a与第2层62b的接合方法,可以通过超声波接合、电焊、粘着、粘接、铆接等来进行接合,也可以构成为不进行接合,而仅使它们接触。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承担有螺栓63和螺母64的紧固力的情况下,如图20的(b)所示,延展性高的第2层62b也在上下方向上收缩,结果是欲朝外侧鼓出的力起作用。通过使该第2层62b的上下方向上的收缩进一步增强,由此,第2层62b的周端朝外侧鼓出而接近或接触贯通孔33的内周面。因此,能够减小第2层62b的周端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进而能够使该间隔无限接近0,或者使它们接触。这样,通过使第2层62b朝外侧变形而接近或接触贯通孔33的内周面,由此,能够构成为在承担有载荷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的形迹α那样立刻承担载荷,从而也能够良好地发挥抗震性能。

即,根据该图20的结构,借助第2层62b的鼓出,能够有效地进行承压传递。

另外,图21的(a)的形态示出了这样的例子:第1部件43的孔101构成为直径比夹装结构体62的贯通孔62d大。夹装结构体62在承担有螺栓63和螺母64的紧固力的情况下如图21的(b)所示形成凸出部262,该凸出部262是夹装结构体62凸出到第1部件43的孔101内而成的。该凸出部262是夹装结构体62中的面对孔101的区域,夹装结构体62与上述的紧固力相对应地被挤出到孔101内,并呈凸状凸出。

通过形成这样的凸出部262,由此,在水平方向上施加有地震震动的情况下,该凸出部262在水平方向上卡挂于孔101,以抑制变形的方式发挥作用。特别是,通过以延展性材料构成夹装结构体62,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与这样的紧固力相对应的凸出。并且,根据该图21所示的形态,可以在夹装结构体62与贯通孔33之间形成间隙,也可以不形成间隙。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夹装结构体62与贯通孔33之间注入未图示的硬化材料。该硬化材料例如由低粘度的环氧树脂材或无机系的液体等从接近液态的状态硬化的材料构成。通过将这样的硬化材料填充在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与贯通孔33之间,由此,假设在夹装结构体62与贯通孔33之间形成有间隙的情况下,能够填埋该间隙。其结果是,当夹装结构体62在第1部件43的表面上滑动时,能够防止夹装结构体62在贯通孔33内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摩擦系数高的包覆材料包覆在夹装结构体62的表面。包覆材料可以是实施电镀或熔融镀锌等而成的材料,也可以是对铝或铜等进行镀层或涂敷而成的材料。即,该包覆材料由铝合金或铜合金构成,但不限于此,可以由任意的材料构成。通过使摩擦系数高的包覆材料与第1部件43接触,由此能够利用彼此的摩擦系数的差异而使摩擦力更强烈地发挥作用,从而能够使摩擦传递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图22是第3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的侧剖视图,图23示出了该另一实施例中的夹装结构体62的放大立体图。在该另一实施例中应用的夹装结构体62形成有倾斜面162,该倾斜面162以壁厚从恰好位于中央的贯通孔62d朝向形成于周端的顶部163变厚的方式倾斜。该倾斜面162被设定为面对第1部件43的一侧。即,倾斜面162不与第1部件43的表面平行。顶部163的截面为大致锐角状。该倾斜面形成为使顶部163恰好位于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

在使这样的夹装结构体62与第1部件43接触的情况下,该夹装结构体62的形成于周端的顶部163与第1部件43线接触。另外,顶部163不限于形成于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的情况,也可以形成在该周端与贯通孔62d之间。另外,该顶部163也可以形成在贯通孔62d的附近。

而且,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可以是任意的板厚,在图22的例子中,可以设置成不从第2部件26a、26b的表面突出的程度的厚度。也可以将夹装结构体62的板厚设置成从第2部件26a、26b的表面突出的程度的厚度。另外,关于该夹装结构体62,除了相对于贯通孔33几乎没有间隙地嵌合的情况外,也可以在带有游隙的状态下进行游隙配合。这种情况下,前提是该夹装结构体62的直径比贯通孔33的内径小。

螺栓63和螺母64的结构与上述相同,因此在下面省略说明,但是,特别是夹装结构体62处于如下状态:形成于其周端的顶部163与第1部件43线接触,因此,在承担有上述的压缩力的情况下,应力集中于该顶部163,其结果是,经由该顶部163对第1部件43局部地施加大的应力,顶部163陷入第1部件43。

其结果是,能够在从夹装结构体62对第1部件43的两个面局部地施加有按压力的状态进行固定。并且,也可以在螺栓63与螺母64之间进行所谓的高强度螺栓接合。

接下来,针对由上述的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

根据本发明,经由在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形成的顶部163与第1部件43接触。该顶部163的截面为大致锐角状,该顶部163处于通过其顶部163与第1部件43线接触的状态。因此,在经由螺栓63承担有压缩力的情况下,应力集中于该顶部163,对第1部件43局部地施加大的应力,根据情况能够使顶部163陷入第1部件43。在该状态下,在如上述那样使夹装结构体62的顶部163在第1部件43的表面上滑动的情况下,在第1部件43的表面和对该第1部件43的表面进行按压的夹装结构体62的顶部163之间,更大的摩擦互相作用。特别是,通过使顶部163陷入第1部件43,能够使该摩擦力更大。并且,与该摩擦相对应,因承担载荷所产生的变形能通过摩擦传递被大量地吸收。并且,在该形态下,当然也可以在夹装结构体62与贯通孔33之间注入硬化材料169。

图24的(a)是使夹装结构体62的直径小于贯通孔33的内径的情况的例子。在夹装结构体62的直径小于贯通孔33的内径的情况下,在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之间产生间隔。因此,在将夹装结构体62嵌入贯通孔33内时,这样的间隔发挥了作为所谓的间隙的效果,能够提高嵌入作业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在周端形成有顶部163的夹装结构体62,由此,基于螺栓63和螺母64的紧固力,夹装结构体62的顶部163如图24的(b)所示那样朝向外侧变形。其结果是,朝向外侧变形的顶部163陷入第1部件43内。其结果是,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与设置于第2部件26a、26b的贯通孔33的内周面接触。此时,不限于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接触的情况,只要至少接近该内周面即可。对于该图24所示的这样的接触形态,可以说是与上述相同地使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朝外侧鼓出而接近或接触贯通孔33的内周面的形态。因此,能够减小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进而能够使该间隔无限接近0。

这样,通过使夹装结构体62的顶部163朝向外侧变形而接近或接触贯通孔33的内周面,由此,能够构成为在施加有载荷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的形迹α那样发生承压传递从而立即承担载荷,也能够良好地发挥抗震性能。

在图25的(a)的形态中,示出了如下的例子:关于夹装结构体62,通过至少对顶部163实施淬火处理,由此使顶部163、或者使顶部163及其附近形成为比夹装结构体62的主体部高的硬度。在以下的例子中,以顶部163形成为高硬度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由此,在朝向图25的(b)中的箭头方向承担有螺栓63和螺母64的紧固力的情况下,顶部163由于形成为高硬度而不会被压溃,而是朝向外侧变形。与此相对,形成为比顶部163低的硬度的该夹装结构体62的主体部在承担有该箭头方向的紧固力的情况下能够向外侧鼓出。特别是,可以以低屈服点钢、铝、铜合金、铅合金、锡合金、铍合金、镍合金、锌合金、银合金等延展性金属等来构成该夹装结构体62。

并且,关于该顶部163,除了通过淬火形成为高硬度外,可以通过其它任意的方法来形成为比夹装结构体62的主体部高的硬度。例如,可以通过与夹装结构体62的主体部种类不同的材料、且硬度比主体部高的材料来构成该顶部。这种情况下,该夹装结构体62的主体部除了由上述的延展性金属构成外,也可以由以橡胶、树脂等为首的任意软性材料构成。

根据这样的图25的形态,除了顶部163,还能够通过夹装结构体62的鼓出的主体部减小与贯通孔33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其结果是,能够构成为在承担有载荷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的形迹α那样立刻承担载荷,从而也能够良好地发挥抗震性能。

另外,图26示出了先将第1部件43安装于柱体41的例子。第2部件26a、26b没有安装于柱体41,而是焊接于梁部件301。在该图26中,对于和上述的图22相同的结构要素及部件,也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另外,图27的(a)的例子示出了再一个形态。在该图27的(a)的形态中,对于和上述的图22相同的结构要素及部件,也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在该图27的(a)的例子中,夹装结构体62形成有倾斜面162′,该倾斜面162′以使壁厚从夹装结构体62的周端朝向贯通孔62d变厚的方式倾斜。该倾斜面162′被设定为面对第1部件43的一侧。即,倾斜面162′不与第1部件43的表面平行。该倾斜面162′构成为与上述的倾斜面162的倾斜方向相反。倾斜面162′的下端的截面可以形成为大致锐角状,也可以构成为扁平状。

另外,图27的(a)的形态示出了这样的例子:第1部件43的孔101构成为直径比夹装结构体62的贯通孔62d大。夹装结构体62在承担有螺栓63和螺母64的紧固力的情况下如图27的(b)所示形成凸出部262,该凸出部262是夹装结构体62凸出到第1部件43的孔101内而成的。该凸出部262是夹装结构体62中的面对孔101的区域,夹装结构体62与上述的紧固力相对应地被挤出到孔101内,并呈凸状凸出。特别是,通过形成倾斜面162′,该倾斜面162′与孔101的周端抵接。在该状态下承担有螺栓63和螺母64的紧固力的情况下,倾斜面162′被被孔101的周端引导而向孔101内以凸状凸出,促进了凸出部262的形成。特别是,通过以延展性材料构成夹装结构体62,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与这样的紧固力相对应的凸出。并且,在该图27所示的形态中,可以在夹装结构体62与贯通孔33之间形成间隙,也可以不形成间隙。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图19所示那样的接合形态。

并且,也可以对图28所示那样的例如柱体41之间的接合结构110应用本发明。在该柱体41之间的接合结构110中,对于和上述的接合结构100相同的结构要素及部件,标记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图29示出了接合结构110的放大剖视图。安装在下段的柱体41的上端的板141是为了安装于梁的凸缘等而设置的。在该板141的上表面,第2部件142a、142b以面内方向变得铅直的方式延伸。

第1部件143是由管体构成的上段的柱体41。第1部件143由分离地安装的第2部件26b构成。在第2部件142a、142b之间夹装有第1部件143。

在第2部件142a、142b上形成有贯通孔33。在该贯通孔33中分别嵌入有夹装结构体62。另外,在夹装结构体62上,如图23的放大立体图所示,从恰好位于中央的贯通孔62d朝向顶部163形成有倾斜面162,该顶部163的截面形成为大致锐角状。在使这样的夹装结构体62与第1部件143接触的情况下,该夹装结构体62的顶部163与第1部件143线接触。另外,在该形态下,夹装结构体62和贯通孔33的内周面形成为几乎没有间隙的状态。

螺栓63的轴分别贯穿插入夹装结构体62的贯通孔62d和第1部件143的孔101。在该螺栓63的轴末端螺纹安装有螺母64。通过进行这样的螺栓63和螺母64的紧固,由此,能够传递作为来自螺栓63的头部的压缩力的在螺栓63的头部与螺母64之间产生的压缩力。

根据这样的接合结构110,通过夹装结构体62的顶部163与第1部件143接触。该顶部163的截面为大致锐角状,该顶部163处于通过其顶部163与第1部件143线接触的状态。因此,在经由螺栓63承担有压缩力的情况下,应力集中于该顶部163,对第1部件143局部地施加大的应力,进而,顶部163陷入第1部件143。在该状态下,在载荷施加于构造物且梁42陷入柱体41的情况下,在第1部件143的表面和对该第1部件143的表面进行按压的夹装结构体62的顶部163之间,更大的摩擦互相作用。并且,与该摩擦相对应,在承担有载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摩擦传递更多地进行吸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使该夹装结构体62构成为例如四边形状,并且使供该夹装结构体62嵌入的贯通孔33也同样地构成为四边形状。由此,在将夹装结构体62嵌入贯通孔33后通过螺栓63对其固定时,能够防止夹装结构体62随转。

在这样的接合结构110中,也可以应用在上述的接合结构100中所说明的各种形态中的任意形态。

标号说明

26、142、93:第2部件;

33:贯通孔;

41:柱体;

42:梁;

43、143、151:第1部件;

44、302:腹板;

62:夹装结构体;

63、153、171:螺栓;

64、154、172:螺母;

71:减振壁结构;

72:壁框;

73:减振壁体;

76:壁部;

81:柱材;

82:梁材;

91:面材;

92:框材;

94:弹性粘接件;

97:嵌入部;

98:弹性缓冲件;

100、110、200:接合结构;

101:孔;

111、156、157、173:垫圈;

152:夹装结构体;

155:蝶形弹簧;

162:倾斜面;

163:顶部;

169:硬化材料;

175、176:螺栓孔;

262:凸出部;

264:包覆材料;

301:梁部件;

401、402:拼接板;

410:切口。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