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47172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爬升保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爬升保温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以及施工技术的提高,超高层大型建筑越来越多。在我国北方地区冬期施工期间,室外环境温度非常低,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采取符合要求的保温覆盖等冬期施工措施。一般超高层建筑核心筒都采用爬模或整体顶升平台(顶模),竖向墙体领先于水平结构先行施工,核心筒处在高空,风速大,气温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若墙体保温养护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极容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影响结构施工质量,因此核心筒墙体保温措施尤为关键。

由于施工墙体时,相应楼层的水平楼板没有施工,不能使用传统的对墙体包裹覆盖的养护方式。目前对于冬施期核心筒墙体保温措施均为在墙体模板上敷设保温材料,此种措施只能对浇筑层的墙体混凝土起到保温作用,同时由于工程工期要求都非常紧,每层核心筒墙体施工时间很短,当墙体模板退模后则无法保温,保温时间较短,整体保温效果较差,对墙体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以如何在核心筒混凝土墙体施工后对其及时形成带模养护的问题,使得竖向混凝土的养护跟上自身施工建造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混凝土墙体的混凝土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系统,包括顶升平台以及悬挂于顶升平台下的挂架,所述挂架上设有用于浇筑形成混凝土墙体的模板,所述模板的底端设有保温装置以供对浇筑完成的所述混凝土墙体形成保温。

本发明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原本用于浇筑混凝土墙体的顶升平台以及挂架安装保温装置,其中,保温装置安装于挂架上模板的底端,保温装置随顶升平台的上升而提升,从而保温装置能及时地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墙体形成保温以更好地保证浇筑质量。

优选地,该保温装置包括预埋件,埋设于所述混凝土墙体上;保温板,挂设于所述模板下并紧固于所述预埋件进而紧贴于所述混凝土墙体。

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包括:吊钩,固设于所述模板的下端;悬挂件,安装于所述保温板的上端;钢链,安装于所述吊钩上并与所述悬挂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包括:紧固板,安装于所述保温板的上端;紧固螺栓,穿设于所述紧固板上进而所述保温板通过所述紧固螺栓紧固连接于所述预埋件;提拉绳,安装于所述保温板上以供所述保温板脱离所述混凝土墙体;配重块,固设于所述保温板的下部,所述保温板通过所述配重块紧贴于所述混凝土墙体。

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包括:手拉葫芦,临时安装于所述混凝土墙体之上,通过所述手拉葫芦调整所述保温板在所述混凝土墙体上的位置。

为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利用设置于建筑施工上方的顶升平台,在所述顶升平台下悬挂多个挂架并在所述挂架上安装模板以供浇筑形成第N层混凝土墙体;

于所述模板的底端安装保温装置以供对浇筑完成的第N-1层所述混凝土墙体形成保温;

将所述顶升平台顶升一层,所述模板随所述顶升平台上升以供浇筑形成第N+1层所述混凝土墙体,通过所述保温装置对第N层所述混凝土墙体形成保温。

本发明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

利用原本用于浇筑混凝土墙体的顶升平台以及挂架安装保温装置,其中,保温装置安装于挂架上模板的底端,保温装置随顶升平台的上升而提升,从而保温装置能及时地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墙体形成更长久的保温以更好地保证浇筑质量。

优选地,安装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以下施工步骤:于每层所述混凝土墙体上埋设预埋件;于所述模板下挂设保温板,并将所述保温板紧固于所述预埋件进而紧贴于所述混凝土墙体;于所述保温板上安装提拉绳以供待所述顶升平台上升时将所述保温板脱离所述混凝土墙体。

优选地,安装所述保温装置还包括以下步骤:于所述模板的下端固设吊钩;于所述保温板的上端安装悬挂件;于所述吊钩上安装钢链并将所述钢链与所述悬挂件连接。

优选地,安装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以下施工步骤:于所述保温板的上端安装紧固板;于所述紧固板上穿设紧固螺栓,将所述保温板通过所述紧固螺栓紧固连接于所述预埋件;于所述保温板的下部固设配重块,将所述保温板通过所述配重块紧贴于所述混凝土墙体。

优选地,安装所述保温装置包括以下施工步骤:于所述混凝土墙体之上临时安装手拉葫芦,通过所述手拉葫芦调整所述保温板在所述混凝土墙体上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系统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保温装置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保温装置上端与混凝土墙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保温装置下端与混凝土墙紧靠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施工方法的第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6为对应图5的第二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7为对应图6的第三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8为对应图7的第四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9为对应图8的第五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10为对应图9的第六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中:1-顶升平台,2-模板,3-保温板,4-预埋件,5-紧固螺栓,6-保温板的悬挂件,7-紧固板,8-吊钩,9-钢链,10-钢丝绳,11-配重块,12-手拉葫芦,13-挂架,100-保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系统,包括:整体顶升平台1,此为核心筒墙体先行施工采用的模架体系;挂架13,此为核心筒施工的作业空间,吊挂在顶升平台1下方;大模板2,此为核心筒墙体混凝土结构成型的模具,表面敷设有保温材料,并吊挂在顶升平台1下方并用于浇筑形成混凝土墙体99,可随平台一起顶升;悬挂安装于大模板2下端的保温装置100,包括保温板3、保温板的悬挂件6、配重块11、提升调整用的提拉绳10和手拉葫芦12等,通过该保温装置100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墙体99形成保温。

具体地,结合图3至图4所示,在施工时,在大模板2下方的墙体99上按一定高度间距安装多个预埋件4,该预埋件4为套筒结构,保温板3上安装有紧固板7,紧固螺栓5穿设于紧固板7并穿过保温板3,保温板3通过该紧固螺栓5固定连接于墙体99上的预埋件4;保温板3上安装有悬挂件6,通过该悬挂件6安装钢丝绳10(即提拉绳),钢丝绳10的下端悬挂连接有配重块11,该配重块11为型钢焊接而成的三角架,通过配重块11侧向压紧保温板3从而紧贴墙体99,同时,拉动钢丝绳10可使保温板3脱离墙体99以便于提升;在大模板2下端焊接有吊钩8,上面安装有钢链9,钢链9与保温板3通过悬挂件6连接,钢链9兼做提升和安全保险绳用;当安装保温板3需要使其就位时,在已浇筑混凝土墙体99的上层安装临时手拉葫芦12,作业人员可在挂架13上进行操作,运用手拉葫芦12将保温板3调整至已浇筑混凝土墙体99的相对适宜位置。

为更好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层建筑顶升平台下墙体爬升保温施工方法,上述保温系统亦可通过该施工方法进行实施,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a.如图5所示,绑扎第N层钢筋以形成待浇筑的钢筋笼,在第N层钢筋笼上安装保温装置100的预埋件4,在顶升平台1下的挂架13上安装第N层大模板2;

b.如图6所示,将保温装置100组装后并悬挂连接于第N层大模板2下端,具体地,结合图3所示,在大模板2的底端焊接一个吊钩8,利用保温板3的悬挂件6安装连接一个钢链9,将钢链9的另一端固接于吊钩8上;

c.如图7所示,浇筑形成第N层混凝土墙体99,并且,将保温装置100紧贴于混凝土墙体99的表面,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通过紧固螺栓5将保温板3的上端紧固连接于混凝土墙体99上的预埋件4,通过配重块11侧向压紧保温板3的下端;

d.如图8所示,绑扎第N+1层钢筋以形成待浇筑的钢筋笼,在第N+1层钢筋笼上安装预埋件4,将第N层的大模板2退模,并将保温装置100上的紧固螺栓5松开,拉动钢丝绳10使得保温装置100脱离墙体99,使其与墙体99之间有一定距离。在此过程中,由于钢链9长度的作用,先将大模板2退模并不会直接带动保温装置100,确保结构稳定;

e.如图9所示,将整体顶升平台1向上顶升一层,大模板2随顶升平台1一起提升至第N+1层,而大模板2下方的保温装置100随大模板2一起提升至第N层;然后在第N+1层上临时安装一个手拉葫芦12,通过手拉葫芦12将保温装置100调整至适宜的位置,再次用紧固螺栓5将保温装置100固定在第N层混凝土墙体99的表面,并通过配重块11使其紧贴墙体99,从而对第N层的混凝土墙体99形成即时的保温养护。同时,将大模板2安装紧靠至第N+1层未浇筑的钢筋笼;

f.如图10所示,浇筑第N+1层钢筋笼形成混凝土墙体99,回顾至步骤d,如此循环,直至完成高层建筑所有层的混凝土浇筑和即时保温。

在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出本发明以下特点:

一种整体顶升平台下可提升的墙体保温系统各构件均可提前定型化加工制作,安拆简单,随顶升平台一起提升,操作方便,节省人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安装后对墙体进行冬施保温养护,充分利用上层结构施工时间,延长对墙体混凝土的养护时间,效果良好,提高了墙体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