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了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组合墙体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墙体的作用是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墙体按墙体受力情况和材料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按墙体构造方式分为实心墙,烧结空心砖墙,空斗墙,复合墙。以往墙体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因而墙体是粘接牢固的一体化结构,不能进行有选择性的拆卸和组合,灵活性较低,操作不方便,因此为了提高墙体的实用性,采用立柱组装墙体,但是现有技术立柱的结构合理化较低,后期安装不方便,而且拆卸后难以进行二次利用,成本投入较大,经济效益较差。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特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组合墙体的安装结构,提高了整体框架结构的合理性、方便后期安装、二次利用率高以及成本低。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墙体的安装结构,包括墙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墙体上的墙板,所述墙体的上部通过角钢连接上轨,所述墙体的下部通过角钢连接下轨,所述墙体的内侧通过链接片安装有墙板,链接片由盖板、立柱和压条组成,所述墙体上还通过铰接体安装有多个玻璃窗和至少一个玻璃门,铰接体的一侧连接链接片,铰接体的另一侧设置有一铰接腔体的通槽,通槽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压紧元件压紧腔体。
进一步地,立柱通过螺丝连接盖板,盖板上设置有一与压条相匹配的U形凹槽,压条镶嵌在U形凹槽内。
进一步地,压条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在U形凹槽内的固定与松懈。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为一矩形框体,矩形框体的直角均由转角链接片连接相互垂直的墙体而成。
进一步地,玻璃门底端的一侧边缘上设置有一扫尘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墙体组合墙板,解决了散件运输、现场拼装所带来的大难度、大误差、高消耗的问题,整体框架结构简单,方便后期安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适用性广,也可拆卸回收并实现二次利用,大大的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助于成本控制,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整体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上A-A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节点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节点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墙体,2、上轨,3、下轨,4、链接片,5、墙板,6、铰接体,7、玻璃窗,8、玻璃门,9、盖板,10、立柱,11、压条,12、 螺丝,13、凹槽,14、通槽,15、压紧元件,16、转角链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组合墙体的安装结构,包括墙体1以及设置在墙体1上的墙板5,墙体1的上部通过角钢连接上轨2,墙体1的下部通过角钢连接下轨3,墙体1的内侧通过链接片4安装有墙板5,链接片4由盖板9、立柱10和压条11组成,墙体1上还通过铰接体6安装有多个玻璃窗7和至少一个玻璃门8,铰接体6的一侧连接链接片4,铰接体6的另一侧设置有一铰接腔体的通槽14,通槽14的上下端均设置有压紧元件15压紧腔体。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0通过螺丝12连接盖板9,盖板9上设置有一与压条11相匹配的U形凹槽13,压条11镶嵌在U形凹槽13内,压条11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在U形凹槽13内的固定与松懈,操作简单,方便快速。
在本实施例中,墙体1为一矩形框体,矩形框体的直角均由转角链接片16连接相互垂直的墙体1而成,解决了散件运输、现场拼装所带来的大难度、大误差、高消耗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玻璃门8底端的一侧边缘上设置有一扫尘条,减少灰尘的积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墙体组合墙板,整体框架结构简单,方便后期安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适用性广,也可拆卸回收并实现二次利用,大大的减少了资源的浪费,有助于成本控制,易于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