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质建筑物外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584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质建筑物外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外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质建筑物外墙。



背景技术:

目前的建筑物外墙,要考虑到墙体连接强度、保温、装饰、平整性,施工工艺繁琐,工期长,效率低,虽然也有事先将外墙加工成半成品板的技术,但其重量较重,需要吊装设备施工,施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质建筑物外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轻质建筑物外墙,由保温板拼接而成,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保温板由外、中、内三层矩形板复合而成,所述外层板是聚氯乙烯板,所述中层板是绝缘阻燃保温板,内层板是水泥混凝土层板,所述内层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横向或者纵向或者横纵相间的U形凹槽,所述三层板的中心在同一层直线上,外层板和内层板的长和宽相同,中层板的长和宽小于外层板的长和宽,相邻两个保温板的中层板之间形成缝隙,所述缝隙内填充有钢弦及水泥;所述中层板的长比外层板的长小5-15cm,所述中层板的宽比外层板的宽小5-15cm。

较优的,上述聚氯乙烯板的厚度是0.8-1.5毫米,绝缘阻燃保温板的厚度是30-60毫米,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是5-25毫米。

更优的,上述聚氯乙烯板的厚度是1毫米,绝缘阻燃保温板的厚度是50毫米,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是20毫米。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由于设计有U形凹槽及缝隙,墙体重量轻,用料少、工期短、不需要吊装设备,施工成本较低;施工时,将U形凹槽与建筑物表面事先安装好的突出钢板匹配,连接强度不因墙体重量轻而受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其中:1-外层板;2-中层板;3-内层板;4-缝隙;5-U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

如图1和图2,一种轻质建筑物外墙,保温板由外、中、内三层矩形板复合而成,上述外层板1是聚氯乙烯板,中层板2是绝缘阻燃保温板,内层板3是水泥混凝土层板,内层板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横纵相间的U形凹槽,三层板的中心在同一层直线上。

外层板1和内层板3的长和宽相同,中层板2的长比外层板1的长小5-15cm,中层板2的宽比外层板1的宽小5-15cm。

由于中层板的长和宽小于外层板的长和宽,所以相邻两个保温板的中层板之间形成缝隙4,所述缝隙4内填充有钢弦及水泥。

聚氯乙烯板的厚度是1毫米,绝缘阻燃保温板的厚度是50毫米,水泥混凝土层的厚度是20毫米。

施工时,现在待施工的建筑物表面安装条状的定位条,定位条突出建筑物表面,定位条的宽度小于等于U形凹槽的宽度,将保温板的U形凹槽与定位条插接在一起,按这种方式,将保温板依次安装到建筑物表面,然后在缝隙4中穿入钢弦,最后在缝隙4中灌入水泥,施工完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