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扶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342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扶手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物扶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物整体结构中,常在墙体边侧设有用于扶把依靠的扶手,现在对于扶手安装于建筑物的效率、便捷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在建筑物中安装扶手的效率和便捷性,以及降低安装成本成为设计目标。

现有技术中,对于在建筑物中安装扶手,以在建筑物的楼梯位置安装扶手为例进行说明,通常在建筑物进行垒砖并完成主体施工后,在需要安装扶手的楼梯边侧,在扶手固定位置点,对墙体中已垒砌的砖进行拆卸或打碎,将扶手的固连结构嵌入至所拆除的砖的位置,并浇灌混凝土,利用混凝土与扶手的固连结构结合后的整体结构作为扶手的支撑点,以此确保扶手的安装强度,供使用者扶把依靠。如此的扶手,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对墙体中相应位置的砖进行拆除,且需要通过浇灌混凝土完成安装,使得扶手安装的效率和便捷性低,且通过相当于对墙体返工的方式进行扶手安装,导致了安装成本高。

另一种现有技术中,安装扶手的结构中,需要在墙体的另一侧的相应位置固定背埋板,这里的背埋板通常应用带有螺纹孔或通孔的铁板,在扶手安置在预设的位置后,通过打穿墙体,通过连接件将扶手与墙体另一侧的背埋板进行固连,这里通过螺纹连接件与背埋板的螺纹孔旋紧连接,或通过连接件嵌入墙体对侧的背埋板的孔内进行焊接固连,以此实现扶手与墙体的固连,完成安装。对于此种结构,背埋板在墙体另一侧的固连需要对齐准确位置,这需要安装过程中在墙体两侧分别设置安装人员,且需要对墙体打穿孔,对于建筑物较厚的墙体结构,必然使得工作量大,由此,也导致了安装扶手的效率和便捷性低,同时安装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物扶手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将明显提高在建筑物中安装扶手的效率和便捷性,同时降低安装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物扶手系统,包括扶手体、用于安装于所述建筑物的地面的竖置安装体,以及用于安装于所述建筑物的墙体的横置安装体,所述竖置安装体、所述横置安装体和所述扶手体固连一体;其中,

所述横置安装体通过胀管螺栓固连于所述墙体的沉孔。

可选地,所述横置安装体包括套装于所述胀管螺栓的套管,所述扶手体包括与所述套管固连的基体和包覆于所述基体的、用于把扶的包覆层。

可选地,所述基体具体为扁钢,所述套管具体为钢管,所述扁钢与所述钢管焊接固连。

可选地,所述包覆层具体为木质包覆层。

可选地,所述木质包覆层能够拆卸地插接于所述基体。

可选地,所述竖置安装体通过地脚螺栓固连于所述硬质地面的沉孔。

在一个关于建筑物扶手系统的实施方式中,其包括扶手体、安装于建筑物地面的竖置安装体,以及安装于建筑物墙体的横置安装体,设置竖置安装体、横置安装体和扶手体固连一体,所谓固连一体,是指其三者相互间固连为整体的稳定结构,至于竖置安装体与横置安装体固连、并且横置安装体与扶手体固连;或者竖置安装体和横置安装体分别与扶手体固连;再或者扶手体与竖置安装体固连、竖置安装体与横置安装体固连等各种固连顺序,都能够实现其三者间构成稳定的固连结构,这其中,竖置安装体与地面固连,则对于其三者整体机构构成了克服重力的承托结构,通过横置安装体与墙体固连,则构成了控制平衡,防止倾斜倾倒的平衡结构。特别地,将横置安装体通过胀管螺栓固连于墙体的沉孔内,如此的设置,能够实现紧固且稳定连接的同时,还能够仅在墙体上通过沉孔便能够实现安装胀管螺栓,完成安装,这使得安装横置安装体的效率高且便捷,无须对墙体打通穿孔,或者说无须对墙体打孔至现有技术中在墙体中安装的背埋板便能够完成安装,这使得安装的成本底。通过以上结构设置,本建筑物扶手系统的安装效率高且便捷,同时安装成本低。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建筑物扶手系统能够应用于建筑物中的多个位置,包括水平的地面位置和楼梯间内,在楼梯间内设置的应用中,楼梯的台阶面即为建筑物的地面,竖置安装体能够安装在楼梯的台阶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二示意图;

图1和图2中:扶手体—1、基体—11、包覆层—12、竖置安装体—2、横置安装体—3、套管—3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建筑物扶手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将明显提高在建筑物中安装扶手的效率和便捷性,同时降低安装成本。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一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第二示意图。

根据图中所示,建筑物扶手系统包括扶手体1、用于安装于建筑物的地面的竖置安装体2,以及用于安装于建筑物的墙体的横置安装体3,竖置安装体2、横置安装体3和扶手体1固连一体。这其中的横置安装体3通过胀管螺栓固连于墙体的沉孔。通过以上结构设置,在安装过程中,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完成施工,在扶手安装所需位置的墙体和地面通过砌砖等结构完成铺设后,将扶手系统安置在所需安装的位置,通过在墙体上对齐横置安装体的位置,打出与胀管螺栓对应的沉孔便能够实现对横置安装体的安装,请注意,通常应用胀管螺栓的安装结构中,只须按胀管螺栓胀紧部的长度打出相应深度的沉孔即可,而通常的墙体的厚度大于所需打孔的深度,因此打出沉孔即可,而无须打通墙体的穿孔,由此,通过打孔,以及应用胀管螺栓实现对扶手系统进行安装的结构的安装便捷性和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安装成本降低。

另外,现有技术中,以安装扶手坚固为目的,通常需要将已完工的墙体在相应位置进行砖块的移出,并通过灌入混凝土和扶手安装件,使得扶手安装件在逐渐干燥后的混凝土中与混凝土结合为一体,以此实现扶手的使用强度,如此的设置,对于墙体的二次施工造成了操作效率高且施工成本高,相比于此现有技术,本实施例的结构设置无须对墙体二次灌入混凝土并等待干燥;另一种现有技术中,需要在墙体的对侧安装对应位置的背埋板,这不但需要对背埋板进行制造和安装进墙体,同时安装扶手过程中,需要对墙体打孔至背埋板的位置,并通过螺纹件旋紧或者焊接等固连结构实现扶手的安装,相比于此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无须设置背埋板并进行安装,也无需打孔至背埋板的位置,由此,本实施例相比于此现有技术种的操作便捷性得到提高,且安装成本低。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中,通过设置与地面固连的竖置安装件2实现了整体结构克服重力,被地面承托,而横置安装件3与墙体的固连只需完成保持平衡性的功能即可,这使得整体的抗压能力强,使用坚固性得到明显提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设置横置安装体3包括套装于胀管螺栓的套管31,设置扶手体1包括与套管固连的基体11,以及包括包覆于基体11的包覆层12,包覆层12是用于使用者把扶倚靠的。基体11与套管31固连,并在基体11上设置包覆层12。进一步地,限定基体11为扁钢,设置套管31为钢管,扁钢与钢管通过焊接实现固连,如此的设置,在墙的同一侧,即建筑物扶手系统安装的一侧进行焊接固连,如此的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对于安装在基体11上的包覆层12,可以具体应用木质包覆层,木质包覆层在满足把扶等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能够实现耐用的效果。

进一步地,设置木质包覆层能够与基体11进行拆卸分离,对于拆卸分离,是指不使用敲碎等破坏性的手段进行分例,这可以通过结构设置实现,例如通过在基体11和木质包覆层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滑轨和滑槽,通过滑轨穿入滑槽实现木质包覆层安装至基体11,在因故需要拆卸木质包覆层的状态下,通过将滑轨从滑槽中退出便实现了木质包覆层从基体11上拆除,进而可以进行维修和更换等操作,这能够实现对于基体11的免操作和不破坏,这明显提高了安装扶手的效率和便捷性,同时降低了安装成本。

当然,实现木质包覆层能够拆卸地安装于基体11还可以通过其他机构实现例如通过螺纹紧固件进行安装固连等结构。

对于上述提出的各个实施例,可以具体限定将竖直安装体2通过地脚螺栓固连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的设置能够使竖直安装体2进一步地结构稳定,在实现竖向支撑的同时还能够对于稳定性得到提高。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