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音扩散柱及应用该吸音扩散柱的听音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0174阅读:5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吸音扩散柱及应用该吸音扩散柱的听音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听音设施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吸音扩散柱及应用该吸音扩散柱的听音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多媒体影音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影音娱乐以及听音效果的追求在不断地提高,故而对于听音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人们所居住的房屋整体面积的限制,导致所能留出来的听音室的面积往往很小,这将直接导致听音音质的整体下降,特别对于低频段音质表现得尤为明显。而如果要保证达到高质量的听音音质,不仅要求在中高频有良好的音色,还追求较低的低频下潜。上述要求使得人们将用更多的阻尼材料来吸收声波,然而这不但使得听音室的造价大大提高,还容易造成过阻尼等问题,导致出现中高频段过于“寂静”的声场,影响中高频音色。基于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型的听音房,用于平衡听音室内全频段的听音效果以及声场均匀度。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音扩散柱及应用该吸音扩散柱的听音房,用于平衡听音房内全频段的听音效果以及声场均匀度,从而提高整体听音效果与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音扩散柱,所述吸音扩散柱包括顶板、前面板、玻璃棉板、二次余数扩散柱、扇形柱以及底板,所述顶板上设有顶部扩散柱孔,所述底板上设有底部扩散柱孔,所述扇形柱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扇形柱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扇形柱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玻璃棉板均匀叠放于所述扇形柱的内部,所述前面板位于所述玻璃棉板的外侧并通过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扇形柱相互卡接盖合,所述二次余数扩散柱的两端分别穿过设于所述顶板上的所述顶部扩散柱孔以及设于所述底板上的所述底部扩散柱孔,所述顶板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扇形柱相互卡接盖合。本实用新型的吸音扩散柱可以很好地实现低频吸收与中高频扩散,从而显著提高整体听音体验。上述吸音扩散柱,其中,所述玻璃棉板为扇形玻璃棉板,所述扇形玻璃棉板的密度大于70kg/m3,该密度范围的扇形玻璃棉板对低频声波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上述吸音扩散柱,其中,所述吸音扩散柱的半径范围为0.3-0.5m,该半径范围的吸音扩散柱可以较好地实现低频吸收与中高频扩散。上述吸音扩散柱,其中,所述前面板的厚度为6mm,该特定厚度的前面板一方面能散射中高频声波,另一方面能让低频声波进入所述扇形柱的内部,由所述扇形玻璃棉板吸收。一种听音房,所述听音房的四个角落处设有如上所述的吸音扩散柱,所述听音房包括听音房主体、音箱、吸音板、隔音门以及窗帘组件,所述隔音门与所述音箱分别竖直设于所述听音房内相对的两面墙壁上,所述吸音板与所述窗帘组件分别竖直设于所述听音房内相对的两面墙壁上,所述听音房主体的中央位置处设有吸音地毯。本实用新型的听音房可以很好地平衡听音室内全频段的听音效果以及声场均匀度,显著地提高听音质量与提升听音体验。上述听音房,其中,所述窗帘组件包括窗帘布以及窗帘悬挂柱,所述窗帘布设于所述窗帘悬挂柱上。所述窗帘布可以较为方便地拉宽或拉窄,用于调节中高频的吸音能力,以起到调音的作用。上述听音房,其中,所述音箱为书架式音箱,所述书架式音箱的数量为2。上述听音房,其中,所述吸音板为槽木吸音板,所述槽木吸音板的吸音响应频段为500Hz-2kHz。该槽木吸音板可以将该频段的混响降至合理的水平,从而显著提高听音体验。上述听音房,其中,所述吸音地毯的吸音响应频段大于2kHz,该吸音地毯可以将高频段的混响降至合理的水平,提高整体的听音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音扩散柱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听音房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听音房的结构前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听音房的结构后视图;主要符号说明:听音房主体10二次余数扩散柱114吸音扩散柱11扇形柱115音箱12底板116吸音板13窗帘悬挂柱161吸音地毯14窗帘布162隔音门15顶部扩散柱孔1111窗帘组件16第一卡槽1151顶板111第二卡槽1152前面板112底部扩散柱孔1161玻璃棉板11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吸音扩散柱的结构分解图,所述吸音扩散柱11包括顶板111、前面板112、玻璃棉板113、二次余数扩散柱114、扇形柱115以及底板116,所述顶板111上设有顶部扩散柱孔1111,所述底板116上设有底部扩散柱孔1161,所述扇形柱115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槽1151,所述扇形柱115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卡槽1152,所述扇形柱115与所述底板116固定连接,所述玻璃棉板113均匀叠放于所述扇形柱115的内部,所述前面板112位于所述玻璃棉板113的外侧并通过所述第二卡槽1152与所述扇形柱115相互卡接盖合,所述二次余数扩散柱114的两端分别穿过设于所述顶板111上的所述顶部扩散柱孔1111以及设于所述底板116上的所述底部扩散柱孔1161,所述顶板111通过所述第一卡槽1151与所述扇形柱115相互卡接盖合。本实用新型的吸音扩散柱11可以很好地实现低频吸收与中高频扩散,从而显著提高整体听音体验。其中,所述玻璃棉板113为扇形玻璃棉板,所述扇形玻璃棉板113的密度大于70kg/m3,该密度范围的扇形玻璃棉板113对低频声波具有较好的吸收效果。此外,所述吸音扩散柱11的半径范围为0.3-0.5m,该半径范围的吸音扩散柱11可以较好地实现低频吸收与中高频扩散。所述前面板112的厚度为6mm,该特定厚度的前面板112一方面能散射中高频声波,另一方面能让低频声波进入所述扇形柱115的内部,由所述扇形玻璃棉板113吸收。对于上述吸音扩散柱11,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先将所述扇形柱115与所述底板116相互固定连接,然后将所述扇形玻璃棉板113逐块依次叠放入所述扇形柱115内。当固定好所述扇形玻璃棉板113之后,然后将所述前面板112通过设于所述扇形柱115两侧的所述第二卡槽1152卡接在所述扇形柱115上,卡接的同时也即完成了对所述扇形玻璃棉板113的盖合。随后,保证所述二次余数扩散柱114的上下两端分别穿过设于所述顶板111上的所述顶部扩散柱孔1111以及设于所述底板116上的所述底部扩散柱孔1161,最后将所述顶板111通过所述第一卡槽1151与所述扇形柱115相互卡接盖合。请参阅图2至图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听音房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听音房的结构前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听音房的结构后视图,一种听音房,所述听音房的四个角落处设有如上所述的吸音扩散柱11,所述听音房进一步包括听音房主体10、音箱12、吸音板13、吸音地毯14、隔音门15以及窗帘组件16,所述隔音门15与所述音箱12分别竖直设于所述听音房内相对的两面墙壁上,所述吸音板13与所述窗帘组件16分别竖直设于所述听音房内相对的两面墙壁上,所述吸音地毯14设于所述听音房主体10的中央位置处。其中,所述窗帘组件16包括窗帘布162以及窗帘悬挂柱161,所述窗帘布162设于所述窗帘悬挂柱161上。所述窗帘布162可以较为方便地拉宽或拉窄,用于调节中高频的吸音能力,以起到调音的作用。所述音箱12为书架式音箱,所述书架式音箱12的数量为2。上述书架式音箱12之间的间距为1.2m。所述吸音板13为槽木吸音板,所述槽木吸音板13的吸音响应频段为500Hz-2kHz。该槽木吸音板13可以将该频段的混响降至合理的水平,从而显著提高听音体验。由于500Hz-2kHz的频段是人听感较为敏感的区域,在本实施例中,在一面墙的整个墙面上铺满2/3面积的所述槽木吸音板13能将500Hz-2kHz频段的混响降至合理水平,从而显著改善听音体验。所述吸音地毯14的吸音响应频段大于2kHz,该吸音地毯14可以将高频段的混响降至合理的水平,提高整体的听音体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吸音地毯14的展开面积占整个地板总面积的70%以上,该设置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吸收高频段的混音,提高整体音质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听音房可以很好地平衡听音室内全频段的听音效果以及声场均匀度,显著地提高听音质量与提升听音体验。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