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771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



背景技术:

依据《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J10701-2006,《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混凝土板管道安装预留孔洞的位置准确和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其中,预留孔洞的中心线位移偏差不大于2mm。另外,实际施工时,留洞施工模具不得有漏浆、渗浆现象,并且拔出预留洞模具后,预留洞洞口周边无缺陷。因而,高层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预留洞的准确预留是保证管道顺利安装的先决条件。

传统预留洞施工大多数采用U-PVC硬质排水管、简易钢桶、泡沫板、砖块等作为模具预留孔洞。其中,采用U-PVC硬质排水管与简易钢筒作为预留孔洞的模具时,需在现浇混凝土板的成型模板上钉入铁钉,并通过铁丝与U-PVC硬质排水管或简易钢筒绑扎固定;成型模板拆除后,需对洞口周边的铁丝与存留在混凝土内部的铁钉进行拆除,但因施工等多种原因经常出现铁钉不能彻底清除的倾斜,从而导致砼板下的铁锈长期存在,影响混凝土饰面观感质量。另外,采用U-PVC硬质排水管作为预留孔洞的模具时,在混凝浇筑过程及模具拆除之前的后续施工过程中,易造成模具破损,无法再次使用,浪费材料,增加工程成本。而采用泡沫板、砖块等作为预留孔洞的模具时,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模具因碰撞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移位、变形等状况,无法保证预留洞的准确度,并且泡沫板拆除时会产生许多泡沫颗粒,影响混凝土质量,且环境污染;而砖块拆除时,费时费力,并且会产生建筑垃圾,掉落的垃圾还容易造成洞口下方施工人员伤害,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结构设计合理、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拆装简便,能有效保证施工成型预留洞的位置,并且重复利用率高,经济实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现浇混凝土板内的预留洞进行施工的组装式钢套管、对所述组装式钢套管进行径向限位的径向限位件和对所述组装式钢套管的上端口进行封堵的封堵盖板,所述组装式钢套管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呈垂直布设,所述组装式钢套管支撑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的成型模板上;所述组装式钢套管包括小口径钢管和与小口径钢管同轴连接的大口径钢管,所述小口径钢管的内径为Φ100mm~Φ120mm,所述大口径钢管的内径为Φ155mm~Φ175mm;所述小口径钢管的外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径向加劲板,所述第一径向加劲板的两端均焊接固定在小口径钢管的内壁上;所述大口径钢管的外端中部设置有第二径向加劲板,所述第二径向加劲板的两端均焊接固定在大口径钢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径向加劲板和第二径向加劲板均与小口径钢管呈垂直布设;所述小口径钢管的内端与大口径钢管的内端之间通过环形钢板进行连接,所述环形钢板与小口径钢管呈垂直布设,且环形钢板与小口径钢管和大口径钢管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小口径钢管或大口径钢管为对所述预留洞进行成型施工的预留洞成型钢管,所述预留洞成型钢管的外径与所述预留洞的内径相同,所述预留洞成型钢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的板厚,所述预留洞成型钢管的外端与成型模板的内侧壁紧贴;所述径向限位件包括与小口径钢管呈同轴布设的定位杆和固定在定位杆下部的横向限位杆,所述横向限位杆与定位杆呈垂直布设,所述横向限位杆卡装在成型模板外侧;所述封堵盖板、成型模板、第一径向加劲板和第二径向加劲板上均开有供定位杆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定位杆上装有限位螺母,所述限位螺母位于封堵盖板上方。

上述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小口径钢管的长度为180mm~220mm,所述大口径钢管的长度为220mm~260mm。

上述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杆为平直钢螺杆。

上述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限位螺母为蝶形螺母。

上述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小口径钢管和大口径钢管的壁厚均为1mm~2mm。

上述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环形钢板的外径与大口径钢管的外径相同,且环形钢板的内径与小口径钢管的外径相同。

上述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径向加劲板和第二径向加劲板均为平直钢板。

上述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定位杆的直径为Φ8mm~Φ12mm且其长度大于所述组装式钢套管的长度。

上述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封堵盖板为圆形钢板,所述封堵盖板的直径不小于大口径钢管的外径。

上述一种基于组装式钢套管的预留洞施工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小口径钢管和大口径钢管均为无缝钢管,所述横向限位杆的长度不小于3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加工制作简便且投入成本低。

2、使用操作简便且安装及拆除方便,省工省时,能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3、不易损坏且重复利用率高,可多次周转使用,不存在材料损耗的问题,有效降低了项目材料成本。

4、使用方式灵活,能完成两种不同孔径预留洞的施工,便于推广使用。

5、使用效果好,具有安装及拆卸方便、能够循环使用、周转率高、不存在材料损耗问题等优点,并且固定牢靠、位移小,能有效保证施工成型预留洞位置的准确性,方便了后期管道的安装施工。并且,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房屋建筑安装工程中的排水管道立管、消防管道立管、多水房间地漏等多种混凝土楼板的预留孔施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加工制作及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拆装简便,能有效保证施工成型预留洞的位置,并且重复利用率高,经济实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对大口径预留洞进行施工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式钢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径向加劲板的布设位置示意图。

图4为采用本实用新型对小口径预留洞进行施工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附图标记说明:

1—封堵盖板; 2—成型模板; 3—小口径钢管;

4—大口径钢管; 5—环形钢板; 6—第一径向加劲板;

7—第二径向加劲板; 8—定位杆; 9—横向限位杆;

10—限位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对现浇混凝土板内的预留洞进行施工的组装式钢套管、对所述组装式钢套管进行径向限位的径向限位件和对所述组装式钢套管的上端口进行封堵的封堵盖板1,所述组装式钢套管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呈垂直布设,所述组装式钢套管支撑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的成型模板2上;所述组装式钢套管包括小口径钢管3和与小口径钢管3同轴连接的大口径钢管4,所述小口径钢管3的内径为Φ100mm~Φ120mm,所述大口径钢管4的内径为Φ155mm~Φ175mm;所述小口径钢管3的外端中部设置有第一径向加劲板6,所述第一径向加劲板6的两端均焊接固定在小口径钢管3的内壁上;所述大口径钢管4的外端中部设置有第二径向加劲板7,所述第二径向加劲板7的两端均焊接固定在大口径钢管4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径向加劲板6和第二径向加劲板7均与小口径钢管3呈垂直布设;所述小口径钢管3的内端与大口径钢管4的内端之间通过环形钢板5进行连接,所述环形钢板5与小口径钢管3呈垂直布设,且环形钢板5与小口径钢管3和大口径钢管4之间均以焊接方式进行连接;所述小口径钢管3或大口径钢管4为对所述预留洞进行成型施工的预留洞成型钢管,所述预留洞成型钢管的外径与所述预留洞的内径相同,所述预留洞成型钢管的长度大于所述现浇混凝土板的板厚,所述预留洞成型钢管的外端与成型模板2的内侧壁紧贴;所述径向限位件包括与小口径钢管3呈同轴布设的定位杆8和固定在定位杆8下部的横向限位杆9,所述横向限位杆9与定位杆8呈垂直布设,所述横向限位杆9卡装在成型模板2外侧;所述封堵盖板1、成型模板2、第一径向加劲板6和第二径向加劲板7上均开有供定位杆8安装的安装孔,所述定位杆8上装有限位螺母10,所述限位螺母10位于封堵盖板1上方。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口径钢管3的内径为Φ110mm,所述大口径钢管4的内径为Φ165mm。

实际加工时,所述小口径钢管3的长度为180mm~220mm,所述大口径钢管4的长度为220mm~260mm。所述小口径钢管3和大口径钢管4的壁厚均为1mm~2mm。

优选地,所述小口径钢管3的长度为200mm,所述大口径钢管4的内径为250mm。所述小口径钢管3和大口径钢管4的壁厚均为1mm。

实际使用时,可根据具体需要,对小口径钢管3和大口径钢管4的内径、长度和壁厚分别进行相应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8为平直钢螺杆。

并且,所述定位杆8和横向限位杆9加工制作为一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径向限位件由一根螺杆弯折而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螺母10为蝶形螺母。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钢板5的外径与大口径钢管4的外径相同,且环形钢板5的内径与小口径钢管3的外径相同。

并且,所述第一径向加劲板6和第二径向加劲板7均为平直钢板且二者的板厚均为1mm。

实际加工时,所述定位杆8的直径为Φ8mm~Φ12mm且其长度大于所述组装式钢套管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杆8的直径为Φ10mm且其长度为530mm。所述封堵盖板1、成型模板2、第一径向加劲板6和第二径向加劲板7上所开安装孔的孔径均为Φ13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封堵盖板1为圆形钢板,所述封堵盖板1的直径不小于大口径钢管4的外径。

并且,所述封堵盖板1的板厚为3mm且其直径为Φ17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小口径钢管3和大口径钢管4均为无缝钢管,所述横向限位杆9的长度不小于30mm。

本实施例中,所述现浇混凝土板为呈水平布设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所述组装式钢套管呈竖直向布设。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对两种不同口径的预留洞进行施工,其中采用本实用新型对大口径预留洞进行施工时,所述大口径钢管4为所述预留洞成型钢管,所述小口径钢管3位于大口径钢管4上方,详见图1;采用本实用新型对小口径预留洞进行施工时,所述小口径钢管3为所述预留洞成型钢管,所述大口径钢管4位于小口径钢管3上方。

实际施工时,先对需施工预留洞的位置进行测量放线,并在成型模板2上对需施工预留洞的中心点进行标注;再采用钻具,在成型模板上2上标注的中心点上进行钻孔,获得成型模板上2上定位杆8的安装孔;之后,再将定位杆8由下至上穿过成型模板上2上的安装孔,并使横向限位杆9卡装在成型模板上2外侧;随后,由上至下对所述组装式钢套管进行安装,并使定位杆8分别穿过第一径向加劲板6和第二径向加劲板7所开的安装孔;然后,对封堵盖板1进行安装,使定位杆8穿过封堵盖板1所开的安装孔;最后,在封堵盖板1上安装限位螺母10,对封堵盖板1进行固定,这样便完成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

待所述现浇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拆除。实际拆除时,先对限位螺母10进行拆除,再对封堵盖板1进行拆除,之后旋转所述组装式钢套管或用手锤轻轻敲打所述组装式钢套管一周使其脱落,再拔出所述组装式钢套管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