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化厂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17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化厂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厂房,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立体厂房。



背景技术:

在实际生产作业中,随着工厂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经营范围的迅速扩张,现有的厂房越来越无法满足生产需要,而在遇到短急订单集中,导致产品需求激增时,厂房规模小,既有工位生产能力更是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生产需要,工厂只能不断地建设新的厂房从而进一步地扩充产能场地。而实际上,工厂往往并没有足够的土地供其扩建厂房,即便获得了可以用来扩建厂房的闲置土地,也还是会面临新厂区与老厂区相隔距离远,搬迁困难;新建厂房所需要的资金量巨大,成本高;在遇到销路不畅、或某些产品周期性的销售淡季时,将会有大量的厂房闲置,无形中产生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能够提升土地使用率、提高厂房单位面积产出量的立体化厂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立体化厂房,包括厂房本体,所述的厂房本体包括第一作业区、第二作业区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作业区之间的物流通道,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区和第二作业区中至少有一个作业区为双层作业区或两层以上作业区,在所述物流通道内设置三维移载装置,所述三维移载装置能够沿所述物流通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作业区与第二作业区之间自由穿梭,以将物品运送到各个作业区或由各个作业区中取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作业区为双层作业区,所述双层作业区包括呈上、下两层布置的上层作业区和下层作业区,所述上、下两层作业区分别设置有上层作业面和下层作业面,所述上、下层作业面之间由支撑结构支撑;所述第二作业区为平层作业区,其设置有平层作业面;所述物流通道底部铺设有行走轨道,所述三维移载装置架设于所述行走轨道上,所述三维移载装置能够沿所述行走轨道的延伸方向在所述第一作业区与第二作业区之间自由穿梭,所述三维移载装置能够将待加工的产品运送到所述第一作业区的上层作业区或下层作业区或第二作业区中,或将已加工完成的产品由第一作业区的上层作业区或下层作业区或第二作业区中取走,并输送至下一工序的相应位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层作业区和下层作业区的作业面上分别地设置有一个第一作业单元,所述每一个第一作业单元中包括多个工位、工位间传输装置以及上、下料专用出口;而在所述平层作业区的作业面上设置有两个相互对称的第二作业单元和第三作业单元,所述每一个第二、第三作业单元中包括多个工位、工位间传输装置以及上、下料专用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每一个第一作业单元包括3个工位、设置于所述3个工位之间的工位间传输装置以及上、下料专用出口;而所述每一个第二、第三作业单元则包括4 个工位、设置于所述4个工位之间的以及上、下料专用出口。

进一步地,在所述平层作业区的两个第二作业单元之间设置有隔板,而在所述第二作业单元内的不同工位之间还设置有工位隔板。

进一步地,在所述双层作业区还设置有贯通所述上层作业区和所述下层作业区的升降机构以及人行楼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为设置于所述上层工作面与下层工作面之间的多根支撑立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作业区均为双层作业区,所述双层作业区包括呈上、下两层布置的上层作业区和下层作业区,所述上、下两层作业区分别设置有上层作业面和下层作业面,所述上、下层作业面之间由支撑结构支撑;所述物流通道底部铺设有行走轨道。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作业区的上层作业区和下层作业区的作业面上分别地设置有一个第一作业单元,所述每一个第一作业单元包括6个工位、设置于所述6个工位之间的工位间传输装置以及上、下料专用出口;在所述第二作业区的上层作业区和下层作业区的作业面上分别地设置有一个第二作业单元和一个第三作业单元,所述每一个第二、第三作业单元包括4个工位、设置于所述4个工位之间的工位间传输装置以及上、下料专用出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化厂房在现有厂房自动化生产线的基础上,本着进一步提升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出量的目的,向空间要面积,通过对厂房空间的开发利用,推行立体化生产模式,提高了厂房单位面积的产出率,提升原有区域的产能。

附图说明

从对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及其使用的优选实施例和附图的以下描述来看,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将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化厂房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化厂房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底层的平面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化厂房的又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底层的平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第一作业区1、1’

上层作业区11 下层作业区12、12’ 支撑柱13

工位14、14’ 上、下料专用口15、15’

升降机构16、16’ 人行楼梯17、17’

立柱18 梁19

第二作业区2、2’

平层作业区22 下层作业区22’

第二作业单元23、23’

工位231、231’ 上、下料专用口232、232’

第三作业单元24、24’

工位241、241’ 上、下料专用口242、242’

隔板25、25’

升降机构26’ 人行楼梯27’ 工位隔板28

物流通道3、3’

行走轨道31、31’ 三维移载装置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体化厂房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厂房本体,所述的厂房本体包括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作业区1、2之间的物流通道3,所述第一作业区为双层作业区,所述第二作业区为平层作业区22。其中,所述第一作业区的双层作业区包括上层作业区11以及下层作业区12,所述上层作业区 11与下层作业区12呈上、下两层布置。所述上层作业区11包括上层作业面,所述下层作业区12包括下层作业面,所述上、下层作业面之间由支撑结构支撑。而在所述平层作业区22上则设置有平层作业面。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13为多对分布于所述上、下层作业面之间的支撑柱13。每一对支撑柱13中包括两根支撑柱13,分立于所述上层作业面与所述下层作业面之间靠近厂房中部的一侧以及与之相对的另一侧。而如图1所示,在所述上层作业面的四角还进一步地立设有立柱18,而所述立柱的顶端由多根梁19连接,其一方面可以对所述的立体化厂房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而另一方面,也为部分需悬挂于厂房顶部的设备/装置的设置提供了方便。

在所述物流通道3的底部铺设有行走轨道31,在所述行走轨道31上架设有三维移载装置,所述三维移载装置可以沿所述物流通道3的沿伸方向在所述第一作业区1与第二作业区2之间自由穿梭,并在其行走机构、举升机构以及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将待加工的产品运送到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作业区11或下层作业区12或第二作业区2中,或都将已加工完成的产品由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作业区11或下层作业区12或第二作业区2中取走,并输送至下一工序的适当位置。

进一步地,在该实施方案中,在所述上层作业区11的上层作业面以及下层作业区12的下层作业面上分别地设置有一个第一作业单元,所述每一个第一作业单元中包括多个工位14(视该第一作业单元拟定完成的具体加工工作而定,所述每一个工位上所设置相同或不同的机器设备以完成各自的工作)、上、下料专用口以及设置于工位与工位之间、工位与上、下料专用口之间的传输装置(图中未示出);而在所述平层作业区的作业面上分别地设置第二作业单元23以及第三作业单元24,其中,所述第二作业单元23包括多个工位(视该第二作业单元拟定完成的具体加工工作而定,所述每一个工位上所设置相同或不同的机器设备以完成各自的工作)、上、下料专用口以及设置于工位与工位之间、工位与上、下料专用口之间的传输装置,而所述第三作业单元24包括多个工位(视该第三作业单元拟定完成的具体加工工作而定,所述每一个工位上所设置相同或不同的机器设备以完成各自的工作)、上、下料专用口以及设置于工位与工位之间、工位与上、下料专用口之间的传输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作业单元23与所述第三作业单元24被配置为用以完成相同或不同的产品加工工序。

而在本实施例的所述平层作业区的所述第二作业单元23与所述第三作业单元24 之间还进一步地设置有隔板25,而位于同一作业单元的不同工位之间也可进一步地设置有工位隔板28。

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所述三维移载装置发生故障,从而无法将将待加工的产品运送到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作业区11,或将已加工完成的产品由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作业区11取走,在所述第一作业区1还设置有贯通所述上层作业区11和所述下层作业区12的升降机构16,而在所述升降机构16与所述上层作业区11的上、下料专用口 15之间同样设置有传输装置(图中未示出)。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作业区1设置有一对贯通所述上层作业区11和所述下层作业区12的升降机构16,所述一对升降机构16分置于所述第一作业区1的两侧,分别地靠近于所述上层作业区11的上料专利口和下料专用口。

而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作业区1还设置有贯通相对应的所述上层作业区11和所述下层作业区12的人行楼梯17,以供工作人员在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作业区11与下层作业区12之间穿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立体化厂房包括厂房本体,所述的厂房本体包括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作业区1、2 之间的物流通道3,所述第一作业区1为双层作业区,所述第二作业区2为平层作业区 22。所述第一作业区1的双层作业区包括上层作业区11以及下层作业区12,所述上层作业区11与下层作业区12呈上、下两层布置。所述上层作业区11包括上层作业面,所述下层作业区12包括下层作业面,所述上、下层作业面之间由支撑结构支撑。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为五对等间距地分布于所述上、下层作业面之间的支撑柱。每一对柱支撑中包括两根支撑柱,分立于所述上层作业面与所述下层作业面之间靠近厂房中部的一侧以及与之相对的另一侧。

在所述物流通道3的底部铺设有行走轨道,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架设有三维移载装置,所述三维移载装置可以沿所述物流通道3的沿伸方向在所述第一作业区1与第二作业区2之间自由穿梭,并在其行走机构、举升机构以及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将待加工的产品运送到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或下层作业区11、12或所述第二作业区2的平层作业区22,或都将已加工完成的产品由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或下层作业区11、12或所述第二作业区2的平层作业区22中取走,并输送至下一工序的适当位置。

如图2所示,其示出了本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作业区1的下层作业面以及所述第二作业区1的平层作业区22的平面示意图。在所述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作业面和下层作业面上分别地设置有一个第一作业单元,所述每一个第一作业单元中包括6个工位 14、上、下料专用口15以及设置于工位与工位之间、工位与上、下料专用口15之间的传输装置(图中未示出);在所述第二作业区2的平层作业区22的平层作业面上设置有一第二作业单元23以及一第三作业单元24,其中,所述第二作业单元23包括4个工位231、上、下料专用口232以及设置于工位与工位之间、工位与上、下料专用口 232之间的传输装置(图中未示出),而所述第三作业单元24包括4个工位241、上、下料专用口242以及设置于工位与工位之间、工位与上、下料专用口242之间的传输装置(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二作业单元23与所述第三作业单元24被配置为用以完成相同或不同的产品加工工序。

而在本实施例的所述平层作业区的每一个所述第二作业单元23或所述第三作业单元24的外侧还进一步地之间有隔板25,以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中,引发安全事故。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位于所述第二作业单元23内的不同工位之间还设置有工位隔板28。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所述三维移载装置发生故障,从而无法将将待加工的产品运送到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或下层作业区11、12,或将已加工完成的产品由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或下层作业区11、12取走,在所述第一、第二作业区1还设置有贯通相对应的所述上层作业区和所述下层作业区的升降机构16,而在所述升降机构16和与之相对应的所述上、下料专用口之间同样设置有传输装置(图中未示出)。

而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作业区1上还设置有贯通所述上层作业区和所述下层作业区的人行楼梯17,以供工作人员在第一、第二作业区1、2的上层作业区与下层作业区之间穿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中,包括厂房本体,所述的厂房本体包括第一作业区1’、第二作业区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第二作业区1’、2’之间的物流通道3’,其中,所述第一、第二作业区1’、2’均为双层作业区,所述第一、第二作业区 1’、2’的双层作业区分别地包括上层作业区以及下层作业区12’、22’,属于同一作业区的所述上层作业区与下层作业区12’、22’分别地呈上、下两层布置。所述上层作业区包括上层作业面,所述下层作业区12’、22’包括下层作业面,属于同一作业区的所述上、下层作业面之间由支撑结构支撑。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结构为五对等间距地分布于所述上、下层作业面之间的支撑柱。每一对柱支撑中包括两根支撑柱,分立于所述上层作业面与所述下层作业面之间靠近厂房中部的一侧以及与之相对的另一侧。

在所述物流通道3’的底部铺设有行走轨道31’,在所述行走轨道上架设有三维移载装置,所述三维移载装置可以沿所述物流通道的沿伸方向在所述第一作业区1’与第二作业区2’之间自由穿梭,并在其行走机构、举升机构以及伸缩机构的作用下将待加工的产品运送到第一、二作业区1’的上层作业区或第一、第二作业区2’的下层作业区12’、22’中,或都将已加工完成的产品由第一、二作业区1’的上层作业区或第一、第二作业区2’的下层作业区12’、22’中取走,并输送至下一工序的适当位置。

如图3所示,其示出了本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作业区1的下层作业面以及所述第二作业区2的下层作业面的平面示意图。在所述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作业面和下层作业面上分别地设置有一个第一作业单元,所述每一个第一作业单元中包括6个工位 14’、上、下料专用口15’以及设置于工位与工位之间、工位与上、下料专用口15’之间的传输装置(图中未示出);在所述第一作业区1’的上层作业面和下层作业面上分别地设置有一个第二作业单元23’以及一个第三作业单元24’,其中,所述第二作业单元23’包括4个工位231’、上、下料专用口232’以及设置于工位与工位之间、工位与上、下料专用口232’之间的传输装置(图中未示出),而所述第三作业单元24’包括4个工位241、上、下料专用口242’以及设置于工位与工位之间、工位与上、下料专用口242’之间的传输装置(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第二作业单元23’与所述第三作业单元 24’被配置为用以完成相同或不同的产品加工工序。

而在本实施例的所述平层作业区的每一个所述第二作业单元23’或所述第三作业单元24’的外侧还进一步地之间有隔板25’,以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中,引发安全事故。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所述三维移载装置发生故障,从而无法将将待加工的产品运送到第一、第二作业区1’、2’的上层作业区,或将已加工完成的产品由第一、第二作业区1’、2’的上层作业区取走,在所述第一、第二作业区1’、2’还分别地设置有贯通相对应的所述上层作业区和所述下层作业区的升降机构16’、26’,而在所述升降机构16’、26’和与之相对应的所述上、下料专用口之间同样设置有传输装置(图中未示出)。

而更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第二作业区1’、2’还分别地设置有贯通相对应的所述上层作业区和所述下层作业区的人行楼梯17’、27’,以供工作人员在第一、第二作业区1’、2’的上层作业区与下层作业区之间穿梭。

虽然在此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