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搅拌设备的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717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搅拌设备的除尘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除尘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搅拌设备的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再生搅拌过程中,由于经过多次加工,导致产生大量的废渣,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烟尘,对周围环境的大气污 染,严重危害了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且在搅拌罐内生产的高温沥青,生产过程中会瞬间产生大量废烟气,且携带大量的热,严重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且大量高温灰尘,在未经处理就将大量废烟气排放到工作区域内,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极大的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搅拌设备的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搅拌设备的除尘装置,包括输灰管道,所述输灰管道的下侧安装有搅拌罐,所述输灰管道的一端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部安装有冷却盘管,所述冷却箱的下侧通过管道连接有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的一侧连接有鼓风管,所述鼓风管的一侧连接有集尘箱,所述集尘箱的中部设置有检修栏,所述集尘箱的内腔设置有布袋滤网,所述集尘箱与鼓风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料口。

优选的,所述负压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上固定安装有负压分机。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冷却泵,所述冷却泵与冷却盘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布袋滤网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带有通孔的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震荡电机,且所述震荡电机与集尘箱外壁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尘箱的底部一侧安装有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搅拌设备的除尘装置,通过输灰管道与搅拌罐连接,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尘通过负压装置中的负压分机进行输送,再通过冷却箱时,经过冷却盘管进行冷去,降低生产过程中携带的热量,通过鼓风管将输送的灰层送入集尘箱,同时通过集尘箱顶部的风机,形成循环,通过布袋滤网除尘,将颗料状粉尘,进行回收,保障无空气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集尘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罐、2输灰管道、3冷却箱、4负压装置、5鼓风管、6集尘箱、7检修栏、8冷却盘管、9进料口、10出料口、11布袋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搅拌设备的除尘装置,包括输灰管道2,所述输灰管道2的下侧安装有搅拌罐1,所述输灰管道2的一端连接有冷却箱3,所述冷却箱3的内部安装有冷却盘管8,所述冷却箱3的下侧通过管道连接有负压装置4,所述负压装置4的一侧连接有鼓风管5,所述鼓风管5的一侧连接有集尘箱6,所述集尘箱6的中部设置有检修栏7,所述集尘箱6的内腔设置有布袋滤网11,所述集尘箱6与鼓风管5的连接处设置有进料口9。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装置4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上固定安装有负压分机。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箱3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冷却泵,所述冷却泵与冷却盘管8连接,通过冷却泵与冷却盘管8连接形成冷却循环系统,对从搅拌罐1中产生的颗粒灰尘进行冷却,方便进入集尘箱6中进行收集,避免集尘箱6内的布袋滤网11受热破损。

进一步的,所述布袋滤网1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带有通孔的固定板,增加布袋滤网11的稳定性,同时避免受力过大导致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连接有震荡电机,且所述震荡电机与集尘箱6外壁滑动连接,防止在冷却过程中,灰尘堆积,影响正常的冷却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箱6的底部一侧安装有出料口10,通过出两口便于将灰尘排出。

具体的,由于经过多次使用的沥青混合料中掺杂大量的杂质,因此导致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搅拌设备中的搅拌罐1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高温灰尘,高温灰尘从搅拌罐1中进入耐高温的输灰管道2,通过负压装置4的负压风机产生吸力,将灰尘通过输灰管道2进入冷却箱6中,经过冷却箱6中,由冷却盘管8和冷却泵组成冷却装置进行冷却降温处理,防止进入集尘箱6中的高温灰尘对布袋滤网11进行高温腐蚀,同时通过震荡电机与集尘箱6外壁滑动连接,实现对布袋滤网11的震荡落灰,防止布袋滤网11的通孔堵塞,通过负压装置5的负压风机与集尘箱6顶部的风机,形成循环,提高除尘效率,保障除尘安全,避免空气污染。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