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变电站带内檐沟排水坡屋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0431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变电站带内檐沟排水坡屋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变电站带内檐沟排水坡屋面。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变电站内生产楼多采用平屋面形式,外立面单一,其利用结构找坡或者建筑找坡排水,但是在雨水较多、建设在城市内部的变电站内,生产楼建筑立面要求高,造型需新颖,排水需及时,就目前常见的平屋面难于满足以上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变电站带内檐沟排水坡屋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变电站带内檐沟排水坡屋面,所述排水坡屋面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倒梁、屋面梁、楼屋面、坡屋面、内檐沟;所述坡屋面安装在框架梁上,所述框架梁与框架柱相连,所述排水坡屋面的两侧设有内檐沟,屋面梁被两侧内檐沟截断,所述内檐沟的内壁为倒梁,所述屋面梁侧面端部与倒梁通过混凝土整浇在一起。楼屋面为坡屋面、坡屋面荷载传递到屋面框架梁,屋面框架梁通过框架梁上立柱,将荷载传递至下层框架梁上,框架梁与框架柱相连,传力清晰。

进一步,所述坡屋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所述框架梁与框架柱整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

进一步,所述内檐沟的表面设置有防水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型坡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结构性能稳定,施工方便;带内檐沟坡屋面,排水方便,造型美观与常见变电站生产楼平屋面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可以有效的快速排出屋面积水、造型新颖,适合建在城市内的变电站;另外内檐沟内壁设计成为倒梁形式,可以为被截断的屋面梁提供支点,使屋面整个受力更加清晰,同时节省材料,有利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构造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坡屋面平面布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檐沟构造详图。

图中:框架柱1、框架梁2、倒梁3、屋面梁4、楼屋面5、坡屋面6、内檐沟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变电站带内檐沟排水坡屋面主要由框架柱1、框架梁2、倒梁3、屋面梁4、楼屋面5、坡屋面6、内檐沟7组成。

所述排水坡屋面包括框架柱1、框架梁2、倒梁3、屋面梁4、楼屋面5、坡屋面6、内檐沟7;所述坡屋面6安装在框架梁2上,所述框架梁2与框架柱1相连,所述排水坡屋面的两侧设有内檐沟7,屋面梁4被两侧内檐沟7截断,所述内檐沟7的内壁为倒梁3,所述屋面梁4侧面端部与倒梁3通过混凝土整浇在一起。

所述坡屋面6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所述框架梁2与框架柱1整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

所述内檐沟7的表面设置有防水涂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屋面构造图,图上柱1、框架梁2、倒梁3、屋面梁4、楼屋面5、坡屋面6、内檐沟7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此结构整体性好,施工方便。坡屋面6荷载传递到框架梁2,屋面框架梁2通过下一层楼面框架梁2上立框架柱1,将荷载传递至下层框架梁2上,框架梁2与框架柱1相连,传力清晰。

内檐沟7内壁设计成倒梁3,屋面梁4端部与倒梁3整浇在一起。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坡屋面平面布置图。框架梁2与框架柱1整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框架。屋面两侧设有内檐沟7,屋面梁4被两侧内檐沟7截断。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檐沟构造详图。将内檐沟7内壁设计成倒梁3,为屋面梁4及坡屋面6提供支撑点,在满足内檐沟排水的情况下,巧妙的解决了屋面梁4与坡屋面6的结构支撑问题。

本实用新型在同等建筑要求下,排水方便、造型新颖、结构合理、施工简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