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锯齿型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43397阅读:1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锯齿型幕墙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锯齿型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设计日益多样化。建筑幕墙凭借轻质、高强、高通透、节能环保等优势备受青睐。然而,当前的幕墙一般为平面型幕墙,结构形式单一,外观千篇一律,已经不能满足设计师的要求。而传统的单元式幕墙系统要想实现锯齿型外观效果,必须将每一个锯齿单元式幕墙做成一个整体,如果锯齿的外突距离相对水平方向较大,其加工难度大、远途运输成本高、现场安装难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锯齿型幕墙系统,其可以降低加工难度、远途运输成本和现场安装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锯齿型幕墙系统,它包括若干幕墙单元,各幕墙单元包括两个侧方板块和位于两个侧方板块之间的平面板块;

各侧方板块包括与建筑主体固定的第一立柱,该第一立柱设有向外延伸的幕墙板,该幕墙板外端设有第二立柱;该第一立柱远离该平面板块的一侧设有开口向外的第一U型槽口,该第一U型槽口内设有水平的第一螺栓;该第二立柱靠近该平面板块的一侧设有开口向外的第二U型槽口,该第二U型槽口内设有水平的第二螺栓;

该平面板块包括两侧的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该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之间设有玻璃板;该第三立柱外侧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一挂钩,挂接在该第二螺栓上;该第四立柱外侧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二挂钩,挂接在该第一螺栓上。

进一步的,所述幕墙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三角形的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幕墙板和挡板均为铝板。

进一步的,所述幕墙板外侧设有间隔设置的格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设有插接腔,对应的插接腔内设有竖向的插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螺栓、第二螺栓竖向设有四个,所述第一挂钩、第二挂钩也竖向设有四个。

进一步的,所述幕墙板上下两侧设有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互插接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设有第一排水通道;所述玻璃板上下两侧设有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相互插接的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之间设有第二排水通道。积水沿着图中水滴箭头方向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锯齿型幕墙系统,其可以降低加工难度、远途运输成本和现场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横剖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侧方板块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方板块的外观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锯齿型幕墙系统,它包括若干幕墙单元,各幕墙单元包括两个侧方板块1和位于两个侧方板块1之间的平面板块2。

各侧方板块1包括与建筑主体固定的第一立柱11,该第一立柱11设有向外延伸的幕墙板13,该幕墙板13外端设有第二立柱12,该幕墙板13外侧设有间隔设置的格栅131。该第一立柱11远离该平面板块2的一侧设有开口向外的第一U型槽口14,该第一U型槽口14内设有水平的第一螺栓141。该第二立柱12靠近该平面板块2的一侧设有开口向外的第二U型槽口15,该第二U型槽口15内设有水平的第二螺栓151。该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设有插接腔16,对应的插接腔16内设有竖向的插芯,以将竖向连接的多个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连接在一起。

该平面板块2包括两侧的第三立柱21和第四立柱22,该第三立柱21和第四立柱22之间设有玻璃板23。该第三立柱21外侧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一挂钩211,挂接在该第二螺栓151上。该第四立柱22外侧设有向内延伸的第二挂钩221,挂接在该第一螺栓141上。如图4所示,该第一螺栓141、第二螺栓151竖向设有四个,与之相对应的,该第一挂钩211、第二挂钩221也竖向设有四个。

进一步的,该幕墙单元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三角形的挡板3,将整个幕墙单元封闭。优选的,该幕墙板13和挡板3均为铝板。

如图5-图7所示,该幕墙板13上下两侧设有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一横梁17和第二横梁18,相互插接的第一横梁17和第二横梁18之间设有第一排水通道。该玻璃板23上下两侧设有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三横梁24和第四横梁25,相互插接的第三横梁24和第四横梁25之间设有第二排水通道。

与传统锯齿型单元式幕墙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先将原来的一个复杂的平面板块分解成1个平面板块和1个侧方板块。平面板块在立柱上铣出4个挂钩,侧方板块在挂钩对应位置提前安装挂接用螺栓。现场先安装两个侧方板块,最后将平面板块挂到侧方板块之间,锯齿的外突的距离由侧方板块的宽度实现。侧方板块室内侧腔内有插芯,用于上一层板块的下端支承。地面及吊顶三角型铝板待龙骨安装完成后,由工人在现场安装。本实用新型取消了传统的面板需要在内层龙骨上再增加龙骨的做法,面板为单独平面单元,直接挂接到侧方板块之间,无需再增加龙骨做受力传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传力路线更清晰,结构更合理

传统做法板块重心靠前,安全性差。安装时不易操作,厚度尺寸过大容易变形。并且室外最远点上下层无插接,不易保证竖直,影响外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原板块拆分成侧方板块和平面板块,安装时先安装侧方板块,最后将平面板块挂到侧方板块之间,平面板块的重力先传递给两侧的侧方板块,再通过转接件及T型螺栓连接到混凝土中的槽式埋件上。因拆分后板块较小,方便安装,变形小。且本实用新型增加了前端插芯,能保证室外最远点上下层插接,保证外观竖直。

2、保温性能优良

传统做法保温材料只能提前在工厂加工时填充到横、竖框内,十字缝插接位置只能断开,无法做到连续,保温性能差。

本实用新型保温材料由现场安装,吊顶保温材料连续,保温性能更好。

3、防水线前移,防水性能更好

传统做法防水线位于内侧,排水路线较长;排水路径经过保温层,一但处理不好将打湿保温棉,影响保温性能。

本实用新型排水线前移,雨水能及时的排到室外,防水性能更好。排水路线与保温层分开,互相不影响。

4、加工制作、组装精度更高,工效明显提高

传统做法板块为三角型,不能在流水线上组装,只能使用普通组装平台,一条生产线每天大约生产5~10块,工效太低。三角形板块车间拼装、打钉时需要很多模具去控制角度尺寸,容易变形。车间加工制作时工人需要站立、踩踏在板面上。

本实用新型平板单元可以在流水线上制作,一条生产线每天大约生产40~50块,工效提高。改成平板单元后,将一个复杂的平面板块分解成平面板块,工人加工制作时不用踩踏,加工精度高。

5、运输效率高

传统做法标准板块尺寸如:1.5米宽*4.1高,厚度0.62米,普通货车一辆装4块。

本实用新型板块厚度薄,普通货车一辆车装12块,运输效率提高3倍。能保证大面施工时板块的供应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