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栓固定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1176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锚栓固定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施工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锚栓固定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被建设。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建就有住宅楼、公路等等,这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不仅建造速度快,而且坚固耐用,是现代社会中比不可少的一环。

目前的混凝土建筑体型大,结构复杂,在混凝土短柱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借助锚栓来完成作业,因此锚栓的结构设计成为了目前土建行业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混凝土短柱在浇筑的过程中,由于设备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因此混凝土的振捣会使得工地上的工具发生一定的偏移。锚栓做为工地的主要使用工具,会由于混凝土的振捣使锚栓的位置发生偏移,从而导致上部的钢结构连接困难,因此需要有锚栓固定架来加强固定;但现有的锚栓固定架一般采用型钢制作,用钢量较大;而且现有的锚栓固定架需要在工厂的车间中先进行加工,然后运输到所需工地,运输过程困难,且运输成本高;同时这种锚栓由于在使用前已经加工完成,导致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上部结构变化难以调整的情况,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调整,延误工期,带来损失。

综上所述,现有的锚栓固定架存在用钢量较大、运输困难且灵活性低、适应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锚栓固定架,以柱脚锚栓作为框架柱,并将钢筋作为框架梁,保证了框架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框架的侧移刚度能有效抵抗振动时的横向变形,起到加强锚栓的作用,并且结构简单,方便制作,可在工地现场组装,省去运输过程,节省了费用,还可随时根据锚栓的变化进行变更,提高灵活性和适应性,节约时间,缩短工期。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锚栓固定架,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预埋件、马凳、地脚螺栓端板、支撑杆以及锚栓,预埋件固定设置于混凝土中,马凳呈拱形设置,马凳的底脚固定设置于预埋件上,马凳的拱面设置成矩形平面,且在矩形平面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地脚螺栓端板,每个地脚螺栓端板背离马凳的一侧均垂直设置有锚栓,并在相邻的两锚栓之间设置有支撑杆。

上述的一种锚栓固定架,其中,支撑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相邻的锚栓上,且支撑杆包括若干平行于矩形平面的水平支撑杆,以及若干与矩形平面呈夹角设置的斜支撑杆。

上述的一种锚栓固定架,其中,每一斜支撑杆设置于两相邻水平支撑杆之间。

上述的一种锚栓固定架,其中,马凳的底脚焊接于预埋件上。

上述的一种锚栓固定架,其中,马凳呈框架设置,且马凳的棱边均由马凳筋构成。

上述的一种锚栓固定架,其中,地脚螺栓端板焊接于马凳筋上。

上述的一种锚栓固定架,其中,支撑杆的直径不小于支撑杆长度的1/25。

上述的一种锚栓固定架,其中,支撑杆为钢筋。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采用柱脚锚栓和钢筋作为框架柱和支撑杆,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还能有效抵抗混凝土振捣时的横向变形;2、安装和拆卸方便,实现了现场安装,使运输过程更方便,成本更低;3、可随时根据锚栓的变化进行结构变更,灵活性更好,适应性更高,不需返厂整修,节省了大量时间,有效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锚栓固定架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沿图1中A-A剖线的剖视图。

附图中:1、基础;2、预埋件;3、马凳;31、矩形平面框架;4、地脚螺栓端板;5、支撑杆;51、水平支撑杆;52、斜支撑杆;6、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锚栓固定架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沿图1中A-A剖线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锚栓固定架包括:预埋件2、马凳3、地脚螺栓端板4、支撑杆5以及锚栓6。

具体的,在建造的基础1内沿矩形的四个角点的位置均设置有预埋件2,且预埋件2均内嵌于基础1内,每件预埋件2上的其中一个平面与基础1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上,每件预埋件2的另外五个面均埋设在基础1内。

在预埋件2的一表平面上焊接有马凳3,预埋件2的这一表平面与基础1的表面设置于同一平面上,马凳3整体形状呈拱形设置,且马凳3设置为框架,且马凳3的棱边均由马凳筋(未标出)构成,即呈一矩形平面框架31的四个角点上垂直矩形平面框架31焊接有四个脚,每个脚背离矩形平面框架31的一端均焊接在预埋件2与基础1的表面处于同一平面的平面上。

更加具体的,马凳3上的矩形平面框架31向远离基础1的方向设置,在马凳3的矩形平面框架31的四个角点上且背离焊接有脚的一侧设置有地脚螺栓端板4,且地脚螺栓端板4焊接于马凳3上。

在地脚螺栓端板4背离焊接马凳3的一侧垂直于地脚螺栓端板4焊接有锚栓6,由于地脚螺栓端板4焊接在马凳3的矩形平面框架31的四个角点上,因此锚栓6同样设置在马凳3的四个角点上,并且锚栓6的一端焊接在地脚螺栓端板4上,锚栓6垂直地脚螺栓端板4设置,因此锚栓6的长度方向与马凳3的脚(未标出)的长度方向一致。

具体的,从锚栓6焊接在地脚螺栓端板4的一端出发且沿锚栓6的长度方向,在两相邻的锚栓6上间隔设置有多层支撑杆5,其中支撑杆5包括水平支撑杆51和斜支撑杆52,支撑杆5中与马凳3的矩形平面框架31平行的为水平支撑杆51,水平支撑杆51的两端分别与最相邻的两锚栓6连接,且四根锚栓6上位于同一层的水平支撑杆51处于同一平面上。

在每个相邻层的水平支撑杆51之间均设置有倾斜的斜支撑杆52,斜支撑杆52的两端分别位于锚栓6连接有水平支撑杆51的附近,且斜支撑杆52的一端连接在其中一层的水平支撑杆51附近,斜支撑杆52的另一端连接在相邻的一层水平支撑杆51附近。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位于相同的两锚栓6上的两相邻斜支撑杆52的倾斜方向相反,使得相邻的两斜支撑杆52同样呈三角形设置,由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杆5为钢筋这种刚度高,体积小的材料制作,既方便运输,又能满足应有的刚度需求,有效抵抗混凝土振捣时锚栓6的横向变形,发挥应有的价值。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单独的支撑杆5难以达到实际的刚度需求时,可通过增加钢筋直径、钢筋数量以及加密水平钢筋间距的方式解决,操作过程简单,添加过程快速,使适应性更高,并且还能避免返厂重改,节约了时间,缩短了工期。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撑杆5的直径应不小于支撑杆5长度的1/25,既能满足刚度所需,又能避免浪费,有效节约了成本。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实施方式,采用并筋的方式提高支撑杆5的刚度时,需按照混凝土规范规定来折算钢筋直径,保证添加过程符合建设规范,提高了安全性。

本实施例提供的锚栓固定架,包括预埋件2、马凳3、地脚螺栓端板4、支撑杆5以及锚栓6,预埋件2固定设置于混凝土中,马凳3呈拱形设置,马凳3的底脚固定设置于预埋件2上,马凳3的拱面设置成矩形平面,且在矩形平面的四个角上均设置有地脚螺栓端板4,每个地脚螺栓端板4背离马凳3的一侧均垂直设置有锚栓6,并在相邻的两锚栓6之间设置有支撑杆5,结构设计合理,布局紧凑。通过采用柱脚锚栓6和钢筋作为框架柱和支撑杆5,组成框架-支撑体系,保证了在锚栓6在混凝土振捣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横向变形,使锚栓6上部的钢结构不会因为位置偏移而连接困难,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同时这种结构可现场组合,避免了需在工厂加工完成之后再运输工地带来的运输困难和成本高的问题;并且整个结构基本采用钢筋组合,减少了用钢量,节约了成本;这种结构可在现场安装和拆卸,方便在后期根据工程的需要更改锚栓6的结构,避免重新返厂加工,及时调整,适用于变更后的钢结构,适应性更好,且节约了时间,缩短了工期。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