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救援应急战备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312阅读:8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应急设备相关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地震救援应急战备方舱。



背景技术:

在遇自然灾害时,受灾地区的电力供应一般会中断,且亟需各种救援器械。而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装载多种救援装备于一体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同时,因现在的载具为箱式结构,其内部并没有与救援装备相适应的支撑架,因此救援装备往往是堆叠于一体,运输到灾区后不方便快速取出,影响救援时间。

因电力处于中断状态,所以灾区照明就尤为重要。现有的应急照明灯组在灾区应用时,通常要放置在较高的区域,以获得较大的照明视野。若需要救援的地方不在照明范围之内时,必须人工调整照明角度,非常不便。

现有的应急照明灯组其灯杆与底座垂直固定连接,灯杆无法折叠收放,使得灯组在运输与搬运过程中造成诸多不便。

作为另一个弊端,应急照明灯组多为聚光灯组,仅能照亮特定区域内的视野,对于周围的地域来说,无法提照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地震救援应急战备方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全新的结构,可以快速实现救援装备的存取,并具有可升降的应急照明灯组。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地震救援应急战备方舱,包括:

具有前舱及后舱的舱体,前舱及后舱均具有舱门;

所述前舱内设置有应急照明装置,后舱内具有用于放置多种救援模块的支撑架;

所述的应急照明装置包括升降杆,升降杆的顶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杆与回转支承的内圈相配合,回转支承的外圈与底板下部固定连接;

底板上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支耳;

其中一个固定支耳与推杆铰接,另一个固定支耳与转动支耳的一端铰接,转动支耳的另一端与推杆的活塞杆铰接;

所述转动支耳与灯具连接框固定连接;

所述底板上具有回转驱动机构,回转驱动机构具有输出轴,输出轴上具有驱动轮,驱动轮与回转支承啮合。

优选的,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电机。

优选的,所述回转驱动机构为减速电机。

优选的,所述回转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与减速机,电机通过减速机向驱动轮传递动力。

优选的,所述灯具连接框与灯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灯架上具有聚光灯及泛光灯。

优选的,所述泛光灯位于灯架顶部。

优选的,所述底板上具有过线孔。

优选的,所述推杆为电动推杆或油缸。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左侧支撑架及右侧支撑架,左侧支撑架具有动力模块放置区及破拆模块放置区;右侧支撑架具有通信模块放置区、急救模块放置区、侦测模块放置区及照明模块放置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放舱内集成了多种应急救援模块,当灾害发生时可以迅速响应。且多种救援模块有序放置,便于到达灾区后第一时间展开救援工作,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灯具连接框通过转动支耳与底板可转动连接,使得灯具连接框在不用的状态下可以收起,方便运输与收纳。

(3)底板可以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灯架同步转动,可自动调整聚光灯照明区域,方便快捷。

(4)灯架顶部具有泛光灯,能够兼具灯架周围区域的照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前舱门的开启状态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应急照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回转驱动机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推杆伸长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应急照明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左侧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右侧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

1-1、舱体,1-2、前舱门,1-3、前舱,1-4、顶板,1-5、隔板,1-6、后舱,1-7、升降杆,1-8、线缆盘;

2-1、回转驱动机构,2-2、推杆,2-3、过线孔,2-4、底板,2-5、灯具连接框,2-6、转动支耳,2-7、随动天线平台,2-8、固定支耳,2-9、回转支承,2-10、支撑杆,2-11、驱动轮,2-12、聚光灯,2-13、泛光灯,2-14、灯架;

3、左侧支撑架,3-1、动力模块放置区,3-2、第一破拆模块放置区,3-3、第二破拆模块放置区,3-4、整理箱放置区;

4、右侧支撑架,4-1、急救模块放置区,4-2、照明模块放置区,4-3、通信模块放置区、4-4、侦测模块放置区,4-5、装备放置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地震救援应急战备方舱,其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

舱体1-1,舱体1-1内部具有隔板1-5,隔板1-5将舱体1-1分隔为前舱1-3及后舱1-6。所述后舱1-6内具有左侧支撑架3及右侧支撑架4,前舱1-3内具有线缆盘1-8、升降杆1-7及安装在升降杆1-7顶部的应急照明装置,线缆盘1-8用于给应急照明装置供电。前舱1-3的顶部具有可以开启的顶板1-4。

参考图10所示,左侧支撑架3具有动力模块放置区3-1、第一破拆模块放置区3-2、第二破拆模块放置区3-3和整理箱放置区3-4。动力模块放置区3-1内可以放置液压动力站及10kv发电机。第一破拆模块放置区3-2内可以放置头灯、手电、三脚架、打孔钻、千斤顶、头底座、底杆、剪扩钳、扩张钳和小整理箱。第二破拆模块放置区3-3内可以放置电动破拆器及手动破拆器。整理箱放置区3-4内可以放置多个整理箱,右侧可以放置折叠担架,底部可以设置抽屉及脊柱板。

所述右侧支撑架4具有通信模块放置区4-3、急救模块放置区4-1、侦测模块放置区4-4、照明模块放置区4-2及装备放置区4-5。参考图11所示,急救模块放置区4-1内可以放置医疗救援箱;照明模块放置区4-2内可以放置4.5m泛光灯;通信模块放置区4-3内可以放置中继台、卫星猫、指挥中继、卫星底座、调度台、配电箱、铱星电话、海事电话、对讲机、单兵终端及各种天线;侦测模块放置区4-4内可以放置无人机;装备放置区4-5内可以放置手动泵、气垫、充气机、切割环锯、油桶、折叠梯、油锯、内燃凿岩机、液压链锯、破碎镐、卷式单价、遥控和电机与机动泵。

参考图4所示,所述应急照明装置包括底板2-4,底板2-4的左侧和右侧分别与一个固定支耳2-8连接。左侧的固定支耳2-8与转动支耳2-6的一端铰接,右侧的固定支耳2-8与推杆2-2的一端铰接。推杆2-2具有活塞杆,活塞杆的端部与转动支耳2-6的另一端相铰接,形成连杆机构。

参考图5-8所示,所述的转动支耳2-6与灯具连接框2-5固定连接,使得推杆2-2在推动转动支耳2-6时,灯具连接框2-5可以同步转动。同时,在灯具连接框2-5上,还铰接具有随动天线平台2-7。

推杆2-2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为油缸或电动推杆。

在底板2-4上,还设置有回转驱动机构2-1。该回转驱动机构2-1具有贯穿于所述底板2-4的输出轴,输出轴上安装有驱动轮2-11。同时底板2-4的底部与回转支承2-9的外圈固定连接,回转支承2-9的内圈与支撑杆2-10过盈配合,且回转支承2-9的外圈与驱动轮2-11相啮合。支撑杆2-10底部安装在升降杆1-7上。

回转驱动机构2-1,可以选择为电机,也可以选择为减速电机,还可以选择为电机与减速机的组合。

如图12所示,使用状态下,灯具连接框2-5与灯架2-14固定连接。灯架2-14上安装有多个聚光灯2-12及一个泛光灯2-13。聚光灯2-12可选择为四个,位列与灯架2-14的两侧,泛光灯2-13安装于灯架2-14的顶部,能为周围提供一定的照明辅助。

推杆和/或灯具所使用的线缆,可通过底板2-4上的过线孔2-3进行辅助安装。

接到救援指令后,通过运输车将本装置运抵灾区,然后依靠吊车将舱体1-1置于平整地区即可。通过开启侧部舱门,可以方便的将左侧支撑架和右侧支撑架上的装备快速取出。

参考图9所示,应急照明装置使用时,开启顶板1-4,开启前舱门1-2,令升降杆1-7伸长,则灯具连接框2-5就露出舱体1-1。随后,安装聚光灯2-12及泛光灯2-13。通过推杆2-2的活塞杆伸长,则灯架2-14就以转动支耳2-6的铰接节点为圆心进行转动,则聚光灯2-12和泛光灯2-13就呈现竖直的状态。然后,给聚光灯2-12和泛光灯2-13通电,则聚光灯2-12发出的光束就会照射到某个区域。当被照明的区域非救援区域时,令回转驱动机构2-1转动,则底板2-4就在回转支承2-9的带动下进行转动,因此聚光灯2-12就会照亮特定区域。

作为另一种使用方式,也可将本装置置于需要安保区域的中心,然后令回转驱动机构2-1持续工作,则聚光灯2-12发出的光束就会进行圆周运动,达到警戒的目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未予以详细说明和局部放大呈现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进行赘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