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350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耗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模壳和支架,是建筑行业中较为贵重且耗用量很大的物资。理想的建筑模板必须是具备成本低、质量轻、不吸水且经多次使用后不变形等技术特点。现在,行业内多采用胶合板,也有少部分使用轻质木条与玻纤和树脂结合,采用热固的方法生产建筑模板。采用玻纤和树脂结合生产的建筑模板质量轻、成本低且防水性好,也同时可以满足高强度的要求。

但是,上述建筑模板表面固化成玻璃钢,而玻璃钢在使用过程中会由于受损后有纤维露出,十分扎手不利于长久使用。此外,在此工艺过程中使用的树脂吸收率较低,且表面光洁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在已经整体包裹玻璃纤维布的木条整体上再包裹无纺布等纺织品,避免在使用过程中有纤维露出导致扎手,影响建筑模板长久使用的问题,也同时提高了建筑模板表面的光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包括第一输送轨道,第一输送轨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包覆区、缓冲区、第二包覆区、第三包覆区和用于加温固化的成型模具,第一包覆区设置有用于对第一输送轨道上并排设置的每根木条分别进行包覆的多个第一包覆器,缓冲区设置有树脂涂覆装置,第二包覆区设置有使用浸满树脂的纤维增强材料对经第一包覆区的并排木条进行包覆的第二包覆器,第三包覆区设置有使用纺织品对经第二包覆区的并排木条进行包覆的第三包覆器,成型模具沿输送方向设置第三包覆器之后的第一输送轨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包覆器、第二包覆器和第三包覆器均包括转轴和套设于转轴上的包裹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三包覆器的包覆材料为浸满树脂的纺织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纺织品为土工布或无纺布。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包覆器的包裹材料为土工布、无纺布、玻璃纤维布、碳纤维布或硼纤维布。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包覆器的包裹材料为玻璃纤维布、碳纤维布或硼纤维布。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包覆器均对应一根木条,且每个第一包覆器均包括一个包覆端,相邻两个第一包覆器的包覆端沿输送方向前后交错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包覆区设置有多对木条引导轨,每对木条引导轨对应一根木条,每对木条引导轨在第一输送轨道上靠近包覆端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还包括为第一输送轨道提供传送动力的牵引机,牵引机沿输送方向设置于成型模具之后的第一输送轨道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还包括对成型产品进行切割的切割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在建筑模板的生产过程中首先第一包覆器对每根木条进行了包覆,通过树脂涂覆装置将木条整体粘附在一起,然后第二包覆器对木条整体包覆浸满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增大了木条整体的刚性和硬度,最后第三包覆器对木条整体包覆无纺布等纺织品,避免了玻璃纤维布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有纤维露出,容易扎手而影响建筑模板长久使用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建筑模板的表面光洁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的包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包覆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包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木条引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木条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a-建筑模板的包覆装置;100b-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c-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10-木条仓;112-出仓口;120-木条;130-第二输送轨道;140-第一输送轨道;132-第一辊轮;142-第二辊轮;150-第一包覆区;151-第一包覆器;152-转轴;154-第一包覆材料;156-包覆端;1562-包覆端入口;1564-包覆端侧翼;1566-连接端;1568-包覆端主体;1569-包覆通道;158-木条引导轨;160-缓冲区;162-树脂涂覆装置;170-第二包覆区;171-第二包覆器;172-第一上转轴;176-第一下转轴;177-第二包覆材料;174-第一上胶槽;178-第一下胶槽;175-第一压辊;180-第三包覆区;181-第三包覆器;182-第二上转轴;186-第二下转轴;184-第二上胶槽;187-第三包覆材料;188-第二下胶槽;185-第二压辊;190-成型模具;1901-输送通道;192-牵引机;194-切割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b,其包括建筑模板的包覆装置100a、成型模具190和牵引机192。成型模具190沿输送方向设置于建筑模板的包覆装置100a之后的第一输送轨道140上,牵引机192为第一输送轨道140提供输送动力。

建筑模板的包覆装置100a,其包括第一输送轨道140,第一输送轨道140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包覆区150、缓冲区160、第二包覆区170和第三包覆区180。第一包覆区150设置有用于对第一输送轨道140上输送的每根木条120分别进行包覆的多个第一包覆器151,缓冲区160设置有树脂涂覆装置162,第二包覆区170设置有使用浸满树脂的玻璃纤维布对并排木条进行包覆的第二包覆器171,第三包覆区180设置有使用纺织品对并排木条进行包覆的第三包覆器181。第一包覆器151、第二包覆器171和第三包覆器181上均包括包裹材料,本实施例中的包裹材料分别为第一包覆材料154、第二包覆材料177和第三包覆材料187。

请结合图2和图3,第一包覆区150固定设置有多个第一包覆器151,第一包覆器151用于对第一输送轨道140上的每根木条120进行分别进行包覆。第一包覆器151包括转轴152和套设于转轴152上的第一包覆材料154,第一包覆材料154的宽度要剪裁成与木条120的周长相适应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覆材料154可以是玻璃纤维布或纺织品,如土工布、无纺布等。相邻的两个第一包覆器151的包覆端156相互间隔设置。优选地,第一包覆器151的包覆端156为三列,相邻的两个包覆端156相互间隔设置,相邻的三个包覆端156分别位于不同的列,同样多个第一包覆器151的转轴152的设置方式与对应包覆端156的设置方式相同。

请参照图4,包覆端主体1568为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包覆端主体1568两侧设置有包覆端侧翼1564,包覆端侧翼1564为长方形板状结构。包覆端主体1568通过连接端1566固定于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b上。每个第一包覆器151的包覆端156均包括包覆端入口1562、包覆端主体1568、包覆端侧翼1564和连接端1566。包覆端入口1562为高于包覆端主体1568的曲面结构,且包覆端入口1562两端均连接于包覆端主体1568。

第一包覆材料154穿过包覆端入口1562,沿着包覆端主体1568和包覆端侧翼1564的形状向靠近木条120的方向移动。请结合图5,与现有的包覆装置的包覆过程相同,木条120从包覆通道1569的入口插入,包覆通道1569的形状与木条120的四周尺寸相适应。具体地,木条120的四周尺寸是指木条120的上下表面的宽度以及木条120沿长度方向的侧面的厚度的尺寸。随着木条120沿着输送方向向前移动,第一包覆材料154将木条120的上下表面包覆。

请参照图6,在靠近每个包覆端156对应的第一包覆区150的位置上均固定设置有一对木条引导轨158,每对木条引导轨158对应一根木条120,每对木条引导轨158在第一输送轨道140上靠近包覆端156设置。木条引导轨158由铁片制成,设置于木条120的两侧,并高于木条120的厚度一定距离,用于控制木条120的走位,确保木条120能够更好地输送到对应的第一包覆器151的包覆端156。

请再次参见图2和图3,缓冲区160设置有树脂涂覆装置162,树脂涂覆装置162用于对经过第一包覆器151对每根木条120进行包覆的木条120形成的整体涂覆树脂,使多根并排的木条120形成的整体结构浸满树脂,在经过缓冲区160的过程中,树脂浸入多根木条120的间隙中,并包覆在木条120的四周,进而使多根木条120的整体粘附在一起。在第一包覆区150对每根木条120进行了包覆后再整体浸满树脂,增大了木条120对树脂的吸收率,从而使木条120的整体粘附在一起。优选地,为使木条120的整体粘附更加充分,且增大树脂的吸收率,可以在刚进入缓冲区160时便进行树脂的涂覆。

第二包覆区170包括第二包覆器171,第二包覆器171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输送轨道140的上方和下方的第一上转轴172和第一下转轴176,在第一上转轴172和第一下转轴176上均套设有第二包覆材料177。在第一输送轨道14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一上胶槽174和第一下胶槽178。第一上胶槽174和第一下胶槽178中均盛放有用于浸透第二包覆材料177的树脂。第二包覆材料177为玻璃纤维布、碳纤维布或硼纤维布,在包裹前需使用第一上胶槽174和第一下胶槽178中的树脂浸透第二包覆材料177。在经过缓冲区160的木条120的整体上包覆浸满树脂的玻璃纤维布,通过固化形成玻璃钢可以更大程度上增大整体的刚性和硬度,以适应生产的要求,也同时增加了建筑模板的表面光洁度。

第二包覆器171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40的上方和下方的结构相似,以第一输送轨道140的上方的结构为例介绍第二包覆器171的结构。如图2所示,分别在第一输送轨道140的上方和下方固定有第一压辊175,随着木条120的整体向第三包覆区180移动,设置在木条120的上方和下方的第一压辊175使浸满树脂的玻璃纤维布贴覆在木条120的整体上。

第三包覆区180包括第三包覆器181,第三包覆器181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输送轨道140的上方和下方的第二上转轴182和第二下转轴186,在第二上转轴182和第二下转轴186上均套设有第三包覆材料187。在第一输送轨道14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第二上胶槽184和第二下胶槽188。第二上胶槽184和第二下胶槽188中均盛放有用于浸透第三包覆材料187的树脂,第三包覆材料187为纺织品。

优选地,第三包覆材料187为土工布或无纺布,且在包裹前使用第二上胶槽184和第二下胶槽188中的树脂浸透无纺布。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将无纺布浸透树脂,即可达到本实施例中包裹无纺布的目的。在经过第二包覆区170的木条120的整体上包覆无纺布能够避免建筑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有纤维露出导致扎手,从而显著增加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寿命。

第三包覆器181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40的上方和下方的结构相似,以第一输送轨道140的上方的结构为例介绍第三包覆器181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第一输送轨道140的上方和下方均固定有第二压辊185,随着木条120的整体沿输送方向移动,设置在木条120的上方和下方的第二压辊185使浸满树脂的玻璃纤维布贴覆在木条120的整体上。

如果使用的树脂需要高温方可进行固化,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b还可以包括成型模具190,成型模具190用于对并排木条上的树脂和包覆材料进行加温固化,成型模具190沿输送方向设置于第三包覆器181之后的第一输送轨道140上。并排的木条120通过第三包覆区180后进入成型模具190的输送通道1901,输送通道1901与并排木条120的形状相适应,且输送通道1901的宽度可根据并排木条120的宽度调节。并排的木条120沿长度方向的两条侧边在经过输送通道1901的过程中被第二包覆材料177和第三包覆材料187包覆。

优选地,成型模具190包括预热区、加温区和固化区,三个区域分别连接三个温度控制电路。优选地,预热区温度约为100度,加温区温度为120-150度,固化区温度为100-120度,且各个区域的温度可以根据使用树脂的固化温度进行调节。

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b还包括为第一输送轨道140提供传送动力的牵引机192,并排木条为牵引机192的输送管材,牵引机192设置于沿输送方向的成型模具190之后。优选地牵引机192为滚轮式牵引机或履带式牵引机。

本实施例中的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b还包括对经牵引机192的成型产品进行切割的切割机194。由于本实施例中所用的木条120为宽度和厚度一致,而长度不规则的木条,在进入第一包覆区150之前,人工将长度不规则的木板沿第一输送轨道140的输送方向并排放入,将处于沿输送方向前后相邻的两根木条进行固定,如采用钉入钉子的方式。因此,应用本实施例中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b进行生产的建筑模板需要经切割机194 进行切割成所需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所用的木条120可以为实木材料,也可以为胶合板、蜂窝板、泡沫板或中纤板等,将这些板材进行再加工。另外,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包覆区150、第二包覆区170和第三包覆区180也可以为多个,对并排木条进行多层包覆,以适应工艺的要求。

本实施方式中的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b可以不间断连续生产,适用于长度不规则的木板,对材料的要求程度低,且无需将三个包覆器中用到的包裹材料进行裁剪,也同样减少了生产工序,适于工业化运作。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7和图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c,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不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为第一输送轨道140提供动力的牵引机192,即第一输送轨道140的动力输送方式不同。另外,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c包括上述建筑模板的包覆装置100a和第二输送轨道130,在第二输送轨道130上设置有并排设置的木条仓110。

请结合图9,本建筑模板的生产设备100c中的木条120通过木条仓110自动连续输送的。木条仓110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输送轨道130的输送方向相平行。木条120的尺寸为长度×宽度×厚度=1000mm×50mm×10mm,而每个木条仓110的尺寸为长度×宽度×高度=1100mm×60mm×400mm。木条仓110用厚3mm的钢板制成,因此木条仓110的净宽度为54mm,略大于木条120的宽度,且木条仓110的长度也略大于木条120的长度,在一个木条仓110中可盛放多个木条120。在其他实施例中,木条120的尺寸以及木条仓110的尺寸也可为其他满足工艺要求的尺寸。

木条仓110设置于第二输送轨道130,木条仓110设置有出仓口112,每个木条仓110的出仓口112位于第一输送轨道140的输入端,且出仓口112的高度为木条120的厚度的1.3-1.5倍,确保每次只有一根木条120输出。输出的木条120沿第二输送轨道130运输入第一输送轨道140,所输出木条120上方的木条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到木条仓110底部。并排设置的木条仓110均如上述输送过程,将输出并排设置的多根木条120。

第二输送轨道130与第一输送轨道140的输送方向相同,且第二输送轨道130的输出端与第一输送轨道140的输入端相连。第二输送轨道130的输送速度大于第一输送轨道140的输送速度,具体地可以通过变频电机主动转送调节实现。以便使木条120在经过第一包覆区150、缓冲区160、第二包覆区170、第三包覆区180时树脂得到充分的浸润,增加树脂的吸收率。

优选地,第二输送轨道130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的多个第一辊轮132,第一输送轨道140包括沿输送方向依次排列且上下相对设置的多对第二辊轮142。木条120从木条仓110首先通过第二输送轨道130的第一辊轮132转动的摩擦力送入第一输送轨道140,第一输送轨道140通过相对设置的第二辊轮142的挤压滚动将木条120送入第一包覆区150。另外,第一输送轨道140和第二输送轨道130的输送方式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输送方式。

本实施例包括木条仓110,适合于用规则的木条生产建筑模板的装置,所用木条的长度与产品建筑模板的长度相适应,此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但也有不足之处,每次成排的木条经过一个包覆区后要对包覆材料进行裁剪,便于后续生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建筑模板的包覆装置及生产设备中的第一包覆器151对每根木条120进行了包覆后再整体涂覆树脂,增加了木条120对树脂的吸收率,能够使木条120更好地粘附;第二包覆器171在木条120形成的整体结构上包覆浸满树脂的玻璃纤维布或碳纤维布等纤维增强材料,通过固化形成玻璃钢可以更大程度上增大整体的刚性和硬度,以适应生产的要求;第三包覆器181在木条120形成的整体结构上包覆无纺布等纺织品能够避免建筑模板在使用过程中有纤维露出导致扎手,从而显著增加了建筑模板的使用寿命;成型模具190根据树脂的固化温度调节各个区域的温度,以实现对建筑模板的整体固化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