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质材料过渡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3531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软质材料过渡连接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件,特别涉及一种软质材料过渡连接件。



背景技术:

在农业大棚或建筑膜结构工程当中经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面积对使用的软质材料进行加长或者连接,例如布匹与布匹,膜布与膜布、塑料布与塑料布之间需要连接时,传统的连接方式为缝制,缝制过程不仅不简易,并且花费的人力以及时间都较长,长时间使用后缝制的连接处会产生破损,影响使用的效果,更换频繁使用成本较高,缝制会对软质材料本身产生破坏,再拆卸后无法二次循环使用,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拆卸的过程也较为繁琐,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安装拆卸简单,连接稳定性较强,连接数量增加,能够调节方向的软质材料过渡连接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软质材料过渡连接件,包括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第一本体由第一C型头、连接块、第二C型头以及卷料轴构成,连接块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C型头及第二C型头,且连接块上设有长条孔,第一C型头以及第二C型头中均设有卷料轴,卷料轴上安装有匚型压板,匚型压板上连接有螺旋压紧件,第一C型头以及第二C型头前端设有橡胶垫,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的结构相同,且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垂直安装,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通过螺栓固定,螺栓底部连接有螺母。

进一步的,第一C型头与第二C型头的开口大小小于卷料轴的直径。

进一步的,螺栓安装在长条孔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C型头以及第二C型头的设置能够起到将两块软质材料连接的作用;卷料轴能够将软质材料与连接件整体连接,配合匚型压板的使用使软质材料与连接件整体的连接稳定性加强,长时间使用后不易产生破损或者撕裂的情况,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更换成本,连接紧密;橡胶垫增加摩擦力,防止卷料轴滑出第一C型头以及第二C型头,同时第一C型头以及第二C型头的开口大小的设置,进一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不易产生脱离的情况;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的设计,能够增加连接的数量,使连接的灵活性增强;通过长条孔能够使螺栓在其中移动,根据实际需要连接的软质材料的位置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螺栓与螺母一方面起到锁紧的作用,另一方面松开后能够对第一本体以及第二本体的方向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灵活性;连接件整体安装拆卸都较为方便,并且不破坏软质材料本体,使软质材料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侧视图。

图中标号:1-第一本体、2-第二本体、3-第一C型头、4-第二C型头、5-卷料轴、6-匚型压板、7-螺旋压紧件、8-长条孔、9-螺栓、10-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我们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如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软质材料过渡连接件的实施方式,包括第一本体1以及第二本体2,所述第一本体1由第一C型头3、连接块10、第二C型头4以及卷料轴5构成,所述连接块10两侧分别固定有第一C型头3以及第二C型头4,且所述连接块10上设有长条孔8,所述第一C型头3以及第二C型头4中均设有所述卷料轴5,所述卷料轴5上安装有匚型压板6,所述匚型压板6上连接有螺旋压紧件7,所述第一C型头3以及第二C型头4前端设有橡胶垫,所述第二本体2与所述第一本体1的结构相同,且所述第二本体2与所述第一本体1垂直安装,所述第二本体2与所述第一本体1通过螺栓9固定,所述螺栓9底部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C型头3与所述第二C型头4的开口大小小于所述卷料轴5的直径,所述螺栓9安装在所述长条孔8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先将卷料轴5抽出,将一块软质材料的一边放置在匚型压板6中,通过螺旋压紧件7将匚型压板6与软质材料固定,从而使软质材料连接在卷料轴5上,固定完成后将卷料轴5插入第一C型头3中,另一块软质材料通过同样的方式固定在第二C型头4中,通过第二本体2连接其他两块软质材料也通过相同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一本体1以及第二本体2的方向进行调节,通过拧松螺栓9以及螺母,使第一本体1以及第二本体2进行转动,需要固定时,则拧紧螺栓9以及螺母即可,当两块软质材料连接后有一边太过紧绷,则可通过松开螺母,使第一本体1以及第二本体2实现上下左右均可移动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连接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安装拆卸简单,连接稳定性较强,连接数量增加,能够调节方向的特点,卷料轴5能够将软质材料与连接件整体连接,配合匚型压板6的使用使软质材料与连接件整体的连接稳定性加强,长时间使用后不易产生破损或者撕裂的情况,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更换成本,连接紧密;第一C型头3以及第二C型头4的开口大小的设置,进一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不易产生脱离的情况;第一本体1以及第二本体2的设计,能够增加连接的数量,使连接的灵活性增强;通过长条孔8能够使螺栓9在其中移动,根据实际需要连接的软质材料的位置进行上下左右的调节,连接件整体安装拆卸都较为方便,并且不破坏软质材料本体,使软质材料循环使用。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特征,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相关人士能够据以实施,但以上内容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任何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