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077阅读:1828来源:国知局
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现浇混凝土楼板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浇混凝土楼板是指在现场依照设计位置,进行支模、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经养护、拆模板而制作的楼板。

近年来,建筑施工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各大型开发商相继引进第三方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全面的质量监督,然而楼板厚度及平整度的整体合格率较低,市场倒逼,提高楼板厚度及平整度的合格率迫在眉睫。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其能够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从而大大提高楼板厚度及平整度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其能够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从而大大提高楼板厚度及平整度的合格率,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可重复使用,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其特点是,包括横杆和多个支撑支架,多个所述支撑支架沿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杆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支架上,所述横杆的顶部至所述支撑支架的底部的距离等于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期望厚度。

较佳地,多个所述支撑支架相互间隔设置。

较佳地,多个所述支撑支架相互平行设置。

较佳地,所述横杆可拆卸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支架上。

更佳地,所述横杆与所述支撑支架卡接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支架的顶部具有U形凹槽和顶紧部件,所述U形凹槽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横杆位于所述U形凹槽内,所述顶紧部件分别抵靠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横杆的侧壁从而将所述横杆顶紧在所述第二侧壁上。

尤其更佳地,所述顶紧部件是顶紧螺丝,所述顶紧螺丝穿设并螺纹啮合在所述第一侧壁中。

较佳地,所述支撑支架包括顶部、中部和底部,所述中部为支柱,所述底部为底盘,所述支柱安设在所述底盘上,所述顶部安设在所述支柱上,所述横杆设置在所述顶部上。

更佳地,所述底盘为十字形底盘,所述支柱安设在所述十字形底盘的中心位置上。

更佳地,所述横杆为方管横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包括横杆和多个支撑支架,多个支撑支架沿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横杆设置在多个支撑支架上,横杆的顶部至支撑支架的底部的距离等于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期望厚度,使用时在混凝土楼板模板上平行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从而通过横杆的顶部至支撑支架的底部的距离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通过刮杠横跨两根横杆并沿横杆的长度方向刮蹭以及配合使用铁抹子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平整度,因此,其能够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从而大大提高楼板厚度及平整度的合格率,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2、本实用新型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包括横杆和多个支撑支架,多个支撑支架沿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横杆设置在多个支撑支架上,横杆的顶部至支撑支架的底部的距离等于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期望厚度,使用时在混凝土楼板模板上平行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从而通过横杆的顶部至支撑支架的底部的距离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通过刮杠横跨两根横杆并沿横杆的长度方向刮蹭以及配合使用铁抹子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平整度,因此,其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可重复使用,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地指出的手段、装置和它们的组合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的其中一个支撑支架和横杆断面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使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的立体示意图。

(符号说明)

1横杆;2支撑支架;21U形凹槽;22顶紧部件;23第一侧壁;24第二侧壁;25支柱;26底盘;3底排钢筋;4刮杠;5混凝土楼板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包括横杆1和多个支撑支架2,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沿所述横杆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横杆1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上,所述横杆1的顶部至所述支撑支架2的底部的距离h等于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期望厚度。也就是说,根据现浇混凝土楼板的期望厚度来确定所述横杆1的顶部至所述支撑支架2的底部的距离h,由此来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实际厚度。

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可以相互间隔设置,也可以不相互间隔设置,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相互间隔设置。

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相互间隔设置可以等距离间隔设置,也可以不等距离间隔设置,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相互等距离间隔设置。距离例如可以为1m。

所述支撑支架2的数目可以根据需要确定,以稳固支撑所述横杆1为宜,例如2个、3个、4个、6个、8个或更多,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支架2的数目为6个。

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也可以不相互平行设置,请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横杆1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上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杆1可拆卸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上。

所述横杆1可拆卸设置在多个所述支撑支架2上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杆1与所述支撑支架2卡接连接。

所述横杆1与所述支撑支架2卡接连接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支架2的顶部具有U形凹槽21和顶紧部件22,所述U形凹槽21具有第一侧壁23和第二侧壁24,所述横杆1位于所述U形凹槽21内,所述顶紧部件22分别抵靠所述第一侧壁23和所述横杆1的侧壁从而将所述横杆1顶紧在所述第二侧壁24上。所述U形凹槽21可以例如为U形钢槽,例如可以采用方钢管一剖为二形成,方钢管的尺寸可以为40mm(长度)*40mm(宽度)。

所述顶紧部件22抵靠所述第一侧壁23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结构,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顶紧部件22是顶紧螺丝,所述顶紧螺丝穿设并螺纹啮合在所述第一侧壁23中。

所述支撑支架2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构成,较佳地,所述支撑支架2包括顶部、中部和底部,所述中部为支柱25,所述底部为底盘26,所述支柱25安设在所述底盘26上,所述顶部安设在所述支柱25上,所述横杆1设置在所述顶部上。所述支柱25可以例如为圆钢筋支柱。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支架2的顶部具有U形凹槽21和顶紧部件22以及所述U形凹槽21具有第一侧壁23和第二侧壁24的情况下,所述U形凹槽21安设在所述支柱25上,所述横杆1设置在所述U形凹槽21内并被所述顶紧部件22顶紧至第二侧壁24。

所述底盘26可以具有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底盘26为十字形底盘,所述支柱25安设在所述十字形底盘的中心位置上。所述十字形底盘可以通过将两根圆钢筋成十字交叉焊接而成,圆钢筋的长度例如可以为15mm。

所述横杆1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横杆,请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横杆1为方管横杆。所述方管横杆可以是例如方钢管横杆。

请参见图3所示,使用时,支设混凝土楼板模板5,在混凝土楼板模板5上绑扎钢筋,然后平行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间距可以是2m,支撑支架2的底盘26嵌在用于浇注混凝土楼板的底排钢筋3的横纵交叉节点处,通过底排钢筋3的自重压住进而起到“固定”支撑支架2的目的。如前,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布置,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支架2和横杆1也可以分开来布置,即先布置好支撑支架2,再在支撑支架2上布置横杆1。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后,刮杠4的两端横跨在两根横杆1上,刮杠4沿横杆1的长度方向(具体是沿箭头方向)刮蹭,配合使用铁抹子,对混凝土板面进行收面,边收面边退收横杆1(也是沿箭头方向),同时收起前一个间距的支撑支架2,利用铁抹子对前一个支撑支架2和收缩横杆1后的位置进行局部修整收光,以此类推,支撑支架2及横杆1全部收回后,混凝土面收光完成。从而通过横杆1的顶部至支撑支架2的底部的距离h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通过刮杠4横跨两根横杆1并沿横杆1的长度方向刮蹭以及配合使用铁抹子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平整度,最终,混凝土楼板厚度和平整度能很好的符合设计要求。

因此,本实用新型用于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过程中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利用抹灰冲筋原理,对楼板厚度及平整度进行精准控制。横杆相当于“抹灰”施工中的“冲筋”,通过刮杠及铁抹子的配合使用,保证现浇混凝土楼板表面的平整度。而支撑支架和横杆的总高度(即横杆1的顶部至支撑支架2的底部的距离h)即为设计混凝土楼板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材料常见、制作方便、零损耗全周转、适应性强等特点,能够有效地解决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的问题。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控制装置能够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厚度及平整度,从而大大提高楼板厚度及平整度的合格率,且设计巧妙,结构简洁,制造简便,可重复使用,成本低,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的予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予以展示和说明,在不背离所述原理下,实施方式可作任意修改。所以,本实用新型包括了基于权利要求精神及权利要求范围的所有变形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