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补建筑物破损的钢筋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80895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修补建筑物破损的钢筋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修复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用于修补建筑物破损的钢筋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的基础,具有强度高、耐火性、可模性等优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工业建筑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建筑的受力面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开裂、破损等问题,能承受的强度大大下降,可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对破损部位进行修复处理,从而使破损结构恢复原有的强度,并且修复裂缝,防止裂缝继续扩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补建筑物破损的钢筋混凝土及其施工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修补建筑物破损的钢筋混凝土,包括建筑本体、砂浆、加强钢板和至少两个支撑网,建筑本体的破损面上凿有至少两个第一沉槽,第一沉槽之间相互平行,第一沉槽之间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沉槽,第二沉槽的两端与第一沉槽垂直,第二沉槽和相邻的两个第一沉槽之间围成凸台,凸台上固定有调整柱,加强钢板通过调整柱固定在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凸台上,加强钢板上设有用于支撑网穿过的通槽,支撑网由玻璃纤维筋相互连接组成,支撑网设置在第二沉槽内且沿第二沉槽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网的两端分别设在第一沉槽内,第一沉槽内设有加强网,加强网为玻璃纤维筋相互连接组成,加强网垂直固定在支撑网上,加强网至少为两层,第一沉槽的底部固定有加强杆,加强网固定在加强杆上,砂浆填充在加强钢板与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凸台之间的空隙内。

作为优选,建筑本体上有裂缝,第一沉槽垂直裂缝方向设置,裂缝落入在第二沉槽内,支撑网位于裂缝的两侧,支撑网与第二沉槽侧壁的距离为10~15mm,凸台表面和建筑物破损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35mm,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凸台组成的外边缘与加强钢板的外边之间的距离为均15~20mm;第二沉槽的深度大于低于第一沉槽的深度,深度差值为10~20mm;建筑物的破损面和加强钢板之间填充有砂浆,填充后的砂浆面与破损面平齐。采用“工”字型,第一沉槽能够对裂缝起到拉伸作用,防止裂缝的继续扩大,而且第二沉槽深度大于第一沉槽能够对裂缝进行更深的填充,同时不至于是第一沉槽的开挖工作量过大。支撑网与侧壁留有间隙能够使第二沉槽的侧壁和支撑网之间更高的成型,以及成型膨胀中内应力的释放,同时有利于砂浆的填充,防止出现漏填的区域,同时加强钢板与边缘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在加强钢板上填充砂浆时不会在边缘处出现裂缝。

作为优选,第一沉槽的底部为向内凹的圆弧底,圆弧底上设有纤维网布,内凹的圆弧底加上纤维网布能够使纤维网布下方的砂浆和上部的砂浆之间的强度更大,而且砂浆和建筑物原来建筑物之间结合更加紧密,不容易出现施工后的内部二次开裂。

作为优选,加强钢板的内外端面上焊接有若干个凸条,凸条散状分布在加强钢板上,凸条为直角形凸条,加强钢板上设有透气孔,支撑网伸出通槽外,加强钢板上设置凸条,从而影响了加强钢板的平整度,使得加强钢板内外的砂浆和加强钢板之间连接紧密,不会出现连接不牢的情况,同时免去使用粘接剂,节约了成本。

根据上述的一种用于修补建筑物破损的钢筋混凝土,提供了一种用于修补建筑物破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测量破损部位以及破损面上的裂缝的长度和开裂方向,凿出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第二沉槽的深度大于第一沉槽的深度,深度差值为10~20mm;第一沉槽的底部为向内凹陷的圆弧底,圆弧底的上方铺设有纤维网布,纤维网布由锚杆固定在第一沉槽的侧面上,修平凸台,使凸台的表面低于建筑物破损表面30~35mm,在凸台上预埋调节杆,调节杆上开设有螺纹,调节杆一共8个,左右侧的凸台分别设置4个,四个调节杆相互围成正方形;

b.加强钢板的外边缘与第一沉槽、第二沉槽和凸台组成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均为15~20mm,加强钢板的前后端面上焊接有若干个凸条,凸条散状分布在加强钢板上,凸条为直角形的凸条,加强钢板上开设有通槽和透气孔,透气孔的直径为20~30mm;制备砂浆备用;

c.放置支撑网和加强网在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内,加强杆固定第一沉槽的地面上,加强网通过钢丝与加强杆固定;支撑网设置在第二沉槽内的裂缝的两侧,支撑网距离第二沉槽的侧面距离为10~15mm,与支撑网连接的加强网设置在第二沉槽内;将制备好的砂浆填充到第一沉槽和第二沉槽内,砂浆超出凸台10~20mm,修平砂浆;

d.放置加强钢板,加强钢板穿过支撑网,调整加强钢板的位置,使加强钢板与凸台上的砂浆紧密贴合,用螺栓固定加强钢板在调节杆上的位置,再将螺母、调节杆和加强钢板焊接在一起;

e.在加强钢板上填充砂浆,砂浆填充在透气孔、通槽以及加强钢板和第一沉槽、凸台边缘之间的缝隙。

从而使加强钢板上下部分的砂浆能够连接为一体,同时砂浆整体强度更大,钢板上层的砂浆也不易脱落,有效保护了的钢板不会发生锈蚀。

采用以上技术手段,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对破损和开裂的的地方进行修补,而且对破损的地方进行沉槽设计,使得破损处的强度得到提升,这体现在,采用至少两个垂直裂缝的第一沉槽和沿裂缝的第二沉槽,第一沉槽横跨裂缝能够给裂缝两侧的部分提供拉力,防止裂缝继续扩大,而且第二沉槽的深度大于第一沉槽能够对裂缝进行更好更深的填充,防止裂缝在填充的过程中填充不充分,而且本发明采用支撑网和加强网组成骨架结构,支撑网和加强网为网状不影响砂浆的填充,而且能够施工砂浆的强度,支撑网和加强网利用玻璃纤维筋组成,玻璃纤维筋与钢筋相比不仅能够提供钢筋的强度,而且玻璃纤维筋具有质量轻等优点。采用层状的加强网,能够使填充结构的强度大大提升。而且对支撑网的位置进行限定有以下优点,支撑网设置在裂缝的两侧,填充在第二沉槽中的砂浆,同时对裂缝进行填充,两侧的支撑网能够对裂缝提供拉力,同时提高了第二沉槽内的砂浆强度。加强钢板对支撑网提供限位作用,加强钢板上设置凸条能够使钢板和砂浆连接在一起,而且加强钢板设置在破损面的内部,不会裸露出来,使建筑物表面的整体性更好,而且能够保护钢板不会出现锈蚀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未合上加强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合上加强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主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建筑本体、11一第一沉槽、12一第二沉槽、13一凸台、3一加强钢板、4一支撑网、131一调整柱、5一加强网、6一加强杆、14一裂缝、15一破损面、31一通槽、32一凸条、33一透气孔、7一纤维网布、71一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用于修补建筑物破损的钢筋混凝土,包括建筑本体1、砂浆、加强钢板3和至少两个支撑网4,建筑本体1的破损面15上凿有至少两个第一沉槽11,第一沉槽11之间相互平行,第一沉槽11之间设有与其连通的第二沉槽12,第二沉槽12的两端与第一沉槽11垂直,第二沉槽12和相邻的两个第一沉槽11之间围成凸台13,凸台13上固定有调整柱131,加强钢板3通过调整柱131固定在第一沉槽11、第二沉槽12和凸台13上,加强钢板3上设有用于支撑网4穿过的通槽31,支撑网4由玻璃纤维筋相互连接组成,支撑网4设置在第二沉槽12内且沿第二沉槽12的长度方向设置,支撑网4的两端分别设在第一沉槽11内,第一沉槽11内设有加强网5,加强网5为玻璃纤维筋相互连接组成,加强网5垂直固定在支撑网4上,加强网5至少为两层,第一沉槽11的底部固定有加强杆6,加强网5固定在加强杆6上,砂浆填充在加强钢板3与第一沉槽11、第二沉槽12和凸台13之间的空隙内。建筑本体1上有裂缝14,第一沉槽11垂直裂缝14方向设置,裂缝14落入在第二沉槽12内,支撑网4位于裂缝14的两侧,支撑网4与第二沉槽12侧壁的距离为10~15mm,凸台13表面和建筑物破损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0~35mm,第一沉槽11、第二沉槽12和凸台13组成的外边缘与加强钢板3的外边之间的距离为均15~20mm;第二沉槽12的深度大于低于第一沉槽11的深度,深度差值为10~20mm;建筑物的破损面15和加强钢板3之间填充有砂浆,填充后的砂浆面与破损面15平齐。第一沉槽11的底部为向内凹的圆弧底,圆弧底上设有纤维网布7。加强钢板3的内外端面上焊接有若干个凸条23,凸条23散状分布在加强钢板3上,凸条23为直角形凸条23,加强钢板3上设有透气孔,支撑网4伸出通槽31外。采用至少两个垂直裂缝的第一沉槽和沿裂缝的第二沉槽,第一沉槽横跨裂缝能够给裂缝两侧的部分提供拉力,防止裂缝继续扩大,而且第二沉槽的深度大于第一沉槽能够对裂缝进行更好更深的填充,防止裂缝在填充的过程中填充不充分,而且本发明采用支撑网和加强网组成骨架结构,支撑网和加强网为网状不影响砂浆的填充,而且能够施工砂浆的强度,支撑网和加强网利用玻璃纤维筋组成,玻璃纤维筋与钢筋相比不仅能够提供钢筋的强度,而且玻璃纤维筋具有质量轻等优点。采用层状的加强网,能够使填充结构的强度大大提升。

本发明的施工步骤如下:

a.测量破损部位以及破损面1515上的裂缝14的长度和开裂方向,凿出第一沉槽11和第二沉槽12,第二沉槽12的深度大于第一沉槽11的深度,深度差值为10~20mm;第一沉槽11的底部为向内凹陷的圆弧底,圆弧底的上方铺设有纤维网布7,纤维网布7由锚杆71固定在第一沉槽11的侧面上,修平凸台13,使凸台13的表面低于建筑物破损表面30~35mm,在凸台13上预埋调节杆,调节杆上开设有螺纹,调节杆一共8个,左右侧的凸台13分别设置4个,四个调节杆相互围成正方形;

b.加强钢板3的外边缘与第一沉槽11、第二沉槽12和凸台13组成的外边缘之间的距离均为15~20mm,加强钢板3的前后端面上焊接有若干个凸条23,凸条23散状分布在加强钢板3上,凸条23为直角形的凸条23,加强钢板3上开设有通槽31和透气孔,透气孔的直径为20~30mm;制备砂浆;

c.放置支撑网4和加强网5在第一沉槽11和第二沉槽12内,加强杆6固定第一沉槽11的地面上,加强网5通过钢丝与加强杆6固定;支撑网4设置在第二沉槽12内的裂缝14的两侧,支撑网4距离第二沉槽12的侧面距离为10~15mm,与支撑网4连接的加强网5设置在第二沉槽12内;将制备好的砂浆填充到第一沉槽11和第二沉槽12内,砂浆超出凸台1310~20mm,修平砂浆;

d.放置加强钢板3,加强钢板3穿过支撑网4,调整加强钢板3的位置,使加强钢板3与凸台13上的砂浆紧密贴合,用螺栓固定加强钢板3在调节杆上的位置,再将螺母、调节杆和加强钢板3焊接在一起;

e.在加强钢板3上填充砂浆,砂浆填充在透气孔、通槽31以及加强钢板3和第一沉槽11、凸台13边缘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加强钢板上下部分的砂浆能够连接为一体,同时砂浆整体强度更大,加强钢板上层的砂浆也不易脱落,有效保护了的钢板不会发生锈蚀。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