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20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住宅建筑,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中国单身家庭的增加。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最常见的是六口之家。到了70~80年代,被称为“核心家庭”的标准家庭已变成是夫妻和两个孩子的四口之家。但是到了2015年,社会调查的结果显示,两人家庭占了总家庭数量的1/3。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两人家庭已经超过了半数以上。现在,两人家庭已经变成了标准家庭。单身居住已经成为年轻人居住形式的常态。面向单身居住者的独立住宅被称作单身公寓,是由一系列10~17㎡的小户型构成的群居性集合住宅。以前很多单身居住者都喜欢这样的住宅,因为和过去的寄宿状态相比,单身公寓具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因其高度私密性得到了年轻人的绝对追捧。以往这种合租类单身公寓都是在现有房子基础上改造而成。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不仅私搭乱建的现象比较严重,采光通风不好;而且没有足够的公用共享区域,缺乏社交空间,人们无法进行沟通和交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其主体结构由多个方形模块件搭建而成,方形模块件内部为一个独立的房间,方形模块件按照三层来进行搭建:第一层位于地面,至少有四个方形模块件沿住宅主体相对的两侧平行排列,其中至少有一侧完全排满方形模块件,与其相对的另一侧至少排列有一个方形模块件;第二层位于第一层的顶部,至少有三个方形模块件沿第一层的方形模块件排列的两个边平行排列,其中第一层完全排满方形模块件的一侧至少留有一个方形模块件的空白空间以作为采光通风通道,与其相对的另一侧未设置方形模块件的空间顶部均通过横梁和立柱设置有方形模块件;第三层位于第二层的中部,方形模块件设置于第二层两侧未设置方形模块件的空间内;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分别通过楼梯相连接。在第一层和第二层设置方形模块件时,充分考虑了建筑物的自重,并尽量使重力沿外墙均匀分布,进而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层设置有就餐区和盥洗区,其中就餐区位于住宅主体的中间,就餐区包括餐厅和一个开放式厨房,盥洗区位于住宅主体一侧未设置方形模块件的空间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层的所有方形模块件的地面通过一个平台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社交区,采光通风通道位于社交区一侧,社交区通过楼梯分别与第一层和第三层相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层的方形模块的顶部设计为露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层与露台通过楼梯相连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方形模块件的规格完全相同,方形模块件为预制模块或者直接构建而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房间的长度为3-4米,宽度为3-4米,高度为2.5-3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层的方形模块件与第一层的顶部的距离为1.8-2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总共设有13个方形模块件,其中,第一层设置有5个方形模块件,第二层设置有3个方形模块件,第三层设置有5个方形模块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住宅地面为矩形,其宽度为3个方形模块件的宽度,其长度为4个方形模块件的宽度。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对住宅的布局结构和布局做了很好的规划,充分考虑了采光和通风的需求,并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将相同尺寸的方形模块件沿建筑四周布置,从一层到三层。建筑中间空出的位置以及偶尔抽掉的方形模块件空出的地方都作为共享空间。厨房餐厅及公共卫生间安排在首层,二层连接各个房间的大平台作为一个共享的起居室,人们在这里可以通过楼梯到达各自的小房间,最终形成一个私人领域包裹共享空间的房子,二者彼此相互穿插,方便人们的碰面、沟通,从而形成了一个温馨而整洁的大家庭,增强了社交功能,让陌生人之间能够很好地共处一室。该群居性住宅既可以在室外地面修建,也可以在旧的厂房、仓库或者其他层高较大的建筑物内部修建,还可以在一般建筑或者高层建筑的顶层建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的第一层的平面图。图3为图1所示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的第二层的平面图。图4为图1所示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的第三层的平面图。图5为图2所示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的沿A-A方向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如图所示,住宅地面为矩形,其宽度为三个方形模块件1的宽度,其长度为四个方形模块件1的宽度。其中,住宅主体结构由总共设有十三个方形模块件1搭建而成。方形模块件1内部为一个独立的房间。第一层设置有5个方形模块件,第二层设置有3个方形模块件,第三层设置有5个方形模块件。第一层位于地面,有五个方形模块件沿住宅主体相对的两侧平行排列,分别具有五个独立的房间(101,102,103,104,105)。其中,三个独立的房间(101,102,103)完全排满住宅的一侧。其相对的另一侧具有一个独立的房间(105)。另一个独立的房间(104)设在中间,且紧靠独立的房间(103)。第一层还设置有就餐区2和盥洗区3。其中就餐区2位于住宅主体的中间,就餐区2包括餐厅和一个开放式厨房。盥洗区3位于独立的房间(105)同一侧未设置方形模块件1的空间内。第二层位于第一层的顶部,有三个方形模块件1沿第一层的方形模块件1排列的两个边平行排列,分别具有三个独立的房间(106,111,112)。其中,独立的房间(106)的一侧仅在独立的房间(104)的顶部设有一个方形模块件1。独立的房间(106)一侧的其他位置作为采光通风通道5。与其相对的另一侧设有两个独立的房间(111,112)。其中,独立的房间(111,112)下方为盥洗区3。第二层的所有方形模块件1的地面通过一个平台相互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社交区4。采光通风通道5位于社交区4一侧。社交区4通过楼梯6分别与第一层和第三层相连接。第二层的三个方形模块件1的顶部设计为露台7。第三层位于第二层的中部,方形模块件1设置于第二层两侧未设置方形模块件1的空间内。第一层与第二层、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分别通过楼梯6相连接。在第一层和第二层设置方形模块件时,充分考虑了建筑物的自重,并尽量使重力沿外墙均匀分布,进而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第三层与露台通过楼梯相连接。在方形模块件1的规格完全相同,方形模块件1为预制模块或者直接构建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房间的长度L为3.6米,宽度D也为3.6米,高度H1为2.8米。第三层的方形模块件1与第一层的顶部的距离H2为1.8米。每个独立的房间的面积为3.6×3.6≈13(m2)。该住宅的占地面积为13×12=156(m2)。住满时,该住宅可以容纳13人。住宅的人口密度为12m2/人。该住宅的总高度为2.8+1.8+2.8=7.4m。人均占有资源如下表1所示。表1人均空间资源分配表编号项目总计m2人均占有m21私人独立房间169132就餐区6553盥洗区201.54社交区7865露台3936采光通风面积19.51.5人均占有空间为:(156×7.4)÷13=88.8(m3)。有上表可知,该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中即使住满的情况下,住宅的人口密度为12m2/人,与一般租住房相当,而人均占有的空间资源都远大于一般租住房。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具有社交功能的群居性住宅,对住宅的布局结构和布局做了很好的规划,充分考虑了采光和通风的需求,并最大程度上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将相同尺寸的方形模块件沿建筑四周布置,从一层到三层。建筑中间空出的位置以及偶尔抽掉的方形模块件空出的地方都作为共享空间。厨房餐厅及公共卫生间安排在首层,二层连接各个房间的大平台作为一个共享的起居室,人们在这里可以通过楼梯到达各自的小房间,最终形成一个私人领域包裹共享空间的房子,二者彼此相互穿插,方便人们的碰面、沟通,从而形成了一个温馨而整洁的大家庭,让陌生人之间能够很好地共处一室。该群居性住宅既可以在室外地面修建,也可以在旧的厂房、仓库或者其他层高较大的建筑物内部修建,还可以在一般建筑或者高层建筑的顶层建造。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