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模板及后浇带浇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6553阅读:1388来源:国知局
后浇带模板及后浇带浇筑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浇带模板及后浇带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物中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也就是将原来“超长”的平面“化整为零”,使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收缩,竖向荷重差异过大而产生的变形等约束应力的释放。而待后浇带施工完成后,结构又“化零为整”,大量减少了上述应力对结构的影响,减少了过多设置永久性变形缝。这种“缝”在整个结构施工中既解决了建筑物间的差异沉降、由解决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温度应力变形,同时又达到了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目的。由于常规施工后浇带的模板支撑架支设缺陷,造成了很多的质量问题,例如后浇带板底错台、钢筋移位、保护层控制不当、拆模后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较差,是后浇带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传统的后浇带部位的模板支撑架做法是与其它部位形成整体满堂红模板支撑装置,同时搭设,同时拆除。由于后浇带处的混凝土封闭施工是有一定的时间间隔,后浇带是施工的薄弱部位,必须进行加固处理,故拆除模板支撑装置后,一般采用反顶的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另外反顶施工方法破坏了模板支撑装置原有的受力平衡状态,杆件受力不均匀,与周边混凝土构件衔接达不到理想效果。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还必须重新支设模板支撑装置,既费工又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后浇带模板及后浇带浇筑方法,通过改变模板支撑架的支设方法,提高后浇带整体观感质量,保证结构受力平稳,安全,同时节约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浇带模板,用于浇筑后浇带,所述后浇带模板设置在所述后浇带下方,所述后浇带模板外侧及后浇带上方对称设有对拉螺杆,所述对拉螺杆内侧设有钢管,所述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以后浇带宽度方向两侧为分界线形成独立的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优选地,所述对拉螺杆沿所述后浇带长度方向设置,且每两个所述对拉螺杆设置间隔为300~700毫米。

优选地,每两个所述对拉螺杆设置间隔为500毫米。

本发明的一种后浇带浇筑方法,包括后浇带梁板模板,后浇带模板,后浇带梁板模板支撑装置以及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的支设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s1,首先搭设后浇带梁板模板支撑装置并安装后浇带梁板模板,再搭设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及后浇带模板,在后浇带部位搭设模板时只搭设梁板底模,后浇带梁板的侧模预留空位;绑扎梁板钢筋、钢丝网安装;

s2,搭设后浇带两侧梁板模板支撑装置并安装后浇带两侧梁板模板,在搭设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装置及后浇带两侧模板,包括绑扎梁板钢筋、钢丝网安装;

s3,浇筑后浇带两侧梁板和后浇带两侧模板混凝土及后浇带梁板模板混凝土,后浇带两侧梁板混凝土浇筑不留水平和垂直施工缝,连续浇筑完成;或间歇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s4,拆除后浇带两侧梁板模板,后浇带梁板支撑装置以及后浇带两侧梁板模板支撑装置,保留后浇带模板及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拆除前要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强度达到规定压力;

s5,清理后浇带、调整钢筋,在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规定时间,沉降观测符合标准,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浇筑;

s6,后浇带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时,拆除后浇带模板及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优选地,所述s1步骤中所述后浇带梁板模板支撑装置及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的搭设包括立杆、纵横向扫地杆以及水平杆的搭设,所述立杆上设有钢板,其中所述立杆间的宽度为所述后浇带边缘间的宽度,所述立杆、纵横向扫地杆以及水平杆之间设有一定的距离,并形成独立的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

优选地,所述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上端的所述纵横向杆及水平杆上铺设有方木子内楞,所述方木子内楞上铺设有胶合板模板,铺设完成后统一水平处理。

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后浇带两侧梁板模板支撑装置及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装置的搭设包括梁板下方及两侧立杆的搭设和现浇板立杆的搭设,首先搭设所述梁板下方及两侧的立杆再搭设现浇板立杆,搭设时分别从后浇带两侧向外扩展搭设,并与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用扣件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后浇带两侧梁板横跨方向设置的立杆间距是同方向上现浇板立杆间距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步骤s3所述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包括前点、中点、原点三点振捣方法以及二次复振的方法,用以提高砼与钢筋的握裹力,减少内部的微裂缝,增强密实度,所述二次振捣的最佳时间在第一次振捣完成2-3小时。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在进行后浇带浇筑前需对后浇带模板内进行清理,将后浇带部位变形和移位的钢筋进行调整、归位,松扣、漏扣的绑扎节点全部重新进行绑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后浇带整体观感质量,保证了结构受力安全;避免不可以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能够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后浇带浇筑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浇带模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后浇带,2、对拉螺杆,3、钢管,4、后浇带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结合图2所示,本发明所揭示的后浇带模板,后浇带1的下方设置有后浇带模板4,通过后浇带模板4使后浇带1的底端密封,方便浇筑后浇带,后浇带1上端不需要封盖后浇带模板4,后浇带1上和后浇带模板4下方均设有对拉螺杆5,所述上方和下方的对拉螺杆2相对设置,便于后浇带1的浇筑,使后浇带更加牢固的固定在该位置上。

如图2所示,后浇带1的上方和后浇带模板4的下方设有对称的钢管3,钢管3的外侧设有对拉螺杆2,对拉螺杆2将钢管3及后浇带1和后浇带模板4固定在一起,对拉螺杆2沿后浇带1长度方向300~700毫米布置一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对拉螺杆2每间隔500毫米布置一对。通过对拉螺杆2的设置使后浇带1更加紧密牢固的固定,从而不需要再次对后浇带搭设后浇带回顶的支撑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后浇带浇筑方法,包括后浇带梁板模板,后浇带模板,后浇带梁板模板支撑装置以及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的支设方法,具体有以下步骤:

s1,首先搭设后浇带梁板模板支撑装置并安装后浇带梁板模板,再搭设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及后浇带模板,搭设过程包括立杆、纵横向扫地杆以及水平杆的搭设,在后浇带两侧模板施工方案所规定的立杆间距,在楼板上测放出立杆的搭设位置线,将后浇带定位。宽度以后浇带两侧边缘为界,依次将立杆与纵横向扫地杆、水平杆按模板施工方案所规定的步距连为一体,形成独立的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其中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的立杆上设有钢板,用于更好的支撑后浇带模板。此过程中包括绑扎梁板钢筋、钢丝网安装。

在支设模板时横跨后浇带的梁板,提前按照梁板侧模包底模的施工方法预留后浇带的梁板底来搭设底模,以方便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侧模的支设,侧模暂不搭设,以便于后浇带部位的垃圾清理。

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上端纵、横向杆的标高应严格控制,其上铺设木方子内楞,内楞上铺设后浇带所用的胶合板模板,胶合板模板安装后应统一找平。

s2,搭设后浇带两侧梁板模板支撑装置并安装后浇带两侧梁板模板,在搭设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撑装置及后浇带两侧模板;分别从后浇带两侧开始向外扩展搭设并与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用扣件连接为一体。首先应准确定位梁板的位置,标注好梁板下及两侧支撑立杆点位,然后在梁板形成的框架之间按施工方案所规定的间距均分,测放出板的立杆位置线,再将现浇板的支撑立杆逐一定位,现浇是指在现场搭好模板,在模板上安装好钢筋,再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然后再拆除模板,此过程中包括绑扎梁板钢筋、钢丝网安装。

优选地,先搭设梁下及两侧立杆,再进行现浇板立杆的搭设。沿梁跨度方向设置的立杆间距是现浇板在此方向支撑立杆间距的二分之一。

所述梁板接头的模板采用四块胶合板配制的带梁豁的柱模板组合制成定型模板。其中定型模板包括面板、背肋。

梁板采用定形胶合板与内楞组钉为一体,通过钢管外肋进行组拼的定型模板,梁板底模板和侧模均设内楞和外楞,梁底模板内楞垂直于梁板截面设置,外楞平行于梁板截面设置,外楞与内楞互为垂直。梁板侧模内楞沿梁板跨度方向设置,外楞竖向垂直设置。根据梁板的尺寸在模板上留出梁豁,豁口周边加50×100mm木方子。梁豁以下的柱模长度应不小于400mm。模板内楞垂直铺于模板支撑架横杆上设置,内楞的上平面与模板支撑架立杆的上平面平齐,其上铺设胶合板。

s3,筑后浇带两侧梁板和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及后浇带梁板混凝土,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浇筑是以后浇带两侧向外扩展对称均衡进行浇筑。后浇带两侧梁板混凝土浇筑不留水平和垂直施工缝,连续浇筑完成,如必须间歇,其间应尽量缩短,并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浇筑时布料要均匀,防止一处集中堆料造成过振及支承破坏。

采用前点、中点、原点三点振捣以及二次复振的方式用以提高砼与钢筋的握裹力,减少内部的微裂缝,增强密实度,二次振捣的最佳时间一般在第一次振捣完成2-3小时。二次振捣完成2-3小时,进行砼表面处理,共进行二次表面处理,第一次按标高用刮尺刮平,用木抹子打磨,待砼收水后,二次用木抹子搓平,以闭合收缩裂缝。表面处理完毕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终凝后,蓄水养护,设专人负责砼的养护,养护期不小于14天。

s4,拆除后浇带两侧梁板模板,后浇带梁板支撑装置以及后浇带两侧梁板模板支撑装置。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强度达到1.2mpa后对后浇带内侧侧模进行拆除,拆除时注意保护后浇带内的钢筋,避免因用力过大及撬棍位置不合理造成钢筋变形、扭曲。浇带侧模拆除后,对后浇带两侧进行凿毛处理,以使后浇带与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更好地结合在一起,避免因新旧混凝土接茬不好造成后的质量通病。

现浇整体模板拆除之前,应对照拆除的部位查阅砼强度试验报告,必须达到拆模强度时方可进行。承重结构应按不同的跨度,不同构件确定其拆模强度。梁板侧模与柱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要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除,两侧模板拆除时后浇带独立支撑杆件不拆除。

梁板底模拆除时,应对照拆除的部位查阅砼强度试验报告,必须达到拆模强度时方可进行。承重结构应按不同的跨度,不同构件确定其拆模强度。模板拆除必须经技术负责人按同条件试块强度依据出具拆模通知单后方可拆除。拆除模板时应按规定程序进行,先支的后拆,先拆承重较小部分,拆除梁支撑柱时,先从跨中开始向两端对称进行,板模板拆除应分区域逐块进行。

s5,由于后浇带模板由于支设时间过长,其内积聚较多的建筑垃圾,在进行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需先对其进行清理,利用吸尘器将其中的垃圾吸除。将后浇带部位变形和移位的钢筋进行调整、归位,松扣、漏扣的绑扎节点全部重新进行绑扎。后浇带混凝土采用比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且浇筑前在新旧混凝土界面处应先填筑一层与混凝土同配比的砂浆,之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24小时应对原有混凝土连续湿润,浇筑后应对新浇筑混凝土覆盖养护。

s6,拆除后浇带模板及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拆除后浇带模板及模板支撑装置前,应对照拆除的部位查阅砼强度试验报告,后浇带混凝土养护必须达到拆模强度时方可对后浇带独立支撑装置进行拆除。拆除时先拆底模然后再拆支撑系统。应从后浇带中间向两边拓展进行拆除。由于对拉螺杆的设置,此时后浇带不需要在搭设回顶的支撑装置,操作更加方便,且效果更加牢固。

本发明中模板面板采用15mm胶合板,剪力强度不应小于1.4n/mm2,抗弯强度不应小于15n/mm2,弹性模量6000n/mm4。

背肋采用38×88mm木方子,木方子与胶合板接触面必须过刨,且剪力强度不应小于1.3n/mm2,抗弯强度不应小于13n/mm2,弹性模量9000n/mm4。

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中的立杆,纵横向扫地,水平杆采用钢管,钢管采用管径为φ48×3.0mm,材质为q235的钢管,其抗压强度不低于205n/mm2。扣件采用铸铁的,扣件扭力矩不小于45n.m;后浇带模板支撑装置立杆上的钢板厚度为3mm,且立杆距后浇带边缘不大于200mm,距地200mm位置设置扫地杆,按设计计算设置步距,立杆顶部自由端不得大于300mm。

本发明具有后浇带模板独立的支撑系统,通过改进后浇带浇筑方法提高了后浇带整体观感质量,保证了结构受力安全;避免不可以预见因素对后浇带施工质量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能够节约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发明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发明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发明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