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73461阅读:1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涉及大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大型高层公共建筑为了满足建筑要求,经常设置突出外墙的混凝土大悬挑混凝土结构,其模板支撑体系成为整个结构的施工难点。由于悬挑混凝土结构距离地面高,采用落地式支撑体系在经济、技术上都不可行,采用简单钢管外挑支撑架或型钢纯悬挑支撑结构又受悬挑长度限制;传统做法一般是一次用型钢加支撑或钢丝绳斜拉的方法,但是传统的施工方法存在以下的缺点:①型钢悬挑作为悬挑支模平台一次浇筑完成,这样要满足脚手架传递荷载的强度和刚度要求,型钢截面大,运输和加工困难,支座反力大,容易对结构造成破坏;②满堂脚手架体量大、工期长、不经济且不能同时在下方施工,高度太大不能实现;③采用多道斜支撑加型钢梁的形式,此方案用钢量大,预埋件多,高空的下方支撑焊接困难,需要搭设加工操作架;④采用多道拉索形式,上方节点拉力大,往往需要分为多个拉结点,预埋锚筋多,拉索多需增设过多的连系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施工方法中对脚手架支撑的截面大、容易对主体结构造成破坏,采用的满堂脚手架体量大、工期长、不经济、高度太大不能实现,需要搭设加工操作架以及需采用多道拉索形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悬挑尺寸,将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分为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施工段;其中第一施工段沿主体结构框架边缘向外悬挑2.5m~3.5m,第二施工段沿第一施工段的外边缘向外悬挑3.0m~3.5m。

步骤二:在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下方的主体结构上,沿主体结构的框架边缘铺设脚手架支撑,脚手架支撑的一端固定在主体结构上,脚手架支撑的另一端超出主体结构框架边缘,悬挑于主体结构的侧面外,且脚手架支撑的悬挑尺寸与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悬挑尺寸相适应。

步骤三:进行第一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体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a:搭设第一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底部的第一段梁底脚手架和第一段板底脚手架;其中第一段板底脚手架倾斜设置在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与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下方的主体结构之间;第一段梁底脚手架设置在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与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下方的脚手架支撑之间。

步骤b:搭设第一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模板和第一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模板。

步骤c:浇筑第一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混凝土和梁混凝土。

步骤四:在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上方主体结构的侧面上预埋锚环。

步骤五:待步骤c中的第一施工段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混凝土强度和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在悬挑混凝土结构上方的主体结构和脚手架支撑的之间拉设斜拉索,斜拉索的上端固定在锚环上,斜拉索的下端连接在脚手架支撑的端部。

步骤六:在脚手架支撑与主体结构的框架柱之间设置支撑件;将支撑件的下端连接在框架柱上,支撑件的上端支撑在脚手架支撑的底部。

步骤七:进行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体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a:搭设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底部的第二段梁底脚手架和第二段板底脚手架;

所述第二段梁底脚手架和第二段板底脚手架均为满堂架;并且第二段梁底脚手架与第一段梁底脚手架连接,第二段板底脚手架与第一段板底脚手架连接。

步骤b:搭设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模板和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模板。

步骤c:浇筑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混凝土和梁混凝土。

步骤d:对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施工段梁混凝土之间的接缝进行处理,同时对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施工段板混凝土之间的接缝进行处理,至此施工完毕。

优选的,步骤二中脚手架支撑包括有沿主体结构框架边缘平行间隔设置的一组型钢梁、铺设在型钢梁上的跳板以及围设在型钢梁下方的防护网;所述型钢梁的锚固段通过箍设在其上方的u形锚筋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型钢梁的悬挑段垂直悬挑于主体结构的侧面外;所述u形锚筋设置有一组、沿型钢梁的长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且u形锚筋的两个自由端均预埋在主体结构的楼板中;所述型钢梁底部设有防滑移件;所述防滑移件对应设置在主体结构框架边缘的侧壁两侧,并将侧壁卡在其构成的凹槽中。

优选的,步骤三在搭设第一段梁底脚手架和第一段板底脚手架之前,在型钢梁的顶部、对应第一段梁底脚手架的位置处沿横向平行间隔连接有第一段梁底连梁,所述第一段梁底连梁的顶部,沿其长轴方向间隔设有竖向插件;在型钢梁的顶部、对应第一段板底脚手架的位置处沿横向平行间隔连接有第一段板底连梁。

优选的,所述第一段板底脚手架包括有斜支撑,第一横向水平杆、第一纵向水平杆和第一剪刀撑杆;所述斜支撑的底端固定在主体结构框架边缘上,斜支撑的上端向外倾斜、支撑在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模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横向水平杆平行间隔连接在斜支撑之间,第一横向水平杆与斜支撑在交点位置处通过十字扣件连接;所述第一纵向水平杆平行间隔连接在第一横向水平杆与斜支撑的交点之间,第一纵向水平杆与第一横向水平杆在交点位置处通过十字扣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斜支撑为钢管制成;所述型钢梁顶部、对应斜支撑的连接位置处设有倾斜插件,所述斜支撑的底端套结在倾斜插件上。

优选的,步骤三中第一段梁底脚手架包括有第一立杆、第二横向水平杆、第二纵向水平杆和第二剪刀撑杆;所述第一立杆的底端对应套结在第一段梁底连梁的顶部的竖向插件上。

优选的,步骤五中所述斜拉索有一组,与型钢梁对应布置,且斜拉索的下端连接在型钢梁悬挑段的端部;在拉设斜拉索之前,型钢梁的悬挑段底面、靠近端部位置处设有阻止斜拉索移动的防滑移件。

优选的,步骤六中所述支撑件连接在型钢梁与主体结构的框架柱之间;所述支撑件的上端支撑在型钢梁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步骤七在搭设第二段梁底脚手架和第二段板底脚手架之前,在型钢梁的顶部、对应第一段梁底脚手架的位置处沿横向平行间隔连接有第二段梁底连梁,所述第二段梁底连梁的顶部,沿其长轴方向间隔设有竖向插件;在型钢梁的顶部、对应第二段板底脚手架的位置处沿横向平行间隔连接有第二段板底连梁;所述第二段梁底脚手架中的立杆底端对应套结在第二段梁底连梁顶部的竖向插件上;所述第二段板底脚手架中的立杆底端支撑在第二施工段的型钢梁顶部。

优选的,所述斜拉索包括有上斜拉索单元、下斜拉索单元以及连接在两根斜拉索单元之间的花篮螺栓;其中上斜拉索单元的下端与花篮螺栓上部的拉杆连接,下斜拉索单元的上端与花篮螺栓下部的拉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方法因此方法将型钢梁分为多段连续梁支承模型,大大的优化了传统的悬挑体系中支撑梁的受力形式,故本发明的型钢梁相比传统的悬挑体系中支撑梁可选择的型钢截面小型钢,型钢用钢量减少。

2、本发明中在第一施工段施工时,由于第一段板底脚手架采用斜支撑,其下方的型钢梁不用受力,上方传递的荷载直接依靠斜支撑传力给主体结构的边缘处的边框梁,其受力形式合理,节省脚手架支撑体系的材料用量。

3、本发明中的脚手架支撑采用斜支撑和拉索的组合使用,相比传统脚手架支撑再起底部安装多道斜支撑加固型钢梁的形式,带来的用钢量大、预埋件多、高空的下方支撑焊接困难、需要搭设加工操作架的缺点;本发明前期加工布置方便,后期拆卸容易,并且在第二施工段施工时,梁、板下方的型钢梁均拉钢丝绳,第二段板底脚手架下方的型钢梁模型为两跨连续梁,而第二段梁底脚手架下方的型钢梁模型为三跨连续梁,脚手架支撑结构稳定、受力性能好以及安全性强。

4、本发明中斜支撑底部对应的型钢梁上设置短钢筋头做为倾斜插件,钢筋头一端固定在型钢梁上另一端露出型钢梁上表面,防止斜支撑因水平分力的作用产生滑移。

5、本发明中斜拉索包括有上斜拉索单元、下斜拉索单元以及连接在两根斜拉索单元之间的花篮螺栓;其中上斜拉索单元的下端与花篮螺栓上部的拉杆连接,下斜拉索单元的上端与花篮螺栓下部的拉杆连接;由于斜拉索固定端的卡扣在荷载作用下会有一定的滑移,故在进行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之前,将花篮螺栓收紧,使型钢梁的悬挑端保持水平状态,如因斜拉索的滑移而导致型钢梁端部下挠,可以继续收紧花篮螺栓使其水平,稳定为止,这样使型钢梁的挠度调节工作变得方便。

6、本发明中主体结构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施工缝做加强处理,在第二施工段的梁在振捣完成后,中部施工缝处再振捣一下,这种施工方法防止型钢梁在挠度变形下施工缝出现开裂,保证了梁的整体性。

7、本发明中的脚手架采用悬挑斜支撑脚手架与悬挑满堂脚脚手架相结合的形式,相比传统施工方法中只采用满堂脚手架而言,体量小、工期短、经济且能同时在下方施工,高度太大也能实现。

8、本发明采用悬挑脚手架支撑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悬挑脚手架支撑悬挑于主体结构的侧面,其下方可同时施工汽车坡道和防水,相对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型钢梁与主体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将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分为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施工段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第一段板底脚手架搭设完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横向水平杆接长时的搭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段梁底脚手架搭设完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一段梁底脚手架搭设完成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第二段板底脚手架搭设完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第一段板底脚手架和第二段板底脚手架与型钢梁的连接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第一段板底连梁和第二段板底连梁铺设在型钢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第二段梁底脚手架搭设完成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体结构、2―型钢梁、3―第一段梁底脚手架、3.1―第一立杆、3.2―第二横向水平杆、3.3―第二纵向水平杆、3.4―第二剪刀撑杆、4―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1―斜支撑、4.2―第一横向水平杆、4.3―第一纵向水平杆、4.4―第一剪刀撑杆、5―锚环、6―斜拉索、7―第二段梁底脚手架、8―第二段板底脚手架、9―u形锚筋、10―防滑移件、11―框架柱、12―支撑件、13―第一段梁底连梁、14―第一段板底连梁、15―第二段梁底连梁、16―第二段板底连梁、17―第一垫块、18―第二垫块、19―边框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主体结构1为一个六星酒店项目,酒店裙房五层东侧悬挑阳台结构梁板面标高为27.15m,悬挑混凝土结构出主体结构1尺寸的6200mm,为大悬挑混凝土结构;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截面尺寸有了六中,分别为400mm×1200mm、600mm×1300mm、300mm×1200mm、500mm×1300mm、400mm×1300mm、200mm×1300mm,最大截面为600×1300mm,离地下室顶部高度达到32.1m,酒店该处四层为游泳池,池底标高20m,池顶21.2m(同四层主体结构的梁板标高),四层和五层的层高均为6m;在对悬挑混凝土结构施工时,采用分段施工的方案;第一施工段:预埋u形锚筋9,架设型钢梁2,同时用脚手架搭设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支模体系;第二施工段:在第六层相应位置预埋锚环5,施工完且达到一定强度后,张拉钢丝绳,同时梁下加设型钢支撑件12,在型钢梁2的第二施工段搭设满堂支撑架施工另外3.2m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板结构。

这种大悬挑混凝土结构分段施工方法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悬挑尺寸,将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分为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施工段;其中第一施工段沿主体结构1框架边缘向外悬挑3m,依靠四层搭设的斜支撑脚手架作为支撑体系,第二施工段沿第一施工段的外边缘向外悬挑3.2m;四层的主体结构1框架边缘结构包括连接在幕墙外侧的边框梁19,如图1和图2所示。

步骤二:在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下方的主体结构1上,沿主体结构1的框架边缘铺设脚手架支撑,脚手架支撑的一端固定在主体结构1上,脚手架支撑的另一端超出主体结构1框架边缘,悬挑于主体结构1的侧面外,且脚手架支撑的悬挑尺寸与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悬挑尺寸相适应;脚手架支撑包括有沿主体结构1框架边缘平行间隔设置的一组型钢梁2、铺设在型钢梁2上的跳板以及围设在型钢梁2下方的防护网;所述型钢梁2的锚固段通过箍设在其上方的u形锚筋9固定在主体结构1上,型钢梁2的悬挑段垂直悬挑于主体结构1的侧面外;所述u形锚筋9设置有一组、沿型钢梁2的长轴方向平行间隔设置,且u形锚筋9的两个自由端均预埋在主体结构1的楼板中;其中靠近型钢梁2的锚固段端部的u形锚筋9与型钢梁2的顶部之间的间隙中设有第二垫块18,在边框梁19顶部型钢梁2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垫块17;所述型钢梁2底部设有防滑移件10;所述防滑移件10对应设置在主体结构1框架边缘的水池侧壁两侧,并将水池侧壁卡在其构成的凹槽中,如图1和图2所示。

如图3-图7所示,步骤三:进行第一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体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a:搭设第一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底部的第一段梁底脚手架3和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其中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倾斜设置在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与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下方的主体结构1之间;第一段梁底脚手架3设置在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与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下方的脚手架支撑之间;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底部的型钢梁2均不受力,型钢梁2上拉大眼网、密目网和跳板作为人的操作平台和防护。

步骤b:搭设第一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模板和第一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模板。

步骤c:浇筑第一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混凝土和梁混凝土。

步骤五:待步骤c中的第一施工段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混凝土强度和梁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时,在悬挑混凝土结构上方的主体结构1和脚手架支撑的之间拉设斜拉索6,斜拉索6的上端固定在锚环5上,斜拉索6的下端连接在脚手架支撑的端部。

步骤六:在脚手架支撑与主体结构1的框架柱11之间设置支撑件12;将支撑件12的下端连接在框架柱11上,支撑件12的上端支撑在脚手架支撑的底部;

如图8-图11所示,步骤七:进行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具体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a:搭设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底部的第二段梁底脚手架7和第二段板底脚手架8;同时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和第一段梁底脚手架3不拆除;此时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的荷载不用型钢梁2支承,而是利用主体结构1的边框梁19作为斜支撑4.1的受力点,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前段3m同五层主体结构1的框架梁、楼板一次浇筑,这样施工缝留在了悬挑混凝土结构的中部;将第二段梁底脚手架7和第二段板底脚手架8均为满堂架;并且第二段梁底脚手架7与第一段梁底脚手架3连接,第二段板底脚手架8与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连接。

步骤b:搭设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模板和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模板。

步骤c:浇筑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混凝土和梁混凝土。

步骤d:对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施工段梁混凝土之间的接缝进行处理,同时对第一施工段和第二施工段板混凝土之间的接缝进行处理,至此施工完毕。

本实施例中,步骤二中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下方的主体结构1为四层的游泳池结构,在游泳池结构施工时池底次梁上留两道hpb300直径18mm的锚筋做为型钢梁2的锚固段的u形锚筋9,u形锚筋9锚固在池底次梁内的好处是能防止漏水,型钢梁2低于水池侧壁梁50mm,故要在主体结构1的边缘位置处的边框梁19上、型钢梁2的底部垫第一垫块17即木方做为支座,并使支座高于水池侧壁梁20mm,后续支设脚手架架体要考虑此高度将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板的标高定位准确,且型钢梁2的底部与主体结构1之间的间隙在型钢梁2安装完后,用第二垫块18即木方楔紧。

本实施例中,型钢梁2采用22a#工字钢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矩形截面钢或者h形钢等其他形式的型钢制成。

本实施例中,步骤三在搭设第一段梁底脚手架3和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之前,在型钢梁2的顶部、对应第一段梁底脚手架3的位置处沿横向平行间隔连接有第一段梁底连梁13,所述第一段梁底连梁13的顶部,沿其长轴方向间隔设有竖向插件,此处竖向插件为立柱钢筋;在型钢梁2的顶部、对应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的位置处沿横向平行间隔连接有第一段板底连梁14;所述第一段梁底连梁13和第一段板底连梁14均为槽钢制成。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包括有斜支撑4.1,第一横向水平杆4.2、第一纵向水平杆4.3和第一剪刀撑杆4.4;所述斜支撑4.1的底端固定在主体结构1框架边缘上,斜支撑4.1的上端向外倾斜、支撑在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板模板的底部;所述第一横向水平杆4.2平行间隔连接在斜支撑4.1之间,第一横向水平杆4.2与斜支撑4.1在交点位置处通过十字扣件连接;所述第一纵向水平杆4.3平行间隔连接在第一横向水平杆4.2与斜支撑4.1的交点之间,第一纵向水平杆4.3与第一横向水平杆4.2在交点位置处通过十字扣件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支撑4.1为钢管制成;所述型钢梁2顶部、对应斜支撑4.1的连接位置处设有倾斜插件,所述斜支撑4.1的底端套结在倾斜插件上。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步骤三中第一段梁底脚手架3包括有第一立杆3.1、第二横向水平杆3.2、第二纵向水平杆3.3和第二剪刀撑杆3.4;所述第一立杆3.1的底端对应套结在第一段梁底连梁13的顶部的竖向插件上。

如图8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步骤五中所述斜拉索6有一组,与型钢梁2对应布置,且斜拉索6的下端连接在型钢梁2悬挑段的端部;在拉设斜拉索6之前,型钢梁2的悬挑段底面、靠近端部位置处设有阻止斜拉索6移动的防滑移件10。

本实施例中,步骤六中所述支撑件12连接在框架柱11的位置两侧的型钢梁2与主体结构1的框架柱11之间;所述支撑件12的上端支撑在型钢梁2的底部,距离型钢梁2的底部的支座水平距离均为2000mm;支撑件12的下端连接在框架柱11上,距离型钢梁2的底部支座竖向距离均为2000mm;支撑件12为12.6的槽钢制成。

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六在搭设第二段梁底脚手架7和第二段板底脚手架8之前,在型钢梁2的顶部、对应第一段梁底脚手架3的位置处沿横向平行间隔连接有第二段梁底连梁15,所述第二段梁底连梁15的顶部,沿其长轴方向间隔设有竖向插件;在型钢梁2的顶部、对应第二段板底的脚手架8的位置处沿横向平行间隔连接有第二段板底连梁16;所述第二段梁底脚手架7中的立杆底端对应套结在第二段梁底连梁15顶部的竖向插件上;所述第二段板底脚手架8中的立杆底端支撑在第二施工段的型钢梁2顶部;

所述第二段梁底连梁15和第二段板底连梁16均为槽钢制成。

如图8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拉索6包括有上斜拉索单元、下斜拉索单元以及连接在两根斜拉索单元之间的花篮螺栓;其中上斜拉索单元的下端与花篮螺栓上部的拉杆连接,下斜拉索单元的上端与花篮螺栓下部的拉杆连接;由于斜拉索6固定端的卡扣在荷载作用下会有一定的滑移,故在进行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之前,将花篮螺栓收紧,使型钢梁2的悬挑端保持水平状态,如因斜拉索6的滑移而导致型钢梁2端部下挠,应再收紧花篮螺栓使其水平,稳定为止。

本实施例中,不论是第一施工段还是第二施工段,梁和板下方的型钢梁2对其支撑是不一样的;第一施工段,120mm厚板不用型钢梁2受力,依靠斜支撑4.1传力给四层主体结构1的边框梁19,而第一施工段的待施工悬挑结构的梁下第一立杆3.1支承在型钢梁2上,型钢梁2的底部要焊接12.6槽钢支撑件12支撑在框架柱11上,此时型钢梁2的模型为两跨一端外伸的连续梁;第二施工段,待施工悬挑结构的梁、板下方型钢梁2均拉设斜拉索6钢丝绳,第二段板底脚手架8下方的3.2m型钢梁2模型为两跨连续梁,而第二段梁底脚手架7下方的型钢梁2模型为三跨连续梁。

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大悬挑混凝土结构支模的安全,在四层的主体结构1内部的框架梁、楼板上采用以往立杆的间距800*800mm的支模体系,型钢梁2的锚固段范围的主体结构1上的立杆步距调整跟型钢梁2悬挑段上的立杆步距一致为1200mm,位于主体结构1上的型钢梁2下部的水池上用水平杆支承,水平杆和立杆之间均用十字扣件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段板底脚手架4的斜支撑4.1由于不稳定的倾覆力矩,按以上计算结果,顶部第一横向水平杆4.2的轴力最大,故第一横向水平杆4.2的节点应该注意,第一横向水平杆4.2接长时,严禁采用对接,应用搭接形式,三旋转扣件连接。斜支撑4.1与第一纵向水平杆4.3与第一横向水平杆4.2的连接节点应该为:斜支撑4.1与第一纵向水平杆4.3用十字扣件连接,第一纵向水平杆4.3与第一横向水平杆4.2之间用十字扣件连接,严禁用旋转扣件连接,保证斜支撑4.1在节点处不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斜支撑4.1底部应用电钻在型钢梁2上钻16mm直径的孔,打入直径16mm长200mm的短钢筋头做为倾斜插件,钢筋头打入深度100mm,露出100mm,防止斜支撑4.1因水平分力的作用产生滑移。

本实施例中,立杆顶部伸过水平杆的自由高度不得大于300mm;型钢梁2的计算支座在主体结构1边缘的边框梁19上,由于边框梁19顶比泳池侧壁顶低50mm,故应用木方将其垫起使其成为真正的支座;第一施工段边缘位置处的型钢梁2上沿纵向应该焊接8#槽钢连系梁,第二施工段型钢梁2的中部和端部也应该焊接通长8#槽钢连梁增加整体稳定性,减小型钢梁2的平面外计算长度,且在第二施工段上靠近端部位置处的满堂架的三排立杆搭设后将立杆底部与22a工字钢翼缘焊接,在有扫地杆和剪刀撑杆的情况下,可视为整体。

本实施例中,主体结构1的梁中段施工缝处应该同酒店大堂外待施工悬挑混凝土结构的梁施工缝做加强处理,梁两侧另加hrb400直径14@150钢筋(非抗扭筋),向内侧框架部位锚入2000mm,向外悬挑锚入1500mm,第二施工段的梁在振捣完成后,中部施工缝处应该再振捣一下,防止型钢梁2在挠度变形下混凝土施工缝处的不密实。

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涵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