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杆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3081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电力杆塔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力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力杆塔。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架空输电线路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容市貌的规划要求。电力部门经常要配合市政建设、公路、铁路建设,进行输电线路的迁移改造工程。常规方法就是拆除旧塔,在顺线路方向前后移动一小段距离,或者横向线路方向偏移一段距离,找到新的塔位,重新树立一与原来一样的输电铁塔,以该输电铁塔作为临时杆塔1,以避开新建道路或其他工程建设,其工作示意图见附图1所示。

在类似的架空输电线路迁改的倒停电方案设计中,新建的临时杆塔1是临时设备,待线路建设完成后,一般均需拆除。况且,由于每条线路的杆塔设计条件不一样,拆除的临时杆塔1很难有机会再利用,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杆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搭建的临时杆塔造成较大浪费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杆塔,包塔主体,塔主体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塔头模块、塔身模块和塔腿模块,塔头模块、塔身模块和塔腿模块由上而下依次可拆卸地拼接。

进一步地,塔主体还包括:塔身中柱,塔身中柱设置在塔头模块和塔身模块之间;横担组件,横担组件安装在塔身中柱上。

进一步地,横担组件包括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上横担、中横担和下横担沿竖直方向依次安装在塔身中柱上。

进一步地,下横担为两个,两个下横担分别设置在塔身中柱的相对两侧;上横担、中横担和其中一个下横担位于塔身中柱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塔身中柱包括多个中柱分块,多个中柱分块沿竖直方向依次可拆卸地拼接。

进一步地,中柱分块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两个第一边框均竖直设置,两个第一边框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梁。

进一步地,第一边框为矩形边框。

进一步地,塔身中柱的顶端设置有地线支架。

进一步地,塔身模块包括多个塔身分块,多个塔身分块沿竖直方向依次可拆卸地拼接。

进一步地,塔身分块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相邻两个第二边框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梁。

进一步地,第二边框为梯形框。

进一步地,第二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纵梁,两个第二纵梁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两个第二纵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横梁和多个第二交叉梁;各个第二横梁分别与两个第二纵梁的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端部连接,各个第二交叉梁分别与两个第二纵梁的位于不同水平面的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塔腿模块包括形状相同但尺寸依次增大的多个塔腿块,多个塔腿块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且沿由上而下的方向,塔腿块的尺寸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塔腿块包括沿竖直方向的预定对称线对称设置的两个支脚框,支脚框为三角形边框。

进一步地,支脚框内设置有加强梁。

本发明的电力杆塔通过塔头模块、塔身模块和塔腿模块实现了临时杆塔的快速搭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如某处需要搭建临时杆塔,通过将塔头模块、塔身模块和塔腿模块由上而下依次拼接及完成了临时杆塔的搭建,在使用完成后,依次将塔头模块、塔身模块和塔腿模块拆卸,相比现有的临时杆塔,本发明的电力杆塔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临时杆塔的快速搭建与拆卸,而且针对不同位置及高度需求进行调节,避免了现有临时杆塔一次性使用造成的浪费,解决现有技术中搭建的临时杆塔造成较大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的临时杆塔的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力杆塔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力杆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力杆塔的塔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力杆塔的塔身分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力杆塔的塔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临时杆塔;10、塔头模块;20、塔身模块;21、塔身分块;211、第二边框;30、塔腿模块;31、塔腿块;311、支脚框;40、塔身中柱;41、中柱分块;50、横担组件;51、上横担;52、中横担;53、下横担;60、地线支架;70、第二纵梁;80、第二横梁;90、第二交叉梁;100、加强梁。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通过了一种电力杆塔,请参考图2至图6,电力杆塔包塔主体,塔主体包括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的塔头模块10、塔身模块20和塔腿模块30,塔头模块10、塔身模块20和塔腿模块30由上而下依次可拆卸地拼接。

本发明的电力杆塔通过塔头模块10、塔身模块20和塔腿模块30实现了临时杆塔的快速搭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如某处需要搭建临时杆塔,通过将塔头模块10、塔身模块20和塔腿模块30由上而下依次拼接及完成了临时杆塔的搭建。在使用完成后,依次将塔头模块10、塔身模块20和塔腿模块30拆卸,相比现有的临时杆塔,本发明的电力杆塔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临时杆塔的快速搭建与拆卸,而且针对不同位置及高度需求进行调节,避免了现有临时杆塔一次性使用造成的浪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搭建的临时杆塔造成较大浪费的问题。

为了能够实现方便拉线,如图2所示,塔主体还包括:塔身中柱40,塔身中柱40设置在塔头模块10和塔身模块20之间;横担组件50,横担组件50安装在塔身中柱40上。通过在塔主体上设置有塔身中柱40和横担组件50,其中,塔身中柱40设置在塔头模块10和塔身模块20之间,横担组件50安装在塔身中柱40上,通过安装在塔身中柱40上的横担组件50实现了线体的架设。

为了能够满足多层布线的要求,如图4所示,横担组件50包括上横担51、中横担52和下横担53,上横担51、中横担52和下横担53沿竖直方向依次安装在塔身中柱40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横担组件50设置为上横担51、中横担52和下横担53,其中,上横担51、中横担52和下横担53沿竖直方向依次安装在塔身中柱40上。在本实施例中,导线挂点分别布置在各个横担的端头位置和塔身中柱40上,通过变换挂点位置,能够实现耐张串垂直排列、悬垂串垂直排列和耐张串水平排列三种导线布置方式,可同时满足直线塔和耐张塔的组装要求,灵活方便。

为了适应底层布线要求,下横担53为两个,两个下横担53分别设置在塔身中柱40的相对两侧;上横担51、中横担52和其中一个下横担53位于塔身中柱40的同一侧。通过将下横担53设置为两个,其中,两个下横担53分别设置在塔身中柱40的相对两侧,可以满足底层位置的拉线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上横担51、中横担52和其中一个下横担53位于塔身中柱40的同一侧,其中,上横担51、中横担52只在塔身中柱40左侧布置,下横担53分布在塔身中柱40两侧,各个横担的尺寸、规格完全一致,能够相互替换,实现模块化组装。

为了能够实现塔身中柱40的模块化设置,如图2和图3所示,塔身中柱40包括多个中柱分块41,多个中柱分块41沿竖直方向依次可拆卸地拼接。通过将塔身中柱40设置为多个中柱分块41,多个中柱分块41沿竖直方向依次可拆卸地拼接,从而实现了塔身中柱40的模块化设置。

针对中柱分块41的具体结构,中柱分块4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两个第一边框均竖直设置,两个第一边框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梁。

在本实施例中,中柱分块4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边框,两个第一边框均竖直设置,两个第一边框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连接梁,其中,第一边框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纵梁,两个第一纵梁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两个第一纵梁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一横梁和多个第一交叉梁;各个第一横梁分别与两个第一纵梁的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端部连接,各个第一交叉梁分别与两个第一纵梁位于不同水平面的端部连接。

为了方便搭设各个横担,优选地,第一边框为矩形边框。

优选地,塔身中柱40的顶端设置有地线支架60。

为了实现塔身模块20的模块化设置,如图2所示,塔身模块20包括多个塔身分块21,多个塔身分块21沿竖直方向依次可拆卸地拼接。通过将塔身模块20设置为多个塔身分块21,多个塔身分块21沿竖直方向依次可拆卸地拼接,从而实现了塔身模块20的模块化设置。

考虑到塔身分块21的具体结构设置,如图2所示,塔身分块2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211,相邻两个第二边框211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连接梁。通过将塔身分块21设置为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二边框211和相邻两个第二边框211之间连接的多个第二连接梁,从而完成了塔身分块21的整体设置。

优选地,第二边框211为梯形框。

为了能够保证第二边框211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第二边框21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纵梁70,两个第二纵梁70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两个第二纵梁70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横梁80和多个第二交叉梁90;各个第二横梁80分别与两个第二纵梁70的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端部连接,各个第二交叉梁90分别与两个第二纵梁70的位于不同水平面的端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边框211由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纵梁70、多个第二横梁80以及多个第二交叉梁90组成,其中,两个第二纵梁70均沿竖直方向设置,两个第二纵梁70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二横梁80和多个第二交叉梁90;各个第二横梁80分别与两个第二纵梁70的位于同一水平面的端部连接,各个第二交叉梁90分别与两个第二纵梁70的位于不同水平面的端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纵梁70、第二横梁80以及第二交叉梁90均采用拉杆,只承受拉力,不承受压力;其中,拉杆通过花兰连接,其中,花兰的长度可调整长度,构造简单、连接方便。拉杆构件体积相对较小,易存储,好运输,便于重复利用。

为了能够实现塔腿模块30的模块化设置,塔腿模块30包括形状相同但尺寸依次增大的多个塔腿块31,多个塔腿块31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且沿由上而下的方向,塔腿块31的尺寸逐渐增大。通过将塔腿模块30设置为形状相同但尺寸依次增大的多个塔腿块31,多个塔腿块31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且沿由上而下的方向,塔腿块31的尺寸逐渐增大,从而实现了塔腿模块30的模块化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最底层设置有尺寸最大的塔腿块31,用于支撑电力杆塔的整体结构,其中,塔腿模块30的顶部设置有尺寸最小的塔腿块31,尺寸最小的塔腿块31与塔身模块20连接。

优选地,塔腿块31包括沿竖直方向的预定对称线对称设置的两个支脚框311,支脚框311为三角形边框。

为了能够保证支脚框311的承载力,支脚框311内设置有加强梁100,其中,加强梁设置在各个三角形边框内,加强梁100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加强筋以及倾斜设置的第二加强筋,两个相邻的第二加强筋通过第一加强筋连接。

针对本发明的电力杆塔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电力杆塔为自立式单回路铁塔,塔头由地线支架、上横担、中横担、下横担以及塔身中柱组成。地线支架安装在塔身中柱顶部;上横担、中横担以及下横担分别与塔身中柱连接,全塔由塔头、塔身及塔腿组成。

其中,上横担和中横担只在塔身中柱左侧布置,下横担分布在塔身中柱两侧。各个横担的尺寸、规格完全一致,能够相互替换,实现模块化组装。

导线挂点分别布置在横担端头位置和塔身中柱上,通过变换挂点位置,能够实现耐张串垂直排列、悬垂串垂直排列和耐张串水平排列三种导线布置方式,可同时满足直线塔和耐张塔的组装要求,灵活方便。

全塔为钢管角钢混合塔,其中,铁塔主材采用钢管,塔身的正、侧面交叉材和隔面交叉材采用拉杆,其余材料采用角钢。

塔身的正、侧面交叉斜材和横隔面交叉材均采用拉杆,只承受拉力,不承受压力;拉杆通过花兰连接,可调整长度,构造简单、连接方便。拉杆构件体积相对较小,易存储,好运输,便于重复利用。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电力杆塔通过塔头模块10、塔身模块20和塔腿模块30实现了临时杆塔的快速搭建。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如某处需要搭建临时杆塔,通过将塔头模块10、塔身模块20和塔腿模块30由上而下依次拼接及完成了临时杆塔的搭建,在使用完成后,依次将塔头模块10、塔身模块20和塔腿模块30拆卸,相比现有的临时杆塔,本发明的电力杆塔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了临时杆塔的快速搭建与拆卸,而且针对不同位置及高度需求进行调节,避免了现有临时杆塔一次性使用造成的浪费,解决现有技术中搭建的临时杆塔造成较大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的电力杆塔,可以自由拆卸,重复利用,具有通用性强,无需再生产加工,常备的临时杆塔随用随组装的特点,拆卸后不会废除,在线路建设完后再回库,以备下次利用,避免塔材浪费,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电力杆塔,导线挂点分别布置在横担端头位置和塔身中柱上,通过变换挂点位置,能够实现耐张串垂直排列、悬垂串垂直排列和耐张串水平排列三种导线布置方式,可同时满足直线塔和耐张塔的组装要求,灵活方便。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