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单车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66489发布日期:2019-07-03 03:27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享单车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享单车立体停车库,属于自行车停车邻域,特别是共享单车停车邻域。

技术背景

目前作为“最后一公里”的交通工具共享单车,对上班族的出行更加便利快捷。但事实上,由于上班族在地铁站和公交枢纽出行过分集中,有的地铁站及公交站被上千辆共享单车“围困”。恰逢雨天,原本就拥挤的交通枢纽区域被共享单车占去大半空间。大量的共享单车摆放在人行道上,虽然摆放整齐,但依然占据了大量的交通空间,上班族只能在狭窄的通道中艰难地缓慢前进。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共享单车立体车库介绍,总体来讲各有千秋,具有投资大,占地面积大的特点,只有在特定的场所才能建设。

由于城市的地下管网多,大面积空闲之地很少,建造大型共享单车立体车库很难。目前城市地铁站或公交站的道路两旁有很多2米左右宽,4米左右高的狭长闲置空地,如果将如此小面积的空闲之地利用起来,见缝插针,因地制宜。在(2×0.6)米2一辆共享单车占有的空间面积上,建立小型的共享单车立体停车库,叠加停放多辆共享单车,可解决占道与停放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享单车立体停车库,具有在(2×0.6)米2单辆共享单车占有的面积上,可停放多辆共享单车;具有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维护方便、投资少、占地少、存放量大、存取方便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享单车立体停车库,包括共享单车(简称:单车)、凹形底座(简称:底座)、滑道、(左、右)提升链支柱(简称:支柱)、单车前轮限位导向柱(简称:导柱)、t型梁、左右提升链(简称:提升链)、单车车把左右托架(简称:托架)、减速电机(简称:电机)、联轴器、轴承座、上链轮、下链轮、灯箱(i)、灯箱(ii)、防雨棚,其特征是由底座、支柱、导柱、t型梁(水平放置)组成整体三角形立体框架;在t型梁肩头两端的水平上端面分别各安装有两对轴承座与上链轮;在t型梁肩头中间安装有电机,电机通过联轴器与轴承座连接上链轮;在底座两侧肩头内分别安装有下链轮;上链轮与下链轮之间,通过提升链串联在一起;在提升链上安装有托架,托架通过电机带动上下两链轮与提升链做上下垂直运动。

所述的支柱的上端分别与t型梁肩头两端的水平下端面连接,并位于上链轮的下方;支柱的下端分别安装在底座两侧肩头内,并位于下链轮上方。

所述的导柱上端与t型梁水平中线末端底面连接;导向柱下端与底座中心的顶端连接;t型梁水平中心线与导柱垂直中心线及底座水平中心线保持在一个垂直面内。

所述的防雨棚左下端与t型梁末端上面连接。

所述的底座中间安装有滑道,滑道前半部与底座连接固定,后半部与地面悬空安置,便于绿化。

所述的灯箱(i)与导柱连接,灯箱(ii)与雨棚前沿连接,其的目的是:其一做广告,其二照明便于存取单车。

所述的由底座、支柱、导柱、t型梁(水平放置)组成的整体三角形立体框架,其原理是将单车通过滑道送入存车预定位置,托架以车把的两端手握处为支点将单车抬起;由于单车的车把位于整车长度的前1/3偏心位置,单车前轮以车把为轴心作顺时针旋转向前,此时滑道水平中心线与导柱垂直中心线在一个垂直平面上,单车前轮顺利进入导向柱内与导柱形成一个支点,并沿导柱内侧滚动向上运动;由于单车的车把与前轮为整体结构,形成一个t形的三角框架,车把手握处高于前轮支点,形成一个斜面式的t形三角支点;由于车把到前轮的支点距离大于导柱到托架的距离,当托架将单车托起时,前轮在导柱的限制下,阻止其单车偏心旋转,单车则以水平姿势被牢牢控制在三角框架内随托架平稳上下移动。

本发明在一辆单车占有停放面积(2×0.6)m2的上方,可叠加停放多辆单车。单车立体停车库的基础占有面积只有(0.9×0.6)m2,其余空闲之地用于绿化,因此具有占地面非常小,存放量大,环境优美等特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存取方便,维修方便,自动化程度高,可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多样化排列:如:单体、一字形排列、三角形排列、圆形排列、方形或长方形排列,其中(三角形、圆形、方形或长方形)可建成塔式结构,能存放更多的单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4为图1的c-c剖面图。

图5为图1的d-d剖面图。

附图主要符号说明

1单车、2底座、3滑道、4支柱、5导柱、6t型梁、7提升链、8托架、9电机、10联轴器、11轴承座、12上链轮、13下链轮、14灯箱(i)、15灯箱(ii)、16防雨棚

具体实施方法

如图1、2、3、4、5为本发明的一种共享单车立体停车库示意图,包括单车1、底座2、滑道3、支柱4、导柱5、t型梁6、提升链7、托架8、电机9、联轴器10、轴承座11、上链轮12、下链轮13、灯箱(i)14、灯箱(ii)15、防雨棚16;由底座2、支柱4、导柱5、t型梁6(水平放置)组成整体三角形立体框架;在t型梁6肩头的两端的水平上端面分别各安装有两对轴承座11与上链轮12;在t型梁6肩头中间安装有电机9,电机9通过联轴器10与轴承座11连接上链轮12;在底座2两侧肩头内分别安装有下链轮13;上链轮12与下链轮13之间,通过提升链7串联在一起;在提升链7上安装有托架8,托架8通过电机9带动上链轮12与下链轮13及提升链7做上下垂直运动。

所述的支柱4的上端分别与t型梁6肩头两端的下端面连接,并位于上链轮12的下方;支柱4的下端分别安装在底座2两侧肩头内,并位于下链轮13上方。

所述的导柱5上端与t型梁6末端底面连接;导柱5下端与底座2中心线的顶端连接;t型梁6水平中心线与导柱5垂直中心线及底座2水平中心线保持在一个垂直面内。

所述的防雨棚16左下端与t型梁6末端上部连接。

所述的底座2中心线上安装有滑道3,滑道3的中心线与导柱5的垂直中心线保持在一个垂直平面内,滑道3前半部与底座2连接固定,后半部与地面悬空安置,便于绿化。

所述的灯箱(i)14与导柱5连接,灯箱(ii)15与雨棚16前沿连接。

所述的由底座2、支柱4、导柱5、t型梁6(水平放置)组成的整体三角形立体框架,其原理是将单车1通过滑道3送入存车预定位置,托架8以车把的两端手握处为支点将单车1抬起;由于单车1的车把位于整车长度的前1/3偏心位置,单车1前轮以车把为轴心作顺时针旋转向前,此时滑道3水平中心线与导柱5垂直中心线在一个垂直平面上,单车1前轮顺利进入导柱5内侧与导柱5形成一个支点,并沿导柱5内侧滚动向上运动;由于单车1的车把与前轮为整体结构,形成一个t形的三角框架;由于车把手握处高于前轮支点,形成一个斜面式的t形三角支点;由于车把到前轮的支点距离大于导柱5到托架8的距离,当托架8将单车1托起时,前轮在导柱5的限制下,阻止其单车偏心旋转,单车1则以水平姿势被牢牢控制在三角框架内随托架8平稳上下移动。

所述的在一辆单车1占有停放面积(2×0.6)m2的上方,可叠加停放多辆单车1,单车1的立体停车库的下部基础占有面积只有(0.9×0.6)m2,其余空闲之地用于绿化,因此具有占地面非常小,存放量大,环境优美等特点。

所述的单车1的立体停车库,可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多样化排列,如:单体、一字形排列、三角形排列、圆形排列、方形或长方形排列,其中(三角形、圆形、方形或长方形)可建成塔式结构,能存放更多的共享单车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