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角修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0716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角修胚工具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陶瓷制作工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角修胚工具。



背景技术:

制作好的陶瓷胚体,由于其表面不太光滑,边口都有毛边,有的还留有模缝迹或流浆等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工修平,称之为修坯。修坯也称为“旋坯”或“利坯”,是陶瓷成型工艺中极为重要的工序之一,其目的主要是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成为能适应施釉操作和入窑烧成的精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修坯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待修胚体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还需掌握各部分流泥的厚薄程度,同时修胚工具的合理选择也是确保修胚质量的关键;待修胚体的特点不同,其所需的修胚工具的结构也不同,同一待修胚体的不同部位也会需要用到各种形状的修胚工具对其进行细化的修整,因此修胚人员需要频繁调换使用不同的修胚工具的,具有很大的不便,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的直角修胚工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角修胚工具,包括手柄、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所述第一刀头垂直设置在手柄的上侧,所述第二刀头垂直设置在手柄的下侧,所述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的前端均为刃部,所述第一刀头的前端和第二刀头的前端均为三面刃结构。

所述第一刀头的前端三面刃结构具体包括设置于底部的第一开口刃和对称设置于第一开口刃两侧的第一侧刃;所述第一刀头的第一开口刃和对称设置于第一开口刃两侧的第一侧刃的刀刃角度为45度。

所述第二刀头的前端三面刃结构具体包括设置于底部的第二开口刃和对称设置于第二开口刃两侧的第二侧刃;所述第二刀头的第二开口刃和对称设置于第二开口刃两侧的第二侧刃的刀刃角度为60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角修胚工具包括设置于手柄两端不同结构的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第一刀头和第二刀头的前端均为三面刃结构,但具体刀刃的结构特征不同,能够很好的适用于不同形状待修胚体的修胚需要,也能很好的适用于同一待修胚体的不同部位的细化修整,修胚人员在修胚过程中无需频繁更换修胚工具,节约修胚时间,提高修胚效率,实用性极高,易于推广适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刀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手柄,2为第一刀头, 3为第二刀头,21为第一开口刃,22为第一侧刃,31为第二开口刃,32为第二侧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直角修胚工具,包括手柄1、第一刀头2和第二刀头3,所述第一刀头2垂直设置在手柄1的上侧,所述第二刀头3垂直设置在手柄1的下侧,所述第一刀头2和第二刀头3的前端均为刃部,所述第一刀头2的前端和第二刀头3的前端均为三面刃结构。

所述第一刀头2的前端三面刃结构具体包括设置于底部的第一开口刃21和对称设置于第一开口刃21两侧的第一侧刃22;所述第一刀头2的第一开口刃21和对称设置于第一开口刃21两侧的第一侧刃22的刀刃角度为45度。

所述第二刀头3的前端三面刃结构具体包括设置于底部的第二开口刃31和对称设置于第二开口刃31两侧的第二侧刃32;所述第二刀头3的第二开口刃31和对称设置于第二开口刃31两侧的第二侧刃32的刀刃角度为60度。

所述第一刀头2和第二刀头3与手柄1一体化成型,同时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便于握持的防滑结构。

所述第一刀头2和第二刀头3均采用硬质合金制成。

使用时,修胚人员根据待修坯体具体形状的待修需要,选择使用第一刀头2的刀刃或第二刀头3的刀刃对待修胚体进行修整,以选择第一刀头2为例,修坯人员将第一刀头2的第一开口刃21与胚体待修的部位接触,转盘的转动从而带动胚体转动,对胚体进行细化修整,由于第一刀头2和第二刀头3具体刀刃的结构特征不同,能够很好的适用于不同形状待修胚体的修胚需要,也能很好的适用于同一待修胚体的不同部位的细化修整,修胚人员在修胚过程中无需频繁更换修胚工具,节约修胚时间,提高修胚效率,实用性极高,易于推广适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